2012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 月阙也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34877129 上传时间:2021-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 月阙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 月阙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 月阙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821题(18分)月,阙也 张晓风 “月,阙也”。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字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有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大地才结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皱折,皱折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一张葱油饼不够圆,一块镍币也不够圆,即使是圆规画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只能做圆的“复制品”。就现实的操作而言,一截圆规上的铅笔心在画圆的起点和终点时,已经粗细不一样了。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点正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此外,我们更可以换个角度看。我们说月圆月阙其实是受我们有限的视觉所欺骗。1 / 3有盈虚变化的是月光,而不是月球本身。月何尝圆,又何尝缺,它只不过像地球一样不增不减的兀自圆着以它那不十分圆的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的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柔软的枝条试探地在大气中舒手舒脚时,花隐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香销红黯委地成泥的时候,花仍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恒在那里,甚至当果核深埋地下时,花依然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哪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选自读者2002年第24期)1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或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这篇散文以“月”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所用的素材之间的内容上看似联系不大, 但由于始终紧扣“月”来选材和组材,所以主题仍旧非常突出。B本文开篇从古文献对月的独特解释谈起,接着宕开一笔,引出曾国藩住所的题名,紧接着又引述有关中国神话传说,从而为下文阐述有关“月圆”的哲理作了充分铺垫。C本文以独特的观察视角,从“天残地缺”的中国神话传说中,发现了月亮没有真正 圆过的真相,并从中悟出了“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这一道理。D文章在主体部分引用了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三则神话传说,主要是为了说明“中国人 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E本文语言非常富有感染力,如“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哪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这些句子的抒情色彩浓郁,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19第2自然段说:“那解释使我着迷”,请写出你的简要理解。(4分)答: 。20第5自然段中说:“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请结合文意,简要谈谈作者“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的原因或理由,分两点来答。(6分)答: 。21文章结尾说:“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请简要说说这些话中所要表达的观点或思想感情。(4分)答: 22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只写序号 (2分)昨夜的星辰从银河中坠落了,人类在历史上丢失了自我。辉煌的理性,就是复兴希腊和罗马的文艺。但是苏醒毕竟是至关紧要的,从哥伦布开始的伟大探索,帮助人们寻找失落的自我。米洛的断臂维纳斯和拱券结构的罗马大水道,就是帮助他们在历史莽原上进行寻找的纵横坐标。这种迷失和困顿使人沮丧,使人遗憾,而当他们意识到了的时候更是如此。18A、C(A错在“以月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本文的线索应是“月缺”或“天残地缺”;C错在“发现真相,并从中悟出了道理”)19在传统的理念中,月总是圆的,象征着团圆,可是中国古代文献却用“阙(缺)”来解释,这种看似有违常理的解释,很新颖别致,实在耐人寻味。20“阙(缺)”往往是事物的常态;残缺(缺憾)往往蕴含美丽。21世间事物乃至人生的圆满和完美总是相对的,而且常和缺憾与不如意相生相伴,因而对他人(物)要多一份理解,对己(得失)则多一分达观(豁达)。22(4分)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