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559377 上传时间:2021-10-21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47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灌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灌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第一篇 战略任务和发展目标1第一章 规划背景1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定位11第三章 发展目标16第二篇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1第四章 新兴产业21第五章 重点支柱产业25第六章 工业转型(新型工业化)31第三篇 加快发展服务业35第七章 传统服务业35第八章 现代服务业37第九章 服务业新领域42第四篇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43第十章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43第十一章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45第十二章 新农村建设49第五篇 节能环保53第十三章 资源节约53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56第六篇 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59第十五章 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59第十六章 加强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应急体系建设66第七篇 构筑体制机制新优势 71第十七章 加快开放型经济建设71第十八章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72第八篇 加强自主创新 实施人才强县 74第十九章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74第二十章 实施人才强县76第九篇 支撑条件和保障措施 78第二十一章 支撑条件78第二十二章 保障措施81- 82 -灌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 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叠加的战略机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率先跨入全国百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灌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20112015年)五年规划纲要以中共中央、江苏省委、连云港市委及灌南县委的规划建议和总体部署为指导,重点阐明政府“十二五”时期发展战略构想,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是综合性、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政策性的规划,是编制各级各类规划和计划的重要依据,是“十二五”时期指导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第一篇 战略任务和发展目标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不断调整的发展格局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妥善应对宏观调控,努力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艰苦创业,克难奋进,在奋力崛起的道路上迈出可喜步伐,实现了从苏北洼地到苏北七强的历史性转变。“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快速发展、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2%,2010年实现140.0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050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十五”末32.8:36.0:31.2优化到20.8:50.3:2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14亿元,年均增长42%。财政总收入达到44.3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18亿元,年均增长60.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到0.728吨标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952元和6199元。2009年跃升至苏北七强,连续七年荣获“全省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县”,连续七年勇夺全市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连续五年荣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工业化快速推进、城市化明显加快、高效农业亮点纷呈的五年。坚持实施“以工立县”战略,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8.9亿元,年均增长39.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5%;全县规模企业达264家,是“十五”时期的10多倍,规模企业通过体系认证比例达30%;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省市名牌产品达19个,比“十五”时期翻了3番。超亿元企业超100家,已形成冶金特钢、船舶物流、化工医药、机械电子、酿酒食品、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五年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城市建设资金,先后实施了行政中心、行政集中办公区、两相和国际广场等200多个重点项目,建成德汇花园、香树湾新都等40多个楼盘,城区规模由18平方公里、10万人扩张到30平方公里、20余万人。地表水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天然气管网、LED节能路灯从城区向乡镇延伸。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张庄新村上榜省“新农村电气化村”。“一池四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现代高效农业亮点纷呈。全面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生态农业产业区,全县已形成食用菌、生猪养殖、花卉苗木三大特色产业。2010年,全县高效农业面积达到31万亩,工厂化食用菌企业达到40多家,年产值达到10亿元,成为全国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第一县。“十一五”时期是我县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载体建设日臻完善、民营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的五年。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汤沟酒厂、压铸机厂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取得实质性进展,8000余名职工实现身份置换,县属工业企业完成改制面接近80%。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由278项核减到212项,企业投资项目全面实行核准、备案制,财政金融、农村税费、土地流转、户籍制度、小城镇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始起步。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载体建设日臻完善。全县建成经济开发区、灌河半岛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农业产业区和五龙口文化产业园区五大产业园区,招商引资规模五年翻了三番,大开放的氛围日益浓厚,五年累计引进项目450多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00多个,完成出口总额2.8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6.1亿美元;民营经济占全县经济总量比重达到75.1%,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科教人才兴县战略得到深入贯彻、民生保障得到日益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的五年。科技事业在创新中提升。累计组织实施国家级火炬、星火计划项目48项、省苏北专项计划20项,引进转化科技成果55项,专利授权186件,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2008-2009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深入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多渠道开展引才活动,五年来累计增加各类人才2万余人,全县人才总量达到3.2万人。教育事业在压力中奋起。全县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高中教育毛入学率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2.5%。灌南高级中学成功晋升四星级高中,教育中心升格为省级中等专业学校。卫生事业在改革中前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顺利通过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县验收。单病种付费经验在全省推广,完成改扩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131个,新区人民医院与市一院成功合作。文化事业在传承中繁荣。“五张文化名片”享誉海内外,文化设施日臻完善,已建成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综合大楼,建成全省一流的广电中心,总投资2.6亿元的体育中心正在紧张施工中,金字塔3D国际影城建成开放,农村社戏大舞台等载体建设成效显著。成功举办世界魔术交流大会、中国灌南公路目标赛、全省气功交流大会等大型赛事。民生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创新实施关爱弱势群体“三个五”、新“三个五”和“五大免费”等惠民实事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农保参保率、养老金发放率“两个100%”,在全市首创新型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尊老敬老、残疾人康复等工作受到国家和省表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文广体、出版、统计、档案、气象与防灾减灾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长足发展。“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突出、民主法制建设快速推进、新灌南精神得到大力弘扬的五年。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县9个单位跨入省级文明单位行列。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村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逐步推行,“四套班子领导大接访”工作得到国家信访局充分肯定。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法治创建先进县,获得全市信访稳定工作“八连冠”。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强化。大力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违法行为,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明显改善。首批创建成为江苏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率先建成全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先进县。全县抢抓机遇、进位争先的氛围日趋浓厚,“开明开放、诚实诚信、创新创业、自力自强”的新时期灌南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十一五”时期是灌南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改革开放程度最深、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全县经济已经迈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跨入了历史上最好时期。在诸多困难和挑战面前,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经验:一是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一第一要务,不动摇、不偏离,团结一致,坚韧不拔,奋力崛起。二是坚持把大开放作为奋力崛起的主战略,在主动融入中抢抓机遇,在参与互补中加快发展。三是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不动摇,锲而不舍抓好落实。强力实施“工业立县、开放兴县”战略,闯出一条符合灌南实际、具有灌南特色的发展之路。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在维护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维护稳定。五是坚持不断加大投入,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筑坚实平台。“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尚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与层次上,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资源对经济发展制约加大,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繁重;与经济快速发展比较,社会事业发展某些方面还存在相对滞后的现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稳定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应对和解决。总体上看,灌南经济正处在工业化起步阶段,处在从艰难爬坡到奋力崛起的重要转折期。必须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清醒认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高度重视并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站在新的基点上正视发展困难,站在新的视点上谋划发展举措,站在新的起点上抢抓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以更务实的作风、更扎实的工作,加快奋力崛起的步伐。十一五期间主要指标对比图(单位:亿元)三次产业比例“十五”末 “十一五”末专栏1 “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十一五”末计划目标“十一五”末实际完成绝对量年均增长(%)绝对量年均增长(%)经济发展指 标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0020140.081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13200202205016.0#三次产业结构17:53:3020.8:50.3:28.9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64044.3469.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6.53518.186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4.414.541.521.6经济发展支撑指标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累计2累计6.1自营出口(亿美元)304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累计30018累计61442.0工业投资(亿元)累计20018累计48542.9引进内联资金到位(亿元)累计24020累计43638.6社会发展指 标城市化率(%)5035高中教育毛入学率(%)90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99100居民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9191 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9995人口自然增长率()5.56.0科技进步对工业贡献率(%)4545科技进步对农业贡献率(%)5555人民生活指 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元)650013.7619912.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323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3535恩格尔系数(%)4236.2城镇登记失业率(%)4.53.5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2315.3生活污水处理率(%)900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090注:表中加#的指标按可比口径计算;至2010年底污水处理设施暂未投入运行,数据未统计。第二节 “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黄金发展期”的良好机遇,又面临“矛盾凸现期”的严峻挑战。一是经济发展处于快速增长期。世界经济整体回暖、国内经济持续增长、江苏沿海开发深入推进、苏北整体融入“泛长三角”,为我县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2010年我县人均GDP已达到3000美元,标志着我县站到了经济跨越发展的新拐点,经济发展势必不断加速。展望“十二五”,我县正处于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后期推进、从中低收入向中高收入迈进的快速发展期,紧紧抓住这一时期难得的发展机遇,完全可能在较短时期内实现经济总量和人均发展水平的跨越式增长。二是产业结构处于加速升级期。国际产业转移呈现由单一制造业向研发、制造和现代服务联动转移的新趋势,灌南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较好的区位条件,将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之一,从而推动我县借助外力实现跨越式产业升级。随着国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必然拉动产业结构加速升级。同时,要素资源环境也将倒逼产业结构升级,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资源环境硬约束,唯有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模式,推动产业升级,才能保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工业化、城市化处于加快推进期。我县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1.2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58.9亿元,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份额达54.5%,预计今后一个时期仍将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必将带动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我县城市化水平从2005年的25.5%提高到2010年的35.0%,城市化进程呈加速推进趋势,将进入加快完善功能和优化空间形态的新阶段。四是人民生活处于稳步提高期。支出结构中服务性支出比重迅速上升。旅游、教育、文化、信息等服务性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日益增加,主要耐用消费品数量和档次快速提升。彩电、冰箱、洗衣机“旧三件”数量持续增加,电脑、汽车、住房“新三件”逐年快速增长。今后一个时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将继续保持较快提升态势。与此同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诸多矛盾和制约因素。一是粗放增长方式与要素资源制约的矛盾。一方面,要素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的约束越来越明显;人才资源存在总量和结构性短缺,2010年我县每百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仅为4.5人,高级技工尤为稀缺;土地、能源、资金等要素制约问题也将长期存在。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仍然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为主要特征,投入产出率有所下降,万元GDP能耗等环保指标完成难度较大,对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一定影响。二是工业化推进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部分河道水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超标现象。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较低,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三是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矛盾。科技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才供给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阶段教育水平与小康标准还有较大差距,职业教育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社会事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广大职工和农民收入水平还较低。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发展定位第一节 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深入实施的双重机遇,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灌南”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紧紧围绕发展速度全市领跑、人均指标苏北五强、综合实力全国百强三大目标,重点实施创新引领、产业提升、城镇带动、和谐构建、科教人才兴县五大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全面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灌南。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灌南为主题。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必须牢固坚持科学发展,把科学发展作为保障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把科学发展作为建设幸福灌南的关键。推进我县“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的关键是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灌南实际,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转型升级是“十二五”时期推动全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要素结构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必须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强化提升集约发展水平,推动发展模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必须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发展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发展速度全市领跑、人均指标苏北五强、综合实力全国百强的目标定位。在注重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积极争取经济较快发展,力争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市、领先苏北,力争人均指标进入苏北五强、综合实力达到全国百强。经济运行质量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的基础上有明显提高。坚持在更高起点上实施五大发展战略。以创新的举措破除束缚发展的人才、土地、资金等瓶颈障碍,形成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产业集聚和产业关联度,打造产业集群,坚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做大做强中心城镇,统筹城乡资源配给,合理引导要素流向,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提高广大职工和农民收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机制,扎实推进“平安灌南”、“法治灌南”建设,“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更加主动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广纳贤才志士,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第二节发展定位江苏沿海特色经济强县。充分发挥我县冶金特钢、船舶修造、化工医药、装备制造、酿酒食品、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的比较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努力使我县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在江苏沿海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江苏城乡一体化示范县。以“四集中”为重点,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以园区建设为重点,推进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以示范镇村建设为重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以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以完善就业机制为重点,推进城乡就业保障一体化;以城乡联动为重点,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到2015年,基本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绿色宜居宜业城市。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彰显“繁花似锦的春,绿树成荫的夏,色彩斑斓的秋,绿意浓浓的冬”的城市形象,逐步把我县建成最适宜人居的生态城市。以大手笔规划城市建设、高起点开发五龙口文化产业园、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和就业服务机制为契机,抓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争创“中国绿色名县”、“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全力建设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厚重、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公共秩序安全,政府服务高效的绿色宜居宜业城市。第三节 总体空间布局主体功能区布局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包括灌河口区域、新老城区以及部分适宜发展工业的乡镇。该区域工业开发需求较高,经济开发效益较好,生态环境约束较低,建设空间较大,一部分适宜大规模的工业开发,另一部分适合以现代服务业和居住为主的城镇建设。发展导向:加强产业、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广纳贤才志士,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适当扩大用地和环境容量指标;着力于完善市政设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适度开发区域。主要包括汤沟镇(含孟兴庄)、百禄镇、张店镇和三口镇等乡镇。该区域的工业开发需求一般,有一定的灾害影响风险或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发展导向:重点发展农业、旅游、休闲等产业;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防灾能力建设,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控制土地增量,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限制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县城北部沿新沂河、灌河湿地,百禄、李集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该区域湿地资源丰富,地势低洼,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开发成本较高。发展导向:注意保持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生物群落的多样化,引导绿色空间相融相通,主要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严格控制土地,鼓励人口外迁,增加财政支持,严禁发展环境污染项目。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县域所有饮用水取水口及其一、二级保护区。发展导向:尽可能维持自然原生态,完全避免城镇建设和工业开发。产业发展布局工业空间布局:重点建设“两区五基地”,打造支撑灌南工业发展“两个核心”,加快推进“区中园”建设。临港产业区,重点打造黑色冶金、蓝色造船、金色物流、绿色化工四大支柱产业板块,形成全国闻名的优质船舶修造拆基地、江苏沿海钢铁产业的首选基地。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金属精加工、装备制造、光电三大主导产业,形成全省知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光电产业基地和金属精加工基地。农业空间布局:突出主攻“两区八带两基地”,打造以满足城市需求为主的都市型农业。“两区”,即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生态农业产业区;“八带”即新港大道食用菌产业带、国省道沿线设施蔬菜产业带、新新线花卉苗木产业带、沂河淌沿线设施西瓜产业带、涟中干渠沿线淮山药产业带、新百线浅水藕产业带、特粮特经产业带、观光农业产业带;“两基地”即食用菌基地和生猪良种繁育基地。同时,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力争使我县成为连云港市的主要“菜篮子”之一。服务业空间布局:商贸业,着重构建“三极一区一中心”,“三极”指建设完善农产品批发大市场、建材大市场、废旧物资大市场三大专业市场;“一区”即县城商贸服务区;“一中心”指构建灌河物流中心。旅游业,重点打造“两带一园”:“两带”指新沂河旅游观光带、灌河旅游观光带。“一园”:指五龙口文化产业园。城镇空间布局对接灌南县总体规划,构建以“一轴两心(极)、两团三点”的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一轴:自西向东的城镇发展轴,其中包括汤沟镇(含孟兴庄镇)、中心城区、三口镇、长茂镇(含田楼乡)、堆沟港镇(含化工园区和五队乡)。两心(极):分别为中心城区和堆沟港镇(含化工园区和五队乡)。中心城区作为县城一级城镇,是灌南全县中心;堆沟港镇(含化工园区和五队乡)作为县域东北部的增长极,是带动全县外向型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沿。两团:分别为长茂镇、田楼乡组团,汤沟镇、孟兴庄组团。三点:分别为张店镇(含北陈集镇)、百禄镇和新集乡。第三章 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发展速度全市领跑,人均指标苏北五强,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努力向基本现代化迈进,使得经济更加发展、结构更加优化、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公共服务更加健全、资源环境更加改善、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济实力持续增强。“领先十二五、率先进百强”。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年均增长16.0%,“十二五”末达5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五年翻一番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累计达2200亿元;自营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7%;逐年提升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比重,力争在全市四县率先进入百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指标迈入苏北前五强,达到全省平均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9%以上。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优化升级传统支柱产业,以钢铁、造船、化工为主导的现代化临港产业和以光电、金属精加工、新型装备制造为主导的开发区“三新”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迅速增强。创新能力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0%,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1%,创新体系日益完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提升,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更加突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协调增长,形成劳动者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积极调整政府、企业、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高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达到5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坚持以政府公共财政为导向,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坚持均衡布局,着力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社会保险全覆盖,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保持100%,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城乡统筹更加协调。更加重视均衡增长、公平增长、可持续增长,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坚持工业化、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并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发展机制,城乡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建设“一轴两心(极)、两团三点”引领城市化进程,城镇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城市化水平达到45%。资源环境优美宜居。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日趋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达到国家控制要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5%,进一步彰显“水绿灌南”特色。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继续扩大开放型经济发展规模,稳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增强全县开放型经济的综合影响力和辐射力,形成外资、外贸、外经相互依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推进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体制。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巩固“平安灌南”创建成果,全面提升“法治灌南”、“平安灌南”建设水平,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机制日益完善;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和指挥系统,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种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谐社会基础不断巩固。十二五期间主要指标对比图(单位:亿元)三次产业比例“十一五”末 “十二五”末专栏2 灌南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及其指标值类别指标名称单位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指标属性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40.0850016.0#预期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220507042015.8#预期性地方财政收入亿元44.3415027预期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18.186027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206.7五年累计220025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41.512525预期性出口总额亿美元0.92013.0527预期性结构调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28.932.4预期性城市化率%35452预期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15.84200.8预期性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0.61.10.1预期性三次产业比例20.8:50.3:28.910.6:57.0:32.4预期性民生幸福恩格尔系数%36.233.2-0.6预期性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48.254.21预期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39522800014.9预期性农民人均纯收入元61991100012.2预期性人口自然增长率6.0控制在7以内约束性公共服务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214预期性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2971约束性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万人3.24.128.1预期性五年累计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万人4.555.316.5预期性每万人拥有体育文化设施面积万平米2.853.32.47约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2.76控制在3.5%以内预期性资源环境万元GDP综合能耗吨标煤0.7890.62-2.6约束性城镇绿化覆盖率%39.55451.03约束性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化学需氧量吨42545500约束性二氧化硫吨13502000约束性氨氮吨520650约束性氮氧化物吨55006000约束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4.6100约束性污水处理率%0100约束性注:表中加#的指标按可比口径计算;预期性指标,体现政府意图,主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机制努力实现;约束性指标,主要通过政府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完成。第二篇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高举工业立县大旗,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转型升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战略目标,以提高产业和产品品牌竞争力为核心,以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为抓手,预计到“十二五”末实现工业增加值245亿元,年均递增23%,全县规模企业达500家,着力推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基地。第四章 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抓住全国、全省加速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创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重点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牵动力大、影响面广的创新型企业,努力打造一批产业链完善、产业集群优势突出的产业基地, 强化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机制灵活的研发平台,积极推动我县新兴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到2015年,全县新兴产业年产值平均增长50%,达到30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20%以上,逐步培育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第一节 新能源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充分发挥宏业化工现有生产太阳能光伏产业上游原材料的生产优势,密切跟踪第三代太阳能光伏电池前沿技术走势,加强科技攻关,加快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引进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发展高转换率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产品,包括太阳能光伏电池片清洗、刻蚀、扩散、镀膜、丝网印刷、烧结、分检等关键装备,着力引进影响产业发展的光伏配套节点企业,积极开发组件封装及关键技术,保障后续产品生产供应服务,形成较为完备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体系。生物质能沼气发电。积极推进农村能源建设,以天顺牧业为主,抓好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利用示范项目,力争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全部建成沼气发电工程,重点发展1000立方米以上发酵池的大型沼气发电项目。积极谋划布局,争取到2015年大型养殖场沼气发电项目不少于20个,发酵池体积不小于3万立方米,沼气发电达到2000千瓦。第二节 新材料产业光电子器件。启动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着眼于以LED照明为核心的整个产业链建设,以光鼎电子、凯博电子等光电子企业为核心推动产业集聚,打造LED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在白光通用照明、大尺寸LED背光源等领域实现突破。加强与上海LED产业化中心合作,引进一批在LED封装、散热及检测、高亮度外延片、蓝宝石衬底片制造、LED显示屏上具有全国领先优势的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逐步将LED照明产业发展成为我县的一个支柱型产业。以广范电子(台商)的舞台音响为主体,发展新一代数字化视听产品。充分研究南方电子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区域,抓住电子产业国际知名企业如富士康入驻苏北的机遇,主动接受辐射,完善产业配套。新型冶金材料。以金昌特钢、泰力不锈钢等14家不锈钢加工企业和鑫盛金属、荣鑫金属等17家铜材加工企业为依托,拉长、加粗现有产业链条,加大研发力量,加强技术改造投入,推动产品结构升级换代,走高端化之路。充分发挥现有园区优势,积极引进全国排名前列的大型钢铁、有色企业,重点研发低碳、氮,超低碳、氮等现代铁素体不锈钢;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系列耐热钢、耐磨钢、烟气脱硫、塑料焚烧用高温不锈耐酸钢、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用材料、电子信息用超薄铜带等新型冶金材料。积极开发铜加工短流程工艺技术,优化现有铜杆、铜带等产品结构,加快向电线电缆、电动机生产加工的过渡步伐。第三节 新医药产业依托现有的宝盛龙城药业和福邦药业等制药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加快突破重大关键技术,以自主创新占领制高点,以集约发展增强竞争力,促进产品转型升级,集中开发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自主品牌的新型疫苗、生物试剂和基因工程药物。重点发展以治疗性抗体为代表的靶向性治疗药物,开发形成一批防治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化学药替代新药;大力发展以重组疫苗为重点的新型疫苗,努力研制一批防控烈性传染病的关键药品;围绕重大疾病诊疗和食品安全检测需求,加强生命科学、信息生物技术和现代制剂技术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与产业合作。第四节 节能环保产业抓住全球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重大机遇,坚持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并重,围绕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依托重点工程,突破核心技术,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及系统,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和节能环保服务。鼓励企业通过引进战略伙伴、技术入股、兼并重组等方式,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在更多节能环保产业领域争得主导地位。重点发展水污染处理技术和装备、固体废物处置技术和装备、建筑节能技术和装备、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和装备、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和装备、工业设备领域的节能减排改造等。到2015年,确保引进国内技术领先的节能环保产业企业10家,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专栏3 新兴产业重点项目 太阳能聚合物光伏电池材料项目:本项目将依托连云港宏业化工有限公司在噻吩领域的生产优势和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在聚噻吩衍生物给体材料方面的技术优势,共同开发聚合物光伏电池的关键材料-聚噻吩衍生物给体材料并实现产业化。 风电项目:本项目依托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风力发电方面的资源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开发利用灌南县沂河淌流域丰富的风能资源。项目总投资16亿元,建设总规模20万千瓦。 生物质热电项目:该生物质能热电项目是利用农作物秸杆作为燃料通过秸杆锅炉及汽轮发电机组的热电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二台75t/h循环流化床秸秆焚烧炉,配二台15M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集中供汽150t/h。项目总投资2.8亿元,投产后年消耗秸秆24万吨,年发电量1.8亿度,年销售收入1.27亿元,投资利润率16.5%,投资回收期8.38年,为农民增加收入4000万元。 灌南光电产业园项目:项目总投资10亿元,形成占地2600亩、配套实施完善的光电产业园,到“十二五”末,打造成周边知名、苏北最大的光电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预计2012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利税3亿元。 灌南金属精加工产业园项目:引导不锈钢生产企业从现有的单纯生产不锈钢坯、不锈钢锭向不锈钢薄板、无缝管、不锈钢纤维、环境友好型系列耐热钢、耐磨钢、高性能弹性合金、烟气脱硫、废液处理、塑料焚烧用高温不锈耐酸钢、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用材料等高技术含量产品发展,打造不锈钢衍生加工产业链。开发铜加工短流程工艺技术、无氧光亮铜杆铸轧、铜铸件电镀等新工艺,优化现有铜杆、铜带等产品结构,加快向电线电缆、电动机生产加工的过渡步伐。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利税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出口创汇1.2亿美元。 含碘造影剂关键中间体项目:含碘造影剂关键中间体是非离子造影剂如碘海醇、碘帕醇、碘普罗胺、碘克沙醇等的共用关键中间体,主要适用于各种血管造影、CT增强扫描、泌尿道造影以及蛛网膜下腔应用的脊髓造影、脑池造影等。本项目产品预期到2015年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 催化加氢新工艺合成戊二醇项目:戊二醇是合成高效低毒杀菌剂丙环唑的最重要的中间体,目前国内的需求量在2000吨左右。国际上,只有巴斯夫BASF公司独家垄断生产,该项目工艺路线明确简单,工艺要求远低于巴斯夫的加氢工艺。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达到3000万元,利税600万元。 12万立方米/年秸秆均质板项目:该项目利用小麦秸秆生产秸秆均质板,年消耗小麦秸秆3万吨,项目总投资4.5亿元,分为三期工程。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5亿元人民币,建成两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3万立方米。目前一期已投产。 高性能汽车尾气催化材料项目:该项目采用纳米溶胶法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机动车催化系统用先进纳米储氧材料,投产后年销售2亿元,年利润6000万元,目前基迈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做研发。 精密铸件与智能缝纫机生产项目:本项目由浙江宝石集团投资15亿元新建,主要从事各类精密铸件和智能缝纫机的生产经营,目前处于前期调研阶段。第五章 重点支柱产业第一节 冶金特钢以兴鑫钢铁、亚新制管为主,明确产品定位,明确产品工艺和技术突破路径,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市场份额,熟练掌握国家钢铁产业政策,重点扩大钢铁产能。依托连云港大型矿石码头,以国家钢铁产业振兴规划、全省钢铁工业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为契机,力争将江苏沿海发展规划中的“推进千万吨级钢铁项目落户连云港”落实在我县临港产业区。积极招引内地、苏南和沿江钢铁企业向我县临港产业区转移,加快发展特殊钢、优质钢,提高精深加工能力,通过技术改造和招引投资来增加轧钢能力,重点发展能满足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所需的钢铁产品。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节水、清洁生产技术,高炉余能余热利用(TRT发电)、烧结余热利用、烧结烟气脱硫、钢渣综合利用等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工艺技术,鼓励水泥企业入驻,建立钢铁产业循环经济链。2015年,实现钢铁产能1500万吨。第二节 船舶修造紧紧围绕打造全国知名船舶制造产业基地及拆船基地和全省三大船舶规划区之一的沿海区中心区的目标进行定位,依托现已投产的恒成船业、名洋船业、海中洲船业、胜华船业等骨干企业,快速推进东方船业、锦元船业等在建项目,坚持内外资并举,全面推行现代造船模式,大力推广精度造船、先进舾装和先进涂装技术,提高现有散货船、海洋运输船的修造水平,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化学品船、大马力拖轮、抓斗式挖泥船、中高档游艇等专业船舶,重点发展大型散货船、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船、油船、海上作业平台等主力船型。积极培育船舶配套产品市场,加大船舶配套产业项目引进力度,重点引进船舶动力设备及配件制造、船舶主机、船舶辅机、甲板机械、船用电器、船用电子设备、系泊设备、分段制造、船用阀门等配套项目,提高高端产品、成套设备比重,形成船舶制造与船舶配套相互协同,区域配件市场与全国船舶产业全面对接的船舶制造工业体系。依托引进大型船舶建设项目,掌握船舶设计、制造的核心和关键技术,逐步实现依靠自身力量独立制造和再创新。努力将特种船舶产业园打造成为全国沿海中小型特种船舶修造拆基地,灌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2015年实现造船完工量达200万载重吨,出口120万载重吨,出口创汇5-6亿美元,产值120亿元。第三节 化工化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生产装备和生产工艺水平,做大农药、染料板块,做强基础化工,做优精细化工,打造环保要求全面达标、资源利用逐步高效、产业层次大幅提升的现代化精品化工园区。提高园区准入条件,引进和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环境污染小的化工项目,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发展上中下游终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化学工业向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以亚邦集团为龙头打造全国最大的染料生产基地、以中化化学为龙头打造江苏最大的农药生产基地和以华海集团为龙头打造苏北最大的新型精细化工产业基地。重点招商3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项目、30万吨/年硫酸项目、30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积极配合徐圩新区1500万吨炼油配套120万吨乙烯大型石化项目,拉长做实“炼油/乙烯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产业链”,延伸发展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精细化工产品,做好配套检验检测服务工作,建成省级化工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及国家级实验室。到2015年,确保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实现税收10亿元。第四节 机械制造以柳林机械等为代表,重点发展双速行驶式农用多功能滑移装载机系列产品、4YZ-4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柳林4LZ-2.0高效节能型全喂入稻麦两用联合收割机等农用机械产品。以杰孚特重工为主,重点发展装载机及附件、叉车、吊车等机械设备。大力发展大型数显数控系列压铸机、数控实时全自动系列压铸机等新型压铸机,尽快形成压铸机产业链。整合提升分析计量产业,重点向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关键精密测试测量、分析仪器系统过渡和发展。充分发挥我县重工设备制造、压铸机、计量泵、消防器材的技术含量高和市场份额大的优势,积极寻求台资、德资企业的资金和技术加盟。一方面,加大上下游产品企业的引入力度,实现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切实加大“产学研联合”步伐,不断提高我县机械行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形成品牌叠加效应。到2015年,确保引进机械企业20家,其中外资企业5家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第五节 酿酒食品加快江苏汤沟两相和酒业有限公司包装中心建设步伐,积极开发高档酒酿造、勾兑技术,同时加大对全县白酒生产小厂和白酒市场的整顿力度,实施汤沟白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进一步提升“汤沟”、“两相和”等核心品牌价值,增加高档白酒产销量,扩大高端市场份额,积极融入苏酒集团,进一步谋求上市发展。“百年酒孕,汤沟一窖”,积极做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汤沟窖池”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在汤沟镇复建具有明清地方特色的古建筑街区,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业,让游客在体会到酒乡古镇风土人情的同时也扩大汤沟酒的知名度、美誉度。依托现有农产品(食用菌、大米、山药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优化整合、合作开发、重点扶持,促进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集约化发展,做精做细以浓郁地域品牌为支撑的特色食品产业。重点是要积极培强做大食用菌产业。一是开办全国食用菌培训班,面向全国培养食用菌产业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引进一批稀有菌种和活体菌种标本,改造提升菇菌展览馆;三是成立食用菌行业协会,防止出现恶性竞争与无序竞争。到2015年,食用菌企业集聚100家以上,实现年产值20亿元,建成全国一流的食用菌物流、研发、检测和培训中心。第六节 纺织服装以宏益纺织为主,大力发展高支精纺、精梳纱、紧密纺等新型纺纱技术,扩大清梳联合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应用范围,推广粗细联、细络联等先进纺织自动化工艺流程,积极开发高支高密织物、高档混纺纱等高附加值产品。完善产业链条,加速招引现代高新技术织厂来我县投资,重点生产高档防雨布、高档抗皱免烫面料以及多种纤维混纺面料、交织面料、提花面料等高附加值系列产品。改变现有服装加工企业长期以来依赖订单加工的局面,鼓励企业加大服装设计投入,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服装,扩大高档品牌服装生产比重,争创国内知名品牌。专栏4 支柱产业重点项目 亚新制管:总投资60亿元,占地面积为6000亩,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投入20亿元,二期投入40亿元,建成后年产1000万吨特种优质钢。目前已开工建设,2011年一期投入生产。 兴鑫钢铁三期:总投资20亿元,建成后兴鑫钢铁形成500万吨钢产能。预计该项目2011年年初启动,2012年年末投产。 沿海开发灌河修造拆船基地:在现有的船舶修造企业中推广应用先进的船舶修造技术和管理模式,缩短修造船周期,提高现有散货船、海洋运输船的修造水平,发展江海联运、江河联运等大型船舶制造业,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化学品船、大马力拖轮、中高档游艇等专业船舶,重点发展大型散货船、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船、油船、海上作业平台等主力船型。合理有效利用灌河岸段功能和海陆域资源,宜造则造、宜修则修,建立完善多元化船舶工业体系。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目前恒成、名洋、海中洲、胜华船业已经建成投产。 浆、纤一体化项目:总投资90亿元,利用我县临港产业区丰富的淡水资源,依托便利的海河联运交通优势,从国外进口木片制浆,形成浆、纤一体化项目。该项目为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主要利用国外木片,减少国内木材消耗,节约国内木材资源。产品主要为高档纺织纤维、粘胶纤维及莫代尔纤维。 盐化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年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100亿元,重点实施以盐化工为龙头,延伸发展高档染料、高档颜料、光气系列产品、高效低毒农药等产业链,确保到2015年,形成三百亿产值,利税总额超15亿元,凸显现代化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绿色化工、低碳经济的盐化产业集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