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校核规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459167 上传时间:2021-10-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座椅校核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座椅校核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座椅校核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型文件编号分析报告_零件名称_校核者_版本号_日期编制满足标准国标(欧标、美标)审核系统名称 座椅日期批准项 目属 性(FMEA零件编号、周边配合零件清单)前地板、安全带、方向盘、换档机构、手刹、气囊)1、 法规校核: ECER25、ECER17、ECER80、FMVSS 207、ECER94、FMVSS 208、ECER95、FMVSS 214、ECER14、FMVSS 210、ECER21、GB7258-2004目标值(根据目标市场确定标准,如:兼顾国内、欧洲、美国等标准):座椅法规校核:1、ECER17关于车辆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认证的统一规定1)5.5.3.1对于高度可调的头枕,前排座椅高度不应低于800 mm,对于其它座椅不应低于750mm;该值应处于最高与最低调节范围之间;2)5.5.4 为保证头枕与车顶、车窗和车身其它结构部件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第5.5.2条和第5.5.3.1条规定的尺寸对于前排座椅可以小于800mm,对于其它座椅可以小于750mm,但该间隙不应超过25mm。对于带有位移装置并能调节装置的座椅,该规定适用于座椅能位移并能调节到的所有位置。在高度低于700mm 时,不应有“使用位置”。3)5.6.1 对安装高度可调的头枕,其枕用部分的高度按第6.5条规定的方法测定时,不应小于100 mm:4)5.10 头枕宽度应保证为正常坐姿的乘员提供足够的头部支承面。在按第6.6条规定测定时,应保证头枕两侧距座椅垂直中心平面的距离都不得小于85mm:2、GB 11550-1995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1)4.1.1 头枕位置尺寸,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测量头枕顶端到R点长度,驾驶员座椅为700mm以上,其他座椅为650mm以上。2)4.1.2 由头枕顶端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方向向下65mm处或者由R点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向上635mm处,头枕的外形宽度以座椅中心面为对称面,左右各应宽85mm以上。3)4.1.3 位置可以调节的头枕外形高度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方向测量为100mm以上。参数说明图参数说明图如下:校核过程及分析说明:(带图示)座椅法规校核:1.ECER17:假人模型参见ECER17附录3规定1)头枕高度:1. 1.对于高度可调的头枕高度,前排座椅高度不应低于800 mm,对于其它座椅不应低于750mm;该值应处于最高与最低调节范围之间;2. 2.为保证头枕与车顶、车窗和车身其它结构部件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第5.5.2条和第5.5.3.1条规定的尺寸对于前排座椅可以小于800mm,对于其它座椅可以小于750mm,但该间隙(即差值)不应超过25mm。前排座椅头枕高度后排座椅头枕高度2)头枕枕用部分高度:1.对安装高度可调的头枕,其枕用部分的高度不应小于100 mm:3)头枕宽度:驾驶座椅头枕1.头枕宽度应保证为正常坐姿的乘员提供足够的头部支承面。在按第6.6条规定测定时,应保证头枕两侧距座椅垂直中心平面的距离都不得小于85mm:后排座椅头枕2.GB 11550-1995 假人模型参见GB/T11559相关规定1)头枕高度1.头枕位置尺寸,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测量头枕顶端到R点长度,驾驶员座椅为700mm以上,其他座椅为650mm以上。后排座椅头枕高度前排座椅头枕高度2)头枕宽度:驾驶座椅头枕1.由头枕顶端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方向向下65mm处或者由R点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向上635mm处,头枕的外形宽度以座椅中心面为对称面,左右各应宽85mm以上。后排座椅头枕3)头枕枕用部分高度:1.位置可以调节的头枕外形高度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方向测量为100mm以上。结论:2.人机工程分析。(操作合理性、舒适性等):目标值/经验值: 座椅的基本要求1、 工作座椅的结构形式应尽可能与坐姿工作的各种操作活动要求相适应,应能使操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保持身体舒适、稳定并能进行准确的控制和操作。2、 工作座椅可调节部分的结构,必须易于调节,并保证已调节好的位置在座椅使用过程中不会给边或松动。3、 工作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于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人部分。4、 工作座椅一般不设扶手,需设扶手的座椅必须保证操作人员作业活动的安全性。5、 工作座椅的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应耐用、阻燃、无毒。坐垫、腰靠、扶手的覆盖层应使用柔软、防滑、透气性好、吸汗的不导电材料制造。6、若坐垫直接固定在底板上(通常为后排座椅坐垫),一般泡沫上表面到底板的距离不小于50;7、轿车座椅由座垫、靠背、头枕等组成,座面和靠背的外形曲线应与人体放松状态下的背部曲线相吻合,乘员入座后座椅的表面形状与体压分布能使乘员的肌肉处于最放松的状态,能支撑到腰椎部位,不会因血液循环不良而引起肢体麻木,长时间乘坐不易感到疲劳。8、座椅调节方便、标识明确工作座椅主要构件的设计要点1、座面 座面表面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纵向(座深方向)平展的,其倾角为05;另一种是纵向前沿拱起的。任意一种形式的座面,其横向高度差都不应小于25mm;座面前沿拱起的高度h1最小应为40mm,起拱半径R1最小为40mm,最大为120mm。座椅前沿纵向起拱时,前部倾角1=45,后部倾角2=1015,两角顶交点位于距座面前沿座深2/3处;纵向高度差h2不得大于40mm。当坐垫为弹性结构时,最下层支撑部分应有一定的刚性,中间弹性层变形量不宜过大(坐垫厚度不宜大于30mm),当按表6-3规定的测量要点进行测量时,坐垫变形后形成的各尺寸参数应符合表6-3规定。2、腰靠 腰靠角度调节量应不小于20;腰靠的形状应保证使人体压力尽量分布均匀。腰靠若装有软垫,则其沿座深方向垂直剖面内的曲率半径应大于1400mm。3、头枕 头枕到顶棚间隙,经验值为,驾驶员头部到顶棚间隙大于50mm,乘客头部到顶棚间隙大于30mm,保证乘员头部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头枕中心线与靠背中心线应保持020夹角。4、扶手 工作座椅若设扶手,则扶手的有关尺寸应满足以下条件:扶手上缘与座面间的垂直距离为230+20mm;两扶手内缘间的水平距离最大不超过500mm;扶手长度为200280mm;扶手前沿与座面前沿的水平距离为90170mm;扶手倾角,固定式为05,可调式为020。校核过程及分析说明:(带图示)结论:3.总体布置/尺寸的校核。(分析零部件布置合理性,主要涉及到车身总布置)1. 总体布置参考QC/T633-2000客车座椅的有关规定:图二参数说明图如下:图三参数说明图2.尺寸校核1)固定点校核2)驾驶座椅与副仪表板间隙校核3)锁扣与座椅间隙校核4)前座椅与扶手箱间隙校核5)前座椅与仪表台间隙校核6)座椅与门/立柱护板间隙校核目标值/经验值: 座椅前后移动调节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座椅固定点的安装校核过程及分析说明:(带图示)地板钣金地毯护盖1.固定点校核:1.座椅安装支架孔径应大于固定螺栓尺寸2-4mm.2.在螺栓轴向上能够保证,在螺栓打紧的情况下,螺栓仍能伸出螺母3mm以上。1.在座椅所有调节范围内,驾驶座椅坐垫与副仪表板间隙应大于5mm。2)驾驶座椅与副仪表板间隙校核3)锁扣与座椅间隙校核1.锁扣与座椅之间应该保持间隙5mm。锁扣坐椅1. 靠背及坐垫与中通道间隙应在10mm以上。2. 靠背角度调节手轮于门护板或中通道间隙应大于50mm。坐垫与中通道间隙靠背与中通道间隙4)前座椅与中通道间隙校核5)前座椅与仪表台间隙校核 1.前座椅调到最前端时与仪表台最小间隙应在100mm以上。6)座椅与门/立柱护板间隙校核1.靠背/坐垫与门/立柱护板间隙应大于50mm;2. 坐垫底部与立柱下护板间隙应大于5mm。3.如果立柱护板安装侧气囊,坐垫/靠背与立柱护板间隙应大于80 mm。 坐垫底部与立柱下护板间隙靠背与护板间隙坐垫与护板间隙 结论:4、运动校核:(门开闭运动分析、玻璃升降、天窗开闭、座椅调节等)座椅前后调节:前后调节量是否符合法规要求;座椅调整滑道是否平行;座椅在最前端时与仪表板、副仪表板、中通道、门护板、立柱护板、顶棚的间隙校核;座椅在最后端与副仪表板、中通道、门护板、立柱护板、顶棚的间隙校核;靠背调节:靠背角度调节量是否符合法规要求;双锁止式调角器是否同轴,是否与Y轴平行;靠背与坐垫应有足够间隙(建议在5mm左右),保证靠背调节顺畅;靠背在所有调节范围内不与周边部件干涉:包括门护板、立柱护板、顶棚等;折叠翻转:座椅结构是否可实现折叠反转功能;在折叠反转的所有位置不与周边部件干涉;坐垫高度调节:对于两向调节的坐垫应保证:坐垫在调到最高处(座椅前后调节在最前端)时,坐垫与仪表板、方向盘最小间隙应大于100mm,以保证乘员腿部活动空间;对于四向调节的坐垫还应保证:坐垫后部在调到最高时,不影响靠背角度调节;头枕的高度和角度调节:头枕导杆是否平行,头枕导套是否平行,头枕导杆与导套是否配合良好,导套是否有扣环或其他锁止机构;头枕高度调节量建议不大于100mm;头枕角度调节量建议不大于20(以头枕中心线与躯干线平行时为0为基础);目标值/经验值:校核过程及分析说明:(带图示、静止状态/极限状态/过程)结论:(若存在问题,需提出整改建议。明确提出何处需设计验证)5、间隙、台阶、公差分析目标值/经验值:校核过程及分析说明:(带图示)结论:(若存在问题,需提出整改建议。明确提出何处需设计验证)6、制造工艺可行性(要求供应商确认)工艺方法:冲压、铆接、焊接、发泡、注塑、油漆、裁剪、缝制、装配等校核过程及分析说明:(带图示)结论:(若存在问题,需提出整改建议。明确提出何处需设计验证)7、装配工艺可行性(要求装配工艺人员确认)工艺方法:要求座椅在安装过程中简单方便,易操作校核过程及分析说明:(带图示)结论:(若存在问题,需提出整改建议。明确提出何处需设计验证)8、成本控制 (分析结构优缺点,控制成本,提出优化方案)9、刚度/强度CAE分析/NVH分析/系统计算 (目标值及分析报告)10、风险分析(分析潜在的风险,指明何处需要设计验证)11、对相关配合件的影响安全带、方向盘、换档机构12、维修可行性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销售管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