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5090784探索与献身话题作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455933 上传时间:2021-10-21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95090784探索与献身话题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695090784探索与献身话题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695090784探索与献身话题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索与献身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探索与成功”写作提示与范文点评 【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树上有一只很诱人的苹果熟了。因为太高,踮起脚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苹果突然脱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团果泥。 这便是生活中所谓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但不算白费力,至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如果这时从木梯上下来,再去摘其他树上的也不算晚。 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的。 请以“探索与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符合材料的意思,并在话题范围内;2.立意自定;3、文体不限,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人类在对生活或真谛的探索中,会有许多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但只要端正态度,就会认识到,对那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大可不必心存幻想。要做的就是,总结经验教训,另辟蹊径,继续新的探索,毫不气馁,这样就一定会取得最后成功。明乎此,要写好这篇作文,就不成问题。 【话题精析】 “探索”和“成功”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有探索就有成功”,这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而又耐人寻味的话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为执着的信仰、理想的彼岸,向着未知,瞄着成功默默地奋斗着。探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成。探索中有迂回曲折的坎坷,有无可奈何的挫折,更有绞尽脑汁的辛酸,但正是人类这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的无数次探索实践,才创造出了一个五彩缤纷、丰富多样的美丽世界。探索需明确的方向、正确的方法、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需总结经验,继往开来。探索者的目标永远是下一个。征服者是英雄,失败者亦可歌可泣,探索者可敬可爱可颂。 一、从探索者的品质与成功的关系来看:需要探索者具有正确的方向(目标)、娴熟的技术、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丰富的经验、灵活应变的能力。 二、从探索的过程与结果来看: 1、丰富了我们的阅历,增长了我们的见识:或是成功的经验,或是失败的教训; 2、砥砺了我们的品格:坚定了我们的意志,顽强了我们的毅力,执着了我们的信念; 3、培养了我们的能力:使我们的目光更敏锐,行动更快捷,应对更自如,在探索中求知成长; 4、强化了我们的人生体验:那期盼的热切、等待的焦虑、失败的沮丧与成功的欣喜使我们的情感更丰富,内心更充实。 探索是人类一个永远的主题。大家可叙写探索者的酸甜苦辣诸滋味,可议探索者的是非成败之感悟,可抒发探索者的悲壮豪迈之情愫?总之,这是一个开放、灵活、普遍的话题。 作文材料: 1.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之渊。巴尔扎克 2.付出任何代价自由都是值得的。马克?吐温 3.在人生的战场上,射不太准却能拔枪快,射得多的人,常常成为神枪手的克星。刘墉 4.人的生命是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 5.石头虽然自己不能够割什么东西。它却能把宝剑的刃磨得飞快。 6.由于热切地想躲避过错,我们却常常更易陷入荒谬。贺拉斯 7.分离就分离吧!逝去的逝去秋天用红硕的语言呼吁:生命永远的新的含义。 8.再不必追悔往事更无须怨恨自己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轻轻地,留下一丝痕迹。杨烁秋天 9.把光芒全部播洒在征途上,给自己留下一个幽默的沉思。陈玉坤陨石 10.一场大火把我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去都被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可以从头再来。爱迪生 11.伟大的文学家歌德在年轻时曾立下成世界知名画家的高远志向,为此他一直沉溺于那变幻无穷的色彩世界中而难以自拔。他付出了10年的艰辛努力去提高画技,但他收效甚微,在他40岁那年,他游历了意大利,亲眼见到了那些大师真正的杰作之后,终于被震醒了,他明白,即使自己穷毕生的精力恐怕也难在画界有年建树。在痛苦和彷徨了一段时间后,他毅然决定放弃绘画改功文学。 12.宽容序言 鲁迅弃医从文 项链中的马蒂尔德 毛泽东长征 13.爱迪生为了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进行了1000多次实验,当有人嘲笑他的失败,他却自豪地说:“我已发现了10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14.美国一农业科研小组,有一段时间致力于研究促进植物生长的细菌群。由于差错,培养出来的细菌群不但没有生长的作用,反而会对生长起一种抑制阻碍作用。但研究人员将错就错,研究出了具有选择性的高效除草剂,为现代化农业中的化学除草技术奠定了基础。 例文: 我探索,故我成功 上帝总是爱和人们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当你克服重重困难、踌躇满志地准备拥抱胜利的时侯,却猛然发现自己又回到了起点。此刻倘能坦然面对,必定心怀一个信念“下一个苹果正等待着我! 科学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与荆棘,探索的过程也就无比艰辛,惟有具备坚强的意志、超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怀者,方能在一次次的失败与挫折中不断完善,最终走向成功。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一例。他为了寻找做灯丝的最佳材料,曾经做了无数次实验,他用过普通的金属丝线,还用过其他许多材料,可结果都归于失败。有些人因此而嘲笑爱迪生,认为他做了这么多实验,一点价值也没有。而他却坦然地笑笑说:这些实验的价值就在于告诉后人,这些材料都不适合做灯丝,可以使后人避免重复失败,这离成功不是更近一步了吗?的确,生活中任何一次探索,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 不仅科学的探索如此,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还记得1993年一个叫蒙特卡洛的地方吗?还记得萨马兰奇向世人宣布结果的情景吗?还记得澳洲人喜极而泣,紧紧拥抱的情景吗?还记得12亿中国人当时的极度失望吗?一个即将到手的苹果就这样突然坠落了。自从1993年北京申奥败给悉尼后,国人便刻骨铭心地记住了上面的每一个细节,我们不得不承受这失败的打击。但是,失败没能冷却中国人的申奥热情,挫折没能阻止龙的子孙探索的步伐。正视失败,勇于探索,不屈不挠,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中国人在知道200O年奥运会主办权的“苹果”不属于自己后,便移动梯子,目标指向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只“苹果”我们卧薪尝胆,完善自己,扛起“新北京、新奥运”的大旗,终于在2001年圆了申奥梦。回顾昨天,在1993年的“世纪申奥”活动中,悉尼、北京还有那属于全人类的奥林匹克,其实都是赢家! 失败后的不断反省,不断探索,使我们摒弃了浮躁和对形式的过于专注,走向了成熟。最终我们不仅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而且还使中华民族的自信心空前高涨,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增强。 综上所述,在追求与奋斗的旅途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挫折、失败,但挫折有挫折的价值,失败有失败的意义,成功最终属于不懈探索的人。我探索,故我成功! 【点评】这篇文章最突出的优点是准确。其一,审题准确。这篇作文很好地把握了主旨,论述了“挫折有挫折的价值,失败有失败的意义,成功最终属于不懈探索的人”的论点。其二,举例准确。文中列举了爱迪生发明电灯和北京申奥两个例子,其中爱迪生和北京都经历过失败。 探索赢得成功 伟大的文学家冰心曾经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又记得“步步高”的广告词:世间自有公道,付出终有回报。平心静气深思,这诗这广告词道出了探索的真谛,道出了探索者的心声。是的,古往今来圣者贤人的创业足迹,无不印证着一个朴素的道理:有拼搏就有胜利,有探索就有成功。 苹果落地,本是世人平常见惯的事情,却引起了牛顿深深的思索、忘我的推论,最终他发现了震惊中外的“万有引力”定律。生老病死是司空见惯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却偏偏要寻根问底,求个解答。为此,他默默无闻,潜修静思,终于创立了佛教。一代名医李时珍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双脚踏遍崇山峻岭,访名医,尝百草,不畏严寒酷暑,冒着生命危险,走遍神州大地,历时二十七载,写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司马迁游淮阳,追踪韩信足迹;访齐鲁,瞻仰孔庙,观察儒风习俗;经鼓城,聆听刘邦的传说,行万里路,奋笔疾书15个春秋,“终成史家之绝唱”史记。 还有发明大王爱迪生,成功的秘诀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蒸汽机之父瓦特,成功的启示是“一次不行了再来一次”;镭的“母亲”居里夫人崇尚蚕的精神“与他们异物而同类,要不懈不怠?”徐侠客踏遍青山大道;苏轼夜访石钟山;红楼梦“字字看来是血”?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学会用火,从草栖穴居到住进高楼,从马车到汽车、轮船、飞机?这一次次探索,让我们告别愚昧落后,走进新时代。 在探索中,我们把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在网上聊天,天涯犹在咫尺;去海底观光,梦寐变成现实;机器人成了我们的奴隶,“天气陛下”俯首称巨。在探索中,我们破译DNA的成分与排列,解读多种遗传密码,攻克困扰人类的顽疾老年痴呆症;克隆牛、羊的诞生,宣告人类返老还童不再是幻想。在探索中,我们发现约4500万年人猿的化石,找到了失落在挨及的港口城市,知晓埋葬136年的沉船之迷;塔里木河科考,发现小河墓地遗址,解读上个世纪80年代的“大耳朵”之迷,一百年之久的“游移湖”之惑?探索永无止境,探索将使人类社会更加文明,更加进步。 当然,鲜花与荆棘同在,失败与成功为伴,探索的征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巴尔扎克说:“失败是人生的老师。”拿破仑说:“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屡仆屡起。”对有志者来说,失败只是一笔财富。在探索中,孔圣人周游列国四处碰壁,屈原遭重伤被楚怀王放逐,左丘明双目失明?作家严文井高考六次落榜并不气馁,华罗庚交不起学费并未失志,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也未阻止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脚步?探索中的困难和失败只会使我们的脚步更坚实更沉稳。 探索没有停止,人类社会也不会停止.记得曾经有位伟人说过:“人的一生应该具备三个头脑。一个是天生的头脑,一个是从书本中得到的头脑,还有一个,就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进取、不断探索得到的头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探索中人类将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探索吧,年轻人!让奋斗的足迹汇成创造的交响曲,让幸福的汗水描绘成时代的锦绣。战争与繁荣召唤新的飞跃,机遇与挑战激发新的追求。让我们把耕耘的铧犁插入共和国辽阔的土壤,建设一个文明吉祥、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吧! 朋友,别忘记有付出就有回报,有探索就有成功。 探索与成功 “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科学是在探索中前进的。在黑暗的中世纪,神学在当时占统治地位。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统治着整个西方世界。但是神学是愚昧的,伪科学的。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等一批科学家为科学的探索,一次又一次向“神学”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向人们传播真理,著名的科学家布鲁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烈火吞噬,也不放弃真理使人们感动。他为探索真理而献身,难道他的勇气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作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当时他在自己的科学研究中,发现了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关于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叙述有问题。并且提出了疑问。在当时伽利略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而亚里士多德则是被当时的人们敬重的古代著名学者。反对的语言,对他攻击的言词不断传到他的耳中,伽利略没有为自己争辩,他在比萨斜塔上,在众目睽睽之下,通过实验向人们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索中实验事实说明了一切。 在力学的发展史中,17世纪英国科学家伊萨克?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用他的理论在当时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几乎所有的现象。经典力学被大家看成了金可玉理。经典力学可以说是一统天下。但是到了19世纪随着科学探索速度的加快和深入,人们发现有一些问题用经典力学无法解释。与此同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继问世;玻尔等一批科学家共同努力,完成的量子力学理论也面世了。此时,物理学分成了以研究宏观低速运动的经典力学(即牛顿力学),以研究宏观高速运动的相对论力学,以研究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等三部分,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类似的事情在数学的发展史上也发生了。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创立了几何学(即平面几何)。在一千八百多年中,独领风骚。但到了近代,随着航海业的发展人们发现欧几里德几何在计算航行路线时,误差十分大。原因非常简单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航船在海面上航行时,就等于在作曲线运动。而欧几里德几何研究的范围是平面。此后,黎曼几何和罗巴切夫几何相继问世,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从古至今科学家们从来没有停止对新知识的探索。特别是20世纪科学飞速发展。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分别于1905年和1925年被建立起来。1953年由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1963年由盖尔曼等人提出了夸克模型。1948年由伽莫夫正式提出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学说”模型。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后来演化为“板块构造学说”模型这就是成为20世纪著名的四大科学模型。1974年袁隆平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1907年马可尼实现跨洋无线电通讯。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科学新知识从提出到应用的周期由原来的几百年,缩短到了一百年左右、七十年左右、五十年左右、二十年左右、十年左右、七年左右、五年左右。据科学家近期的预测,在本世纪知识更新的周期很可能在半年更新一次。这难道不使我们振奋和惊慌吗? 科学家更应具有探索精神。要勇于叛逆旧的一切东西。要有力争上游,勇于创新的精神。这难道不应该是我们新世纪青年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吗? 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杨振宁先生曾经这样评价了东西方的现代化教育。杨振宁先生指出中国的学生谦虚、谨慎、胆怯,怕老师。美国的学生大胆、开朗、狂妄、放肆、傲慢,有一定的创新性,敢于向权威挑战。中国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只有老师讲、学生听,当然这是教育编排的特点,是一味的灌输式教育。美国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像朋友一样。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言,表明自己的主张和观点以及看法,同学与老师之间经常交流。中国的学生基础知识、基础技能非常扎实,但思想不灵活。美国的学生“双基”不好,但思维很灵活、大胆,勇于创新,容易在新领域出成果。从上述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示:“最好的学生是让自己知道自己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先生说:“我曾对中国科技大学的同学们提出过三P:Perception、Persistence、Power,意思是:直觉、坚持、力量。要有科学的直觉意识去创造,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奋斗、以扎实的知识力量去克服困难。” 只有这样的中国青年才能在科学的探索发展中,取得成功。杨振宁先生曾经对刚到美国不久后来成为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在美国一切都要力争。”那么每一个在科学中探索的人,都必须力争上游,不断地去探索未知世界。 朋友,已知世界是有限的,未知世界是无限的。只有你拥有一颗对自然万物都好奇和感兴趣的童心,以毕生的精力投入无限的探索之中,那么朋友,你就有可能揭开未知世界神秘的面纱!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老人和一只猎狗成了某个庄园的主人。两个月来,猎狗不吃不喝,很快瘦得像具标本。有一天,觅食的苍鹰光临庄园,猎狗窜起冲向苍鹰狂叫。这天,猎狗吃了许多东西。醒悟的老人从山里捕回一只狼,拴在庄园外的树下,从此情况改变了:猎狗只要看到狼,便显得非常精神,并且食欲大增,一天天胖了起来。原来,没有了对手的较量,没有了危机和竞争,猎狗便会走向死亡。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字。 【思路点拨】 这道题较实,对手不一定是敌人、仇人,对手也不一定是对立关系,“对手”是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伙伴。对手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手到处都存在,我们对于对手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了对手就有了压力,有了对手就不敢安于现状,停滞不前。在战胜对手的过程中就提高了自己。国家、民族、集体都需要强有力的对手,不然社会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 思路一:我们可以围绕如何对待对手来选材:承认对手,欢迎对手,尊重对手,善待对手,自己也充当对手 思路二:写好本文,切入点是要全面思考题意,集中写透一点。在“对手”前后添加词语是集中题意的一个好办法,如“善待对手”、“尊重对手”、“对手的意义”、“对手是一种竞争伙伴”等等。思路三:要写出新的文章,可从“让自己充当别人的对手”、“对手让我痛快、痛苦、成功”等方面入手。 范文展示 对手(对手点亮你生命光焰) 金庸曾写过一个并非主角的旷世高手“独孤求败”,终生求一败而不得,在孤寂中自刎,我每次看到、想起这个名字,总会感觉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壮。当一个人举目四望,找不到可以与之在爱好、能力与情感上匹敌的对手,他的孤独,是真正极致的。 对手,不是敌人,对手,也不是朋友,对手,是别样的知音。对手,这个世界对你完全理解却不一定会接纳你,介乎敌人与朋友之间,将对方放在完全平等的地位,争斗时可以为对方着想,握手时又不甘心落后,没有他你会形单影只,有了他即使永不交流也永有默契的那一个人。有时是惺惺相惜,有时是水火不容,正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鲁迅与梁实秋是言论的对手。在辩论中,两人战得甚是酣畅,尽管双方都有敌意,失去一方却也会顿感失落。他们两人的许多著名文章和言论,都是这一时期的不断战斗中迸出的思维的火花。战场上需要对手。秦始皇平六国时,“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那种霸气从何而来?对手!天下诸雄,哪个都算得上对手级别,始皇帝的胜利就显得无比珍贵。可惜的是,胜利了的他 一人高高在上,再无对手对他产生威胁,于是,百年征战得来的天下,只十几年就被摧垮!师生间需要对手。苏格拉底已经岁,被告站在雅典法庭上时,还只有岁的学生柏拉图站起来要为老师辩护,但法庭嫌他太年轻,柏拉图无法,却记下了审判的整个过程。与老老实实为老师辩护,将苏格拉底说成一个遵纪守法的平庸的人的学生色诺拉比起来,柏拉图完全领会了老师的精神内质,他笔下的苏格拉底才是雅典的骄傲。可以说,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相遇,是彼此的荣耀。这种对手式的师生,在中国也不鲜见。孔子与颜回就是最打动人的一对,他们互相欣赏,互相鼓励,互相善意的嘲讽,也在此中不断地获得进步。 朋友需要对手。有对手做朋友,你会发现,他不是一味地欣赏你,也不是一味地反对你,他总是在水平上与你相当,你写文章,他的文章或许不与你风格相同,但他一定有你没有的独到;你读过的书,他不一定全读过,但他一定读过你没读过的,让你从他的言语中大有所获;你做的事,他不一定赞成,但他一定懂得你的用意。他就像另一个你,但他分明又不是,他有时是那样的倔强,决不苟同于你。于是,你想征服,而他偏是那么难于征服的,这真是世界上最让人感觉快乐的事。罗素说:“如果需要让人复述我的话,我宁愿选一个懂哲学的我的死敌,而不是一个不懂哲学的我的好友。罗素的话一语道出了对手的实质:只有对手,才能完全了解并中肯评价你,只有对手,才能让你不再孤寂,也只有对手,才能点亮你生命独特的光焰! 点评:本文以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开篇提出对手的重要,扣题自然;接着阐述了自己对“对手”篇二:关于选择的话题作文素材 关于选择的话题作文素材 选择:话题作文素材 思路 生活中时时都会有选择 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选择决定成败 面对重大的选择需要勇气和果断 应该坚持自己正确的选择 面对多种选择,我们要学会放弃 选择不同,结果也不同 选择要三思而后行 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不做选择有时也是一种选择 选择不当会带来严重后果 名言 人的生命是一个灿烂的过程,每个人都是世上的一个过客,要做怎样的过客,那是每个人的选择。秦文君 最大的悲哀是生活中缺少选择的机会,人到老年所以迟暮,也在于他们已经无力选择了。 周国平 越是主动的选择,对选择者来说就越不容易,因为他要为这选择的后果负全部的责任。 王晓明 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毕淑敏 对人类事务的任何研究都必然带有选择性。汤因比 一次冷静的判断胜过上千次仓促的讨论。伍威尔逊 选择幸福并不可耻,可是只图自己幸福却是可耻。加缪 如果需要在正确和错误的外表之间进行选择的话,理性对此是无可挑选的。蒙田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年轻的时候。柳青 发展成长的最有力原则在于人的选择。艾略特 在选择面前不作任何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选择。谚语 生活往往只给我们在坏事中的选择,而不是好事中的选择。佚名 社会给予每个人的选择越多,人们做出选择的难度就越大。因为任何一项自主选择同时又是一种自我限制一种选择会自动排除其他所有选择。佚名 你是你今天所做选择的总和,而不是过去所做选择之产物。佚名 我们往往更多地为自己所放弃的事而感到后悔,而不是为自己所选择的事而感到庆幸。 佚名 选择就意味着失去。因为任何一种选择,必须以放弃和推动某种事物为前提,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选择。佚名 经典素材 鲁迅弃医从文 (人生之路的选择) 在中国人被诬为“东亚病夫”的黑暗时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麻木不仁看同胞被害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健壮也只能做毫无疑义的示众材料或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因此毅然弃医从文,献身于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革命文艺运动。 任小萍的经历 (没有选择的选择)现任北京外交学院副院长的任小萍女士说,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每一步都是组织上安排的,自己并没有什么自主权。但在每一个岗位上,她也有自己的选择,那就是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到英国大使馆做接线员。做一个小小的接线员,是很多人觉着没出息的工作,任小萍却把这个普通工作做出了名堂。她把使馆所有人的名字、电话、工作范围甚至连他们的家属名字都背得滚瓜烂熟。有些电话进来,有事不知道该找谁,她就会多问问,尽量帮他准确地找到人。慢慢地,使馆人员有事要外出,并不是告诉他们的翻译,而是给她打电话,告诉她会有谁来电话,请转告什么,有很多公事、私事也委托她通知,任小萍成为全面负责的留言点、大秘书。 结果没多久,她就因工作出色,被破格调去给英国某大报记者处做翻译。该报的首席记者是个脾气很大的老太太,把前任翻译给赶跑了。刚开始也不要任小萍,看不上她的资历,后来才勉强同意让她试一试。一年后,老太太经常对别人说:“我的翻译比你的好上十倍。”不久,工作出色的任小萍就被破例调到美国驻华联络处,她干得又同样出色,获外交部嘉奖? 一个人在无法选择工作时,至少他永远有一样可以选择,就是好好干还是得过且过。同一种工作岗位上,有的人勤恳敬业,付出的多,收获也多,有的人整天想调好工作而不做好眼前的事。其实,这样的选择就决定了将来的被选择。 居里夫妇的选择 (选择要有利于人类的利益) 1902年,波兰的居里夫妇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奋斗,终于提炼出镭,并发明了一种制造镭的专门技术。镭的用途,特别是镭在医疗上的效用,使许多国家都计划兴办制镭业,但是,人们不了解制镭的秘诀。1903年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居住在巴黎的居里夫妇,收到一封从美国纽约州的布发罗城发来的信件,美国的技师在信中向他们请教制镭的方法。面对社会的需要,是立即申请制镭技术的专利执照、独占发明权,一举成为金钱的拥有者;还是毫无代价地向世界公布他们的研究成果,甘心做一名清贫的科学家。为此,居里夫妇进行了五分钟的谈话。比埃尔居里看完信,平静地说:“我们须在两种决定之中选择一个。一种是毫无保留地叙述我们的研究成果。”居里夫人说:“是,当然如此。”比埃尔接着说:“或者我们可以自居镭的所有者和发明家?先取得这种技术的专利执照,并且确定我们在世界各处造镭业上应有的权利。”居里夫人想了几秒钟,坚定地说:“我们不能这样办,这是违反科学精神的。”居里夫人又进一步重申:“物理学家总是把研究全部发表的。我们的发现不过偶然有商业上的用途,我们不能从中取利?” 于是,居里夫妇以真正科学家的人格,在贫穷和富有之间做出了永恒的选择。 古之良史 (职责和生命的选择) 春秋时,齐庄公与大臣崔杼的妻子私通。崔杼知道后,便设计杀了庄公,立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君,是为景公。崔杼也自封为相国,飞扬跋扈,专断朝政。 但他对弑君之罪十分惶恐,特别是担心被史官记录在史册上,留下千古骂名。于是他下令将专管记载史事的太史找来,说道:“昏君已死,你就写他是患病而亡。如果你按我说的意思写,我一定厚待于你,如若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说罢,崔杼拔剑在手,杀气逼人。齐篇三:话题作文突破升级第一章 话题作文突破升级第一章:“人生思考”类 引导考生积极思考并探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处世做人,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色调。回顾10年来的全国统一高考作文命题情况,其中涉及人生问题思考的命题就有6次之多。如1991年的“近墨者未必黑”、1994年的“尝试”、1995年的“鸟的评说”、1997年的“助人为乐”、1998年的“我追求的品格”、2001年的“诚信”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了这类话题。命题者的意图无外乎想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要有主见、善于把握自己,要勇于实践、敢于探索,要正确认识自己、评判他人,要向他人和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要有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要诚实守信等等。可以断言,今后,高考作文命题者仍会热情地关注这类话题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这类话题作文的命题将会与时俱进,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天地,更加成熟和规范。希望同学们在备考时要多留心这类话题,而且要在思想观念上切准时代的脉搏,以便写出人生态度积极、立意出新的好作文。至于今后的命题形式,我们认为,仍会以话题作文为主。前不久,国家命题中心就已透露,2002年高考作文仍是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之所以颇受命题者青睐,并决心使之不断趋于完善、成熟、科学,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可以尽可能地为考生创设比较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让考生人人都有话说而且还能够把话说好,从而更好地展现其个性思维品质以及想象、创造能力。要写好这类话题作文,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积累:一是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认真学好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理论,做好正确的思想积累;二是要多观察,多读书,多思考,在学习、生活中做好实践和品行的积累;三是经常摘录、背诵一些名言警句,做好有关方面的知识积累;四是要多读同龄人的佳作或高考佳作,吸收其思想内容上的精华,化用其出色的表现形式。文贵创新,或立意不落俗套,或形式别具一格,都可做到胜人一筹。这类话题作文要突破、创新、升级,应本着这样四个原则:一是立意要有时代感。如“做人要诚实守信”这个话题,既可立意为要发扬传统的“诚信”美德,也可立意为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诚信”,后者显然时代感更强。 二是内容要真诚感人。如切入生活,解剖自己,抒发真性情的作文就远比空洞说教要好得多。 三是文体形式要出新。再以“做人要诚实守信”这个话题为例,传统的文体意识一般都主张写议论文,提出观点,分析论证,再谈谈怎么做,四平八稳,无可挑剔,但就其结构和文体形式而言则太缺乏新鲜感了。如果换一换文体,扣住话题的内涵,写成心灵对话式的书信、随笔,或进行文学创作,构思成小小说、小剧本,创造成寓言故事等等,其效果一定会更好一些,作文的分数也会更高一些。四是要在文章的“包装”上动脑筋。如加题记,设小标题,借用古书体例,将整句与散句结合等。从近几年的高考佳作来看,这类创新作文很受好评。 话题作文突破升级第二章:“探索创新”类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和较量;时代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未来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近年来高考命题越来越关注现实、贴近生活,越来越注重对创新思维的考查。 19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和2000年春季上海高考试卷“人与机器人”的话题,是现代科学前沿问题,涉及到基因移植、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等科学知识;2000年春季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关注世纪话题,虽没有直接点出科学因素,但在一定程度上暗含着科学的思考内容;2000年夏季全国高考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更体现了多年来我国对素质教育探索的结果,让考生用新的眼光、多角度的思考来看待社会生活,鼓励发散思维,打破了因循守旧、用单一尺度衡量事物的传统认识,对以后的中学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这些试题明显不同以往,具有外向的、整体的、人本的特征。它们从人类的前途、社会发展前景的角度着眼,关注自然、关注未来、关注全人类。以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为出发点进行命题,意在警醒新时代、新世纪、新中国发展高科技的同时,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培养人的现代意识也是重要而紧迫的。“探索与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新世纪的课题,所以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仍会关注这类话题。这就要求平时的语文教学要重视人文教育,同时不疏离科学素养的培育。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平时大量的课外阅读,没有深刻的人生思考,没有独特的思维视角,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仅凭十几年来从课本上学到的一些知识,是很难完成这类极具开放性、内涵丰富的题目的。所以语文教学平时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常识,培养他们大胆而理性的批判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出人类最可贵的创新精神。当然,创新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多角度地看问题。 作为学生,平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求异、逆向、纵向等多种思维习惯,阅读、涉猎各类好作品,不迷信权威专家,不拘泥约定俗成,提高认识水平和人文素养,丰富生活阅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创新思维,作文立意才会新、深、高。 话题作文突破升级第三章:“理想价值”类 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经验: 写蝉4年黑暗中的苦工,为的是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 写流星即使是在最后一瞬,也要将生命喷射出万丈光华划过天空。 写飞蛾扑火不是自寻死地,而是死也要拥抱光明,献身真理,轰轰烈烈。于是,我们有了这样的共识:作文立意要高。在一般的现象中发掘深层的立意,树起理想的大旗,便是其中一个文峰。用美学的理念描述:这是一种宏观的永恒美,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我国历来就标榜这种美:“宁为玉碎”,“死为鬼雄”;历来就赞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等古代圣贤;还有“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愿把这牢底坐穿”的万千共产党人。这些千古绝唱里有充斥天地的浩然正气,有回响时空的时代足音。因此,这种志向、理想的立意又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号角。 今天,万马奔腾战犹酣的学子们一定也翻过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我们且录下几段: (一)我很庆幸现在的我还有奋斗的权力,还有通过奋斗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我早已下定决心要在人生的疆场上纵横驰骋,用血和汗作为代价,用奋斗作为旗帜,去谱写自己人生的篇章。我不要别人的智慧和记忆,只要真实的自己。 这是1999年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满分作文中的一段。显然,文章立意是“理想价值”。 (二)花木兰的人生字典有孝、勇二字,这便是她对生活的答案,于是身披战袍的她演出了一首感古动今的千古绝唱! 古今中外,那难以计数永卧沙场的将士,与敌人搏斗不言退缩,因为他们对生活的答案就是:是军人,就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篇四:2014年高考湖南卷作文分析及满分作文 (精选范文) 2014年高考湖南卷作文分析及满分作文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名师点评 李卓】 仔细分析历年来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目,其实不难发现一些客观的“规律”,北京卷偏重于对传统文化、社会发展的思考,如北京的符号(2006年)、诚信(2011年)、爱迪生是如何看待手机的(2013年)、老规矩(2014年)等,四川卷近几年一直在传递拼搏、奋斗的正能量,如坚强(2008年)、人生的几何体(2010年)、总有一种期待(2011年)、站起来世界才能属于你(2014年)等,还有些省市偏重考核学生对社会热点的思辩,有些省市则倾向于对人性的反思。 而湖南卷的高考作文,我们简单看几年的题目:意气(2006年)、诗意地生活(2007年)、踮起脚尖(2009年)、手(2012年)、我愿意(2013年)、心在哪风景就在哪(2014年),大部分的题目都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并且特别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考核。什么是人文思想?就是对家庭、社会的关注,对历史、文学等知识领域的领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和想象。基于这样的“规律”,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五花八门的“高考作文预测”泛滥于信息窗口,令广大师生心怀期盼又倍觉迷茫。究竟我们应该如何去备战高考作文,如何在茫茫信息流中找到那一颗流光溢彩的“珍珠”呢?作为在作文教学研究一线奋战多年的我,给广大学生的建议就是:培养多角度的思维模式,打好扎实的文字表达基本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以全面的素质迎战高考作文,而不是刻意去“押宝”。 在下文对2014年湖南高考作文的解析中,我将谈到麓山妙笔专家团队在多年的教学研究中总结的构思立意法宝“十大主题”立意法,让学生科学整理写作思路,轻松应对高考作文。 一、关于立意 审题,首先要学会找准关键词,关键词有时在材料中非常明显,有时需要我们通过思维的延伸找出来。这个步骤非常重要,一旦在这个步骤出现差错,后面所有的努力可能都是无用功了。 通过通读“最美乡村”的材料,我们不难提炼出以下几个关键词“梦想、追求、守 望、坚持、成功”等。八年的坚守和付出,把穷乡僻壤变成了“最美乡村”;“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抓住了这两点,就抓住了材料的核心。所以,“坚持信念成就梦想”、“守望铸就成功”等就是立意的首选。此外,如果能把“坚守八年”和“干两年就走”的行为形成比较,通过乡村的变化,得出“谋事在人”、“环境并非成败的决定因素”之类的结论,文章则更能出彩。 我记得曾经有一位语文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所有形式的作文其实都是命题作文。这句话并不难理解,不管一篇作文能分析出几种角度,不管你是正向思维还是逆向思维去写,出题者本身是有他们的立场和观点的。紧紧围绕着他们的立场和观点,也就是材料给出的关键词去写作,就不会出现跑题的现象。 我们把所有写作的立意归纳为了“十大主题”亲情、友情、师生情、故乡情、民族情、社会现象与风气、战争与和平、理想与追求、环境保护、哲理。无论我们拿到哪个作文题目,都可以尝试从“十大主题”去构思,非常有效。 二、关于体裁 材料作文的体裁要求一般是议论文或记叙文都可以,今年也不例外,两种体裁各有优势,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通常来说,议论文更具有思辨性,犀利独特的观点更容易让文章出彩,而记叙文,更便于运用优美的文字,形式上也更灵活。 三、关于拟题 俗话说:题好半篇文。作为角度灵活的材料作文,能够拟好个作文题,非常关键。 个人以为,考生可以借助一些诗文来拟题,也可以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格来拟题。 以下几个题目仅供参考: 1)守望的力量 2)坚持,只为了绽放 3)梦想的火种 4)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5)心中的图腾 6)梦的那一边 7)梦在心中,路在脚下 8)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四、关于结构 传统的议论文结构“引”、“析”、“议”、“联”和“结”在这里我就不具体分析,谈一谈近些年高考中越来越多的高分考生都在运用的议论性散文分论点的结构形式。即先用一段优 美的语言(多为排比)引出一个中心论点,接着,再用一段意味隽永的语言讲道理,之后再用三个分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第六段联系实际,做点简要的分析,最后再用一段话或总结全文、或引人深思、或呼唤号召。 例如:我们可以以守望的力量作为本次高考作文文题,中心论点可以是“只要守望与坚持,就能实现梦想”,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这样三个分论点:一、因为守望和坚持,可以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二、因为守望和坚持,可以沉淀了更多优秀的品质和强大的能力;三、因为守望和坚持,可以影响、改变周边的人和环境。 如果写记叙文,最好也是紧紧围绕主题来写作,文字优美、内容翔实、富有哲理的散文是最好的,对于过渡能力较薄弱的考生,可以使用小标题的形式,非常灵活、实用。 【优秀作文】 心在哪里 风景就在哪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俗话说得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视野才会变得更加广阔。人生也是如此,只能经历了他人所未曾有过的风雨磨砺,思想才能变得睿智而旷达。这其中体现着一种意志,更彰显着一种智慧。 山顶有山顶的风景,沿途有沿途的美丽,风景不在别处,风景在路上。若只想着山顶的风光,忽略了沿途的风景,那么,换来的是一场辛苦和疲惫。若懂得欣赏沿途的风景,那么,收货的是一路的愉悦和轻松。同一个风景,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画面,不同的眼光,看到的画面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看到的风景也各有千秋。 风景无处不在,风景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尽收在会欣赏人的眼里,潜在了会思考人的脑海里,藏在了有心人的心里。旖旎的风光,愉悦着人们的心情,也调节着人们的生活情趣。 风景在路上,人生也是如此,人生短暂,是一趟没有往复的旅行。从懵懂的童年到暮暮垂老,我们收获的是什么?不是名利的多寡,不是财富的积累,不是地位的高低,也不是你一生成就了多大的事业,是一路的成长,是一路上思想的锤炼和提升,其中的经历才是生命的价值所在。篇五:关于选择的话题作文素材(2016.1.2) 关于选择的话题作文素材 选择:话题作文素材 思路 生活中时时都会有选择 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选择决定成败 面对重大的选择需要勇气和果断 应该坚持自己正确的选择 面对多种选择,我们要学会放弃 选择不同,结果也不同 选择要三思而后行 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不做选择有时也是一种选择 选择不当会带来严重后果 名言 人的生命是一个灿烂的过程,每个人都是世上的一个过客,要做怎样的过客,那是每个人的选择。秦文君 最大的悲哀是生活中缺少选择的机会,人到老年所以迟暮,也在于他们已经无力选择了。 周国平 越是主动的选择,对选择者来说就越不容易,因为他要为这选择的后果负全部的责任。 王晓明 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毕淑敏 对人类事务的任何研究都必然带有选择性。汤因比 一次冷静的判断胜过上千次仓促的讨论。伍威尔逊 选择幸福并不可耻,可是只图自己幸福却是可耻。加缪 如果需要在正确和错误的外表之间进行选择的话,理性对此是无可挑选的。蒙田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年轻的时候。柳青 发展成长的最有力原则在于人的选择。艾略特 在选择面前不作任何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选择。谚语 生活往往只给我们在坏事中的选择,而不是好事中的选择。佚名 社会给予每个人的选择越多,人们做出选择的难度就越大。因为任何一项自主选择同时又是一种自我限制一种选择会自动排除其他所有选择。佚名 你是你今天所做选择的总和,而不是过去所做选择之产物。佚名 我们往往更多地为自己所放弃的事而感到后悔,而不是为自己所选择的事而感到庆幸。 佚名 选择就意味着失去。因为任何一种选择,必须以放弃和推动某种事物为前提,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选择。佚名 经典素材 鲁迅弃医从文 (人生之路的选择) 在中国人被诬为“东亚病夫”的黑暗时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麻木不仁看同胞被害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健壮也只能做毫无疑义的示众材料或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因此毅然弃医从文,献身于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革命文艺运动。 任小萍的经历 (没有选择的选择) 现任北京外交学院副院长的任小萍女士说,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每一步都是组织上安排的,自己并没有什么自主权。但在每一个岗位上,她也有自己的选择,那就是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到英国大使馆做接线员。做一个小小的接线员,是很多人觉着没出息的工作,任小萍却把这个普通工作做出了名堂。她把使馆所有人的名字、电话、工作范围甚至连他们的家属名字都背得滚瓜烂熟。有些电话进来,有事不知道该找谁,她就会多问问,尽量帮他准确地找到人。慢慢地,使馆人员有事要外出,并不是告诉他们的翻译,而是给她打电话,告诉她会有谁来电话,请转告什么,有很多公事、私事也委托她通知,任小萍成为全面负责的留言点、大秘书。 结果没多久,她就因工作出色,被破格调去给英国某大报记者处做翻译。该报的首席记者是个脾气很大的老太太,把前任翻译给赶跑了。刚开始也不要任小萍,看不上她的资历,后来才勉强同意让她试一试。一年后,老太太经常对别人说:“我的翻译比你的好上十倍。”不久,工作出色的任小萍就被破例调到美国驻华联络处,她干得又同样出色,获外交部嘉奖? 一个人在无法选择工作时,至少他永远有一样可以选择,就是好好干还是得过且过。同一种工作岗位上,有的人勤恳敬业,付出的多,收获也多,有的人整天想调好工作而不做好眼前的事。其实,这样的选择就决定了将来的被选择。 居里夫妇的选择 (选择要有利于人类的利益) 1902年,波兰的居里夫妇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奋斗,终于提炼出镭,并发明了一种制造镭的专门技术。镭的用途,特别是镭在医疗上的效用,使许多国家都计划兴办制镭业,但是,人们不了解制镭的秘诀。1903年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居住在巴黎的居里夫妇,收到一封从美国纽约州的布发罗城发来的信件,美国的技师在信中向他们请教制镭的方法。面对社会的需要,是立即申请制镭技术的专利执照、独占发明权,一举成为金钱的拥有者;还是毫无代价地向世界公布他们的研究成果,甘心做一名清贫的科学家。为此,居里夫妇进行了五分钟的谈话。比埃尔居里看完信,平静地说:“我们须在两种决定之中选择一个。一种是毫无保留地叙述我们的研究成果。”居里夫人说:“是,当然如此。”比埃尔接着说:“或者我们可以自居镭的所有者和发明家?先取得这种技术的专利执照,并且确定我们在世界各处造镭业上应有的权利。”居里夫人想了几秒钟,坚定地说:“我们不能这样办,这是违反科学精神的。”居里夫人又进一步重申:“物理学家总是把研究全部发表的。我们的发现不过偶然有商业上的用途,我们不能从中取利?” 于是,居里夫妇以真正科学家的人格,在贫穷和富有之间做出了永恒的选择。 古之良史 (职责和生命的选择) 春秋时,齐庄公与大臣崔杼的妻子私通。崔杼知道后,便设计杀了庄公,立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君,是为景公。崔杼也自封为相国,飞扬跋扈,专断朝政。 但他对弑君之罪十分惶恐,特别是担心被史官记录在史册上,留下千古骂名。于是他下令将专管记载史事的太史找来,说道:“昏君已死,你就写他是患病而亡。如果你按我说的意思写,我一定厚待于你,如若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说罢,崔杼拔剑在手,杀气逼人。齐太史抬头看了看崔杼,不慌不忙地拿起竹简,提笔而书。书罢,他将竹简递给崔杼。崔杼接过竹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某年某月某日,崔杼弑其君”。崔杼大怒,挥剑杀了太史。按当时的惯例,史官是世袭的。于是,崔杼又召来太史的二弟说道:“你哥哥竟然不听我的命令,我已处决了他,今后由你来接任太史之职。你就写庄公是病死的,不然,那就是你的下场。”他指着太史的尸体,恶狠狠地说。他满心以为太史的二弟会慑于他的淫威而从命的。可是只见太史二弟冷静地摊开竹简,提笔写道“ 某年某月某日,崔杼弑其君”。崔杼怒不可遏,又拔剑杀了太史二弟。 接着他又将太史的三弟召来,凶狠地说:“你两个哥哥都已经死了,难道你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如果改变写法,还能有一条活路。”但太史的三弟平静地回答:“按照事实秉笔直书,是史家的天职。与其失职,还不如去死。”结果还是在竹简上照直而书。崔杼被气得七窍生烟,但最终怕惹起众怒,只好放了太史的三弟。 齐国的另一个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皆被杀害,抱着竹简急匆匆赶来,要前仆后继,接替太史兄弟将崔杼的罪状记载史册,见太史三弟已经据实记载,才返回去。于是史书上便留下了这样的话:“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六年,春三月乙亥,崔杼弑齐庄公光于其府?”终于将崔杼的恶行真实地记录下来,为后世留下了确凿可信的历史资料。而齐太史兄弟不畏强暴,前仆后继,秉笔直书的义举也永载史册,为历代所传诵。 人生的真谛 (人生只有一次选择)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果林边,果树上挂满了果子。 “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做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 “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伽利略弃医搞数学(让孩子学会独立选择) 伽利略幼年时其父亲就发现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孩子,特别是数学能力显得格外突出。但是,父亲极力反对他学习数学,他认为搞数学维持不了最基本的生活,只有学医才有出息,因而希望伽利略能够成为一名医生。但是,17岁的伽利略在学医时并没有中断研究数学的兴趣,相反,这种兴趣越来越浓厚了,从19岁开始,伽利略正式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后来,伽利略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同时,还发现了物体的惯性,摆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等。他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创造了伟大的业绩,因而被人们誉为“近代自然科学之父”。 闻一多的赤子之心 (祖国和个人的选择) 诗人闻一多早年在美国留学时,眷恋万里之遥的祖国。他给好友写信:“不出国不知道想家的滋味,但是,不要误以为我想的是狭义的家。不是,我所想的是中国的山川,中国的草木,中国的鸟兽,中国的屋宇,中国的人。”他在两年半中读完了三个学年的课程。别的同学都忙于攻读学位,延长留美时间,他却提前回国了。 苏格拉底的死(为了有意义的生而选择死) “未经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一语,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为自己申辩时说的。 这句话道出了哲学的根本使命,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义,过一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