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成立一周年回眸之网络建设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220979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社(银行)成立一周年回眸之网络建设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信用社(银行)成立一周年回眸之网络建设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信用社(银行)成立一周年回眸之网络建设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凝神聚力绘蓝图信用社(银行)成立一周年回眸之网络建设篇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管理由于受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一直处于“有系无统”的格局。单兵作战,加上小规模经营,导致农信社本土化、区域性色彩较为浓厚,以致农信社信息渠道狭窄、信息来源单一,农信社决策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信社经营管理预见性不强,甚至决策滞后和失误,影响了农信社的健康发展,尽快构建农信社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的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信用社不可回避的问题。农村信用社成立之初,就做出了“从有效利用资源、节约成本、控制风险出发,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后,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排除种种不利因素,做出了“从有效利用资源、节约成本、控制风险出发,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信用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按照三步走战略(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配置现有资源,全力推进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建设。 农村信用联社在“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夯实基础”三个方面做出不懈努力,实现了“建设速度、运行质量、安全保障”的奋斗目标,用浓墨重彩勾画了电子化建设发展蓝图,谱写出农村信用社网络化建设的崭新篇章。审时度势找差距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金融业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国有商业银行和各股份制金融机构都纷纷转变工作作风,以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业务重点已从存、贷款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和科技信息服务,传统的存、贷款利息作为主要收益来源的局面,将被以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和金融信息服务作为主要收益来源所代替。加强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服务水平是赢得市场、优化竞争力和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 必须清醒的看到,促进农信社改革的信息化也面临着很多挑战:首先,农信社尚未建立IT治理的机制。农村信用社是真正意义上的草根金融,诞生于解放初期,属于农民自主入股、互助合作的金融组织。改革开放后,农信社先后交给人民银行、农业银行进行管理,既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新一轮改革,农村信用社被交由省级政府管理,实行银监会、人民银行和省级政府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县级联合是法人社,省级社也是法人。因此,农信社的管理体制是刚刚确立,而对于信息化的投资、管理和监督的机制还不健全,不利于对信息化的综合治理,投资主体也较为模糊,容易产生信息化的投资黑洞等问题。 第二,农村信用社信息化缺乏战略规划。出于管理的需要,联社匆匆上马项目,但缺乏全面系统的IT规划,缺乏合理明确的阶段性建设目标,可能产生的问题是IT脱离业务需求,产生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等问题。 第三,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应用层次较低,仍处于业务操作电子化的阶段。 第四,农村信用社信息化的基础保障环境薄弱。人员素质不能满足电子化的需要,配套的制度不完善,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并没有相应改变,事后监督、会计审核等制度也没有及时调整。 近年来,在各级信用社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全省科技工作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经过科技人员的努力,农村信用社电子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至2004年底,全省农村信用社单机和联网网点逐步增加到6244个,占农村信用社网点总数的94%;郑州、洛阳、三门峡、平顶山、安阳、新乡等6个市已实现市级联网,驻马店和南阳大部分县实现了县域联网,全省实现县域联网的联社达到27个;省联社资金清算中心去年6月大额支付系统运行,全省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系统基本建立,初步解决了农村信用社结算难问题;各地信用社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一支基本能适应当前工作的技术人员队伍。全省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实践,已经在思想上、技术上、经验上和管理上为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与其它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全省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步伐的水平远远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 首先,结算渠道不畅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主要瓶颈。电子化建设进展缓慢,网络化程度偏低。在当前多家商业银行已搭乘上信息化快车的时代,全省农村信用社尚处于网络建设的起步阶段。全省实现区域性联网的营业网点仅占42.7%,大部分网点仍处于单机运行状态,而且还有27个信用社,411个营业网点停留在手工作业时代。电子化建设的滞后,严重削弱了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 其二,计算机应用层次低,有效资源配置错位。全省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一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投入的新设备开发利用不足,浪费严重。目前,一些信用社的计算机尚局限于常规营业、数据统计、文档处理等低层次应用上。其三,科技人员不足,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业务培训工作实效较差。缺乏技术能力与业务能力两全的复合型人才。 其四,金融产品单一。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信用卡业务已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又一焦点。至2004年底,全国银行信用卡发卡机构已达152家,当年新增43家;发卡量累计达到 7.62亿;当年新增1.13亿张,同比增长17.4%;全国共有特约商户33.5万、Pos机具49.8万台、ATM机具6.8万台,当年分别增长10.5万户,14.8万台和0.8万台,同比分别增长45.7%、42.3%和13.3%;银行卡交易量57.49亿笔,总交易额26.5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9%和47%,到2005年底,加入银联的入网机构不断增加,银行卡发行量呈“星火燎原”之势,交易总额仍不断攀升。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农村信用社却没有形成基本的网络系统,没有一张代表自己品牌的银行信用卡,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快速发展。强力推行“大集中” 农村信用联社党委副书记、主任张铁良反复强调: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人员素质,加快应用技术创新,始终保持全省农信社信息化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的“后发”优势;坚持以加快建设、健全制度为重点,规范操作和管理,确保计算机网络和业务安全运营;坚持“五统一”原则,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全省农村信用社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助推和支撑。围绕“三个”坚持,是农村信用社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信息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法宝。 针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存在的差距和问题,省联社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信息科技中心,并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全省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了“以统一规划、统一需求、统一购置、统一维护、统一管理、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为原则,以综合业务系统建设为龙头,建立全省数据大集中模式,构建高起点、现代化、多功能金融电子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利用两年时间完成全省145家县级联社并网上线,依靠数据大集中模式跨越产权界限,使各自为政、各为法人的县级联社在业务层面上实现深层次融合”的发展目标。 如何做好这些工作,如何有效的实现目标,根据其他股份商业银行的经验,结合信息科学的发展水平,实现“数据大集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最初数据大集中概念在中国提出,到银行业大规模开展集中工作,再到现在一些银行数据集中工作的基本完成,在中国已有七、八年时间,成效也很显著。实现数据大集中工程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数据大集中,才能实现银行账务数据与营业机构的分离,为银行管理集中和科学运营奠定基础,帮助银行从以账务和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才能实现系统的规范性、系统安全性、才能以会计集中核算为基础,加强集中控制和风险防范能力,建立有效的业务监控能力和业务审计能力。 什么叫“大集中”模式?农信联社信息科技中心主任刘建友同志对此做了精彩“回放”:就是通过网络把全省6000多个网点的业务数据汇集至省信息网络中心、数据加工中心、资金清算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该模式主要体现了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高效性、扩展性和集中性。 2005年9月,农村信用联社成功地召开了全省农村信用社科技大会。会议对今后2-3年提出奋斗目标:力争2006年底,全省全面运行农村信用社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建立健全各类计算机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系统和业务安全运营,无重大责任事故,无计算机犯罪案件发生;加强人力资源配置,全省农村信用社形成一支1000余名庞大的计算机专业技术队伍;推出农信社首张品牌银行卡“金象卡”,力争发展商户1万户,投入使用ATM机66台,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卡300万张。把全省农村信用社建设成为一个以数据大集中为前提、以完善的综合业务系统为平台、以数据仓库为工具,以信息安全技术为保障的基本覆盖全省农村信用社业务的电子化网络系统。 按照省联社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信息科技中心的决策者精心组织人员,进行科学规划,先后多次召开各类专业会议,从去年3月到7月,专家委员会成员和信息科技中心的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做了大量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从调查摸底到可行性报告的形成;从各种方案的制定到建设“大集中”模式的确定;从机房选址、主机的选型到各项指标的落实;从人员招聘、培训方案的起草到各种方案的实施;从数据备份中心的选定到招标的谈判;从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的筹备到召开,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他们带领广大科技人员,每一项工作都精心筹划,每一项决策都反复论证,每一次实施都精益求精,为全省网络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农村信用社所采用的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具有通存通兑、贷款管理、财务管理、凭证管理、账户管理、自助银行业务、风险控制、办公自动化及决策支持等10多项功能,该系统吸收了当前金融信息化建设的多项前沿技术,具有六大特点:一是先进性。全省信用社网络系统五年内在国内同类系统中保持先进水平;二是实用性。系统实现了业务处理与会计核算高度自动化,全能柜员、全能终端、24小时可以不间断运行;三是安全性。系统采取了各种措施,具有多项安全保密、权限控管机制,能有效防止系统数据被非法访问和恶意修改,确保业务数据准确、安全;四是高效性。使用该系统单笔业务处理时间少于3秒,高峰期每笔业务不超过10秒;五是扩展性。系统提供了方便、安全的对外接口,能方便地实现跨系统、跨行业网络连接,可以完全兼容现有设备,灵活支持流行的计算机外围设备;六是集成性。系统实现了数据集中和结构统一、处理统一、管理统一。 农村信用社推进网络建设“大集中”模式,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搭建起新的业务平台,科学规划了网络建设的实施步骤、开办业务的种类、设备购置、选用的原则、时间要求等。坚持科学发展与迅速建设并重、开发与利用并举、投资与节约并重,通过模式的选定、招标的谈判,节约建设资金4000多万元。勾画出助推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南阳试点成“亮点” 去年,在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里,温暖阳光普照宛城盆地。 农村信用联社决定在全省唯一一家市级联社南阳市农村信用联社进行信息化网络建设项目的试点。9月27日,科技项目组进驻宛城,历时整整六十个日日夜夜,科技人员用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不断把所从事的事业推向了新的境界;使南阳市试点工程成功上线,成为全省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在南阳试点项目建设中,省联社信息科技中心的科技人员与南阳市农村信用社科技成员,按照“试点先行、规范完善、积累经验、逐步实施”的思路分三步组织实施。 10月24日在省信息科技中心召开的南阳项目高层紧急协调会议上,确定了项目建设要实现的目标,界定了项目建设的责任单位,明确了南阳试点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理清了系统“完善与推广”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把南阳试点项目做成样板工程的目标。10月28日,省信息科技中心首先在南阳市宛城区联社选定2个营业网点进行实战演练。经过6天的追账、日间处理、日终结账、结息、年终决算等测试,对系统规划、网络设计、业务软件、前台配置、人员培训以及项目管理等6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检验,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11月4日和6日,正式将宛城区联社49个网点一举切换成功。11月7日,组织召开邓州市等5个县(区)联社动员大会,又从其它地市抽调27名科技人员,组织5个县联社同时进行切换。11月16日全部完成。共联网点达242个,运行正常。11月18日,根据省联社领导的批示,加快了网络建设的步伐,调整了工作计划,召开桐柏、唐河等7个县(区)联社施工动员会,又从其它地市抽调技术人员30余名,经过大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工作,最终使7家联社同时进行上线切换。11月27日,对于全省农信人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和难以忘却的日子,省联社信息科技中心的科技攻关人员,圆满地完成了河南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南阳试点项目工作。该试点共联网点达508个,运行正常,日均业务量达8万笔。 11月29日,农村信用联社在南阳市梅溪宾馆召开了试点总结大会,全面总结了南阳试点取得的成绩,肯定南阳试点选择的成功,方案制定正确、科学 ,南阳试点建设已探索出一条成功的先进经验。南阳试点的成功,标志着农村信用社全省集中式网络建设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实现了零的突破;南阳试点的成功,标志着全省上下如火如荼的信息化建设局面初步形成。 许多业内人士、学者在总结南阳试点项目成功经验时,一致认为:有一支远见卓识、团结协作、敢于创新、勇于争先、作风正派的干部队伍,这就是以党委书记、理事长杜冠章为首的“班底”有一支技术过硬,关键时刻能拿出来,勇杀善战打硬仗的科技员工队伍,这就是农村信用联社的“家底”。六道防线保安全 正如专家所言“大集中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其本身并不能解决银行的业务和管理问题,只是从IT架构上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强大平台”。大集中并不是银行信息化的终点。数据大集中后,如果各应用系统间缺乏信息沟通与整合,就不能对数据资源进行有效的集成管理,也无从对数据资源进行更深度的挖掘与分析。因此,在数据大集中之后,河南农信社的信息化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应用的集成,以充分体现出集中数据的最大价值。而要实现应用集成,就要通过数据中心、服务器和存储整合来改进数据中心运营效率,真正达到业务就绪。 数据集中后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系统的安全保障以及风险控制。道理很简单,对金融系统而言,所处的敏感行业本身就决定了其必须对系统的安全性提出极高要求。数据集中之后,虽然降低了数据传输风险,却增加了系统整体风险。任何一个支点上的故障都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而一旦数据中心发生灾难,分支机构和几乎所有业务都将受到影响,造成难以预计的损失。因此,采取怎样的病毒防护方式、如何建立灾难备份体系成为所有银行下一步必须考虑的事情。 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金融系统发生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犯罪案件已达300余起,涉及金额达9亿余元,给国家带来了重大损失。 农村信用社近年来虽然没有恶性案件发生,但基层营业网点由于制度不健全,而引发的种种问题也时有发生。为有效防止农村信用社计算机风险,该联社信息科技中心从六个方面构筑风险防线:一是构牢思想道德防线。加强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防范计算机风险的根本。因此,建立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计算机管理队伍和操作队伍,是预防计算机风险的首要条件。各地农村信用社在选配计算机操作人员时,就坚持品行优先原则,把好人员“准入关”。二是构牢内控制度防线。在结合网络建设工作对现有的计算机内控制度进行全面清理,进一步健全计算机内控制度,并加强执行情况的检查,确保把内控制度落到实处,从制度上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三是构建安全操作防线。该社操作人员认真做到专机专用、专人专管、各负其责;做好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四是构牢硬件设施防线。建设完备的硬件设施是防范计算机风险的基础。各信用社逐步强化爱惜设备意识,对主要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对各类设备进行巡检,发生故障及时修复,为各系统高效运行创建畅通的网络环境,确保计算机硬件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五是构牢技术防线。建立先进的技术防范体系是防范计算机风险的重要条件,农村信用社采用先进的防火墙技术和病毒防治技术,确保了网络安全。六是构牢安全保卫防线。强化对计算机的安全保卫工作是防范计算机风险的保障,在农村信用社安全管理中,强调最多是库房、押运、网点等方面,而对计算机机房和网络的安全防卫却相对薄弱。近年来,各地信用社安全保卫部门把计算机安全纳入视野,对机房重地制定了严格的进出制度,对工作人员加强安全教育,严守工作机密,确保网络和业务的安全运营。 为保证计算机业务的顺利开展,该联社信息科技中心还专门设计了农信社的各种业务凭证。编写了农信信息建设准备工作实施细则、农信综合业务系统操作规程(暂行)、农信综合业务系统柜台操作手册等共30余万字。制定了农信储蓄业务通存通兑管理办法(试用)和农信资金清算管理(试用)等文件,保证了综合业务系统顺利运行。聚集人气谱新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生产力中决定性因素还是人,一切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从人这个因素开始,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也要靠劳动者的素质来实现。就农村信用社而言,员工掌握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是决定电子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培养和锻炼一支能够站在农村信用社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科技人才队伍,将成为推动全省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的宝贵财富。”联社信息科技中心主任刘建友感受颇深地告诉记者。 从去年以来,针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缺乏大规模网络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实际,以及系统内科技人员少、水平低、科技力量储备不足的现实,联社从加强科技骨干队伍建设入手,一方面在基层联社新招员工中加大了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比重,另一方面省联社信息科技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计算机开发及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员紧缺问题。同时,省联社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及其它院校强强联手,举办全省网络建设系统管理员培训班,去年以来,共举办21期培训班,累计培训科技人员3000余名,这些学业期满的学员,积极参与南阳试点项目建设及联网地市项目建设的施工人员达400多人,他们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在全省信息化网络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项目组成立时,这些同志绝大多数缺乏大规模网络建设的经验,但他们在实践中都努力做到了干中学、学中干、干中精。在9个月的设计、施工中,大家形成了一种“忘我、拼搏、创优、争先”的良好作风,成为推动全省农信社快速发展的精神财富。 在加强科技人员的管理、保持科技队伍的稳定方面,农村信用社加快劳动分配制度改革步伐,建立完善的科技目标责任制和科学的激励机制,真正实现科技人员职务能上能下,省、市中心人员能进能出,工资分配能高能低,形成一个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充满活力的竞争机制。该社还积极为信息科技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对德才兼备,贡献突出的技术人员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 从去年开始,省联社建立了全省科技人才档案,设立“农村信用社科技创新奖”和“农村信用社科技进步奖”,每年对科技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部门)和个人予以重奖。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保持全省农村信用社科技队伍的相对稳定。未来之路前景广阔 只有不断努力,开拓创新,生命之泉才会永世不竭,脚下之路才能亘古延伸。 如何按照全省网络建设三步走的战略规划,实现全省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全面开展各项新业务,为服务新农村建设再立新功? 走改革发展的新路,必须破解许多躲不过绕不开的难题,而破解难题,惟有拿走创新开拓的武器。 农村信用联社信息科技中心刘建友说得好:“农村信用社要发展,不能只凭过去的经验,要以三个代表为要求,以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指针,以省委七届十次全会为精神,开动脑筋想点子,大胆探索求发展,在实践中找办法,在创新中求答案。 今年新春刚过,肩负着此项神圣任务的农村信用联社信息科技中心的决策者,已投入到紧张而又有序的战斗中,并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夯实基础工作。 首先,完善考核制度,狠抓工作落实。按照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建立起考评机制,省联社加大对各市的考核力度,保证信息化工作按质、按时、按量完成;建立责任公示制度,把主管领导和科技人员的岗位职责、完成时限、质量要求、工作程序、行为规范、奖惩措施等进行公开,相互监督,确保信息化规划顺利实施。 其次,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竞争能力。把应用软件推广、系统维护和新产品的开发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开发综合业务系统的功能,全面加强资金、帐户、财务管理;积极开发全面成本管理系统、提高农村信用社盈利水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三,完善规章制度,促进健康发展。随着全省网络建设工作的全面发展、新事物的不断涌现,现有规章制度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今年要在建章立制、规范行为上下功夫,靠制度管人、靠机制选人、靠政绩用人,使信息科技中心工作规范有序、有章可依、高效运转。 第四,抓好“金象卡”营销,培育新亮点。按照填补农村信用卡市场空白,拓展城市信用卡市场空间,打造城乡资金流通高速路的发展战略,努力完善系统,建立组织、加强宣传,使信用卡迅速获得社会认同,有效扩大市场份额;在信用卡营销工作中,以员工卡“开路”,重点发展在农村信用社存款超万元的客户、农村种养大户、大中专学生、城乡国家工作人员和特约商户等群体,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农村信用银行卡的社会信誉,确保银行卡发行累计300万张的目标。 同时要做足“人”字文章。制定出探索性强的培训计划,尽量使员工吐故纳新,实现自身素质提高;树立以“三农为中心”,“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经营理念,提高人、财、物利用价值,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物尽其有;创新经营理念,盘活人才能量,优化资源配置,壮大主业,拓展副业,控制风险,大胆改革,步步深化,努力打造和谐,求得更快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信系统一面猎猎招展的改革大旗。 未来道路上也许还有疾风骤雨,甚至惊涛骇浪,然而人们深信:农村信用联社信息化网络建设者们在儒将刘建友同志的率领下,一定能鼓风帆、破巨浪、驶港湾、勇争崭新天地,谱写出一篇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精彩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