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发动机阿特金森和米勒循环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274797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发动机阿特金森和米勒循环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解读发动机阿特金森和米勒循环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解读发动机阿特金森和米勒循环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特金森循环与米勒循环作者:牛牛参考:汽车之家-技术版怎样有效地利用燃油产生的能源,是提升效率的一大关键,自诞生之日起,这个课题就一直在进行。从19世纪末的阿特金森循环,到上世纪40年代的米勒循环,这个原本恒定的数值,被一种“另类”的运转机制打破。 想要提升动力,提高是一个手段。想要提高燃油经济型,提高也是一个手段。但不能无限提升,而且在历史中的“远古时代”,这个问题就更难解决了。不过人类的智慧经常另辟蹊径,既然无法提高,那就把“膨胀比”搞大。 阿特金森循环 1882年,James Atkinson发明了一款,与当时的奥托循环不同的是,这款压缩行程和做功行程时,的位移是不一样的。阿特金森使用了较为复杂的连杆作为动力从到的输出,而实际行程如下图所示(阿特金森行程较长,动画中未予表现)。行程由蓝黄红绿四个色块表示,依次为: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行程 这种设计很巧妙,用不同的连杆机制协同工作,使得各个行程幅度不同,不仅有效的改良了进排气情况,膨胀比大于更是阿特金森最大的特点。更长的膨胀行程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燃烧后废气仍然存有的高压,所以燃油效率也比奥托循环更高一些。连杆的引入不仅影响了行程,作用在上的力矩发生了改变 但复杂的连杆在体积上和故障情况都不如奥托,所以在汽车上未能普及,不过船用、发电等大型柴油机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阿特金森这种特性,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至于用晚闭进的方式,让小于膨胀比的形式是否存在于阿特金森,目前无从考证(很多文献都认为阿特金森循环运用了晚闭进这个方式,但并无依据,连杆机构对的调整和较长的行程才是阿特金森的特色),但真真正正运用这种技术的,是下面这种。 米勒循环 1940年,miller重拾这种不对等膨胀/,但舍弃了复杂的连杆结构,而是采用配气时机来制造这种效果。其解决方式为:在吸气结束时,推迟的关闭,这就将吸入的混合气又“吐”出去一部分,再关闭,开始压缩。上图为常规循环配气相位,下图为米勒循环配气相位对比常规,米勒循环进晚闭,将吸入气体部分反流排出,排晚开,使做功时间加长 这么简单的控制一个开闭的时机就制造了膨胀比大于的效果,相比传统奥托循环,废气蕴含的能量得以利用。(ps:难道当年阿特金森不会想到用这种方式实现吗?私认为应该是因为奥托循环的专利的问题,因而阿特金森不得不那么做,而到了米勒的年代,奥托的专利已经过期了。)1-2-3-4为传统PV图,6-2-3-5为阿特金森/米勒循环PV图阴影部分可以理解为阿特金森/米勒额外的行程及其利用的能量 这类的缺陷 很多读者会意识到,有了可变进气正时技术,这种技术是非常容易实现的,但为什么这种技术未能普及广泛之上呢?其原因如下: 1、 独特的进气方式让低速很差 在低速时,本来就稀薄的混合气在“反流”之后变得更少,这让该类低速表现很差,用于车辆起步显然动力不够,谁都不愿意自己的爱车输在起跑线上,也不愿因此而让自己的商品落后于别家。 2、长行程不利于高转速运转 较长的行程确实可以充分的利用燃油的能量,提升经济性,但也因此限制了转速的升高,加速性能也变差,并且“升”这个性能指标会很低。而追求性能,尤其是追求高速性能的赛车,往往行程与直径的比值会很低。在民用车上,为了平衡,通常行程与两个数据是接近的。 这就让阿特金森/米勒循环的处境非常尴尬,只在转速的中间阶段才能有效发挥动力,这对于每天在路况复杂的交通中形式的汽车非常不利,所以普通汽车不会使用这种技术。但还有很多不平凡的汽车。 阿特金森/米勒循环 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市面上鲜有阿特金森循环。虽然宣称使用了阿特金森,但从实际结构来看,本质上是米勒循环的方式。这是因为在1993年,重拾米勒循环,装备量产车上,为避免更多的麻烦,只能说自己是阿特金森循环了。 不过两家公司走的是两个不同的思路,使用米勒循环是为了用这种方式降低提升动力,因而装备了器来进一步提升动力(很令人费解)。而是以节油为目的,发挥了阿特金森/米勒循环的实质优势。使用了的米勒循环Mazda 2.3S 因为阿特金森/米勒循环这种充分利用能源的特点,故被各种节油的混合动力车型看中,它们并不在乎低速的“不在状态”和高速的“不中用”,因为这两个时段有电动机在为车轮提供动力,的大多时段都是在发电,所以可以在在油耗最优异的转速运转。用电动机的大弥补动力的缺陷,互补之后的动力总成,让混合动力车在动力和经济型上都有着突出的表现。然而想要通过阿特金森/米勒循环来制造高的也许不大合适,的即便已经量产却未得以发展,的提升也基本上是增压带来的功效而非该循环原本的意图。所以阿特金森/米勒循环更多的被用于混动汽车之上,省油才是它的职责。作者点评:学习和了解完了阿特金森循环和米勒循环,你要是有发觉眼前一亮,发现发动机其实就是如此简单,那我这篇文章就没有白整理。欢迎大家去我的博客,上面有动态的循环图片,这样更加直观。动态链接:本人从事发动机保养和修理,有任何车子方面的不懂之处,可以讨论,电话:153807945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销售管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