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风景园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724011 上传时间:2021-10-1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风景园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生态风景园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生态风景园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都山地生态风景园项目建议书夏都山地生态风景园项目建议书一项目概要1.1 项目名称:夏都山地生态风景园1.2 项目性质:新建1.3 项目类别:生态开发1.4 建设单位:青海正源有限责任公司1.5 项目负责人:乔正祎1.6 建设地点:西宁市城东区正源生态建设区1.7 建设宗旨:以生态治理与恢复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绿化区自然空间和林地、林木资源,挖掘和开发山地生态旅游资源,以林地、山地的生态观光旅游和高原山地特色生态经济林、生态植物资源栽培科技示范、科普教育推广以及其自然风光观赏和后续绿色产品开发、产品展览销售等为主题,建立起高原山地生态旅游风景区和生态建设开发基地,展示该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和生态产业开发技术,把生态建设、生态恢复与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活体验、科普教育、产品购物融为一体,从单纯的造林走向综合发展的模式,实现生态建设事业的自身“造血”功能,取得经济效益,反哺生态建设的投入,实现荒山造林绿化能够“造得上、稳得住、长得好、绿得快”的效果,更好地维护和发展生态建设工程,使生态建设和生态产业同步发展,实现生态建设事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并辐射整个河湟谷底两岸荒山绿化,带动整个河湟谷底两岸荒山绿化事业的发展,促进河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1.8 建设目标:以开发生态观光旅游、服务生态建设事业为遵旨,将山地生态建设与生态观光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生态区前坡至红崖湾掌2622亩林地进行生态治理和综合开发,开发建设200亩山地生态观光园、200亩生态绿色产品开发观光园、200亩山地花卉植物风景苑为核心的生态观光游览风景区,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产业,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餐饮住宿以及生态经济植物资源的栽培科技示范、生产工艺展览、产品展示销售、科普教育、生活体验等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和服务,将公司生态建设区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涵养与环境建设功能、高效生态经济林示范与科研转化功能、休闲观光与生态旅游功能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建设及观光旅游风景区,荟萃餐饮、美食、娱乐、休闲、酒吧、康体、时尚、度假、购物、地方精品等多维业态,成为吸引高端消费群体,集现代感、娱乐性、前瞻性于一身的活力地带,成为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的一个景观节点,成为山地生态建设与生态观光旅游综合开发示范点。1.9 建设布局:在保护山体的前提下,结合地形布局,从下而上、从北到南依次为入口区;东北面山底部分为生态休闲娱乐、餐饮、商务会所、度假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山地西北面以山地生态绿色产品开发、工艺展览、产品展示、产品销售、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生态绿色产品开发观光园;前坡山顶高山观景区;山顶后山红崖湾掌为山地观赏花卉风景苑;远后山为原生态观光区、天然氧吧;为人们提供不同的生态观光项目和休闲园区。1.10 建设原则:1.10.1生态与景观相结合的原则:保护山体格局的基本完整性,合理利用现有景观资源,在有效保护、培育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尽量减少土石方,使人工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共融共生,协调发展。园内的植被、水系、景观小品、建筑有机的和山体相融合,建筑物“隐藏”在山中、隐藏在绿树从中,伫立其中,穿行其间,感到和谐自然。1.10.2 因地制宜原则:尊重自然山貌,结合现状地形,因地制宜,巧借山势,依山就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达到与自然环境的一致。1.10.3 突出特色原则:以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自然山林风光为景观依托,以观光体验为主要内容,突出高原生态、高原植物文化主题,营造富有特色、新颖的景点项目。建筑充分结合青海民居的元素,体现当地民俗文化。1.10.4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构建生物多样性高的复层群落结构,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增大绿地建设规模,促进园区绿带的自然化、生态化;改善以土壤为核心的立地条件,提高栽培养护水平;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11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利用绿化区自然空间和林地、林木资源,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进行规划、设计与施工,依山而建生态餐饮、旅游服务等设施,发展与生态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整个园区面积为2622亩,主要建设内容:1.11.1生态观光旅游景区建设工程:1.11.1.1高原山地生态观光园:以生态区东北面前坡下部200亩土地为基础,开发建设高原山地生态观光园。其中建设:服务接待中心;餐饮娱乐区:建设生态会所1座、独门独院特色建筑生态庄园10所;度假休闲区:建设别墅50座,为度假休闲公寓和商品住宅;休闲观光区:生态长廊、观景平台等休闲设施。1.11.1.2 绿色产品开发观光园区:以生态区西北面山体下面200亩土地为基础,围绕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生态经济林项目,建设生态经济林原生态栽培观光区,并延伸产业链建设生态绿色产品研发中心、生产流水线,建立起山地原生态特色经济林植物以及植物资源的引种繁育、科技示范栽培、技术推广培训、信息交流、生态绿色产品研发和生产、产品展示和销售等为一体的特色生态观光基地。其中建设:植物栽培观光区:在生态区生态治理区或其它区域,种植栽培药用植物、生态经济林植物1000亩以上,为植物原生态观光区(不在该绿色产品开发观光园区范围内);绿色产品开发观光区:流水线作业的生产和研发中心3000平方米;产品展示购物区:山地生态经济植物资源原生态产品以及深度开发产品的展示、销售,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科普教育区:产品研发以及技术培训、教育、信息交流中心300平方米配套景观廊带、植物造景、后勤服务设施。1.11.1.3 山地风景苑:以生态区后山红崖湾掌300亩土地为基础,主要建设:生态经济植物栽培科技示范园50亩:生态经济林示范栽培园30亩、生态经济植物科研基地20亩(生态大棚3座);百花园100亩:为园区核心,以上百种牡丹花卉为主,形成栽培花卉植物资源的百花苑和花卉植物展示中心,其中建3座别墅、6600平方米生态餐饮酒店为餐饮度假休闲区;健身活动区50亩:建设射箭场、沙滩足浴、网球场等健身娱乐活动设施;山地生活体验区30亩:以栽培纪念林、种植果蔬为主题,建立亲身体验活动区,丰富旅游内涵。整个园区绿化工程和山体雨水排洪渠、蓄水坝等生态治理工程。1.11.1.4 山顶观景休闲区:位于生态区北面山顶,面积约300亩,充分利用开阔的视野和平缓的地形,修建观景平台、观景小广场、观景亭台楼阁等休闲景观以及登山健身活动区、林家乐等。1.11.1.5 入口区:整个园区的主入口,占地30亩。建设主入口大门1座、服务接待中心、景观廊道、景观水景、植物造景、入口区广场、停车场以及综合管理、供水、供电、供热等后勤服务等辅助设施。1.11.2园区生态恢复与治理工程一是对各专业功能园区内的绿化工程;二是以专业功能园区外的生态林为基础,对空闲地补植补栽,进行绿化,加强管护,提高现有林地的森林景观效益,营造良好的生态植被,保持水土流失,并为功能区提供绿色的生态屏障。1.11.3整个园区道路、给排水、供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12 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0360万元。其中申请银行贷款5000万元,占总投资的48%,建设单位自筹2360万元,占总投资的23%,申请国家扶持资金3000万元。1.13 建设期限:五年,2010年1月2014年12月。1.14 经济效益:年实现收入5250万元,利税2273万元,其中利润2011万元,投资回收期约5.2年。1.15结论和建议: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其集观光、休闲、娱乐、科教于一体,是人们感受田园生活与气息的驿站。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是城市居民向往的自然王国的缩影,它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支持与认可。 项目将山地生态建设与生态观光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生态观光旅游,成为西宁市大南山的一个景观节点。而且以高原特色农林产品、特色食物加以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餐饮住宿、娱乐服务,延伸旅游内涵,丰富旅游内容,这将极大的满足现代游客的旅游需求,将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生态观光旅游的行列。 为西宁市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实现社会、生态、经济三个效益的统一提供良好的借鉴。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鉴此,为更好的实施大南山绿色屏障建设工程,特恳请有关部门尽早予以批准,使项目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二建设依据和项目背景2.1 建设依据:青海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若干意见青海省发改委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西宁市政府西宁市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管理办法西宁市政府西宁市南山绿化管理条例西宁市九眼泉生态观光体验公园详细规划2.2 项目背景:青海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人文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我省进行旅游观光。旅游业无疑成为青海国民经济重点优势产业,青海省委、省政府已将其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特色产业着力加以培育,并编制了青海省旅游总体规划汇报纲要,力争在2010年以前,把青海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最大避暑旅游基地;在2020年左右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特色生态旅游区和避暑旅游区,突出高原特色生态旅游、宗教文化旅游、避暑度假旅游三大中心,赋予了极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比较而言,目前人们的旅游方式仅限于一般性的自然风景观光旅游,活动内容贫乏单一,具有外延和内涵的旅游服务项目空白,旅游的丰度和广度极度缺乏,使游客真正在景点观光、休闲的时间极短,很大一部分时间消耗在往返旅游景点的道路和住宿上,与现代旅游要求中旅游内容多样化、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的旅游需求相差甚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渴望反朴归真、追求乡情野趣成为时尚。初级的游山玩水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以休闲、度假方式取代传统的的旅游观光已成为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旅游方式正在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生态旅游正是针对当今旅游业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是一项正在兴起的有着广阔发展空间的工程。它把农业、林业、园艺和旅游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其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潮湿而又浓郁的泥土气息、鲜嫩诱人的绿色营养新鲜食品吸引游客,使游客可以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或在田间劳作、或在熔金落日的傍晚散步于幽静的林荫小道,呼吸新鲜湿润充满泥土芬芳的空气,享受森林氧吧,放松自己。其所蕴藏的商机使得人们越来越坚定地把生态观光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加以发展。特别是在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以农业、林业资源为依托,以自然的田园、山野、园林风光为特点,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消费需求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已悄然兴起,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加之大多数城镇居民,长期处于城市紧张嘈杂的环境,连日紧张忙碌的生存竞争,使得人们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十分沉重,偶逢节假闲暇,更愿意到大自然中游览,置身于原始的自然区域,放松身心。与此同时,青藏高原孕育了丰富的特有的药用植物资源以及食用植物资源,资源生长、生产过程同其他植物有很大的差异,其枝叶、形态以及其采收、加工等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看见,人们对它的了解十分粗浅,甚至高原有些生物品种的神秘面纱还未解开。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使用天然食品、绿色食品、天然保健品、药物的潮流,对其需求量不断增加,人们对其生长、生产、加工、成品等各环节的了解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了解和认识高原植物资源的愿望非常迫切。但目前省内此类观光游览项目还是一个空白。而且西宁市南山绿化自2002年开始建设,2005年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启动,作为西宁市重点建设项目至2008年已经实施完毕一期项目。目前已开始实施远后山二期绿化工程。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生态绿化是一项长期性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大,投入期长。而且从苗木的管护方面,每年需要不断的投入,这部分投资仅依靠绿化单位自筹,资金压力十分巨大,导致后期管护不力。并且随着目前远后山二期项目的实施,绿化范围不断扩大,人力资源、物资等价格不断上涨,管护投入将远远不断的增加,给荒山绿化工作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三分造、七分管”, 保护好绿化成果是关键。受条件的限制,山地每年的苗木生长量十分有限,郁闭成林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目前管护资金不足,导致管护工作更不到位,生长不良,成林更不容易,出现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因此,为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保障绿化工程的持续发展,在生态建设的同时,需要解决后续大量的管护资金投入,加大管护力度,以尽早实现生态绿化的森林景观效益。为此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将生态经济林项目建设的思路纳入到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从单纯的生态绿化走上了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绿化道路,为生态建设工作提出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但由于生态经济林建设毕竟是新的发展途径,许多产业发展的问题有待积极探讨和摸索,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不完善,后期产业的发展、产业链的延伸等问题还没有解决,限制了绿化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之下,本项目立足于大南山,为充分发挥现有正源生态建设区林业资源和林地资源优势,为实现生态建设工程的自身“造血”功能,实现依山养山的目的,在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旅游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提出了山地生态观光园立项及建设规划。在生态建设的同时,进行综合开发,以山地生态观光游览、餐饮娱乐、休闲度假和高原特色生态植物资源的自然风光观赏以及高原特色植物资源的产品生产展览、产品体验为主题,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旅游观光以及特色体验项目、休闲的环境,用开阔的视野、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林绿地美景陶冶情操,放松身心,使生态区成为一个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以及购物消费融为一体的山地生态观光游览区。实现经济效益,解决荒山绿化后期管护资金来源,保障生态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三.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项目的意义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保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任务,因此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球家园环境和人类生存质量的日益下降,人类与自然共生、回归自然的愿望愈来愈强,人们希望到静怡幽美、洁净、开阔的环境中去感悟大自然,放松身心,考察生态,增长阅历。崇尚自然和追求生态旅游已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公司生态观光园项目是在目前西宁市周边还没有建立起生态观光旅游项目空白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紧紧围绕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根据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管理办法,为实现生态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恢复与建设为指导思想,把生态建设与生态开发结合起来,实现以山养山,切实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项目建成后,可建立起高原城市生态保护和生态治理为目的的山地综合开发和生态建设示范基地,展示该地区综合治理山地的生态恢复和产业开发技术,实现生态建设和生态产业同步发展,取得经济效益,实现生态建设事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建设是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把西宁建设成为青藏高原花园城市的重要举措,丰富城市旅游内容,延伸城市旅游内涵,提高城市品位,促进西宁市生态旅游的发展。其优越的地理区位和开发潜力预示着项目区必将向着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化、绿色产业发展规模化、生态旅游特色化的方向迈进,为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2.1促进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之需要林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是现代化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保护人体健康尤其是呼吸系统的健康方面具有其他城市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宁深居内陆,地处高原,不良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导致西宁林业资源紧缺,给西宁城市形象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了彻底改变西宁生态环境,西宁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生态、改变城市面貌、树立城市形象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了对绿化工作的领导,开展了规模性的造林绿化、治理水土流失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生产建设工程,先后对南、北两山进行绿化。特别是自2005年起开始实施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加大了生态建设的力度。林业生态建设从过去专业性、小范围的造林绿化转向综合性、区域性的大生态环境治理,全市林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为打造西宁青藏高原花园城市、重塑湟水河流域绿色风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生态绿化是一项长期性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大,投入期长,没有收入。而目前生态建设模式单一,全部依靠财政力量,为单纯的绿化造林,而且养护资金匮乏,养护管理困难较大,极大地限制了西宁市生态建设事业的发展,以致出现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无法保证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绿化建设缓慢,成效难以保证,整个城市林业的发展依然相对滞后,现有的林地、公园、绿地面积、数量与国内园林绿化先进的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如何让荒山绿化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本项目因地制宜,根据大南山绿化管理办法,提出生态观光园的建设,改变目前的生态建设方式,由造林绿化和生态观光结合起来,建立起高原城市生态保护和生态治理为目的的山地综合开发和生态建设示范基地,展示该地区综合治理山地的生态恢复和产业开发技术,发展生态建设工程自身“造血”功能,补贴荒山绿化后续管护的投入,实现依山养山,实现生态建设和生态产业同步发展,保障生态建设事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南山绿化建设的规模和标准,极大的提高南山生态环境建设速度。只有这样,城市周边生态建设工作才能得以长久、持续,并不断吸引更多的企业、个人以及战略投资者投身于生态绿化事业中,才能减轻政府的投资压力,更好的搞好生态建设工作。这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举措,对落实建设西宁高原花园城市的总体指导思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逐步树立西宁现代都市形象,增强城市发展活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3.2.2促进生态经济林产业的发展,推动全省生态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立足于大南山,为充分发挥现有林业资源和林地资源优势,实现生态建设事业的可持续经营,在林业资源保护和生态旅游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提出了山地生态观光园立项及建设规划,其中一项是为做大做强大南山生态经济林产业,以开发、完善和实施后续加工、综合利用的产业发展项目,延伸产业链,建立以山地高原特色生态植物资源的自然风光观赏以及高原特色植物资源的绿色产品开发为主题的特色生态旅游基地,满足个性化旅游的消费需求,以生态绿色产品开发产业作为观光旅游的看点、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大南山生态经济林产业,促进生态经济林的发展,使公司在建设观光旅游项目的同时,为发展生态经济林建设提供示范,并以观光园区科普教育进行培训、推广,引导和带动当地农牧民在山地发展中药材、经济林等经济作物,更大范围带动农户,对推动全省生态产业结构调整有很大的示范效应。 同时,观光园区的建设,通过辐射、带动,使荒山绿化与大南山区域内农民致富相结合,带动区域农户为目的,做到既改善人居环境,又使农民增收致富,激发广大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3.2.3建设生态观光园,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旅游业是关联度高、综合带动性强、辐射牵引力大的经济产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朝阳产业,而且也是扩大知名度、提高开放度的形象产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扩大开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青海这样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发展旅游业既是一项艰巨的经济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形成一种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特别是西宁作为省会城市,地处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环境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已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加大旅游业发展力度,把青海建成为中国西部特色独具的重要旅游基地,是推动青海国民经济起飞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是符合青海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的正确选择。项目的建设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丰富居民生活,同时还能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西宁市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3.2.4满足旅游业追求立体化、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追求呈立体化、多元化发展,休闲、运动、娱乐及生态游已成为大中城市居民的首选,回归自然,走近大自然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等多方面压力的增加,以及城市中的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更多的城镇居民向往到大自然中放松身心、呼吸新鲜的空气、度假娱乐,这已成为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生态旅游需求日益增长,为生态观光园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规划布局看,项目景区距城市中心仅4公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地理环境使之成为西宁市生态观光公园首选。借助现有的林业资源、林地资源,通过生态观光园的建设,将形成健康、稳定、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为西宁市民以及国内外游客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游憩休闲需要的环境和休闲观光的空间,开发“生态游”、“林家乐”旅游项目,既可充分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提供一处体验生活、返朴归真的旅游场所,还能更好地展示西宁高原山地林业、生态建设中取得的先进成果,符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不仅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也符合我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优势,是实现“大旅游”与“大林业”的结合,促进西宁市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人们林业建设思想观念的改变,促进当地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意义。特别是内地游客,他们到青海来,既享受了阳光、蓝天,同时也享受高原山地特色生态经济林植物以及以这些植物资源为主的农林产品、特色原生态食品、保健食品、保健品以及特色饮食文化以及娱乐服务,满足由观光性向生态旅游、个性化旅游的消费需求,不虚高原之游。同时,本地市民在节假日有携家老少及亲朋好友到郊外游的习惯,本项目由于地处城郊结合处,离市区很近,交通十分便利,为本地市民节假日休闲度假提供一个好的休闲环境。 3.2.5项目的开发建设改善城市形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 青海地处祖国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但自然资源丰富,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中心地区和重点地区。西宁市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居了全省38.4%的人口,是黄河上游源头百万以上人口的中心城市。特殊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地位,决定了西宁在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但是由于受高原大陆干旱性的气候条件限制,西宁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基础脆弱,周边山体均为荒山荒坡,水土流失严重,而且荒芜裸露的山坡影响了整个城市的面貌,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本项目的建设,紧紧围绕“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现代化中心城市”这个目标,在城市建设和整个发展中融入旅游的要素,形成一处良好的生态建设和恢复的示范基地,大力促进西宁市生态建设事业的发展,这对改善城市周边环境、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改善西宁地区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力度、拉动内需、加快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发挥良好的积极影响,城市才能越建越好,城市对外地游客才更有吸引力。3.2.6城市发展和建设用地开发的需要根据新一轮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确定,西宁市2020年规划期内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为核心外围、开放型、生态化的组群城市。项目区的建设将极大满足城市布局结构中的生态化要求;同时,随着项目区的建设,南山紧临城市的周边范围有近3KM2城市建设发展用地,可开发城市一类居住用地;项目区绿化景点的建设亦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实施对于城市建设用地的拓展发挥积极作用。3.2.7生态观光游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生态观光游是时尚的旅游发展方向。它可以为传统的生态建设、林业生产和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一条可持续、高效的发展途径。生态观光旅游改变了传统林业仅仅注重林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的思路拓展到高度开放性的生态建设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发展方向,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和林地资源,挖掘林业以及生态建设工程的潜力,实现附加效益。而且由于发展生态观光游要求美化和保护环境,因而合理经营的生态观光旅游能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对促进区域生态平衡,实现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3.3 项目的建设条件以及可行性3.3.1符合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西宁市九眼泉生态观光体验公园规划。生态区经过十年的建设,完成了各项绿化造林任务,前坡绿化林草覆盖率达到78%以上,符合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有关建设项目的规定。同时生态区属于西宁市九眼泉生态观光体验公园规划范围内,九眼泉观光体验公园规划已经批准。项目的建设符合专项规划以及相关的政策规定。3.3.2宏观环境: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大力发展旅游业,努力把青海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高原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强调:“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优势产业。构建食、宿、行、娱、购、游紧密结合的旅游产业链,逐步把西宁建成全国知名的高原特色生态旅游集散地和区域旅游生活娱乐服务区。”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为主攻方向,突出特色、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大力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种植业,使农产品生产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方向迈进。”3.3.3旅游客源较为丰富随着“大美青海”的宣传,各种国际性的体育赛事的举办,西宁”旅游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深入人心,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消夏避暑,西宁旅游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加之独有的夏天凉爽的气候,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GN国际合作委员会、亚太环境保护协会等机构联合评选,第六届(2009)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和2009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在香港揭晓,西宁荣膺中国第五佳避暑旅游城市美誉。这也使得西宁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避暑好去处,将带来大量游客光顾。该项目开发建设后,必然会充实西宁生态观光旅游区旅游功能,延长旅游者的停留时间,以互补形式成为西宁生态观光旅游区不可缺少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3.3.4地理优势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不久的将来,周边地域开发力度加快,城市建设开发到生态区边缘,使生态区与城市融为一体。与市区的距离拉近,但又远离闹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已成为西宁城镇居民首选的旅游地,在绿色生态游需求日益高涨的趋势下,势必会吸引大量的城市居民前来。而且地势高就,视野宽阔,可以尽情地欣赏发展中的西宁市全景, 用视野开阔的环境和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林绿地美景,陶冶情操,放松身心。不仅满足生态农业旅游观光,而且以高原特色农产品、特色食物加以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餐饮住宿、娱乐服务,真正为游客打造感受自然、返璞归真的和休闲、娱乐、度假的理想之所。3.3.5工作基础 项目实施地条件适宜进行生态综合治理和生态观光产业开发。项目的建设需要具备基本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基础。项目实施单位自2000年开始,就以打造西宁市山地生态综合治理为奋斗目标,实施项目区荒山造林、中藏药材和林果业种植、生态恢复树种培育、森林病虫害防治、生态旅游设施建设等有关的生态建设和产业开发技术,自主完成和经营项目区各项建设工程,能够自主开展与本项目有关的各项技术和管理,同时在多年的生态建设和生态经济植物资源的栽培开发过程中,与有关科研单位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为观光园区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此同时,2008年,为进一步加强企业与科院院所的合作,发挥科研单位的人才、成果、技术、信息优势,合作进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科技推广,公司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工程制药中心经过友好磋商,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从而为建立中藏药材观光园、高原农业观光园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基础。四项目区的基本状况4.1 项目位置项目区位于西宁市城东区南侧南山东部,呈东西走向,地处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湟水河中游,山地统属祁连山支脉的延伸部分。是西宁市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的生态屏障,也是西宁市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的规划区,海拔22802775m。属湟水流域典型的治理区域。4.2 建设概况公司自2000年投身生态建设事业,积极实施荒山绿化,截止目前,已完成绿化面积7136亩(其中灌溉造林5536亩、旱作造林1600亩),栽植云杉、油松、青杨、紫丁香等各类乔木和花灌木68万多株,栽植柽柳、沙棘、枸杞等共计203万株,累计修筑各级公路20公里,其中主干道11公里。修建提灌站1座,配套提灌机组2套,上水压力管道970米,100吨蓄水池4座、200吨蓄水池2座,50吨蓄水池14座,2000吨涝池1座,并配套修建分支管道和水利管网。先后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目前经过十年的不断建设,项目区绿化覆盖率达到77.9%以上,使昔日的荒山荒坡绿树成荫,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便利的交通使部分绿化区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五建设内容和规模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和林地、林木资源,进一步挖掘和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加强基础实施建设,计划在现有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进行规划、设计与施工,依山而建生态餐饮、旅游服务等设施,把生态建设与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活体验、科普教育、产品购物融为一体,发展与生态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和旅游示范点。分六个区域:入口区、山地生态观光园、绿色产品开发观光园、高台远眺观景区、山地花卉风景苑、生态林区。核心区为山地生态观光园、绿色产品开发观光园、山地花卉风景苑。5.1生态观光旅游景区建设工程5.1.1山地生态观光园 以生态区前坡下部东面200亩土地为基础,开发建设高原山地生态观光园。5.1.1.1服务接待中心:发挥园区接待、服务、导游等功能。5.1.1.2餐饮娱乐区: 占地50亩。建设现代园林生态娱乐会所,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主要以餐饮、茶艺、酒吧、娱乐、小型会议等服务为主。主体结构以智能温室玻璃构造和混凝土建筑混合,其玻璃钢结构不仅具有良好的透光效果,而且能够使室内保持四季恒温恒湿,造就四季常青生态娱乐环境。独门独院的生态庄园10座,以当地特色建筑风格为主,主要以农家原生态特色餐饮、度假、娱乐等服务,提供具有浓郁的乡野气息的高档农家式别墅接待。每院占地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 5.1.1.3度假休闲区:占地50亩,以独立别墅为主的度假公寓、商务公寓、商品住宅,共50座,每座占地面积0.6亩,其中30座为建筑面积260平方米,20座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800平方米。5.1.1.4休闲观光区:共占地100亩。绿色生态长廊(瓜果廊架):沿着园区内的主要道路建设景观长廊,用攀缘植物的藤本瓜果营造绿色长廊。 有机农产品超市 :配合出入口区的停车场地,设置农林产品购物场所,方便来客顺便购买本地的生态或有机产品。休闲健身区:健身广场、爬山、登高等小道。 休闲观景平台、景观亭、水系。配套道路、停车场、供水、供电、供热等辅助设施。其余为生态绿地。5.1.2 绿色产品开发观光园 围绕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生态经济林项目,在大力进行经济林栽培、种植,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林基地的基础上,以生态区前坡西面200亩土地为基础,以现代生物技术和高科技技术为手段,以开发生态经济林项目基地产品资源为目标,完善产业链,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大南山生态经济林产业,为生态经济林项目服务为目的,实施后续产品的综合利用,建设生态经济林植物资源的绿色产品开发观光园区。分栽培区、产品开发区、产品展示区、辅助功能区四个区域。并将其作为大南山生态经济林特色观光游览的项目,以生态观光的形式,为大众展现高原山地栽培、培育的特色经济林植物以及植物资源的引种繁育、科技示范栽培、栽培技术推广培训、信息交流、产品研发、产品生产、展示销售等为一体的特色生态观光基地。带动生态经济林产业,促进生态事业的发展。同时可作为大学、中小学青藏高原特色药用植物、经济林木的科普教育园区,开展教学、实习等科普教育活动。项目把大南山生态经济林种植栽培、植物资源的开发加工、商品展示与旅游融为一体,使生态经济林产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突破传统的生产模式,使旅游者亲身感受和参与大南山林下药用植物资源和生态经济林生产的大自然情趣,最终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既发展了生态经济林产业,又迎合当今社会人们追求“个性化”“生态化”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心理,把两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的项目,将生态经济林产业进一步延伸,走出一条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路子。5.1.2.1植物栽培观光区: 以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资源和山地生态经济林种植栽培为重点,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资源和山地生态经济林人工驯化繁育区、温室育苗区和原生态示范栽培等为主的植物生态观光区。占地1000亩以上。(主要分布在生态区以及大南山生态经济林项目区域,不在本项目建设区域内)5.1.2.2 绿色产品开发区:总占地50亩。生产工艺展示中心:以引进现代开发技术,开发绿色食品、绿色保健品、健康食品为重点,在完善初级产品生产的同时,强化深加工领域,建立生产工艺、厂房,开发大南山生态经济林植物资源为主的原生态保健品、提取的有效活性物及以其为主的健康食品、保健品等现代绿色产品。科技中心:为观光园的稳定持续运营提供技术支撑,并为大南山区域生态经济林发展及地方特色植物资源开发提供技术保证。主要从事:以大南山生态经济林植物资源为主,进行绿色产品开发、深加工进行研发;以大南山生态经济林植物资源规范化种植进行检验、检测分析;信息交流、产品配送中心,以安全优质的绿色、无公害产品为主导产品的信息发布、信息收集、信息交流以及产品的配送;以组织培养技术为重点,进行珍稀、名贵植物的种苗开发和生态经济林植物资源人工驯化、繁育、栽培技术研究、标准制定;种植生产技术推广、技术讲座和科技培训为主的科普教育。5.1.2.3 产品展示销售区:占地5亩。高原生态经济林植物资源纯天然、绿色商品陈列展示销售馆。并集中展示青藏高原中藏药发展史尤其是生产的演化过程,让游客了解青藏高原中藏药加工业的发展,感受科技进步的魅力。5.1.2.4辅助功能区:连接整个观光园区内的各个功能园区的风光带、休闲景观以及供水、供电、供热、道路等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5.1.3 山地风景苑以生态区后山红崖湾掌300亩土地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丹霞地貌和开阔平整的空间,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的规划、设计与施工,以牡丹花卉为主题,将运动休闲、高科技农艺和植物花卉展示与旅游融为一体,集芳香性、观赏性和独特性于一身的高档观光、休闲、度假园区。 主要建设内容为分四个功能区,牡丹花卉园、生态经济植物栽培科技示范园、娱乐活动区、生活体验区以及整个园区的生态治理与恢复。5.1.3.1山地生态经济植物示范栽培观光园占地面积50亩,在园区西面。主要为植物资源观光、采摘体验和生态餐饮区。根据所在地的自然状态,以天然的岩石、鹅卵石作步道。沿着园区内的主要道路建设景观长廊,用攀缘植物的藤本瓜果营造绿色长廊。园区内绿色植物为主要景观,以山花、野花进行美化、点缀。 A.经济林栽培示范区 占地面积约20亩,生态经济林栽培示范区。种植枸杞(夏秋挂果)、金银花、山桃(春花夏果)、山杏(春花夏果)、梨(春花秋果)、荀子(春花秋果)、苦水玫瑰等多种观花、观果生态经济林,作为生态经济林的展示窗口,并作为观光采摘区,使游客在观光的同时采摘、体验生活。每个季节都有景观与活动,减缓季节限制。 b.生态大棚 建设两位一体(餐饮和栽培)生态大棚3座,占地面积约10亩。大棚前部分为种植区,步道后为餐饮休闲区。大棚内以葡萄等爬藤类植物形成的绿色屏风作为隔墙,营造大棚内绿色小气候环境。以培育大南山生态经济林植物种苗为主,部分栽培美国的凯特杏、红提葡萄、澳洲的秋红油桃、大杏仁以及乌克兰大樱桃等特色珍果以及高档观赏花卉。展示现代生态农业的先进技术设施和高效模式。c.生态经济植物栽培科研基地占地面积约20亩,建立生态经济植物资源科技信息研究基地,作为高原生态经济林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中心。以地方特色植物资源保存、创新为基础和引进品种的选育、栽培试验,开展药用植物、生态经济林、特色花卉优良品种培育、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栽培技术栽培规范的制定,并做好苗木、花卉良种培育和技术服务、技术推广。建设科研及辅助服务设施约300平方米。为游客提供观光、科技示范、培训教育为一体的大南山特色植物规范化栽培展示区。d.服务中心:为游客及其他消费者提供餐饮接待,以及园区水果、种子、种苗、花卉、蔬菜等绿色农产品服务。5.1.3.2 山地高档花卉园占地100亩,在园区中心,为整个园区的核心,山地观赏植物资源的展示中心。a.百花苑:以各类牡丹为核心,杜鹃、玫瑰、菊、石榴等其他花卉和芳香植物为辅,展示山地花卉植物、药草植物,挖掘、改良、开发一批适宜山地特点的观花、观叶、观果植物和地被植物资源,营造独特的壮观的高原山地花卉植物景观,形成色彩绚丽的大场景,为游客提供壮观的花苑风光。园内修建牡丹亭、绿叶亭、景观廊带、观景平台以及景观水带、水体等休闲景观设施,点缀和丰富园区风光。b.度假休闲区:修建别墅3-5座,作为园区高档度假、餐饮、休闲中心。生态酒店1座,作为餐饮、娱乐中心。在山体中间部分修建从园内修建云梯至前坡山顶,在山顶修建听雨轩、观云阁。中间用廊带连接。作为游人休闲观景和步行进入园区的通道。5.1.3.3健身活动区占地50亩。在园区东面入口区。区内建设射箭场、沙滩足浴、网球场等活动娱乐项目,为游客提供健身、娱乐的活动区。5.1.3.4山地生活体验区 占地30亩,在园区西面山坡。以服务为舞台,以生态山地为道具,环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为体验,丰富游客的旅游内容。吸引游客长期光顾。纪念林:树木由游客进行承包,采用生态栽培和集中管理进行生产经营,可由游客自己定期对生态树亩进行修剪、除草、施肥,也可委托园区进行管理。挂自己名牌,作为游客体验、劳动、纪念为一体的个性化兴趣培育区,让不懂树木的栽培技术又想品尝自己劳动果实的游客,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充分地体验植树的喜悦和采摘(经济林)的乐趣。果蔬菜园:为旅游者提供亲自采摘瓜果、蔬菜,从而获得“自采、自烹、自用”的新型乡村体验。5.1.3.5生态治理工程:需修建山体雨水排洪渠、蓄水坝,主要为雨水冲刷泥土固土并形成自然水系。5.1.4 山顶观景休闲区位于生态区山顶,面积约300亩,充分利用开阔的视野和平缓的地形,在开阔地修建观景平台、观景小广场以及休息平台、登山健身活动区以及林家乐等,并在各独立山顶修建观景亭台楼阁等休闲观景设施,欣赏发展中的西宁市全景, 用视野开阔的环境为游人提供休闲、观光以及运动健身的场所,为前坡和两大功能区和后山高档休闲主题公园作铺垫、服务。同时起到连接前坡两大主功能区和后山红湾风景苑的作用。5.1.5 入口区占地30亩。为整个园区的主入口,建设主入口大门1座、公园服务接待中心、植物造景、入口区广场以及商业服务、后勤服务等辅助设施。5.2生态建设与恢复工程5.2.1风景林区绿化工程以生态区前坡上半部分、山顶生态林、后山生态林为基础,在现有针叶树种群落形成的长青基调背景林下,对空闲地补植补栽,进行绿化,并分区分片补充栽植丁香、榆叶梅、山杏、山桃、梨树等观叶、观花植物,营造专业林区,相对独立成为圆柏林、云杉林、丁香林、山杏林等,春观花、秋观叶,随季节交替,出现的不同的优美景象,即可营造独特的生态植物景观,形成色彩绚丽的景观效果,又有效地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流失,为主功能区提供绿色的生态屏障,使整个园区变成了一个绿色大氧吧。5.2.2专业园区绿化工程在各专业分类园区内,栽培景观植物的同时,栽植大规格绿化苗木,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使园区环境与景观协调一致。5.3 园区道路、水、电基础设施工程5.3.1道路交通建设区内道路按照“一线两环” 整体交通模式布局。“一线”围绕山地生态观光园和绿色产品开发观光园为主的山底道路。“两环”上山环状道路和红湾植物风景苑环状道路。 采用内外有别的交通组织方式,园区利用现有贯穿整个园区的主骨架公路,作为园区主交通干道。需新建通向红湾植物风景苑的公路4公里、修复山底公路3公里以及园区联系各个组团的交通次干道路4公里和人行登山步道、观光小径8公里,解决园区观光和生产的问题。三个大的组团内部以自由的道路组织形式满足交通要求。主干路两侧的生态绿化景观带内保持完整通达的步行体系,人车分流,形成便捷高效的道路交通网络系统。5.3.2 给、排水工程 园区用水分两部分:一是种植区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采用目前水利系统,提水进蓄水池、通过水利管网、渠道进行灌溉。目前系统基本满足灌溉用水需求,局部对水利管网需要进行改建和完善,并在红湾山地植物风景苑修建喷灌等设施。园区的渠道进行整治为主,改善林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使园地田园化和规范化。保障基地农业用地的排灌系统流畅,渠系配套,成为旱涝保收的园地。二是生活用水。园区生活用水系统还没有,需要修建,包括两边观光园区、山顶和后山红湾植物枫景苑。园地废水以生活废水为主,采用沼气利用模式,通过生态发酵等手段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作为生态区灌溉用水。在有条件地区则纳入城区排污处理系统。5.3.3 电力建设公司生态区提灌站已接入城市10万千伏供电线路,配置有变电设施、配电柜等。整个园区建设需要改建供电设施,增加供电容量,确保园区用电需要。并需架设上山电网、东西两面用电电网,将电网引入各观光园。六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1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10360万元。详见附表投资估算表。34青海省正源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投资概算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万元)一建筑及园林工程87961入口区881.1主入口大门座1100000101.2入口区广场1500120181.3综合用房6001000602生态绿色产品开发观光园12412.1生产流水线套16002.2厂房360011003962.3辅助设施3100180562.4商品购物区6001100602.5科普教育区9001000902.6景观廊带1300300393生态观光园区56603.1生态会所6600250016503.2生态庄园180025004503.3欧式别墅13800250034503.4生态长廊米1000300303.6休闲景观设施804山地花卉风景苑16574.1入口区304.2经济林示范栽培区亩305000154.3科研基地亩2030006项目投资概算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万元)4.4生态大棚36003001084.5服务接待中心4001000404.6植物走廊米1000100104.7百花苑花卉植物造景亩100200002004.8水景3330130434.9景观亭、廊带、景观阁、云梯、观景平台等604.10 别墅90025002254.11 生态酒店600015009004.12射箭场104.13沙滩105山顶休闲观景区150二生态建设与恢复、生态治理工程7121园区绿化1001.1入口区植物造景亩2515000371.2生态观光园区植物造景亩5015000751.3绿色产品开发园区植物造景亩5015000751.4山地风景苑植物造景亩5015000752原生态林区绿化(补植补栽)503其它设施(园石、挡土墙、土地平整)300二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工程7021园路工程402项目投资估算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万元)1.1主干道(7.5米混凝土路面)km74500003151.2次干道(3.5米彩砖、沙石路面)km470000281.3漫步道(卵石、条石)km830000241.4停车场2700130352供水、供电、热力系统3002.1电气工程802.2给、排水802.3供热140四其它费用1501前期费502规划、勘察设计费按建安费1%100五总建设费用103606.2资金筹措该项目总投资10360万元。其中申请银行贷款5000万元,占总投资的48%,建设单位自筹2360万元,占总投资的36.6%,申请国家扶持资金3000万元。七建设期限与进度7.1建设期限建设期限5年。2010年1月2014年12月。7.2建设进度2009年9-12月:项目立项、编写可研报告等前期工作;2010年元月-2012年:完成水利、水电、道路工程,生态治理工程,山地花卉风景苑建设;2012年-2014年:生态观光园建设;2013-2014年:绿色产业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