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713348 上传时间:2021-09-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一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一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一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 相互作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不仅要研究 生产关系的本质,而且要研究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研究社会经济的运行 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 生产力:人们运用劳动资料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它表明了人们征服 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 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 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 原因:1.政治经济学要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密切联系中研究生产关系,两者 辩证统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2.政治经济学是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密切联系中研究生产关系的, 这两者也是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 筑又有其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有相 似性,且由定义可知四者有内在的联系。 综上,证明应该在三者的相互关系中研究生产关系。3.什么是经济规律?其客观性、特点和类型是什么?经济规律:经济过程中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经济 规律。客观性: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1) 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的,如果经济条件改变了, 或消失了,经济规律的作用也会改变或消失;如果产生了新的经济条件, 新的经济规律就会产生并发生作用。(2)不论人们对经济规律认识还是不认识,它都会按其本身的要求发挥作用。(3)人们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废除某种经济规律,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 志去创造或改造某种经济规律。(4) 当人们在工作中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时,社会经济就会遭到破坏, 人们就会受到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特点:(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的区别)(1) 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对任何人都一样起作用,而经济规律有一定的阶 级性(2)自然规律一般永恒,经济规律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变化(3)经济规律的作用必须通过人的经济活动而表现出来类型:(1)人类各个社会形态普遍存在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2)某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 (3)只在某一个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的特有的经济规律(剩余价值,按劳 分配)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什么?(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并不是物,而是在物的掩盖下生产者之间 的社会关系(2)商品经济是以直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3)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社会分工使商品交换具有必要性, 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才使商品交换成为现实(4)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2.如何理解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 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即物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 性,体现着物品本身对人的使用关系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是价值的 表现价值: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体现人们 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关系:(1)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使用价值的东西用于交换 时,这种有用物就具有交换价值 (2)价值决定交换价值,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存在为前提 (3)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不同 商品的不同交换价值,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的 (4)使用价值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体现物本身对人的使用关系;价值是商品 的社会属性,通过商品与商品的交换,表现为价值与价值的交换,实质上 是劳动与劳动的交换,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使用 价值是一切产品共有的属性,是一个永恒范畴;价值则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是存在于商品经济中的历史范畴联系:二者相互依赖,价值的存在必须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 在并不以价值为前提;作为商品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必须是价值 与使用价值的统一。原因:(1)商品的本质是反应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的 (2)价值是商品的社会 属性,特有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3)它是使商品能够同其他一般产品相区别的本质属性,是否具有价值, 是区别产品与商品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3.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他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如何?(1)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不同 质的劳动,也称有用劳动,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撇开具体形 式的人类无差别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体现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具体 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同时支出的两种劳动,而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抽 象劳动是实质,具体劳动是形式。(2) 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 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即财富的源泉之一,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3) 关系:商品二因素:价值与使用价值,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体现人与自然关系;价值 是商品的本质(社会)属性,抽象劳动体现人与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即财富的源泉之一,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 一源泉.4.商品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 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 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 关系:劳动生产率和一定时期内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劳动生产率与 单位时间商品价值量成正比,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 比。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效率。它的高低, 可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测量,也可用生产 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5.货币是怎样产生的?他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货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产生:是商品交换过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 物。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和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自发形成的,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探求货币的起源,必须结合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考察价值形式的发展历史。商品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本质:货币是经常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具有社会属性,体现 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职能:价值尺度:货币能成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分交换媒介的职能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一般财富代表贮藏起来,能自发 的调节货币的流通量。 支付手段:商品发展出现赊销赊购的现象而发生的作用 世界货币: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作用6.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理解?(1)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 通手段不断运动。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由流通中 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决定的。 一定时期内流通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流通的平均次数(2) 通货膨胀:由于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是纸币流通 条件下出现的经济现象。目前世界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 标是物价指数。物价指数年平均递增率在2%到3%时,为基本稳 定;增加到9%以内,为温和型通货膨胀,增至10%以上,为恶 性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理解:两者是相互对应的经济现象,都是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严重不平衡的结果, 都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非良性货币现象,只不过前者表现为需求过大,供 给不足;后者表现为供给过大,需求不足。两种现象均不利于经济的发展。7.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一般作用?(1)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 值规律就存在。其客观要求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必须按照等价值量的原则进行交换(2) 表现形式: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幅度不可太大,长期 看两者一致(3) 作用:对社会生产起调节作用。但是盲目、自发、滞后的调节,造成资 源的大量浪费 对社会生产起推动作用。但有时生产者为了自身利益保守技术秘 密,客观阻碍了生产 对生产者起物质刺激和优胜劣汰的鞭策作用。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从而产生了资本主义关系。 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1.什么是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顺利进行循环的条件是什么?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售卖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 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 值,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资本循环不仅是生产过程和 流通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三种循环的统一条件:产业资本顺利进行循环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 时间上的继起性(1) 空间上的并存性是指产业资本家必须根据生产的内容,按一定比例将其资 本分为三个部分,使其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 能形式,各自执行各自的职能。无论流通过程还是生产过程的中断,都会 使整个资本循环运动的连续性遭到破坏(2) 时间上的继起性是指每一种职能形式的资本,都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循环, 即都要顺次通过循环的三个阶段,依次改变它们的形式,最后回到它们原 来的职能上(3)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并存性和继起性互为前提,互为条件。并存性是 继起性的前提,也是继起性的后果。产业资本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 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三种循环的统一。2. 什么是资本周转?影响资本周转快慢有哪些因素?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 生产有什么影响?资本周转: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 资本周转次数公式影响因素:(1)生产资本的构成 (2)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3)信用制度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产生有重大影响。剩余价值是由实际发挥作用的 可变资本带来的。一般来说,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也 越快,同一数量的可变资本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情 况下,就能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在可变资本数量一定的条件下,由于年剩 余价值量增加,年剩余价值率也会相应提高。年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的 周转速度是成正比例的。3.怎样理解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社会资本是个别资本的有机结合,社会资本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只能由社会资本执行职能结果的社会总产品来提供。因此,考察社会再生产不仅要考察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而且还要考察它的实物补偿。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如何再转化为社会再生产需要的产品,即资本家从哪里和怎样获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从哪里和怎样获得消费资料。只有同时实现社会总产品的这两个“补偿”,社会再生产才能实现。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及其实现条件?说明了什么?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资本家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 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假定考察对象是纯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上只 有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全部产品都按价格出 售价格不变;没有对外贸易。 不变资本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全部消耗,其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为使第二年社会资本再生产能在原有规模上继续进行。两大部类产品的各组成部分必须进行全面的交换,使其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实物上得到替代。 首先是第一部类内部不变资本的交换,只需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的生产部门之间的交换即可得到实现。其次是第二部类内部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交换,该部类工人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的价值,必须用消费资料来补偿。而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本身在实物上就是消费资料,因而只需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来实现。再次是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由于这两部分产品在价值上相等,在实物上又可恰好互相替换,所以,必须且能够经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来实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条件: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v+m)=(c)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购买追 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剩余价值现实地转化为资本,同样第一部类和 第二部类的年产品经过组合之后进行全面的 交换;第一部类通过该部类内部的交换来实 现,第二部类也通过该部类内部的交换来实 现。经过上述交换之后,两大部类的年产品 的各个部分都得到实现,于是开始第二年的 生产。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就实现了。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条件: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与追加的可变资本及资本 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 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与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即说明:两大部类中任何一个部类的扩大再生产,都离不开另一个部类,都要以另 一部类提供追加的物质资料为条件。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地出现的种种异常的经济现象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即只是相对于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是过 剩的,而绝不是同社会实际需要相比较而显得过剩。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同生产资料的资本 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企业内部有组织,全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7.为什么说固定资本更新是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 首先,固定资本的更新为资本主义再生产摆脱危机提供了物质条件。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从物质要素上看,不仅表现为大批机器设备闲置,而且还使大量机器设备遭到破坏。当危机过去后,随着市场行情的逐步好转,资本家便着手恢复生产,为在社会萧条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利润,他们需要重新购置新的,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以更新固定资本,这说明危机是大量更新固定资本的起点。固定资本的大量更新,首先推动第一部类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就业工人增加,这又会推动第二部类的恢复和发展,从而使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转入复苏阶段。 其次,固定资本更新又为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创造物质条件。因为固定资本的大量更新意味着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迅速扩大生产规模,以便商品供应量迅速增加,而广大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都远不够与之适应,又会出现生产与消费的严重脱节,社会再生产比例失调现象加剧,再次导致经济危机。8.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内容:划分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作用不同分为不变资本和 可变资本;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按其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资本 和流动资本。目的:不变、可变资本目的是揭露剩余价值来源,认识资本主义剥削实质,为以 后一系列理论奠定必要理论基础。固定、流动资本的目的是着重说明资本周转的时间和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在剩余价值率相同条件下,一定数量可变资本就能产生更多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与年剩余价值量成正比)第五章 资本运行的具体形式1.平均利润率是怎样形成的?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意义?平均利润率的形成:(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必然结果 (2)部门之间的竞争不同于部门内部的竞争,它是为争夺更 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这种竞争表现为资本从 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它既包括原有 资本在各个部门间的流出和流入,也包括新资本的投向 和规模大小的变动。 (3)资本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这种自由转移,通过各部门商品 供求总量的变化和商品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结果形成 一种趋势:社会各个部门的不同利润率平均化形成全社 会的一般利润率即社会平均利润率 (4)经过竞争和资本的自由转移,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 于平均化,形成了社会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就是剩 余价值总量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意义: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 阐明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格转化为生产价格,指出了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只不过是剩余价值总量在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科学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剩余价值理论奠定在更加完善的科学基础上(2)资本家阶级按照资本的比例共同瓜分全体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整个工人阶级和整个无产阶级都处于对立地位,因此,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反对整个资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得到彻底解放。2.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性质和职能是什么?商业利润的来源?商业资本的性质: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运动中的商品资本职能分离出来独立发 挥作用的资本形式,是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态。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职能,也就是从事商品销售,实现预付资本的价 值和剩余价值的职能,它是通过商业购买阶段和出售阶段来执 行的。商业利润的来源:资本是不能在流通领域中自行增值的。商业利润只是产业工人 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 商业资本家的。由于商业资本家独立承担商品买卖的业务,产 业资本家用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 资本家再把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卖给消费者,这种购销之间的差 额就是商业利润。其高低同样受平均利润率的支配,由产业、 商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来决定。3.借贷资本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借贷资本:货币资本家为取得利息暂时借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本质:体现着货币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以及资本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特征:(1)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 (2)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财产的资本,即所有权资本 (3)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即G-G4.怎样理解资本主义信用作用的二重性?信用:商品买卖中延期付款或货币借贷活动的总称,它是一种以偿还为条件的价 值运动的特殊形式资本主义信用:(1)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2)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一方面,资本主义信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信用促进了资本的再分配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2)信用节省了流通费用,加速了市场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 (3)加速了资本的积累和集中 (4)信用银行作为社会的总簿记,成为社会的结算中心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信用加深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 (1)信用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信用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3)信用加速了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5.资本主义地租与封建地租的关系? 资本主义地租与封建地租虽然都是凭借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一种投入,由于不同的土地所有制相联系,因而有不同的性质。(1) 封建地租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同超经济强制关系即农民对地主的人 身依附关系相联系。资本主义地租以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为基础,表现为 纯粹的经济契约关系,不存在经济外的强制关系。(2) 封建地租包括农民全部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甚至还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 超额利润。(3) 封建地租体现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地租不仅反映了农 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还反映了他们三个阶级 的利益关系。6.农产品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 在市场上,农产品价格都是按照社会生产价格出售的。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如果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像工业产品那样由中等生产条件的土地决定,势必造成劣等地荒芜。由于土地有限,只靠优等地和中等地生产的农产品不能满足社会要求,从而使农产品的价格上涨,直到经营劣等地也能获得平均利润为止。所以农产品的价格是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7.什么是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它们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1)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生产条件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一种地租形式 级差地租是指同时投入不同地块的等量资本具有不同的生产率所产 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 级差地租是指同一土地连续投入同量资本具有不同的生产率所形成 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产生条件:土地的等级差别是形成地租的条件 原因:土地有限性引起的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源泉: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绝对地租:与土地等级无关,只要有土地私有权有垄断而必须缴纳的地租 条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原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源泉: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租地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付给土地所有者的、 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他体现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工人的关系。第六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1、垄断资本主义是怎样形成的?(1)垄断就是少数大公司、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通过协议和联合,对一 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市场、原料等,所进行的操纵和控制(2)自由竞争导致生产集中,生产集中的发展必然引起垄断(3)股份公司大量集中资本的结果,加速了生产集中,当一个部门的生产集中 到一定程度,使商品的销售和生产都集中于几家或几十家大公司,这些势 均力敌的大公司为了避免两败俱伤的竞争,就可能达成协议,联合起来控 制该部门的生成,市场、原料,从而使垄断成为必然,资本主义的自由竞 争就被垄断所代替。(4) 垄断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初是短期价格协定;进一步发展是卡特尔、 辛迪加;托拉斯是更发达的垄断组织;更复杂的是康采恩;60年代出现规 模庞大的混合联合企业2、什么是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垄断利润的来源何在?(1)垄断利润:垄断利润就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 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价格:垄断价格就是垄断资本家凭借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人为 规定的一种旨在保证最大利润量的市场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 低价两种形式。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起主要作用的 价格形态。(2)垄断利益归根到底来源于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除了垄断 企业中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外还包括: 通过垄断高价向消费者出售消费资料,侵占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一部分 工资 通过垄断低价收购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从农民、手工业者那里榨取他 们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通过垄断低价收购中小企业生产的原材料和零件,把非垄断资本家剥 削的剩余价值一部分转移到垄断资本家手中通过不等价交换的对 外贸易或直接投资,把殖民地、附属国以及经济落后国家劳动者创造 的一部分价值和剩余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 结合,通过国家的军事订货、财政、补贴、减免税款等手段,把社会 上其他阶层的部分收入转化为垄断资本家的收入3、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如何?(1)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他代替自由竞争占了统治地位,并成为 自由竞争的直接对立物,垄断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竞争。(2)在垄断占据统治地位的条件下,自由竞争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3)在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由于各个部门、各企业的发展,固技术和经 济的原因也是不平衡的。因此竞争的基础和经济条件依然存在,二者总是 并存的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特征,调节经济的手段、内容、形式?原因:(1)深刻根源是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2)科技革命和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私人垄断资本的积累已无法满足 社会再生产所必须的条件,必须由国家进行投资或由国家给予私人资 本以资助 (3)私人垄断统治扩大了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必须由国家采取一 定手段干预国民经济,减轻经济危机的程度,缓和社会矛盾 (4)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需要国家加以干预特征:(1)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并以其巨大的力量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 进行干预和调节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实力雄厚,资本社会化达到新的高度调节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经济 可持续发展从活动的层次看,调节主要内容: (1)局部比例调节:国家执行各项有差别的经济政策,通过国家从某一部门 取出和返还来引导和刺激某些部门的发展,抑制另一些部门的发展 (2)宏观比例调节:总需求管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再生产的调节 直接调节:如国家进行生产投资刺激需求,政府采购商品等 间接调节:通过经济信息,各种经济参数来营销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调节手段:(1)财政调节:通过预算 调节税率、税种和税收起征点,实行某些减税退税政策 实行补偿性财政政策 实行财政补贴 扩大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买卖(2) 货币调节: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调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3) 收入调节:强制性收入政策 非强制性的“指导性”方法 收入指数化措施(4)国家的计划调节5、帝国主义时期经济的五大特征(1)生产集中和垄断(最根本特征)(2)资本输出(3)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分割世界市场(4)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5)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领土的瓜分6、资本输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必要性:资本过剩,是引起资本输出的直接原因;带动更多商品输出,扩大对国 内市场的占有率,有利于垄断原料来源;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经济落后国 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重要手段之一;可能性:在垄断基础上,产生大量过剩资本,资本输出的国际经济条件更加成熟7、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对经济、政治的控制对经济的控制,通过“参与制”来实现-购买公司股票掌握股票控制额对政治的控制,通过“个人联合”来实现-大垄断资本家有时需要在政府中找 代理人,有时需要亲自出马控制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