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管理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259476 上传时间:2021-08-24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6.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财务管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高级财务管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高级财务管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级财务管理教案课时分配表: 总课时为51章节内容课时第一章高级财务管理概论2第二章基于价值的管理3第三章价值创造计量与评估5第四章资本经营内容2第五章资本经营方式6第六章企业重组财务3第七章管理控制概论4第八章财务战略管理6第九章预算控制与财务预算3第十章业绩评价与激励5第十一章国际财务管理3第十二章集团财务管理3总计51主要参考文献:1、 王庆成、郭复初:财务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3、 伍中信: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4、 周首华、【美】杨济华:当代西方财务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5、 赵德武:财务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陆正飞:财务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7、 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8、 杨淑娥、胡元木:财务管理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9、 郭复初:财务通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10、郭复初:财务专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11、彭韶兵:财务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刘兴云、汪平:财务管理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3、汤谷良:经营者财务论兼论现代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架构,载会计研究,1997(5)。14、胡玉明:公司理财,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5、张先治:企业资本经营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新探,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1。16、张先治:财务分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7、张先治:财务学概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8、张先治:嵘内部管理控制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9、张先治、傅荣:企业重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20、【美】David F.Scott , john D. Martin , J. William Petty , Arthur J. Keown :现代财务管理基础,金马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1、【美】Stepten A Ross , Randolph W.Westerfield , Jeffrey F. Jaffe :公司理财,吴世农、沈艺峰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2、【美】詹姆斯C.范崔恩:财务管理与政策,刘志远主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23.【美】Arthur J.Keown , David F.Scott ,John D. Martin ,Jay William Petty:现代财务管理基础,朱武祥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24.【美】道格拉斯R、爱默瑞、约翰D.芬妮特:公司财务管理,荆新。王化成、李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5.Eugene F.Brigham ,Louis C.Gapensk, Financial Management : Theory and Practice ,Eighth Edition , The Dryden Press ,1997。26.Luszing , Morck , Schwab ,Finance in a Canadian Setting , Fifth Edition , Jhon Wiley & Sons Canada Ltd,1998。第一章 金融市场概论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基本掌握高级财务管理的基本内涵、基本目的与作用。重点难点:高级财务管理的定位,高级财务管理体系与内容。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使用多媒体课件并结合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务学科范畴1)财务学的内涵如果将财务定义为关于经济实体、个人和其他组织进行资金或资本运筹的科学,财务学就是在探索资本运筹规律、追求资本运筹效率、总结资本运筹观念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或者说,财务学是研究资本运筹规律与效率的一门科学。2)财务经济学与财务管理学的关系为什么要实行财务公开?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深层次的原因:1.市场经济是一种平等经济。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市场主体拥有平等的市场地位。市场经济平等的经济关系主要是等价交换关系和平等竞争关系。但是,市场主体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竞争就成为市场参与者一种必然的市场行为。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和残酷性,迫使市场的每一个参与主体必须谨慎地进行经济决策。决策者制定决策,一般都是基于自己所掌握的各种信息,制定决策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和存在基础。管理学者艾伦巴可指出:制定决策不仅仅是选择了一种行动方案,他还作出了一种承诺,不管这种承诺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看是多么微不足道。而且,作出某一决策通常也是在代表他人作出承诺,因为别人需要执行你的决策。在工作和家庭中尤为如此。虽然,作出一项正确决策的影响因素很多(诸如:没有及时发现问题、拖延、企业短视、缺乏紧迫性、管理者不能胜任现有工作等),但是,公开、公平、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财务会计虽然在表面看来是一个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活动,但是会计人员的行为结果,还会牵涉到企业(或非赢利性单位)有关的国家、客户、税务、金融以及中介机构的经济利益和内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不实行财务公开,市场参与者的竞争地位就是不平等的。2.权利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前提。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开山鼻祖科斯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这一著名的论文中表述:“权利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一个基本前提而最终结果(产值最大化)却与法律判决无关。”这便是“科斯定理”的基本思想。他认为“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由于会计核算具有界定产权的功能,界定以后的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可靠性、相关性等质量特征,是否按照必要的程序作了必要的披露,明显地会影响市场资源配置。倘若使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就可能将投资者引入歧途。在资本市场上,资源就会被错误地加以配置。目前,虽然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已经实施了财务公开制度,并且对规范我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运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财务公开的程度,以及公开信息的可信度远远不够,信息的质量特征很不可靠,就连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鉴证的注册会计师制度也很不健全、不规范,注册会计师甚至参与企业财务造假。这必将损害财产所有者的利益,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3.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认为每个人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或非对称的。过去十几年中,信息经济学是经济理论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它的基本观点是:每个人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或非对称的。它与古典经济学关于竞争市场的假定不一样,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竞争市场模型的基本假定是“信息是完全的”,所有的人都知道其他人的经济特征及各种有关生产和消费信息。显然这个假定是不符合现实的,现实中市场都是信息不完全的。一般而言,信息的供方有较完全的信息,而需方有不完全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就可以直接利用或者是希望通过输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使自己获利。而拥有不完全信息的一方则会通过各种手段、利用各种渠道去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规律来达到自利的目的。在财务信息公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便是利用了这种不对称的信息规律,采取隐瞒真实财务信息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等方式进行作弊。4.财务公开制度是财务信息供求双方博弈的结果。现代财务信息的供求双方可以理解为博弈的双方。对信息提供者而言,为了加工并提供财务会计信息要发生成本费用,增加其财务负担;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讲,财务会计信息提供得太多,容易让竞争对手过多地了解到公司的商业秘密,使自己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企业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的需要因而缺乏财务公开的内在愿望;财务会计信息的公开往往会涉及到单位的政务、业务等一些单位领导不愿透露的信息。隐瞒财务信息可以使内幕交易、暗箱操作、“内部人控制”等更加方便;某些领导出于对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和个人声誉等的多方面考虑,尽量不公开或少公开财务会计信息。基于以上多方面的原因,作为掌握信息的一方,一是不愿公开其财务会计信息;二是法律法规不明确的、或有疏漏的尽量不公开;甚至于想方设法找法律的漏洞,钻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三是玩数字游戏,做假账,隐瞒事实真相。对信息使用者而言,他们处于被动的一方,只能是想方设法搜集决策所需信息,以利于自己进行正确的决策;得不到足够可靠的信息时,就可能导致决策失误,遭受经济利益损失;当由于缺乏足够的、高质量的、及时的信息而要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时,投资人就会选择放弃;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舞弊与欺诈,引起投资人的反感,并对其信心造成伤害以后,用脚投票将是投资人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如若不够公开,必然滋生腐败。这将会导致人民群众和广大职工的不满,引发人们的消极和抗议情绪,容易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建立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使信息供求各方均有利,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信息需求双方长期博弈的均衡点。5.公司治理制度不够完善是财务公开不能有效实行的深层次原因。制度不适应利益格局的要求,就使得破坏制度寻求利益成为一种深层次的需要。由于历史性的原因,我国的公司治理制度很不完善,权、责、利不对等,在已经实行市场经济运作的情况下,随着经营管理者经营决策权的扩大,其相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和风险也增大了。然而,有许多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获取的经济利益却与其对国家、社会的巨大贡献严重不对等。原有的利益构成不能再适应新的经济条件下的利益格局。6.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需要依靠法律来进行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中法律体系的主要任务也在于维护自主企业制度和平等的经济关系,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消除不平等竞争。虽然世界各国都特别注重在财务会计领域的职业道德教育,但从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财务欺诈案件来看,职业道德约束是很脆弱的,它缺乏刚性。必须依靠严格的法律才能更有效地遏制财务欺诈等经济违法犯罪。3)财务学的范畴(1)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 财务不同于其他部门,本身并不能创造什么价值。但由于企业财务管理是直接向管理层提供第一手的信息,所以企业财务管理实际上是一个隐性的管理部门。(2)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定义是:金融市场是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 。(3)投资管理投资管理为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投资管理的基本知识。全书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投资工具;投资管理的力量基础;投资组合管理;通过技术分析选时;通过基本面分析选股等。(4)其他财务管理第二节 高级财务管理定位1)高级财务管理主体(1)宏观财务与微观财务(2)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与财务经理财务(3)高级财务管理的主体2)高级财务管理的目标(1)财务管理目标界定(2)资本保值增值目标(3)资本保值增值与利润的关系(4)利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5)高级财务管理的目标3)高级财务管理的职能(1)财务管理一般职能财务计划职能。财务组织与指挥职能。财务协调与控制职能。财务分析与评价职能。(2)高级财务管理的职能第一,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第二,财务战略与计划。第三,财务协调与控制。第四,财务评价与激励。第三节 高级财务管理体系与内容1)基于价值的管理基于价值的管理(Value Based Management,VBM)是一种基于价值的企业管理方法(通常是指最大化股东价值)。 1、价值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 a) 企业使命(经营理念)、 b) 实现企业使命和目的的经营战略、 c) 企业治理(由谁来制定企业使命、规范企业活动)、 d) 企业文化、 e) 企业沟通、 f) 企业组织形态、 g) 决策系统和决策流程、 h) 绩效管理系统和流程、 i) 薪酬回报系统和流程, 与企业所要追求的价值和目的之间的一致性 (通常是指最大化股东价值)。 2、基于价值管理 - 价值管理的三个要素 1. 创造价值(Creating Value)。 企业如何最大化未来的价值, 这一点或多或少等同于企业战略。 2. 管理价值(Managing for Value)。 企业治理、变革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沟通、领导力,等等。 3. 衡量价值(Measuring Value)。 企业价值评估。 价值管理取决于企业价值和企业的经营目的, 企业的经营目的可能完全是以经济主导的(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也可能是直接为某些团体服务(追求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3、基于价值管理 - 价值管理为何重要? 我们注意到任何大公司都活跃和竞争于复杂的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中: 1. 这是一个企业产品和服务所依存的市场; 2. 这还是一个企业之间纵横捭阖的竞争市场(企业竞争、并购威胁、企业重组、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等等)。 3. 这又是一个为了投资者的口味和金钱争得头破血流的资本市场; 4. 这也是一个人力资源的争夺市场(企业形象、企业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 在任何一个市场上的疏忽,都有可能使企业失去立锥之地。 价值管理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帮助企业同时赢得这四个市场。 近年来,传统的会计方法已经失去了它们往日的效用,变得越来越不可靠。 这一现状直接催生了一批以价值为基础的会计理念,如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增加值)、CFROI(现金流投资回报)、Market Value Added(市场增值),以及其他价值管理机制 4、基于价值管理 - 价值管理有何优点? 1) 稳定地创造价值,最终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2) 提高了企业的透明度。 3) 帮助企业应对日益全球化的和解除管制的资本市场。 4) 协同企业高管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 5) 促进投资者、投资分析人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6) 促进企业内部的战略交流与沟通。 7) 防止低估企业股价的情况出现。 8) 优先管理事项明晰。 9) 提高了经营决策水平和质量。 10) 帮助平衡企业短、中、长期经营目标。 11) 鼓励能够实现价值创造的投资行为。 12) 合理分配企业资源。 13) 企业规划和预算系统流线化。 14) 设置有效的薪酬回报系统和目标。 15) 促进并购股份的使用。 16) 防止企业被兼并情况的出现。 17) 有效管理日益增加的经营复杂性和风险不确定性。 5、基于价值管理 - 价值管理的局限 价值管理优点的对立面即为价值管理的不足之处。 价值管理是一项无所不包的综合管理方法,经常需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 因此,价值管理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项大规模的工程。 为了确保成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源以及耐心。 价值管理听起来似乎要比企业战略简单得多,但事实并非如此。 对企业来说,它们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增加值)、 Performance Management(绩效管理)和Balanced Scorecard(平衡计分卡)都是非常强大的管理和决策支持工具,但成本不菲, 所以,陷入这些价值管理法的细节里或运用过于复杂的管理方法都是不明智和不可取的。 对价值创造的衡量必须谨慎小心,避免失误,否则将会导致价值破坏。 价值管理需要一个强有力的CEO及执行委员会的支持。 实行全面的企业培训或进行管理咨询虽然是明智的、必须的,但有时候也是相当昂贵的。 至今,完美无瑕的价值管理方案及评估模型仍未问世。 不管企业选择何种管理方法, 它们总有缺陷,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2)资本经营资本经营是指围绕资本保值增值进行经营管理,把资本收益作为管理的核心,实现资本盈利能力最大化。资本经营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资本经营是指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根本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企业全部资本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对企业的全部资本进行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包括所有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自然包括产品经营和商品经营。 狭义的资本经营是指独立于商品经营而存在的,以价值化、证券化了的资本或可以按价值化、证券化操作的物化资本为基础,通过流动、收购、兼并、战略联盟、股份回购、企业分立、资产剥离、资产重组、破产重组、债转股、租赁经营、托管经营、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等各种途径优化配置,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和效益,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方式。1这里所要分析的就是后一种,即狭义的资本经营。3)管理控制(1)事前控制。指组织在一项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所进行的管理上的努力。它主要是对活动最终产出的确定和对资源投入的控制,其重点是防止组织所使用的资源在质和量上产生偏差。 (2)事中控制。在某项活动过程中进行的控制,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始终给予指导和监督,以保证活动按规定的政策、程序和方法进行。 (3)事后控制。它发生在行动或任务结束之后。这是历史最悠久的控制类型,传统的控制方法几乎都属于此类。4)国际财务与集团财务国际财务以国际财务管理的环节为主线,围绕各环节突出介绍国际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点。第一章介绍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营的相关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实现路径,以及国际财务概述;第二章介绍了国际货币体系与外汇市场,为国际财务环境提供一个理论背景;第三、第四章继承了前两章,介绍了国际平价关系,将内容深化到汇率预测的方法、外汇风险的计量与管理;第五、第六章介绍了几个重要的市场国际信贷、债券与股票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第七、第八章进入到了实务性更强的领域,具体介绍了跨国融资、投资,以及并购;第九、第十、第十一章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分别介绍了跨国资本预算、跨国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以及国际现金管理;第十二、第十三章牵涉企业的投资理财,详细介绍了国际转移价格管理和国际税收管理,第十三章突出介绍了国际避税的原理和操作。国际财务由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俊瑞博士和江西财经大学曹玉珊博士担任主编,负责拟订编写提纲、筹划作者队伍,在听取各编写人员意见后,提出写作要求,组织编写人员共同完成国际财务的编写工作。通用电气、西门子、索尼、松下、海尔今时今日,当我们为这些国内外的大型公司所津津乐道时,我们也会注意到这些庞大的经济体存在着的重要意义。它们的产值是一国经济的支柱力量,它们的研发水平让中小公司望其项背,它们的管理方式和发展规模始终处于领导地位。可以说,几乎大部分的这种经济体采取了集团企业的形式。企业集团已然成为现代工商企业发展的必然归宿。典型的现代企业管理已不再是对单一企业的管理,而是对集团企业的全方位管理。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第二章 基于价值的管理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基本掌握价值的基本内涵与基于价值的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与作用。重点难点:价值的经营与传统经营方式的区别、价值的公司治理、管理控制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使用多媒体课件并结合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股东价值与基于价值的管理1)股东价值的内涵(1)股东价值与企业价值(2)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3)账面价值与票面价值(4)公允价值与市场价值(5)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2)基于价值的管理的内涵(1)处理与投资者的关系管理外部潜在投资者关系协调内部投资者关系(2)评估战略以创造最大的价值(3)借助于IPM创造价值第二节 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1)公司治理的内涵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广义的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及非正式的制度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2)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1)基于股东价值的公司治理9(2)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的公司治理(3)两种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企业理论假设所有者的定位决策模式3)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财务契约(1)股权契约与公司治理(2)信贷契约与公司治理(3)报酬契约与公司治理第三节 基于价值的经营1)企业经营方式的演变(1)产品经营阶段(2)商品经营阶段(3)资产经营阶段(4)资本经营阶段2)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商品经营的关系第四节 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1)管理控制的内涵1)管理控制具有整体性:所有管理人员、组织的各个方面(人员士气与作风、工作程序、产品质量、资金成本、物料消耗、工作或学习业绩) 2)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 3)管理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来执行 4)管理控制是提高员工管理能力、业务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的重要手段2)经营方式与管理控制经营方式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如采掘、 制造、批发、零售、咨询、租赁、代理等等。 经营方式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如中国全民所有制企业,在体制改革前,均由国家直接经营,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故称为国营企业;在体制改革后,则由企业自主经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故称国有企业。 经营方式是经济单位经营的具体形式。如长年经营或季节经营,固定经营或流动经营等。3)管理控制程序(1)基于价值的战略目标制定与分解。(2)基于价值的控制标准制定。(3)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报告。(4)基于价值的经营业绩评价。(5)基于价值的管理者报酬。4)管理控制原则与要求(1)管理控制原则计划性原则适宜性原则重要性(关键点)原则趋势控制原则例外控制原则直接控制原则(2)管理控制要求管理控制要以人为本管理控制要有客观标准管理控制要讲成本效益管理控制要具有灵活性管理控制要强调可控性管理控制要提倡全局性第三章 价值创造计量与评估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基本掌握价值创造计量与评估的基本程序与方法。重点难点:价值创造及价值实现的关系、股东总收益率和经营总收益率的内涵与作用。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使用多媒体课件并结合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价值创造计量1)价值创造及其表现(1)价值创造与资本增值(2)价值创造与股票价格及股利(3)价值创造与现金流量2)资本增值计量(1)资本增值指标的一般计算与评价(2)按资本票面价值计算与评价资本增值指标(3)按资本账面价值计算与评价资本增值指标目前实践中使用的资本保值增值率的实质与这种资本价值内涵相同,其计算公式是: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3.7)影响账面资本变动的原因第一,投入资本的变动。第二,企业当期净利润。第三,企业利润分配时间。第四,物价水平变动。(4)按资本市场价值计算与评价资本增值指标市场资本增值额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第一,投入资本变动。第二,每股收益变动。第三,市盈率变动。第四,宏观经济状况与政策变动。第五,投机因素影响。(5)资本增值指标计算与评价方法选择对不同资本增值指标的对比评价资本增值评价的实质与计算方法3)股东总收益率计量(1) 股东总收益率(2)股东总收益率计量1年期的TSR计量长期TSR计量(3)TSR与TBR(经营总收益率)第二节 价值评估折现法1)以现金流量为基础价值评估(1)以现金流量为基础价值评估的意义(2)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价值评估方式(3)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价值评估方法明确预测期现金净流量现值明确预测期后现金净流量现值明确非经营投资价值和债务价值2)以经济利润为基础的价值评估(1)以经济利润为基础的价值评估特点与优点(2)以经济利润为基础的价值评估方法经济利润预测经济利润折现投资资本确定企业价值确定第三节 价值评估的其他方法1)以价格比为基础的价值评估(1)价格比的形式(2)相关价格比基数(3)选择价格比(4)选择该价格比的可比或类似公司(5)确定价格比值(6)预测价格比基数2)EV、EV+和EBITDA(1)EV(企业价值)金融经济学家给企业价值下的定义是:企业的价值是该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以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贴现率折现的现值,它与企业的财务决策密切相关,体现了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以及持续发展能力。扩大到管理学领域,企业价值可定义为企业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以价值为核心的管理,使所有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者、普通员工、政府等)均能获得满意回报的能力。显然,企业的价值越高,企业给予其利益相关者回报的能力就越高。而这个价值是可以通过其经济定义加以计量的。(2)EV+(企业增加值)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产品中增加的价值,价值构成C1+V+M。 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本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3)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简称EBITDA,是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的缩写,即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 EBITDA被私人资本公司广泛使用,用以计算公司经营业绩。第四章资本经营内容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初步掌握资本经营的基本内容,即资本存量经营、资本增量经营、资本配置经营和资本收益经营。重点难点:资本存量经营的方法和途径、资本配置经营的原理和方法。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使用多媒体课件并结合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本存量经营1)资本存量经营内涵与目标(1)资本存量经营内涵(2)资本存量经营目标潜在经济效益一般含义企业潜在经济效益内涵资本潜在经济效益2)资本存量预算与控制(1)资本存量预算资本总量预算A.资本总量预算影响因素B.资本总量预算方法资本存量结构预算A.资本存量结构预算影响因素B.资本存量结构预算(2)资本存量控制资本存量控制程序资本存量控制系统闲置资本处置方式第二节 资本增量经营1)资本增量经营内涵与目标(1)资本增量经营内涵(2)资本增量经营目标规模经济效益A.经济规模、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B.经济规模与经济效益C.规模经济效益的内涵技术进步经济效益A.技术进步内涵B.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2)资本增量经营与提高规模经济效益(1)经济规模优化一般方法4.2 资本增量经营(2)影响规模经济效益的因素生产技术特点产品市场需求经济资源状况管理水平市场结构3)资本增量经营与提高技术进步经济效益(1)技术选择是提高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技术选择的类型技术选择的原则技术选择的目标(2)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是提高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经济效益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经济效益 (3)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是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有效手段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4)资本增量经营与资本筹集及应用管理(1)资本增量预算资本增量预算制定基础A.盘活资本存量所需要的资本增量B.实现规模经济所需要的资本增量C.技术进步目标所需要的资本增量D.资本增量的筹集渠道与方式资本增量预算内容与结构资本增量预算程序与方法A.资本增量预算程序B.资本增量预算方法 (2)资本增量筹措资本筹措渠道(一)我国企业主要的筹资渠道1. 国家财政资金(在一定时期内仍将是国有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2. 企业自留资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3. 金融机构资金(是企业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 ):信贷资金为主4. 其他企业和单位的资金 :投资、联营和商业信用等5. 职工和社会个人资金 :企业内部集资等6. 境外资金 :招商引资、对外借款等7. 金融机构资本的创新组织形式:基金、私募、风投、QFII等(二)筹资渠道分析的内容1. 各种渠道资本存量和流量的大小;2. 各种渠道提供资本的使用期的长短;3. 每种渠道适用于哪些筹资方式;4. 本企业可以利用哪些渠道,目前已经利用了哪些渠道;5. 每种渠道适用于哪些经济类型的企业。关于筹资渠道的两点补充:p 从各主要的融资渠道来看,传统的商业银行融资渠道将会不断减少,资本市场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 QFII制度的出台,对于推进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的接轨,培养机构投资者队伍,进一步扩大我国企业利用外资的范围将起到重要作用。资本筹集方式资本筹措成本1. 资本成本是选择资本来源,进行企业筹资决策的依据 ;2. 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确定投资项目的依据;3. 促使资本的使用者注重内部挖潜,压缩资本占用量,用好用活存量资本,从而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增加积累;4. 资本成本也是政府调节经济,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第三节 资本配置经营1)资本配置经营内涵与目标(1)资本配置经营内涵(2)资本配置经营目标资本配置经济效益资本配置与各种经济效益的关系2)资本配置经营理论基础(1)一种资源在不同用途间的最优配置(2)一种产品生产中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3)多种资源在多种用途之间的最优配置3)资产组合理论与资本配置经营(1)资产组合基础(2)资产组合经营策略适中型资产组合策略保守型资产组合策略冒险型资产组合策略4)资本结构优化与资本配置经营(1)资本结构内涵与优化资本结构内涵资本结构优化(2)资本结构经营策略资本结构经营策略选择基础资本结构经营策略第四节 资本收益经营1)资本收益经营内涵与目标(1)资本收益经营内涵资本经营收益是指企业各种经营收益之和。依据现行会计制度,资本经营收益就是指企业的净收益,即净利润。根据企业净利润的计算公式,可知资本经营收益的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和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即: 净利润=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差额-企业所得税 其中: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营业外收支差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而营业利润中的主营业务利润,又受收入、成本、费用及税金(2)资本收益经营目标资本经营相对于生产经营来说,资本经营具有以下特点:2010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五大类结构图1.资本经营是以资本导向为中心的企业运作机制。 2.资本经营是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理。 3.资本经营重视资本的支配和使用而非占有。 4.资本经营是一种开放式经营,注重资本的流动性。 5.资本经营通过资本组合回避经营风险。 6.资本经营是一种结构优化式经营。2)资本经营收益管理(1)资本经营收益预测资本经营收益预测,是资本经营收益决策和计划的基础。资本经营收益收益预测的方法有许多,如从大的分类看,有趋势外推预测法、因果关系预测法;从具体预测方法看,有量本利分析预测法、比例计算预测法、回归预测法等。进行资本经营收益预测,这些方法都是可选用的。但问题的关键不是预测的技术方法问题,而是预测指标与内容的选择问题。资本经营收益预测,一定要以资本的占用量及资本经营的目标为基础。 对于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的预测,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最终必须归结到资本(产)占用量预测和资本(产)收益率预测两个方面,即: 预测营业利润=预测营业资本占用量预测营业资本收益率 预测投资收益=预测对外投资总量预测投资收益率 对于净利润的预测,最后还应落实到净资产的预测和净资产收益率的预测上来,即: 预测净利润=预测净资产预测净资产收益率 (2)资本经营收益决策资本经营收益决策是在资本经营收益预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资本经营目标,综合平衡影响净利润目标的因素,最后确定资本经营收益目标的过程。资本经营收益决策可根据决策的项目或内容的特点,采用确定性决策方法、风险性决策方法或非确定性决策方法。 资本经营收益决策的关键是确定企业的资本收益率目标或标准。因为资本经营目标是使企业价值和所有者价值最大化。在企业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一定情况下,企业价值或所有者价值的增加,取决于总资产报酬率或资本收益率。当企业预测总资产报酬率(或资本收益率)高于企业现在的总资产报酬率(或资本收益率)时,才能使企业资本(或所有者权益)增值。资本收益率标准的确定要考虑社会平均资本收益水平和企业目前资本收益水平两方面。当企业资本收益率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收益率时,应尽可能以社会平均资本收益率为标准进行项目选择,这既可增加企业及股东价值,也使企业资本经营水平达到社会平均水平,保证企业资本不流失。当企业现有资本收益率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收益率水平时,应以企业资本收益率为标准,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价值和股东价值增加。当选择的标准低于企业现有资本收益率水平,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收益率水平时,原有股东的市场价值将受到影响,不符合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要求。 有了合理的资本经营收益决策标准,决策中应将资本收益率的预测值与标准值比较,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预测值,要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再综合平衡各资本投向及其额度,保证以尽可能少的资本投入,实现资本经营收益目标。 (3)资本经营收益预算在资本经营收益决策的基础上,应分解资本经营收益目标,形成全面、系统、完善的资本经营收益预算。 资本经营收益预算从项目上至少应包括利润表的所有项目,即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利润总额;企业所得税、净利润。除此之外,还应包括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本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销售利润率的预算数。 资本经营收益预算从时间上应包括年度预算、季度预算和月度预算。 资本经营收益预算从编制单位上,应包括整个企业、各独立资本经营单位和资产经营单位的预算。 (4)资本经营收益控制资本经营收益控制是资本经营收益管理的重要环节。进行资本经营收益控制,是指在企业资本收益经营过程中,以资本经营收益预算为依据,对资本收益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项内容进行日常核算与考核,及时发现偏差与消除偏差,保证资本经营收益预算目标的实现。 资本经营收益控制的程序为:确定资本经营收益目标与标准,即进行资本收益预算;资本经营收益预算执行情况核算;以资本经营收益标准为依据进行差异分析,发现偏差与消除偏差;最后进行考核奖惩。资本经营收益控制的内容根据资本经营收益的内涵主要包括:营业利润控制、投资收益控制和营业外收支控制。 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营业利润的实现直接反映了企业产品经营和商品经营的效果,也是企业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综合效果的体现。因此,进行营业利润控制涉及许多领域和环节。从营业利润的直接影响因素看,涉及对营业收入的控制、营业成本的控制、营业费用的控制、管理费用的控制及财务费用的控制等。从营业利润的间接影响因素因素看,涉及对资本使用量控制、资本使用效率控制、资产结构控制、资本结构控制、行业结构控制和产品结构控制等。 投资收益在企业利润中的比重,随着企业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逐步加大。投资收益控制在资本经营收益控制中的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投资收益控制,应以投资收益控制标准,即投资收益率为基本准绳,从对外投资方式、对外投资领域、对外投资组合等方面对投资收益进行控制,及时发现实际投资收益与投资收益预算的差异,并加以解决,保证投资收益预算目标的实现。 营业外收支是指与企业经营活动没有直接联系的收入与支出。虽然其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且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小,但由于其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并对企业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都会产生影响,因此,也应将其纳入资本经营收益控制的范围。特别对于那些与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相关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出售,非季节性和非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的控制,对提高资本经营收益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3)资本经营收益分配(1)股利分配理论股利无关理论股利相关理论(2)股利分配政策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A.股利分配理论影响B.各种约束的影响C.投资机会的影响D.资本成本的影响E.股东对企业控制程度的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种类与选择(3)股利支付种类股利支付种类股利的支付股利发放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A.宣布支付股利及其日期B.股权登记日C.除息日D.发放日第五章资本经营方式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基本掌握资本经营方式的内涵、价值创造和决策方法。重点难点:资本扩张经营的价值来源和资本收缩经营的价值来源,企业破产重组应注意的财务问题。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使用多媒体课件并结合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本经营方式与价值创造1)企业资本经营方式的类型(1)资本扩张经营方式的种类合并(consolidation) 是指两家以上的公司依契约及法令归并为一个公司的行为。公司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创新合并两种形式:前者是指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中,其中一个公司因吸收了其他公司而成为存续公司的合并形式,后者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通过合并创建了一个新的公司。 或数学定语合并同类项.兼并(merger)兼并是指通过产权的有偿转让,把其他企业并入本企业或企业集团中,使被兼并的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 体的经济行为。通常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兼并是合并的形式之一,等同于我国公司法中的吸收合并,指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而存续,被吸收公司解散。收购(acquisition)收购(Acquisition)是指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收购是企业资本经营的一种形式,既有经济意义,又有法律意义。收购的经济意义是指一家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易手,原来的投资者丧失了对该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实质是取得控制权。从法律意义上讲,中国证券法的规定,收购是指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的30%时发出要约收购该公司股票的行为,其实质是购买被收购企业的股权。接管或接收(take over)它是指某公司原具有控股地位的股东(通常是该公司最大的股东)由于出售或转让股权,或者股权持有量被他人超过而控股地位旁落的情况。标购(tender off)所谓标购(tender offer),是指收购方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出正式的要约,以特定的价格购买目标公司的股票。标购价格通常会高于当时的市场价格。标购方有权选择或全部购买或部分购买或不购买接受要约的股票。(2)企业资本收缩经营方式的种类剥离。“剥离”一词的理论定义目前主要来自于对英文“Divestiture”的翻译,指一个企业出售它的下属部门(独立部门或生产线)资产给另一企业的交易。具体说是指企业将其部分闲置的不良资产、无利可图的资产或产品生产线、子公司或部门出售给其他企业以获得现金或有价证券。剥离的这一定义与我国目前的企业资产售卖的含义基本相同。笔者认为将“Divestiture”翻译为售卖更准确。那么,剥离是否等于售卖呢?不完全相同。剥离是指企业根据资本经营的要求,将企业的部分资产、子公司、生产线等,以出售或分立的方式,将其与企业分离的过程。因此,剥离应含有售卖和分立两种方式。售卖。根据上述剥离含义,售卖是剥离的一种方式。售卖是指企业将其所属的资产(包括子公司、生产线等)出售给其他企业,以获取现金和有价证券的交易。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本所有者根据资本经营总体目标要求,将小型国有企业整体出售,也属于售卖范畴。分立。分立从英文“Spinoffs”本义看,是指公司将其在子公司中拥有的全部股份按比例分配给公司的股东,从而形成两家相互独立的股权结构相同的公司。这一定义实质上与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资产剥离含义基本相同。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产剥离往往是指将国有企业非经营资产或非主营资产,以无偿划拨的方式,与企业经营资产或主营资产分离的过程。通过资产剥离,可分立出不同的法人实体,而国家拥有这些法人实体的股权。分立是剥离的形式之一。分拆。分拆是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地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这时,便有两家独立的(最初的)、股份比例相同的公司存在,而在此之前只有一家公司。破产。破产简单地说是无力偿付到期债务。具体地说,指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不能扭亏为盈,并逐渐发展为无力偿付到期债务的一种企业失败。企业失败可分为经营失败和财务失败两种类型。财务失败又分为技术上无力偿债和破产。破产是财务失败的极端形式。企业改制中的破产,实际上是企业改组的法律程序,也是社会资产重组的形式。2)企业资本经营的价值创造(1)资本扩张经营的价值来源获取战略机会产生协同效应或合成力提高管理效率发现资本市场错误定价(2)企业资本收缩经营的价值来源消除负协同效应,使5-23满足企业现金需求改变企业市场形象、提高企业股票市场价值取得额外收益剥离不良资产、闲置资产及债务,以提高经济效益第二节 资本扩张经营1)企业资本扩张重组价值创造分析企业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企业的功能在于把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进行最佳组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要素是不断变化的企业重组,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日益全球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 ,企业生存的内外环境的变动趋于加快,企业要在这种变动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地及时进行竞争力要素再组合,企业重组就是要素再组合的一种手段。在市场竞争中,对企业长远发展最有意义的是建立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基础之上的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根本保证,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连基本的生存都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发展。所以,通过企业内部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组织的重新组合以及通过从企业外部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和专长,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重组的最终目的。企业重组的直接动因主要有两个 : 一是最大化现有股东持有股权的市场价值 ; 二是最大化现有管理者的财富。 这二者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发生冲突。无论如何 ,增加企业价值是实现这两个目的的根本。 企业重组的价值来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1 获取战略机会。兼并者的动机之一是要购买未来的发展机会。当一个企业决定扩大其在某一特定行业的经营时,一个重要战略是兼并在那个行业中的现有企业,而不是依靠自身内部发展。原因在于 :第一 ,直接获得正在经营的发展研究部门 ;第二 ,获得时间优势,避免了工厂建设延误的时间 ;第三,减少一个竞争者并直接获得其在行业中的位置。企业重组的另一战略机会是市场力的运用。两个企业采用同一价格政策,可使它们得到的收益高于竞争时收益。大量信息资源可能用于披露战略机会。财会信息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如会计收益数据可被用于评价行业内各个企业的盈利能力 ;可被用于评价行业盈利能力的变化等。这对企业重组是十分有意义的。 2 发挥协同效应。企业重组的协同效应是指重组可产生 1 +1 2或 5-2 3的效果。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领域 : (1 )在生产领域 ,通过重组 :第一 ,可产生规模经济性 ;第二,可接受新的技术 ;第三 ,可减少供给短缺的可能性 ;第四 ,可充分利用未使用生产能力。 (2 )在市场及分配领域 ,通过重组 :第一,可产生规模经济性 ;第二 ,是进入新市场的捷径 ;第三 ,扩展现存分布网 ;第四 ,增加产品市场的控制力。 (3)在财务领域 ,通过重组:第一 ,充分利用未使用的税收利益 ;第二 ,开发未使用的债务能力 ;第三 ,扩展现存分布网 ;第四 ,增加产品市场的控制力。 (4)在人事领域,通过重组 :第一 ,吸收关键的管理技能 ;第二 ,使多种研究与开发部门融合。在各个领域中要通过各种方式实现重组效果 ,都离不开财务分析。例如,当要估计更好地利用生产能力的收益时 ,分析师要检验行业中其他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生产能力利用率之间的关系 ;要估计融合各研究与开发部门的收益,则应包括对复制这些部门的成本分析。 3 提高管理效率。企业重组的另一价值来源是增加管理效率。一种情况是 ,现在的管理者以非标准方式经营,因此,当其被更有效率的企业收购后 ,现在的管理者将被替换 ,从而使管理效率提高。要做到这一点 ,财务分析有着重要作用。分析中要观察:第一,兼并对象的预期会计收益率在行业分布中所处的位置 ;第二 ,分布的发散程度。企业在分布中的位置越低,分布越发散,对新的管理者的收益越大。企业重组增加管理效率的另一情况是,当管理者的自身利益与现有股东的利益更好地协调时,则可增加管理效率。如采用杠杆购买后,现有管理者的财富构成取决于企业的财务成功。这时管理者可能高度集中其注意力于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下载 > CAD图纸下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