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生物学的教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210163 上传时间:2021-08-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生物学的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生物学的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生物学的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生物学的教学本文摘要: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建构主义教学现具有内在一致性,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生物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在简要阐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建构主义教学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建构主义 情景教学 协作 自主学习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抛锚式、支架式两种模式。1抛锚式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下面以“三大物质代谢”为例来说一说建构主义理论是如何指导我们学习的。1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师:“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个人不吃饭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生1:肚子饿,没有力气。生2:想吃饭,头脑发晕,有可能晕倒。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很好,那为什么会有这中感觉呢?生1:肚子内缺少食物,所以难过。生2:人体缺少营养物质,缺少能量。师:两位同学都说得都有道理,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为了搞清楚这方面的理性知识,我们来学习“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12情境教学,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师:同学都吃早饭了吗?生:吃了。(异口同声)师:早饭一定要吃的,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你具体吃了什么早饭?生:(孙宇同学):今天早上我吃了三只馒头,一碗豆浆,两个鸡蛋。(同学们笑了)师:请同学们分析孙宇同学早饭中的重要营养物质有哪些,哪一种是主要的?他的食物搭配合理吗?生1:糖类、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其中淀粉是主要的,应该是合理的吧。师:非常正确,合理与否我暂时不告诉同学们,学习了这节内容后大家就明白了。(为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与人体健康作了铺垫。)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糖类,孙宇早饭中三个馒头的糖类物质淀粉,进入到孙宇体内主要发生怎样的变化,供孙宇同学一个上午繁重的脑力、体力劳动(上午还有一节体育课)?13自主学习、协作会话,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和不同观点的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学生在阅读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回答上述问题。在回答以上问题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引导学生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师: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什么?糖类消化的最终产物是什么?它是被小肠上皮细胞通过什么方式吸收的?生:淀粉,葡萄糖,主动运输。师: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的葡萄糖叫什么? 生:血糖师:有人测量过,人在饭后血液中的葡萄糖会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不在上升维持在一定水平,而从肠道内吸收来的葡萄糖量并未减少,那么血液中的葡萄糖哪去了?生1:消耗掉了;生2:转变成脂肪和其它物质。(学生讨论、补充)师: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主要发生在什么细胞器?生:线粒体师:今天上午到第四节课时,我们的肚子已咕咕叫了,但是我们的能量照样能供应,那么供能用的葡萄糖来自何处呢?生:肝糖元等其它物质转变来的。师:在用餐后1小时,血糖上升很多,远远高于血糖正常值,那么血糖降低的途径有哪些?生:分解了一部分,合成糖元,转变成其它物质。(老师用课件为学生演示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过程。)师:试举例说明:过多的糖可以转变成脂肪。生1:吃素的和尚会发胖,(同学们笑,有人还说是假和尚)生2:玉米谷物可育肥鸡和鸭子。师:葡萄糖合成糖元的场所主要在哪?能将葡萄糖转变成脂肪的主要场所是哪个器官?生:可能是肝脏吧。师: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几天后好转,为什么?(提示:读68页小资料)肌糖元可以分解调节血糖吗?生:剧烈运动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大量乳酸,肌肉酸痛,几天后乳酸被分解了。14自主归纳,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经过以上自主学习、协作会话,最后对糖类的代谢知识进行建构。先由老师写出建构的基本框架,由学生完成知识建构。糖类代谢的意义建构如下:CO2 + H2O + 能量肝糖元肌糖元脂肪、某些氨基酸氧化分解合成分解合成转变(细胞器:线粒体)调节血糖浓度分解为肌肉活动供能 淀粉主动运输葡萄糖 血糖 2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21搭脚手架,进入情境: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老师为同学们学习蛋白质的代谢搭脚手架,前面我们学习了糖类的代谢过程,明确了糖类物质入到人体发生了怎样的代谢过程,作为构成人体基本物质的蛋白质又是如何代谢的呢?请同学们按照糖类代谢过程推测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回到问题情境:“孙宇同学今天早饭吃了三只馒头,一碗豆浆,两个鸡蛋,我们知道豆浆和鸡蛋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这些物质进入孙宇同学体内后进行怎样的变化呢?”22独立探索,顺次攀升: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教师确定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也可放手发动学生去发现一些问题)1、 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肠道发生怎样的变化?2、 经消化的蛋白质又发生怎样的变化?3、 进入到人体细胞的氨基酸最主要的变化是什么?这些变化在哪个细胞器内发生的。4、 如果孙宇同学今天早上吃得四只鸡蛋,一碗豆浆,没有三只馒头,那么他一个上午的能量供应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5、 人体内尿素是如何产生的?6、 食物中的氨基酸种类不足时,人体有怎样的应对措施?以上问题大部分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解决,教师可放心地让学生自主完成。23小组讨论,协作完成: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氨基转换作用和脱氨基作用学生独立探索学生很难完成任务,所以必须小组讨论,协作完成,最后老师用多媒体屏显氨基转换和脱氨基作用过程图并请注意区分二者的区别。师:什么是氨基转换作用,什么是脱氨基作用,你是如何理解的,你能说清它们的区别吗?生: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另外一个氨基酸上就叫转氨基作用,将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下来就是脱氨基作用。字面意思不一样吗。师:不完全正确,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在学生讨论其间老师提供给学生适当材料,并及时进行引导。如:实例:用氨基酸饲养饥饿的动物,发现肝糖元含量升高,说明了什么?(氨基酸可转化为肝糖元。)用氨基酸饲养动物,发现体内存积脂肪,说明了什么?(氨基酸可转化为脂肪。)那么氨基酸如何转化成糖类和脂肪的?(通过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分解成含氮部分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转变成什么?(回答:尿素。)主要在哪里转变?(回答:肝脏。)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叫非必需氨基酸。例如,丙氨酸、甘氨酸。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合成的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共有8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亮氨酸和颉氨酸,必须氨基酸为什么在人体内不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合成?肝功能化验我们都做过了,哪有谁知道医生把化验血液中的什么含量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什么?(谷丙转氨酶)24合理归纳,意义建构。按照血液中氨基酸的来源和去向建构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如下食物中蛋白质组织蛋白糖类血液中氨基酸NH3 尿素 分解不含氮部分 糖类或脂肪 消化吸收水解解转氨基脱氨基新的氨基酸氨基转换合成组织蛋白、酶、激素CO2+H2O+能量转变参考文献: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