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__读好书》教学设计1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27310194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读书__读好书》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好读书__读好书》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好读书__读好书》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好读书 读好书教学设计1一、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2.借助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3.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并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负责学习机制。4.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学生对照自己的读书实践,找出自己在读书习惯、方法和对书籍的选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写出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二、指导思想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三、教材分析 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阅读单元“求知”这一话题,以读书为主线,设计了看名人怎样读书、七嘴八舌话读书、“网上阅读”大家谈和与书籍结伴而行四个活动。通过活动,以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在阅读中实现“求知”愿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好书,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四、学情分析课标要求,在初中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我们更多的时候是重视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侧重经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怎样使学生在平日学习任务重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一种持续的阅读习惯,我选择了向学生推荐阅读刊物读者,并把它迁移到课堂上,其目的在于不仅要亲近文学大师,还要拓展视野,走近温情的生活。此种阅读习惯已经保持两年,借本次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之东风,我把本课定位于读者交流课,力求让学生在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中对读书有更深刻的认识。五、指导方法课前积累和准备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每一次读书活动,我有序的指导学生: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4悬念法带着问题,积极思考。感悟法撷取要点,阐发感受。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有指导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获得审美体验,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2、使学生能够自主组织活动,以多种方式交流展示读书体会,提高读书水平。教师准备:1向学生介绍关于读书的图书,提供有关读书的网址,联系饱读诗书的学者,让学生去阅读、检索和访问。2按兴趣和条件,把学生划分为若干活动小组,由各组选出负责人,向负责人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3设计一张表格,发给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填写。表格内容包括活动项目、内容、方式、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七、活动建议1读书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在当前,要营造“读书社会”。在这次活动之前,不妨组织一二位同学在班上作关于读书的演讲,以激起同学们参与这次活动的兴趣。2可以举办一次关于读书的讲座。请当地学者、作家讲,学校语文老师和其他老师也可以讲。3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应要求学生做好活动记录,作为活动评价的依据之一八、活动评价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更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重视定性评价,客观的描述学生成绩和不足。用最具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2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不妨用自我小结、自我反思来进行自我评价,用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来相互评价。3活动评价要紧密结合作文评价和口语交际评价。作文评价和口语交际评价是活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提倡搞离开作文和口语交际的活动评价。4教师不妨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进行再评价,也可以通过调阅小组长和每位学生的活动记录实施评价,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作文和口语交际情况给予全面评价九、活动过程(一)、活动指导 1、看名人怎样读书 (1)搜集材料,广泛地从图书、网上或采访中搜集有关名人读书的名言,经验故事,并作好记录 (2)整合材料,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对已搜集的材料进行分类编辑,每类加上小标题,编成集子,并写前言和后记,装上封皮。 (3)运用整合的材料,要让材料为我所用。如仿写名人读书名言,运用集子办手抄报、墙报、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 2、你说我说说读书 3、“网上阅读”大家谈引导学生了解网上阅读,并指导阅读。使之有所感受。4、与书籍结伴而行(二)、活动阶段(一)、口语交际活动1、比一比,谁讲得最好。 (1)讲一则“名人读书的故事”,突出故事性。 (2)交流读书心得,推荐新书、好书。2、说一说,谁说得最有道理。(1)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教科书上的两种看法各有一定道理,但对于初中生来说,读书是为了给一生的做人和运用语文打下底子,当然应该以读名著为主。针对中学生中出现的“卡通热”“通俗文学热”,应该泼点冷水。不是说不能沾一点流行文化,但一定要适量,而且一定要取精华,去其糟粕。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但要有正确导向。 (2)你认为读图和读文各有什么长处和局限性?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三)、写作展示 1、看一看,谁的名人读书名言最好。从搜集的多少、分类的小标题是否恰当、前言后记是否完整、封皮设计是否美观上进行比较打分。2、做一做,谁的格言书签最佳。以书为喻,写一则关于书的格言。 例:耳有所闻,不学而不如聋;目有所见,不学而不如盲。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 学问之要素生活中有两件事最使人觉得快乐。这两件事一件是运动,一件是学习。运动使人觉得精神旺盛,活力充沛;学习使人觉得自己有进步。这两者就是维持年轻,防止衰老的秘诀。 罗兰读书成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心愿,然而读书与成才并无必然的因果联系,如何读书才能成才,是大有学问的。在这方面,前人已积累了不少经验。我们或者从前人那里借鉴其经验,或者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总结。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坚持“好读书,读好书”,让书为我们开辟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苍茫的宇宙。 3、评一评,谁的手抄报最完美。从搜集的名人读书经验内容好坏、设计是否恰当、标题是否准确、插图是否美观等方面进行比较打分。 4、写一写,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看谁的文章写得最好。(四)、搜集整理名人读书故事1、“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2、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3、“韦编三绝”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 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 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4、 毛主席嗜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讯,五真正十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不动笔墨不看书 。5、宋濂的读书经历。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他幼年家贫,常借书苦读。在其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叙述了自己苦读的经历:他细时就爱读书,可是家贫买不起书。就经常到有藏书人家借书,一借到书,就日以继夜地赶抄,即使在数九寒天,砚水结冰,手指冻僵,也不亭笔。他借书守信,按期归还,有书的有家才肯不断借书给他。宋濂读书时,遇到疑难,自己不能解决时,他就长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寻访名师指教。逢严冬季节,他忍饥挨饿,顶风冒雪,穿过巨谷,爬上大山,两脚冻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继续寻访老师。宋濂十几年如一日刻苦读书,终于取得杰出成就。 6、富兰克林和书。美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独立上星期争,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代表美国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和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著有自传。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驱,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五)、搜集整理读书好的名言、格言1、必须多读书,多读书才可以增益见闻。 徐特立研究历史的目的和方法2、要使书中的知识化为自身的经验,自必从记忆入手。 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前言3、用书如用刀,不快自须磨。 陶行知诗的学校4、书能活用可通神。董必武 向欧阳海同志学习5、至于我,懂得虽不多,却喜欢读书。我信书中所述,衷心尊敬著书人。 英乔叟善良女子殉情记前引6、毁书犹如杀人:杀人乃毁灭有理性的生灵、上帝的影像;毁掉一本好书则是毁灭理性,人心目中的上帝影像。英弥尔顿论出版自由7、当今真正的学府用语藏书。 英卡莱尔论英雄与英雄崇拜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十二韵9、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送安忄享落第诗10、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11、读书有味身忘老。 宋陆游剑南诗稿不寐12、藏书不难,能看为难。 清邹三借庐笔谈13、读书不就是无声的谈话吗? 英兰多假想的谈话14、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英孟德斯鸠箴言集15、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 俄罗斯谚语16、每当我第一次阅读一本好书,我就像结交了一位新朋友;每当我阅读以前读的书,就像是故友重逢。英哥尔德斯密斯世界公民(六)、搜集整理名人读书经验宋朝的著名学者朱熹,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在读书方法上,总结归纳“二十四字”。 循序渐进。即从基础知识读起,一本本读通,读时对文献中字、词、句、篇等要逐一弄通,在打好基础的同时,有系统、有步骤地从低向高、从浅入深的进行阅读。 虚心涵泳。即要仔细认真的阅读,反复自我切磋、研磨、体会、切忌马虎从事,或自以为是。 切已体察。即要结合思想、经验、阅历、需要,去体验文献中的意味,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熟读精思。即要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和思考,深刻领会其要旨,使书中之话好象出于自己口中,其思想似如自思。 著紧用力。即要聚精会神、下苦功、花大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毫不松懈,刻苦用功。 须教有疑。即要善于提出和解决问题,学会“质疑”,阅读要从“有疑”到“无疑”之后,才算真懂,才算掌握其实质。他特别强调“循序而渐进”。有的人读书性子急,一打开书就匆忙忙朝前赶。朱熹批评他们像饿汉走进饭店,见满桌大盘小碟,饥不择食,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究竟怎样读书呢?朱熹的方法是:“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平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也就是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明白它们的涵义,一句话一句话地搞清楚它们的道理。前面还没搞懂,就不要急着看后面的。这样就不会有疏漏错误了。6、华罗庚“猜书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读书方法是“猜书”。他拿到一本新书后,不是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先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再打开浏览一遍。如果作者地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就不再读了。他这种猜想的方法不仅节省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10、毛泽东的“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就是到了晚年,对他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书在封面划上一个圈作记号的习惯,所以,在他读过的许多书籍中,均留下了他读过二遍、三遍的圈记。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读书时即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的写作多表现在作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作批注以及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谬。(七)、搜集整理有关读书的对联 1、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代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题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代蒲松龄科举屡试不中,很不得志。写悬于书房砺志。 4、书从疑处翻成语,文至穷时自有神。 郑板桥 5、都无做官志, 惟有读书声。 蔡元培6、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如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十、教师小结及反思通过这次活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反映了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但也应该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读书机制。 12 /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