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练习 提高课堂效率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27273492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有效练习 提高课堂效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设计有效练习 提高课堂效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设计有效练习 提高课堂效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有效练习 提高课堂效率 设计有效练习 提高课堂效率 摘 要: 练习不仅是每节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形成技能,锻炼思维,开展能力的关键时刻。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必须改变重复、低效操练的现状,走高效、精练之路。 本文提出设计有效练习及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三点建议:练习内容的目的性,是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石;练习形式的层次性,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动力;练习反应的有效调节,是衡量有效课堂的尺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练习设计 高效课堂 人们常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念口生。“功到自然成。这都说明练习的重要性。练习不仅是每节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形成技能,锻炼思维,开展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我认为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必须要改变重复、低效操练的现状,走高效、精练之路。即要做到练习内容的目的性,数学练习形式要注重多层次、多样化,要有一定弹性,要有利于学生稳固所学知识和思维的开展,练习中要重视学生的及时反应,根据学生反应的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中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我结合多年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体会,浅谈有效练习与高效数学课堂的三点建议。 一、练习内容的目的性,是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石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帮助学生稳固知识、形成根本技能技巧、开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与组织上要讲究科学性、有效性,把握教学目标及练习的重难点;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由浅入深、逐步递进、构造合理的原那么,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顺着台阶上。 1.遵循认知规律,设计课堂练习。 我们设计练习时要遵循认知规律,要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一些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如迁移性练习的设计,要分析旧知识的生长点,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唤起学生对新知的积极思维。另外还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2.围绕教学重点,设计课堂练习。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即通过该题的练习将促进学生深化理解哪些知识,着重掌握哪些技能,侧重开展哪些能力,等等。从实际出发,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根底这两个方面,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来精选练习,使得练习集中地、强烈地表达练习意图,让学生通过练习到达预期目标。数学练习的设计不能为了练习而练习,不要让练习仅仅成为一个教学步骤、一种浮华的装饰,要实实在在地运用练习材料,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展数学思维能力,真正实现练习的有效性。 3.强调以生为本,设计课堂练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单调的、缺乏趣味性的习题,既不符合学生的特点,又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练习内容的设计要以生为本,富有创意,联系实际,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乐此不疲,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总之,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练习,不要机械地照搬别人的东西,要多思考,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谐地开展。 二、练习形式的层次性,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动力 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数学练习形式要注重多层次、多样化,要有一定弹性,要有利于学生稳固所学知识和思维的开展。主要以根底性、应用性、开放性的形式表达练习内容,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实现各种练习形式与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和搭配使用。 1.根底性练习,加强根底知识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根底性学科。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学生人人都获得适应现实生活必需的根底知识和根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那么、数量关系和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等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根底,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因此,在课堂中要以各种形式加强对根底知识的练习,力求把握根底,使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对根底知识的认识、理解,根本技能的形成,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稳固。 1新知识及时练。 教师在教完一个新概念或新法那么之后,应及时针对概念的本质特征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这样的练习题针对性要强些。如学习了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练习自己课前拼出的图形的面积,到达及时稳固新知识的目的。 2相关知识结合练。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在学生学习一个新知识后,应把与此相关的旧知识结合在一起练习,促进学习的正迁移。减少单一的练习时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就是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的简单图形来计算,新旧知识联系很密切。 3主要知识加强练。 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的、难点的、关键的知识,教师应在题目的数量和质量的选择上下工夫,不要随心所欲、信手拈来。一般来说,在讲了一个新的重要概念之后,应选配一些比拟简单的根底习题用以增进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然后在此根底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习题,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应用性练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学生能综合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方案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应学生实践活动的时机,加强相关学科的整合,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程强调数学的生活性,而生活中的事物恰恰又是学生容易接受并感兴趣的东西,因此我们在练习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发挥其优势,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效劳。 2巧设操作练习,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思维提供支持。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时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努力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学生的身心沉浸在自主探索的情趣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课前布置拼图游戏,老师让学生拼图。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练习,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指导扩展和探究练习,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当代教育家杜威提出,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让他们亲自去体验、尝试、才能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究。设计探究性习题时,既要注重它的有效性,又要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再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尝试、去操作。例如,在尝试练习中我让学生计算自己课前拼出的图形,由于是计算自己拼出的图形,学生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产生探究意识,积极地投入一种自主的学习思考状态。 3.开放性练习,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练习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只有在对问题的思考探索中,学生才会获得解决问题的经历、体验和感悟。?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更灵活。 1条件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选择性。 一般教材中的练习题条件都是所求问题的充要条件,长期以来,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但凡题目中的数据一定有用。当遇到条件多余、缺乏或隐藏的题目时,就感到束手无策。因此,在练习中以各种形式将条件开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去寻求适当而合理的条件,促使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现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由消极等待条件开展为主动探求条件,同时又使学生克服了以前的消极思维定势,提高了自主探索的能力和思维的选择性。 2问题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会解答现有的问题,还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主动地提出合理的问题。问题开放,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不同问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开展。 3综合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综合开放题是前三种开放题的综合,一般只给出一定的情境,其条件、解题策略和结论都要自行寻找和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练习反应的有效调节,是衡量有效课堂的尺码 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检查学生新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又是教学效果的最真实可靠的反应。数学练习作为师生信息反应的载体,教师将数学知识的信息输送给学生,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又把构建认知结构的一些信息反应给教师。练习中要重视学生的及时反应,根据学生反应的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中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课堂练习的效果。 1.加强引导练习反思。 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练习题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在课堂练习的反应中,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如:“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正确?“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方法?等等。通过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使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针对反应中出现的错误也可引导反思。组织学生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思考和讨论,自我发现思维中存在的矛盾,并进行自我纠错,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学能力。这样在练习中引导反思,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改善练习反应方式。 在练习反应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运用一种反应方式,就容易给学生以疲惫感,同时也会给课堂气氛“降温。应尽可能少用如“对、“不对的简单反应方式,可采用同桌交换、教师随机提问或预约提问、黑板书写、同时出手势、实物投影展示作业等反应方法。在反应中,教师必须预先估计习题的难度,对于难度较低的题目可采用随机提问式或黑板书写式;对于难度较高的题目,可采用预约式提问,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答复下列问题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只有教师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反应方式,才能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反应的有效性。 3.适时进行反应评价。 在课堂反应的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反应方式,如在口头评价时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可以用不同的评价语言,使学生都能产生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逐步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一些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让其答复一些简单问题,评价时不要太苛求,以鼓励为主,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思考过程给予恰当的提示,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而对于接受能力相对强一些的学生,反应评价时,既要对他们反应的正确性给予一定的表扬与鼓励,使他们体会到正确表达的成就感,同时又要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以激发他们紧张的思维活动。 总之,优化课堂练习,我们就应该做到细思量、巧设计,提高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在正视学生差异的根底上,通过有效的作业检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调整教学行为,改良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力和成绩在原有的根底上获得开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数学学习与研究?编辑部.数学学习与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2马云鹏.新课程学习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 3张光珞.小学数学M.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