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情况汇报汇编

上传人:妈**** 文档编号:26847136 上传时间:2021-08-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情况汇报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版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情况汇报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版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情况汇报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情况汇报汇编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 我市 高度重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对文化建设工作的引导和扶持,推动了全市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 ( 彩陶 ) 艺术之乡”、“中国民间 ( 剪纸 ) 艺术之乡”、“安徽省文化先进县市”、“安徽省农村文化市场先进县市”、“安徽省文化建设重点扶持县”。按照阜阳市人大*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阜人常办明电202x5号)要求,现将我市 农村 文化建设 工作 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我市下辖3个街道,12个镇,3个乡,163个村(居),总人口79.2万。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 市已基本形成以市文化活动中心为龙头,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枢纽,村(居)农家书屋为基础的基层公共文化网络。农村文化建设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 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一是 加强了市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我市文化活动中心兴建于202x年4月,占地30亩,建筑面积11750平方米,投资近3000万元,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四部分组成,拥有电子阅览室、儿童阅览室、信息资源共享室、中老年活动室、妇女儿童活动室、舞蹈室、非遗传习所、艺术培训中心、文物展览室、彩陶博物馆、乒乓球馆、篮球场、景观休闲区等场所,室内外各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成为辐射周边,带动乡镇街道文化发展的中心场所 , 是 我 市一流的文化阵地。202x年底建成使用以来,在全省率先免费向公众开放,参与人数近50万人次。 二是 加强了乡镇 综合 文化站建设。按照省、阜阳市关于乡镇综合文化站“按时建设成、建成即达标,整合能用好”的要求,我市已全面完成了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 ,站 舍总面积6000平方米。新建的综合文化站功能齐全,内设多功能活动厅、农民科技培训室、文化共享资源室、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乐器屋等。室内还统一配置电视机、电脑、投影仪、培训桌椅等设施。目前大部分的文化站都能正常开展活动 。 三是 加强了农家书屋建设。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我市 完 成了138个 村的 农家书屋 建设 ,目前 已 全部 投入使用 。本着“看的懂,用得上”的原则,为各个书屋配备了农业 、 科技、文史等各类书籍 ,在 普及科技知识、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 。 四是 加强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点建设。我市共有文化资源共享点140个,全部落实到村,使广大农民在闲暇之余,能够看大戏,听小曲,参加科技知识讲座。广大农民朋友不仅在精神上得到了愉悦,而且可以学到农业种植及养殖技术等,实现了“富了脑瓜子,鼓了钱袋子”。 (二)文化投入 不断 加大。 近两年,我市 投入文化建设资金 共计1448.6万元,其中 争取 上级 资金1255.6万元, 我市 配套资金193万元 。这 样的投入可以说是 前所未有 的。在资金使用上,我市严格按照专款专用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新农村文化专项资金的效应。全市文化站建 成总 投入资金为每个乡镇40万元,15个乡镇总计为600万元;农家书屋建 设 投入资金为每个村2万元,138个村总计为276万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点建设投入资金为每个村1万元,140个村总计为140万元 。 为支持我市特色文化的有序开展,对“苗湖书会”、“梨花诗会”、“李彬庄杂技节”、“颍南书会”、“周末大舞台”各拨付1万元活动经费。 (三)文化活动日益丰富。一是 文化活动载体增多。王集镇李彬庄的“农民杂技文化节 ” ,颍南街道曹寺村的“*石榴花艺术节”、西平社区的“游园艺术节 ” 、新兴社区的“周末大舞台”,任寨乡的“苗湖书会”,邴集乡的“梨花诗会”,芦村镇的民俗节,东城街道的风筝节 , 春节街头民间文艺大展演、元宵灯会及系列节庆活动,形成了各 具 特色的“盆景文化”,已逐步成为我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 。 二是 “三下乡”活动增多。去年以来,市民生办、人口计生委、文广新局、司法局编排了以民生工程、计划生育、法律宣传为主题的小品、戏曲等节目,到各村巡回演出,以此激励全市农民群众共创优质环境、建设和谐家园。202x年 ,共 送戏下乡120余场次,观众 近 25万人次。 三是 电影放映活动增多。组织了专业的放映队,精选了一批农村观众喜闻乐见的科教片和故事片,在全市163 个 村(居)不间断地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放映各类科教片、故事片 2600余场次,把文化大餐送进农家,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四 是 定期开展文艺调演和汇演,组织具备文艺表演基本条件的农民,包括乡村民间艺人和农村业余文艺团体参与活动。 (四)文化队伍 不断 壮大。一是 全市共有近百支文艺演出队和35个戏迷 协 会、舞蹈协会,各类演艺人才达5000余人; 二是 全市15个乡镇文化站均配备 45周岁左右 具有 大专学历 的 站长1名; 三是 全市138个农家书屋和14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点全部由乡村干部管理; 四是 举办乡镇综合文化站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培训班,共有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30 余 名文化工作人员参加培训 (五)文化产业 持续 发展。 近年来,我市加大培育文化产业力度,主要从挖掘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入手。目前,我市已注册的文化产业中,彩陶生产企业3家,卡拉OK厅、歌厅12家,台球厅12家,网吧36家,艺术摄影摄像18家,音像经营单位9家,复印部22家,印刷企业11家,书店13家,放映单位 2 家。其中以福斯特渔具 有限公司、宏飞钓具有限公司等企业 为代表的渔具文化产业50多家,分布在泉阳 、东城街道 等6个乡镇,产品畅销欧美,每年赚取外汇 700多万美 元, 今年有望达到202x万美 元 。彩陶产业年生产彩陶作品4000余件,生产总值近300万元。王集镇的李彬庄是杂技文化产业村,全村17个戏曲、杂技表演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周边县市,年收入达200多万元 。 泉阳 镇 薄战士民间小调艺术团,常年活跃在乡村地头,年演出达300场次,观众 近 60万人次,年收入达100多万元。 (六)非遗保护 不断 加强。 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 近年来 ,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和保护工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组织人员积极开展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目前,我市被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2项,即 * 彩陶烧制技艺、 * 苗湖书会;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项,即 * 渔鼓、 * 剪纸、大黄庙会、扁担戏、 * 刺绣;被阜阳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3项,即、木版年画、河南梆子、大鼓。 二、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四不 ”和“三 缺”。 (一)“四不”。一是 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 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 二是 资源利用率不高。 乡镇综合文化站、 农家书屋和 文化 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虽已建设到位,但疏于管理,使用效率不高。 三是 文化站建设不够规范 。少数乡镇文化站设在乡镇 党委政府 院内, 没有设置专门通道、形成*区域, 作用难以 有效 发挥。 四是 群众基础不牢固。由于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 留守 妇女、空巢老人居多,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而且大多没有接受再教育的机会, 开展文化活动、 接受先进文化就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二)“ 三 缺”。一是 农家书屋缺少运维资金 。 农家书屋建成后,上级没有拨付管理、运行、维护等相关配套资金,再加上 市、乡(镇)两级财政十分有限,对农村文化事业投入 较 少, 致使农家书屋闲置率较高,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 二是 开展文化活动 缺 少 专门 人才。 一方面, 各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 大多身兼数职 ,普遍存在文化专干专职不专用的问题, 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在乡镇其他工作上, 再加上村一级缺乏文化指导员,文化工作没有“脚”,难以立 足;另一方面 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培训 , 缺乏专业理论知识, 缺乏 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业务水平和 能力很难胜任工作要求。 三 是 文化部门工作 缺 乏 主动 性 。文化 部门在指导、 辅导和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方面缺乏 主动性 、积极性、创造性,工作被动,部分人员存在“坐等靠”思想,这也是载体不能有效利用、文化活动不丰富的原因之一。 三、加强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下一步,我市 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把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 放在 同等重要位置,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 。 一是 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 解决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问题 作为民生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二是 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三是建立奖惩机制,激发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能。 2、多方筹措、加大投入,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物质保障 。一是 要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 经费投入 ,形成常态机制和动态增长机制。 二是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采取城乡共建、文化帮扶、社会捐助、民间投资等多种方式,畅通文化活动的经费筹集渠道 ,加大 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达到繁荣农村文化生活的目的。 3、精心培育、提高素质, 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一 是 加强培训。充分发挥 市文化馆、图书馆 在乡镇文化站人员培训中的引领作用,制定培训规划,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手段,逐步把培训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 是 注重扶持业余文艺团体,培养业余文艺骨干力量 。 三 是 培养各具特色的民间文艺队伍,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4、市场运作,发展产业, 促进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是 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文化资源配置的质量、效益和速度;逐步培养起多种所有制、多种领域、多种形式,有发展活力、有市场竞争力的农村文化市场主体 。 二是 组织开发剪纸、刺绣、渔鼓、扁担戏等 * 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建设一批民间工艺品生产基地,使小产品、小作坊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从事民间艺术品、工艺品的加工生产、收购销售和创作研发; 三是 通过重大文化建设工程、重大文化节庆活动、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发特色文化资源,使特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大力宣传,加强引导,进一步鼓励 广大群众 积极 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一是 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活动,加强村际文化交流互动演出,积极参加市重大文化活动; 二 是 通过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组织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调演汇演、美术、书画、摄影展览等活动,使农民朋友在“农民演戏”、“演农民戏”过程中享受生活,陶冶情操 ; 三是 充分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活动平台。联合当地中小学校组织开展读书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辩论会等系列活动,让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家园。不断加强与工青妇、农业、计生、司法等部门的联系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培训活动,提高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载体的影响力、凝聚力和辐射力,充分发挥阵地作用。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依靠我们自身力量难以解决,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1.关于农家书屋的管理问题。 建议 上 级拨付农家书屋运维配套资金,确保农家书屋正常运行,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在 提高 农民 自身素质、 掌握致富本领等方面 的 作用。 2.关于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问题。 建议出台以下政策: 一是 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要做到 定岗定编。配备文 化工作人员的职数要根据居民人口多少、工作难易程度严格限定 。 二是 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 实行准入制 。对农村文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实行从业资格制度。要鼓励和选派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基层文化工作,充实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 三是 乡镇综合文化站由乡镇属地管理交给县市区文广新局管理,以便更好地发挥县市区文广新局指导基层文化工作的职能,促进国家、省、市关于农村文化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和文化阵地的有效利用。 3. 关于提高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文化工作的责任意识方面。 建议 将 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 体系 ,作为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的考核内容 之一 ,作为干部任用的考核指标, 切实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做好文化工作的责任感, 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各位领导,我们将以本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双赢。 202x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