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6642618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1“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中国”每当听到这首歌,我总会热情澎湃,心中豪情油然而生。自从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后,我更加为祖国这条龙的精髓而自豪。我们的眼睛里看着的是祖国伟大的身躯, 我们嘴里吟唱着的是儒雅的诗词歌赋,我们的骨子里流淌着文化先人的血液,这些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华,更是祖国这条观闻世界上下五千年的龙的脊骨。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秦始皇的兵马俑至今仍气宇轩昂地挺立着,隋朝大运河的波澜依然拍打着千年的岸堤,孟姜女的哭声似乎还在长城底下凄婉悲恸,纤夫的号子似乎仍在耳边萦绕。这其中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华、屈辱、悲愤,这些文化遗产烫贴了坎坷的心灵,将肃穆呈于世人。可是,那些被人遗忘的文化呢?那呈长菱形的女书,是世界上唯一的妇女专用文字,可如今熟知的人却少之又少。那曾风靡一时,奇特绚丽的皮影戏,如今也无人再知道戏艺人的“一口叙还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辉煌历史。在我的记忆里的那些辉煌历史早已暗淡无华, 甚至戏院也破旧不堪,仿佛一位位风烛残年的老人。难道我们这些被称作“炎黄子孙”的人就要看着那宝贵的文化从岁月中逝去?不,我们不认可!丢了这些国粹,我们的祖国这条龙就如没有血肉般!庆幸的是在我们的身边, 还存在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卫者。还记得我们这儿的一位已到暮年的老人,他是我们这儿有名的皮影戏戏师。每到一些重大的日子里,他总会搬出他珍藏的皮影戏舞台, 重新上演一场叱咤风云的戏曲,用自身的行动来向世人展示 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并且不遗余力的把戏曲精华交给那些好学的年轻人。可守护中华传统文化不仅需要像这位老先生一样的守护者, 更需要新鲜的,迸发活力的血液!看,白发苍苍的老人亦能如此,我们作为新一代的莘莘学子,又怎么能袖手旁观!但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阅读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一书之后就启发我探索到了很多答案。我们可以寻访那些藏在民间伟大的文化传承人,用心去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并努力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人,把先人的智慧的结晶孜孜不倦的传承给下一代。我们可以积极的投入保护文化遗产活动中,组织一些志愿者,走街串巷的把文化古物、精神遗产的历史记录下来,并和政府商议对这些文化实施怎样的保护。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力量,在博客、空间上大力宣传中华民族文化,让身边的人甚至海外华侨重新对文化的传承有所重视,呼吁更多的人保护文化遗产。让我们携手起来,共同努力,一起贡献出那点微薄之力保护并传承那如今少之又少的“龙的脊骨”吧!让我们中国这条龙更加神武飞翔吧!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2翻开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当我看到节日习俗多姿多彩这一章时,去年除夕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眼前了。记得除夕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妈妈刚回到老家的村口,就远远地看到了村头农贸市场的一块空地上围满了人,最爱凑热闹的我,马上跑过去钻进了人群中,呵,原来是能写一手漂亮毛笔字的堂哥在写对联呢。我连忙大叫了一声: “哥哥,我回来了。 ” 堂哥听了,停下手中的笔,微笑着说:“你回来得正是时候,快来帮忙。你把那些裁好的红纸续长一些。”旁边有一位我不认识的大哥哥早已在做着这项工作了,我也跟着那位大哥哥一起做。这时堂哥写好了一副对联,只听见堂哥说:“张大婶,你的写好了,放到旁边晾一会儿就可以拿回去了。李大伯,赵大妈,你们的已经晾干了,拿回去吧。”看着他们把对联拿走了, 我着急地提醒堂哥: “哥哥, 他们还没给钱呢。 ” 哥哥说: “去,给我拿红纸来。”我只好去拿了一张续好的红纸给堂哥,堂哥又开始挥笔书写了。就这 样,写好晾在一旁的对联,陆陆续续地都被领走了。忙了一天的堂哥,也收拾好东西,拿着最后两副对联,我们一起回去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堂哥:“今天写的对联,都是免费的?堂哥笑着说: “你不都看见了吗?快点走,回去还要贴对联呢。” 我说:“急什么呢?你爸和我爸他们肯定早已把对联贴好了,还用得着我们帮忙吗?” 堂哥笑着说:“你就知道偷懒。”终于到家门口了,堂哥却拉着我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家小院前,堂哥大喊了一声:“李大爷,除夕饭菜弄好了吧,我们来给您贴对联了。”李大爷笑呵呵地迎了出来,连声说:“好,好,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我们一边贴对联,堂哥一边对我说:“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为节日增加了喜庆气氛。从古至今,春联都是从右往左念的,春联还分为上联和下联,上联为右,一般以三四声结尾,下联为左,一般以一二声结尾,这样念起来才朗朗上口。上下联可不能贴反了,要不然会让人笑掉大牙呢!”我默默地听着堂哥的话,想着堂哥今天的所作所为,原来,中华文化不仅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还联结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当我们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近中华文化时,才能领悟到它的独特之美。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3中国, 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 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础, 以五十余年的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中国之所以成为文明古国之一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数不胜数,例如:中国陶瓷、四大发明、文房四宝、皮影等。今天,我们就着重说一说文房四宝,所谓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笔:因为王羲之的缘故,名声大振;墨:具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纸: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铅造纸的状况,并对四纸做了说明,给予很高的评价;砚:墨子的金星砚和婺源的龙尾砚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当今开放的世界中, 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 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发展,才能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可现在在“洋节”风靡,而传统文化却逐渐被人们淡忘。清明节还有谁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只是去坟前扫墓,仅此而已。端午节谁会安静地在家包粽子呢?中秋月圆之夜,又有谁和家人一起惬意地坐在院子中,吃着月饼,抬头赏月呢?传统佳节在社会中日益冷清,这些现象怎能不令人担忧, 不引起社会的重视呢?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无形的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因子,这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中国文化讲究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整个民族不断弃旧图新, 不断改革创新,文化传统在不同的时代延续, 变化和发展。中华文化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中绽放出夺目的绚丽光彩。在科技条件下,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蕴含着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阳光照透每一颗尘埃,耳边却传来了来自千年前的呼唤。是谁在吟诵:床前明月光的故乡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肠断白濒洲的思念之情;蝶恋花的爱慕之情。破茅草屋前的杜甫含泪辛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汩罗江前的屈原“半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郁郁寡欢壮志难酬的心情。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乏优秀的:鞭跶黑暗,它刀刀带血;憧憬光明,它声声不倦;刻画人生,它句句有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民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薪火相传。文化是民族的, 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大家庭。让我们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到世界上,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代代相传,保卫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家园!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4千年的风吹散了千年的往事,千年的水冲走了千年的记忆。但历史的印记,文化的传统,却注定要烙在中华民族的生命里。从数千年前江心渔船上越女的歌声,到水之湄诗三百的婉转悠扬;从唯美的楚辞规整的汉赋,到唐朝多姿的诗歌,再到江南女子执红牙响板轻歌曼舞摇曳出的宋词;从南山下草长莺飞的桃花源,到西湖蒙蒙烟雨中的一把油纸伞。飞雪洪泥映时光,历史满沧桑,一曲悲歌诉衷肠,春秋歌未央。你是否知道,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有一件羽衣叫霓裳;你是否知道,有一个朝代叫汉唐,有一条河流叫长江?当你沉迷于紫薇的那一句“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于君绝。”你是否知道乐府里那句“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当你口口声声喊着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你是否知道它出自于汉书中的“修身好古,实事求是;”当你“哈韩”“哈日,”迷恋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你是否知道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知道昆曲的 、历史,知道十二木卡姆 的声音传统文化的美,在于它的历史,它是先人们的精神积淀,是千百年来的传承。而在今日,在这个充满利益、热闹繁华的时代,歌声里的故乡却在渐渐远去。我们像迷路的孩子,回头张望,却找不到回家的路。那个,氤氲着水墨香的故乡,那个,我们的精神家园,如今又何在?在今日, 君不见元宵灯节淡花灯, 君不见端午赛舟挂香符, 君不见重阳登高插茱萸。我们不再欣赏 “融四岁, 能让梨; 香九龄, 能温席。 ” 我们只从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 东 风破里才蓦然感受到古典的美。古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忘记了过去,会怎么样?它该如何向前,如何大踏步地走在世界前面。身为祖国的未来,如果我们不珍惜,不继承,它们将如何保全自我?未来,不论多么发达的高科技,都难以替代历史的一抔黄土,无论我们在这颗星球上能走多远,总归有一点东西,铭记于心。先人曾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我们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礼记中说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天下平。”清代学者张横渠说: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 让我们左手紧握 “且教世界换了人间的”壮志豪情,右手秉持义不容辞勇于担当的道义,为传统文化开创一片天。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周末,我上街购物。突然,乌云密布,天气骤变,我匆匆忙忙地往家里赶。骑到一个小区附近的时候, 我看见了一个老人摔倒在地上, 身后还有一把歪倒的轮椅。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车看着那个老人,只见他手臂支在地上,略带肥胖的身体艰难地扭动着,还带着微微的呻吟声。却始终爬不起来,我刚想下车去扶他,脑海中却突然闪过春晚小品扶不扶的画面,再看看眼前这位老人,心想:他会是讹人的老人吗?扶,还是不扶呢?此时我的内心异常矛盾。天下起了毛毛细雨,有点冷,而我的心,好像也是冷的。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老人还是没有爬起来。环顾四周,我发现在这条新建成的街上, 除了我, 就只有店门口的两个小伙子了, 而那两个小伙子也像我一样, 看着老人。嘴上在说着什么,却没有出手相扶。这时,一个中年人骑着一辆摩托车开了过来,他偏头一看,正好看见了那个摔倒的老人,连忙停下了车,就地停放一旁,不假思索地向老人跑去。看到那个中年人去扶老人,我和那两个小伙子也急忙过去帮忙,几个人吃力地架起老人肥胖的身躯,再抬起他瘫痪的双腿,我帮忙按住那辆乱跑的轮椅。齐心协力地将老人扶上了轮椅。 中年人将老人推进了小区老人的家里。而我看见被中年人遗忘的连钥匙都没有拔的车子还在那儿,便在一旁守着,直到中年人返回来。“扶不扶”渐渐成为了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话题,扶还是不扶?也成为一个艰难的抉择。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从20xx 年春晚的小品扶不扶播出后,无不引起国人的反思。扶还是不扶?扶了又该如何保护自己不被诬陷,值得思考。 如果盲目地扶了, 会不会和那句经典的台词 “扶之前是开大奔, 扶之后是骑二轮子”一样呢?南京彭宇案、重庆万鑫案、天津许云鹏案一系列的案例接踵而至,让扶不扶再一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次,我和小伙子都犹豫了。因为“扶不扶”已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思想。这次,中年人毫不犹豫的行为犹如醍醐灌顶,使我恍然大悟。是啊,我怎么忘了,老师曾经告诉我们:“人字的一撇一捺紧紧地靠在一起,密不可分,就好像是我们大家,是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帮扶的。”回家的路上,雨更大了。雨水遮挡了我的视线,但我的内心却逐渐清醒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我脑海浮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伸出援手,播撒爱心”等语句萦绕耳畔。我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我相信,大雨过后,天更蓝,水更清;我相信,老人是可以扶的!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6今天,我认真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其中,尊师爱亲这一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一个故事颜回煮饭敬师。故事主要讲的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一连好几天都没吃上饭。大弟子颜回看见老师很饿,于是向人乞讨。等他回来做完饭时,孔子也刚好睡觉醒来,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便跨出房门。只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见了又高兴又生气。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着一大碗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做好了,请老师进食。 ” 这时, 孔子说: “我在梦中见到了去世的父亲, 我要用它来祭奠他老人家。颜回把米饭夺去,说道:“不行!这米饭不干净,刚才煮饭时不小心把炭灰掉在上面。后来,我把沾有炭灰的米饭抓着吃了。”孔子听了这番话,深感颜回是个贤德之人。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尊师爱亲”四个字萦绕心头,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给我讲的远房小表舅的故事。小表舅的母亲有点智障。每天只要小表舅一上学,母亲就会在后面远远地跟着,上课时,一直站在校门口扒着铁栅栏向里面张望。小表舅从来不出教室玩儿,因为一到下课,同学们就会对着母亲说说笑笑,虽然很远,可是小表舅总能清晰地听到大家的小声议论。一天, 老师把小表舅叫到一边, 问: “为什么最近闷闷不乐?” 小表舅说出了实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没有母亲就没有孩子,没有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你还记得吗?有一次,别人送给你的妈妈一根冰棍,她舍不得吃,跑回家里递给你吃。你应该为有个好妈妈而骄傲。”老师的话深深触动了小表舅的心,从此他帮助母亲干活了,扫院子、喂鸡,还给母亲扎了一个小辫子, 母亲睡觉的时候都舍不得解下辫子上的橡皮筋。而小表舅学习更加努力了,他不仅要感谢母亲,也要感谢老师的理解和开导。生活是一片草原, “尊师爱亲”是草原上成片的美丽花朵,有同学们向老师敬礼问好的礼仪之花, 有儿孙给爷爷奶奶打洗脚水的孝亲之花, 有父亲为病重孩子捐献器官的慈爱之花,更有广大人民为贫困家庭捐款的博爱之花想着想着,我的内心力量变得 无比强大。 我们所做的一切, 不都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我激动万分,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礼仪之邦”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7“我们,是中国人。”短短的六个字,却深深地、深深震撼了我。翻开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小书,我眼前浮现出中华民族波澜壮阔 的五千年历史, 那光耀百代的文化成果令我惊叹, 如此灿烂辉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无疑是历史长河中夺目的智慧结晶。中国首先以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著称,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从古老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如今的隶书、草书、楷书,汉字一直以一种独特的神韵吸引着我们。记忆里,在妈妈亲切指引下,我早早地与汉字结下不解之缘,童语中熟稔了“上中下, 人口手” , 长大后, 我开始学习书法,在这奇妙的墨韵世界里,感受到了汉字之美:古朴长的隶书、行云流水的行书、挥洒自如的草书、优雅严谨的楷书我沉醉于她母亲般的魅力,似乎与我的血脉相连,难以割舍。你看:一个个汉字构成了多彩的诗词世界,当中有“兼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美妙意境,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还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激昂高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非凡想象这是汉语独有表达,而丰富的文学体裁, 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则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学的姹紫嫣红、瑰丽璀璨。但在这个物质文化空前发达的时代,人们与美丽汉语的感情似乎渐渐淡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更多的中国人选择使用键盘书写,而流传了几千年的汉字在人们的笔尖下变得生疏和踌躇起来,以至有人惊呼:汉字危机来了!的确,如今还有多少人能够安静地执笔书写、吟诵诗文呢?我喜欢看两档节目:中国汉语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它们都以一种让现代人较易接受的方式,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受益匪浅。著名学者叶嘉莹如是说:“中国古典诗词是宝贵的文化瑰宝,若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我一生一世都热爱古典诗词,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教师,仍然要教古诗词”其实,传承中华文化,不仅仅是专家学者们的责任,更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全世界都在学讲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我们说的话,让全世界都认真听 话。”是的,只要我们继承与发扬中华文化,总有一天,孔夫子的语言会成为国际的流行语,世界都会是我们至美的精神家园!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8我无意中看到了一本书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好奇心驱使着我,翻开书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是它让我知道了文化成果的灿烂辉煌,也是它让我懂了文化血脉的源远流长。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书法绘画到建筑水利。孔子、老子、李白、曹雪芹他们用不朽的名篇在史册上写下了闪光 的名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颜回煮饭敬师”这一小故事,说的是:孔子和学生周游列国时在路上被困,一连几天没饭吃,孔子用睡觉来忘却饥饿。大弟子颜回见老师挨饿十分忧伤,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向人乞讨,终于要回了一些米,却在煮饭时碰到了炭灰,但他却把落了灰的饭自己吃了,留下白白的米饭给孔子吃。孔子知道了此事,很是感动。这个故事虽然是件很小的事,但却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恩亲人、尊师重教。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等待的时候,看到有个年轻人背着一个老人来看病,看着年轻人额头豆大的汗珠往下滚,真是替他心急,没有座位,他就那样一直背着老人不肯放下,后来,好心的医生见他辛苦,就先给他看了,后来才知道,那老人是他的父亲,病了很多年,无法下地走路,他就从一楼一直背上三楼,老人还夸他一直照顾他,没有放弃他,送他去养老院。在场的人都夸他孝顺。但他说,这是他应该做的,不值得表扬。但我认为年轻人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好了,做大事,赚 大钱,但也不能忘本。百善之首,以孝为先,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还谈什么 品格,谈什么美德呢!身为小学生的我们,虽然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但也没体验 过挨饿受冻的日子,我们都是生活在父母的保护罩下,却没有真正理解过他们的用心良 苦。有时候为了一点芝麻大小的事,就和他们闹脾气,真是太不应该了。我们应该多站 在父母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多顾虑一下他们的感受。 传承中华美德,要从孝敬父母开始 要做一个在家孝顺父母,在学校尊敬老师的好少年。传承中华美德,更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 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成为高素养、讲文 明、有爱心的中国人。中华民族只要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 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