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教案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25873980 上传时间:2021-08-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 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教案设计侣俸中学 陶鸿中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课文,体会短文的句式特点。3联系实际,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教学重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体会短文的句式特点,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教学难点:1体会短文的句式特点。2学习类比、引用说理。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总第62课时)教学要点:1. 预习检测2. 疏通文意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 (一)预习步骤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 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有关作品;3、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4、反复地诵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二)预习检测1、文常填空。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礼记正义)。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礼记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2、给加线红字注音。嘉肴(ji yo) 自强(qing ) 兑命(说yu) 学学半(敩xio)不知其旨(zh) 教学相长(zhng)3、解释下列加线词语。旨(味美 ) 至道(最好) 知困(困惑 ) 自反(反思) 兑命(通“说”) 学学半(同“敩”,教导 ) 教学相长(促进) 4、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将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并朗读一下,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5、课文内容层次理解填空。(1)课文虽有嘉肴主要讨论了 教 和 学 的关系。(2)将课文分为三层(用斜线标注) / / 二、创设情境,文常导入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虽有嘉肴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学记篇。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默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2、本文论述的观点是什么?运用什么方法论证这一论点的?(二)班内展示,交流成果听读、诵读课文五、师生互动,讲解质疑(一)疏通文意虽(即使)有嘉(好、美)肴,弗食(吃,品尝),不知其旨(甘美)也;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虽有至(最好)道,弗学,不知其善(好处)也。译文: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是故(所以)学然后(这样以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困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思)也;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困,然后能自强(勉励)也。译文: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故曰:教学相长(增长,促进)也。译文: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同“说”)命曰:“学(同“敩”,教导)学半。”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其(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恐怕)此之谓(说)乎? 译文: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总第63课时)教学要点:1. 问题探究2. 拓展延伸,达标测评(二)问题探究背景资料: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探究:1、练习一 说说这篇短丈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2、分别找出与学、教相承接的词语。第二层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学知不足自反,教知困自强;“学然后知不足”承接上文“弗学,不知其善也”进一步展开议论,并引出下文“教学相长”的观点。3、找出与“嘉肴”“弗食”“旨”相对应的词语。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嘉肴至道;弗食弗学;旨善。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并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4、 “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一段话是否多余?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 “学学半。”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 的观点,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引用论证”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小结:文章运用类比方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语言特点: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练习三 这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文中举一例加以分析。“故日”之前,全都是对偶句。第一组,以“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第三组,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六、拓展延伸,扩大外延1、谈启示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2、品语言练习五 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参考答案: 1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2就学年龄过了然后才去学习,那么就劳苦而难有成就。(强调学习的时效性) 3独自学习而没有学友(一起研讨),就会孤陋寡闻。(提倡共同探讨交流、相互启发,增广见闻的学习方法)4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树,先砍伐纹理平顺的地方,最后砍伐(纹理不平顺)有疙瘸的地方。(提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3、学方法(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因材施教。七、当堂练习,达标测评(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4. 教学相长参考答案:1.虽:即使。食:动词,吃2.善:好,妙(处)3.自强:自我勉励。4.长:增长,促进。(二)文言词句归类练习1、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2、古今异义: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主旨)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然后知不足(古义:这样以后。今义:然后)3、词类活用 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味美) 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4、一词多义 学学半 (音xio,教) 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 其词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不知其旨也(它的)5、文言句式 弗食,不知其旨也。 (判断句) 其此之谓乎? (倒装句,宾语前置)(三)理解默写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短文,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_”作比,继而引出“ 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_”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教学相长(四)根据提示背诵课文虽有 ,弗 ,不知其 ;虽有 ,弗 ,不知 。是故学 ,教 。知不足, ;知困, 。故曰: 也。兑命曰:“ 。”其 ?八、学习评价九、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2、默写课文。 教学反思: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