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与效率共同实现的路径分析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25739295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平与效率共同实现的路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公平与效率共同实现的路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公平与效率共同实现的路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平与效率共同实现的路径分析 公平与效率共同实现的路径分析 【摘要】中外古今,对公平与效率二者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本文将从历史脉络中梳理出五个角度探析政府进行公共管理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社会公平,以及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关键词】效率;社会公平;必要条件 公平本质上是以人的平等的根本权利为准那么,进而现实中有一个收入分配的公平底线能够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接受,即收入与奉献对称,社会弱势群体拥有起码的生存保障。效率一般有广狭之分。广义的效率即社会效率,是投入和产出的比。狭义的效率即经济效率,意味着如何配置有限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求。 在公平与效率关系方面,至今存在三种典型观点:效率优先、公平优先和二者并重论。实际上,效率与公平既有相互矛盾的一面,也有相互依存的一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根底,反之公平又是实现效率的必要前提。 一、中国公平与效率理论与实践开展 第一阶段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公平优先 这一时期因为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我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与此相应在公平效率关系的处理上采取了“公平优先原那么,企业和劳动者没有自主权,更没有独立的物质利益追求,人们把分配上的平均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到十二届三中全会“二者兼顾 这一时期引入了市场机制,建立社会主义有方案的商品经济体制。与此相应在效率公平的关系上采取了“二者兼顾原那么。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要让一局部地区和一局部人通过老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走向共同富裕。 第三阶段十三大至十五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这一时期分配政策转为“在合法诚信经营前提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其特点在于:一是在按劳分配的前提下允许其他分配方式存在;二是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促进社会公平。 第四阶段十六大以来“注重公平与“更加注重公平 由于我们在开展过程中过分强调了效率,在经济开展和改革的政策、体制的设计中缺失了表达公平的内容,使得个人收入差距扩大,贫富鸿沟逐渐拉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又适时将政策倾斜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上来。 二、公平与效率同时实现的必要条件 从历史推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总是不平衡的。美国学者阿瑟奥肯的“替代论明言指出“为了效率就要牺牲某些公平,而为了公平就要牺牲某些效率,两者经常处于“此消彼长的状态。 具体从经济学的逻辑上来说,效率起源于社会分工,分工必然造成社会的差异,强调效率就是要把分配建立在对经济活动的投入和产出上,导致就业和报酬的不公平,而效率恰恰又肯定了这种不公。从理论来说,资源的稀缺加上具有多种用途,必然导致资源在配置阶段拥有多种选择并产生相应的时机本钱。从这个角度说,公平与效率确实难以两全。 但是,公平与效率虽然受限于社会条件和人类本性难以到达最优均衡,但依据历史我们可以归纳出二者同时实现的必要条件: 最根本的条件是对于公平效率的理性把握; 没有科学的理论,实践往往难以有正确的方向,从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十八大“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无不彰显着理论旗帜的前进; 最具特色的条件是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在公有制条件下,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是平等的,这就防止了私有制条件下少数人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占有剩余产品的绝大局部,实际中产生的偏差那么有赖于后天民主的建设。而市场经济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制,它尊重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个人和企业为了利益的最大化而展开的竞争,能有效推动效率的提高。至于二者能否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有力证明,答案是肯定的。 最直接的条件是完善配套的分配制度和保障制度; 除了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以外,还要加大公平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再经过更加注重公平的再分配,才可能地把贫富差距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具体来说:首先,我们可以遵循先富后富的理论通过发挥比拟优势来开展经济,;其次,在分配上要严格取缔非法收入,公开灰色收入,打击特权收入,提高劳动者的议价能力;最后,要合理构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 最根本的条件是合理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说到底,公平效率的问题就是政府市场的问题:一方面,市场机制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全部社会成员具有平等的竞争权利,但起点平等并不能防止结果的不平等,政府就应该保障起点的公正规那么,再通过政策、税收、转移性支出等方式弥补结果的差异,同时我国要抓好开展的机遇期大力推动经济开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市场和政府都各有漏洞,那么就应该各司其职,政府不要微观干预过多而应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大有作为,诸如消除垄断、弱化外部性、提供公共产品等。另外,政府职能要由经济建设型转变为公共效劳型,并进行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最稳定的条件是从制度安排走向个体伦理精神。制度政策虽然效果直接但难免伴有效率流失、心理依赖等各种弊端。罗尔斯那么告诫我们:“假设公民的品性和利益是通过在正义的制度底下生活而形成的,那么她们的正义感就足以抵抗各种非正义的倾向。只有手握开展教育、振兴科技和标准评价体系、重建社会信任这两面大旗,真的走到了依靠个体自觉、习俗和信仰的这一步,富者才会无偿捐助,贫者才能安居乐业,强者才会自觉奉献,而弱者才能发奋图强。 在假设干年以前,邓小平就明确表示,随着效率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公平问题将逐渐成为需要考虑和解决的中心问题。“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到达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解决这一问题的条件已经根本成熟,突出提出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到了。 参考文献: 【1】唐莉.价值整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路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3 【2】李双胜.效率、公平与和谐社会J.社会主义研究,2006.3 【3】赵兴罗,苗慧凯.建国以来我国分配领域公平与效率实践的回忆与反思J.探索,200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