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4节幼儿道德的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5602086 上传时间:2021-07-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第4节幼儿道德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4章第4节幼儿道德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节 幼儿道德的发展一、 有关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一)皮来杰的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道德的研究,主要在道德认识道德判断方面,具体表现为儿童对于规则的态度。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采用的是临床法,比较典型的是对偶故事法。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道德发展受到认知水平的制约,年幼儿童往往只注重损坏的实际数量,并不注意动机的差异。皮亚杰认为,无论社会文化环境和道德内容有什么不同,儿童对道德判断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经历下面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36岁)前道德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在理解规则的意义及作用,其行为直接受行为后果支配。第二阶段(69岁)他律道德阶段。开始意识到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评价行为是非总是走极端,不是好就是坏,从行为的后果而不是判断行为的好坏。所谓他律,就是按照外在的标准,主要是成人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第三阶段(911岁以后)自律道德阶段。懂得了双方协议的就是规则,对行为的判断考虑到行为动机。皮亚杰认为,只有达到这种水平,儿童才算有真正的道德。所谓自律,就是按照自己内在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二)科尔伯格的理论科尔伯格(美国当代发展心理学家)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两难故事对儿童道德判断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道德发展理论,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一级水平:前习俗道德第一阶段:服从于惩罚定向第二阶段:快乐的相对主义二级水平:习俗道德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第四阶段:社会秩序与权威的支持三级水平:后习俗道德第五阶段:民主地承认法律第六阶段:普遍的原则二、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一)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幼儿的道德发展具有具体性、他律性、模仿性、情绪性的特点。(二)影响幼儿道德发展的因素1、家庭与其父母2、游戏及其活动3、同伴及其交往4、社会榜样5、教师及其环境三、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一)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有研究发现,2岁半至3岁半的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比年龄较大的幼儿有更多的亲社会行动;而4岁至6岁的幼儿在游戏时则较少扮演利他者,但在日常生活中会较多地表现出助人的行动。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与年龄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以分享行为为例,分享行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的。我国学者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儿童亲社会行为主要指向同伴,极少数指向教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存在年龄差异,小班儿童指向同性、异性同伴的次数接近,而中班和大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伙伴的次数不断增多,指向异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减少;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其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安慰行为和公德行为较少发生。(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1、社会认知水平2、情感移情作用3、家庭引导方式4、传播媒体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