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茶艺师评茶师理论课程,一、法律常识、职业守则,二、茶的起源,三、茶文化,四、茶叶基本知识,1,、茶叶的分类,2,、茶叶的命名,3,、全国产茶省名茶,4,、中国十大名茶,五、茶叶专题讲座,六、中国六大茶类的加工工艺,主讲:李文宝,一、法律常识、职业守则,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0,年,6,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改名为“食品安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茶艺师职业守则:,(,1,)热爱专业,忠于职守;,(,2,)遵纪守法,文明经营;,(,3,)礼貌待客,热情服务;,(,4,)真诚守信,一丝不苟;,(,5,)钻研业务,精益求精。,评茶员职业守则:,(,1,)忠于职守,爱岗敬业;,(,2,)科学严谨,不断进取;,(,3,)注重调查,实事求是;,(,4,)团结共事,宽厚容人;,(,5,)遵纪守法,讲究功德。,二、茶的起源,茶,这一古老而又文明的经济作物,历经了药用、食用,直至成为人们喜欢的饮料,目前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饮料之一(茶叶、咖啡、可可)。,饮茶风尚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种茶,追本溯源,世界各地的茶树的种植资源、茶叶栽培的技术、茶叶加工工艺、饮茶习俗、茶事礼俗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播出去的。我国作为世界茶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茶为中国增添了光彩,与我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文化发展息息相关,茶称为中国之“国粹”。,茶发乎于神农,兴于唐,盛于宋,,(茶起源地主要在中国的川、滇、藏地区)。,茶,起源于仰韶文化时期(神农炎帝时期),战国时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中记载茶的起源,原文,:“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可见茶的药用价值很大,古人曰:,饮茶有利健康,“百益无一害”,人故不可一日无茶。,这是人们对饮茶健身的精辟论断。,早在公元,8,世纪,唐代陆羽就系统调查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种茶、制茶、储茶、饮茶等经验写下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至今有,26,种文本印刷出版并翻译成日、英、法、朝等文字,这对传播茶知识,弘扬世界茶文化,促进茶叶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茶的发展和利用在我国溯源有,4000,年历史。,茶:这一古老,起源于仰韶文化时期(神农炎帝时期),溯源,4000,年历史。,文明,茶与文化的结合,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经济作物,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茶的药用价值,关于茶叶的药用功效,早在,2000,多年前已被,人们公认。但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茶在药用上的很大程度还属于经验性质,在,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茶叶生物化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的参与,使得对茶叶的药用有效成份 及其药理功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已探知的达,250,多种微量元素对人身体有益,,主要成分有:,茶多酚化合物,、儿茶素、碱类(茶碱、咖啡碱、可可碱)、维生素类、氨基酸、蛋白质、糖类、脂类、单宁物质、叶酸、肌醇、矿物质等。这是茶叶药性的主要活性 组份。业已证明(临床证明),他们具有防止血管硬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降血糖、保肝、抗细胞氧化,消除人体内过量的自由基、抗衰老、抗疲劳、消炎、抑菌、,防辐射,、抗癌、抗突变等多种功效。,两个重要人物,1,、神农,神农是炎帝的化身,中药的始祖。,2,、陆羽,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有关茶的起源在世界的争论,1824,年,英国驻印度少校勃鲁士提出了世界茶的起源在印度的学说。,三、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已成为人们的生活的必须品,并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明珠”。,由于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茶与文化的关系至深涉及面很广,内容也很丰富,包括:茶的历史发展,茶区人文环境,茶叶科技,千姿百态的各类茶具,饮茶习俗,茶艺等,如:茶书、茶刊、茶与婚礼、茶与祭礼、,茶与佛教、茶叶诗词、,茶歌茶舞、茶与戏曲、茶与美术、,茶与楹联、,茶叶谚语、茶宴、茶艺、茶道、茶礼、名人与茶等。自古以来,,茶与名人,,名人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如:陆羽、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陆游、曹雪琴、鲁迅、郭沫若、老舍等。,1,、茶与佛教,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由于教义和僧徒生活的需要,茶叶与佛教之间很快产生了密切的联系。根据佛教的规制,在饮食上,僧人要遵守不饮酒和戒荤食素等戒律。佛教重视坐禅修行。通常坐禅会使人产生疲劳和睡眠的欲望,为此,需要一种即符合佛教戒律,又可消除坐禅产生疲劳的饮料。茶叶具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消除疲劳等功效,便成为僧徒们最理想的饮料。,我国茶与佛教的关系,是一个息息相连,相互促进的关系。,佛教特别是禅宗需要茶叶,而这种嗜茶的确风尚,又促进了我国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因为和佛教是如此密切,正因为这样,自唐朝以后,各地寺庙和历代名僧为我们史籍中留下了不可胜计的茶史资料。,史志所称的“茶兴于唐,盛于宋”。,唐朝茶叶的兴盛,是在佛教,特别是禅宗发展的基础上风盛起来的。我国的寺庙不只极重茶叶,需要茶叶,而且也生产茶叶,研究茶叶和宣传茶叶的一个中心。自古以来有名寺出名茶之说。历史上有许多僧人以煮茶、品茶而闻名于世。众所周知,唐代陆羽一生发迹没脱离开寺院。,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茶叶,提高茶叶品质和宣传茶叶。因为寺庙都有一定数量的田产,寺庙特别是那些大和尚,不参加生产劳动,他们有时间,有文化来研究茶的采制、品饮艺术和写书作诗以宣传茶文化。又由于佛教寺院大都建在群山环抱的山腰峡谷,自然条件宜于茶树生长。所以,,现今我国的众多的名茶中,有相当一部分茶最初是由寺庙种植的。,2,、茶与诗词,我国既是“茶的祖国”,又是“诗的国家”,,因此茶很早就渗透进诗词之中,从最早出现的茶诗到现在,历时一千七百年,为数众多的诗人,文学家已创作了不少的优美茶叶诗词。,如南宋陆游的,幽居,诗:“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园丁刈霜稻,村女卖秋茶”。,由该诗可见,当时浙江绍兴一带,已有采秋茶的习惯。,3,、,茶与楹联,茶联,乃是我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夺目鲜花。它字数很少不限,但要求对偶工整协调,是诗词形的演变。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室、茶叶店、茶座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艺、茶礼表演的厅堂壁上,甚至于在茶人起居室内,常可见到悬挂有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使人见之,不但有古朴高雅之美,而且有“公德正气”,情操高尚之感,还可以给人带来联想,增加品茗情趣。,楹联又称对联,自宋代逐步推广用在楹柱上,,后来又普遍作为装饰或交际之用。自唐至宋代,饮茶兴盛,从而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茶联可以使茶溢香,茶也可以使茶联生辉,回味无穷。,在我国茶文化史上,还曾出现多次高价征茶联的雅举。,茶楹联一:“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注解:这里道明了以茶留客,又说出了用茶清心和飘飘欲仙,的感受。,茶楹联二:“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注解:此幅茶联虽然没有一个“茶”字,但人们一看便知,它,道出了人们对茶叶的共同爱好,以及主人“,以茶会友,”,的热切心 情。使人读来大有“此地无茶胜有茶”之感。,茶楹联三:“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茶楹联四:“啜苦咽甜舌尖香,寒夜客来茶当酒。”,茶楹联五:“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茶楹联六:“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茶楹联七:“大碗茶广交九州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茶楹联八:“尘滤一时静,清风两腋生。”,茶楹联九:“茶液四溢,香飘万家。”,4,、茶与名人,1,陆羽,陆羽(公元,733,年,804,年),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名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乃至世界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人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茶经,成书于公元,758,年前后,内容,3,卷,10,节。,2,曹雪芹,曹雪芹(,17151763,年),字梦阮,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州正白旗“包衣人”。他是一位具多识广,才气纵横,琴棋书画件件皆能,诗词曲赋无所不精的小说家、诗人和画家,他最大的贡献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小说中言及到茶的竟有,260,多处,咏及茶的诗词(联句)有十来首;小说所载形形色色的饮茶方式,丰富多彩的名茶品目,珍奇,精美的古珍茶具以及讲究非凡的沏茶用水,是我国历代文学作品中记述描绘得最全的。,故而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曹雪芹是茶的千古知音。,3,鲁迅,鲁迅(,18811936,年),原姓周,名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先生的名言:“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鲁迅先生生长在茶乡绍兴,喝茶是他的终身爱好。所以他的文章和日记中提及茶事甚多。,20,年代的北京,茶馆遍布,与人民的生活关系密切,举凡联络感情,房屋交易,说媒息讼,都离不开茶馆。鲁迅在北京的时候,也是茶楼啜茗的座上客。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一生淡泊,关心民众他以茶联谊,施茶于民的精神,更为中华茶文化增辉。,4,老舍,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经常用,的笔名,北京人。,老舍,1957,年创作的三幕话剧,茶馆,,是他后期创作中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在西欧有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观看,茶馆,,犹如随老舍逛,王掌柜父子两代,惨淡经营的北京“老裕泰”茶馆,。贫民出身又久居北京的老舍先生,,创作,茶馆,是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的。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幼年和少年时代,使他从小就熟悉挣扎在社会低层的城市贫民,喜,爱流传于北京市井巷里和茶馆的曲艺,戏剧。老舍本人茶兴不浅,,不论是绿茶、红茶、花茶,都爱品尝一番。边饮茶边写作是他一生,的习惯,而且“茶瘾”很大,喜欢浓茶,一日三餐,早中晚各一壶。,外出体验生活,茶叶是随身必带之物。他在云南的一段时间,朋友,相聚,他请不起吃饭,就烤几罐土茶,围看炭盆,大家一谈就是,几个钟头。倒颇 有点“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儒雅之风。老舍谢世后,,他夫人,胡絜青,仍十分关注和支持茶馆行业的发展。,1983,年,5,月,北,京个体茶室“焘 山庄”开业,她手书茶联,:“尘滤一时静,清风两腋生”,相赠,还亲自上门祝贺。,茶文化知识精髓,茶与“琴棋书画”一样,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饮茶已成为人们:保健康乐,社交联谊,净化精神,传播文化的纽带。,茶与健康的关系:饮茶有益健康“百益无一害”,人固不可一日无茶。,四、茶叶基本知识,1,、茶叶的分类,中国茶叶分,基本茶,和,再加工茶,两大类。,基本茶,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再加工茶,花茶类:茉莉花茶、珠兰花茶、桂花茶等。茶饮,料、保健茶、紧压茶。,绿茶 白茶,中 基本茶 红茶 黄茶,国 青茶(乌龙茶)黑茶,茶,叶 再加工茶 花茶:茉莉花茶、珠兰花茶、桂花茶,茶饮料,保健茶,紧压茶,2,、茶叶的命名,有的根据形状不同命名的,如:形似瓜子的安徽“六安瓜 片”形,似山雀舌的杭州“雀舌”;形似圆直如针的“君山银 针”,“松针”;形曲如螺的江苏苏州的洞庭碧螺春。,有的结合产地的山川名胜命名的,如杭州的“西湖龙井”;安徽黄山的“黄山毛峰”;江西的“庐山云雾”,“井岗翠绿”;普陀山的“普陀佛茶”。,有根据茶叶外形色泽或汤色命名的,如:绿茶、白茶、黑茶、红茶、黄茶、青茶等。,也有根据外形色泽与形状结合命名的,如:银毫、银针、银峰、玉针、雪芽、雪莲等。,有的根据茶叶香气、滋味特点命名的,如:具有兰花香气的安徽舒城“兰花茶”,滋味微苦的湖南江华“苦茶”等。,有根据采摘时期和季节命名的,如清明前采制的称“明前茶”,雨水前采制的称“雨前茶”,,4,至,5,月份采制的称“春茶”,,6,至,7,月份采制的称“夏茶”,,8,至,10,月份采制的称“秋茶”,10,月份以后采摘的为“冬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