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1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考纲要求,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范围:,包括,、吉林、,三省和,东部。,黑龙江,辽宁,内蒙古自治区,基础知识梳理,2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配合较好。,(2)地形、土壤条件,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等地形,利于农业进行,。,土壤:,广布,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基础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 。,温带季风,水热,多种经营,黑土、黑钙土,工业,较低,1,地位:,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生产的突出特点,:(1)大规模,生产;(2)地区,生产。,三江平原,机械化,专业化,东北地区三大农业区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各地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差异。,1三大农业区域的划分依据,:,、地貌、,和,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的不同。,2,主要农业区及发展方向,(1)耕作农业区,分布在A,平原,B,平原,C,平原;作物主要有,、大豆、小麦、,等。,该地区的发展方向:面向国内,需求市场,继续强化,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气候,植被,土壤,农业生产方式,松嫩,三江,辽河,玉米,水稻,大宗农产品,商品粮、豆,(2)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在D,,E,,F,。,该地区的发展方向:以,为核心,在抓好“,”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森林资源保育,天然林保护工程,立体开发,(3)畜牧业区,分布在,高原、,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该地区的发展方向:围绕,建设与增加,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和,。,西部,松嫩,生态,农牧民收入,生态农业,舍饲畜牧业,农业的区位选择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持续发展;如果农业的发展对当地的资源利用不当则容易产生一系列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怎样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资源来发展农业的问题。,1,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考点导析,影响,区位,表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光热、降水较为充足,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且肥力较高,工业,为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人口,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人均耕地多,有利于商品化,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农业活动,商品粮生产,畜牧业生产,林业生产,地形区,平原地区,西部高原区,山地、丘陵地区,自然条件,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宜牧面积广;,降水较多,草类茂盛;,畜牧优质,宜林面积大;,森林资源丰富,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热量不足,措施,改良,品种和技术,过度放牧,措施,退耕还林、还草,采育失调、皆伐为主,措施,营林,3.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且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如下表所示。,项目,内容,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表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 000多万吨,占全国的1/4(所以最大),商品率达60%以上,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所以比较稳定),意义,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特点,成因或表现,意义,商品化,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规模化,人少地多,农场经营规模上万公顷,利于推广先进技术,,机械化,人少地多,高度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区域化,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商品化的前提,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及成因分析,农业区开发问题(如东北农业开发)的分析思路,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先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的治理。,下图表示甲、乙两地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甲地为中亚某地(46N,62E),乙地为我国吉林省某地(44N,125E)。,热点精讲,(1)甲地属于_气候,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条件是_,适宜发展的农业为_。乙地属于_气候,对种植玉米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中国的玉米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的_平原。,读下表,回答问题。,吉林省近年来三种谷物种植面积单位:1000公顷,(2)表格中四年种植面积表明,稻谷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若以每年三种谷物种植总面积为100%计算,则玉米种植面积所占百分比最高达_,2005年小麦种植面积所占百分比为_。,年份,稻谷,小麦,玉米,合计,2001,686.9,53.8,2 609.5,3 350.2,2003,541.0,22.1,2 627.2,3 190.3,2004,600.1,11.4,2 901.5,3 513.0,2005,654.0,9.5,2 775.2,3 438.7,【解析】,甲地,(46N,62E),全年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为,12,,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为,26,;全年降水稀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成为当地发展种植业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乙地最低气温,16,,最高气温,24,,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500,600 mm,,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降水集中,雨热同期有利于玉米生长。松嫩平原有中国“玉米带”之称。,(2),稻谷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由表格第,2,列数值变化可得由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分别计算每一年玉米种植面积所占百分比,,2001,年为,77.9%,、,2002,年为,82.3%,、,2003,年为,82.6%,、,2004,年为,80.7%,。比重最高的为,82.6%,。,2005,年小麦种植面积所占百分比为,9.53 438.7,0.28%,。,【答案】,(1)温带大陆性降水少(干旱)畜牲业温带季风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利于玉米生长松嫩(2)先降后升82.6%0.28%,根据东北地区地理条件的内部差异以及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东北商品粮基地已基本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如下:,(1)水稻多种植在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2)小麦主要分布在生长期较短的北部地区,其中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3)玉米分布非常普遍,以中部松辽平原最为集中,已成为我国的,“,玉米带,”,。,(2010年厦门模拟)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等作物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下图,完成12题。,即使训练,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比重逐年增加,增长幅度最大,潜力巨大的是(),A玉米B大豆,C水稻 D粮食,2上题正确答案的农产品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D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解析,】,第,1,题,图中所示农作物中比重逐年增加的只有水稻。第,2,题,水稻生长需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降水,东北地区虽然冬季气温低,生长期较短,但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答案】,1.C2.B,我们的屯子东面原是一片开阔的草甸子。离屯子二十多里外的山林中,有一片我们生产队的“飞地”,称为“大荒地”。当年是十分肥沃的新开垦的山坡地,四周便是成片的树林。这片山林是我们始终难以忘怀、必须朝拜的“圣地”。它其实早已消失,仅存于我们心中。当我们重新走上变得低矮的山冈,目及之处已全部是耕地,没有一片树林,没有一株白桦。当年肥厚的黑土,因连年雨水冲刷流失,已变成贫瘠的砂石地,长着低矮的小麦根据材料回答34题。,3目前,影响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湿地面积日益增多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A B,C D,4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应当(),A在平原区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确保商品粮供应基地的地位,B在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这一主题,大力搞好生态环境,C在山区以森林的开发为核心,走好多元开发的路子,D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解析】,通过材料可确定为东北地区,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及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环境污染等。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保证粮食生产又要使生态环境和经济均能可持续发展。,【答案】,3.C4.D,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56题。,5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配套加工业,【解析】,A选项是东北平原区农业发展的方向;C选项中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推动退耕、退牧工作的顺利实施;D选项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配套加工业是东北山区农业发展的方向。,【答案】,B,6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有效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C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解析】,此耦合发展模式可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相互协作,发展专业化生产;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密切协作的关系,有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答案】,A,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玉米也疯狂”。以美国为首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主要包括以玉米为原料开发生物乙醇)拉动了世界玉米的价格飙升。中美两国是世界玉米最主要的生产大国。2007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1.47亿吨,美国玉米产量为3.3804亿吨(占全球玉米产量的43.67%)。美国农业部预测,美国年度玉米剩余量预计将达到1.1875亿吨。,材料二,图甲、乙是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指示玉米带)。,材料三,下图是玉米产业发展过程示意图。,(1)对比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分布,指出影响玉米分布的自然区位因素。,(2)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大于美国,但总产量不如美国。造成此生产差异的主要区位因素有(),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C水源条件 D机械化水平,(3)分析近年来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玉米能源加工业发展转变的原因。,【解析】,第(1)题,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分布,可以发现两国的玉米带都分布于平原地区,且气候条件优越。第(2)题,影响中美两国玉米生产差异的区位因素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第(3)题,影响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玉米能源加工发展转变的原因有美国玉米和能源的供求关系以及相应的技术保障。,【答案】,(1)地形区位:都分布在广阔的平原上;气候区位:都分布在温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2)D,(3)玉米生产过剩,库存大量增加;能源危机产生;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深加工水平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