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上传人:sym****28 文档编号:253181305 上传时间:2024-11-3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只有思想史才是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二轮复习,思潮,背景与条件,派别,核心主张,主要目的,实践及主要影响,新思,潮的,萌发,洋务,思想,维新,思想,三民,主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护封,建统治,未付诸实践,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统治,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君主立宪,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民主共和,救亡图存;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资产阶级政权,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幻灯片,12,清政府,内忧外患,思潮,背景与条件,派别,核心主张,主要目的,实践及主要影响,打倒列强除军阀,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推动,。,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等,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理论基础,袁世凯复辟帝制;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解放国民,思想,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孙中山前期革命屡次失败;,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究,2,:下列内容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请将其连线,从背景看,从方向看,从任务看,从层次看,从态度看,从内容看,从作用看,经历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选择的过程,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历程,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追求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前后各种思想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特点,探究,3,:近代中国各个阶级、阶层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历程,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1,)社会背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经济政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并先后登上历史舞台;,(,3,)外部因素: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具有渐进性;,(,4,)思想观念: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学以致用,1,、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船坚炮利,C,2,、“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的理解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C,3,、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A.,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B.,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D,民主和科学思想,5,、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A.B.C.D.,A,A,C,6,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这主要表现在,A,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C,提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D,号召中国民族自求解放,7,、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丰富、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有由零星传人到广泛传播的转变由学术的介绍到作为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由直接运用、实践到丰富、发展的转变由运用中的教条主义到实事求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转变,A,B,C,D,D,A,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菲强于人也。然则欲与之争强,非徒在枪炮战舰也,强在,学中国之学,而又学其所学也。今之学其学者,不过粗通文字语,言,为一己谋衣食,彼自有其精微广大之处,何尝稍涉藩篱?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雨后可。以西学言之: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各国最重格致之学,英国格致会颇,获益甚大,讲,求格致新法者约十万人。语言文字其末也。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材料二,维新派与洋务派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强大,原因并不只是在于他们在,“,技器,”,方面比较先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有优良的政治制度,以及自由、民权观念。因此他们,不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也提出了制度变革。,徐克谦,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材料三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四 国家当给佃农以土地,资其耕种,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洋务派主张的不同之处和实践结果的相似之处。(,3,分,),(,1,)“西学”:西方的先进科技。(,1,分),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西学”的主要内容。你如何理,解“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主张。(,2,分),不同:洋务派主张单纯学习西方科技;(,1,分)维新派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和思想观念。(,1,分),理解:以中国传统伦理纲常作为国家的根本,辅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1,分),相似:都没有实现中国的富强,以失败告终;但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1,分),(,4,),材料四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的经济主张在当时产生的政治意义。,(4,分,),(,3,)如何摆脱:科学和人权并重;(,1,分),(,3,)材料三中陈独秀认为中国应如何摆脱“蒙昧时代”?在,学习西方上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新特点?(,2,分),(,4,)主张: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2,分),特点:注重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1,分),意义:调动了工农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推动了国共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2,分),(,6,),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知识精英,寻求救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因素。(,3,分),(,5,)学习西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2,分),(,6,)面临西方的侵略,民族危机加剧;,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2,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3,分),本课小结,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探究,1,: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结合两派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来论证你的判断。,第一组,争锋相对,势不两立,第二组,齐心协力,相得益彰,第三组,异曲同工,殊途同归,赞同第三组,“异曲”:,维新派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而革命派主张革命,实行民主共和制。,“同工”:,都主张学西方;反对君主专制,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殊途”:,维新派开展了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同归”:,都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但最终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幻灯片,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