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0,藏族,“藏”为汉语称谓,自称“番”,藏语音为“博巴”。藏语对居住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称谓:居住在西藏阿里地区的人自称为“,堆巴,”,后藏地区的人自称为“,藏巴,”,前藏地区的人自称为“,卫巴,”,居住在西藏东境、青海西南部和四川西部的人自称为“,康巴,”,居住在西藏北部及川西北、甘南、青海的人自称为“,安多哇,”。“巴”、“哇”藏语意为“人。,藏族他称亦很多:唐宋时称“吐蕃”,元代称“吐蕃”、“西蕃”,明清时期称“西蕃”、“图伯特”、“唐古特”、“藏蕃”、“藏人”等。,一、起源、基本历史,(一)起源,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据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藏族的先民们像许多经历石器时代的先民一样,他们先经过群居采集、狩猎生活阶段,逐步学会了饲养和农耕。雅鲁藏布江南岸雅隆地区的藏族先民后来又分成六部,即六牦牛部诸部落。公元6世纪,雅隆部落首领做了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王(藏语音“赞普”)。此时已进入,奴隶制社会,。,(二)基本历史,吐蕃时期,公元7世纪初,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朝,(618907年)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结束了中原地区,300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10余个部落和部族,统一青藏高原,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逻娑(一写逻些,即今拉萨)。松赞干布在位期间,锐意修好唐廷,吸取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政治文化成果。于公元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还从唐朝引入造酒、碾磨、纸墨等生产技术,遣贵族子弟到长安(今西安)学习诗书,聘汉族文人入蕃代典表疏,与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保持了友好关系。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王”,后又晋封为“宾王”。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唐朝200余年频繁往来的“甥舅亲谊”。,宋元时期,这一时期,佛教为藏区各阶层所接受,并逐步深入到,藏族社会的各个领域,喇嘛教上层人物往往和当地首,领紧密结合,互为利用,在藏族历史上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封建体制。在宋代,藏族各地方政权又加强与中央政权的联系,有些地方首领受到中央政权的册封。“茶马互换”等藏、汉贸易有了较大发展。,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乌思藏(今西藏中部、西部及其迤西地区)、朵甘等地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元帝国的一部分,西藏地方从此正式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元初,首次设置,中央机构总制院,(1288年改称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及西藏等地的军政事务。宣政院使(主管官员)一般由丞相兼任,副使由帝师举荐的僧人担任。,在西藏清查民户、设置驿站、征收赋税、驻扎军队、任命官员,并将元朝刑法、历法在西藏颁行。任用藏族僧俗担当从中央到地方高级官吏。乌思藏、朵甘等地行政机构之设裁及官员的任免、升降、赏罚,皆听命于中央。,划分西藏地方行政区域。元朝中央在藏族地区设了三个不相统属的宣慰使司,均直属宣政院管理,这就是藏文史书中所说的“三区喀”。,公元1368年,明朝取代元朝,采用收缴元朝旧敕旧印,换发明朝新敕新印的形式和平过渡,继承了对西藏地方的国家主权。,清朝统一中国后,藏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更为密切,清政府在中央设理藩院,负责西藏和蒙古地方事务。并正式策封了藏传佛教格鲁派两大活佛为,达赖喇嘛,(1653年)和,班禅额尔德尼(,1713年)。扶持了以达赖喇嘛为代表的黄教势力,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直接管理。,1725年,清朝在西宁设置办事大臣,两年后又在拉萨设置驻藏办事大臣。,1751年,清朝又在西藏设立了噶厦政府,政府中设四名噶伦,正式授权达赖喇嘛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务,政教合一的制度从此正式确立。,1792年,清朝击退了入侵西藏的廓尔喀军。次年,清政府在西藏颁行了著名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对西藏地区的官制、军制、边防、财政、司法、户口、差役和涉外事宜等,都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确立了驻藏大臣监督办理西藏政务的职权。西北和西南的藏族地区历来与西藏关系密切,这些地方各民族杂居,清朝政府分别命西宁办事大臣和四川总督直接统辖,管理方法仍沿用元、明土司制度,以后又在西南藏族地区推行了改土归流。,近现代,鸦片战争以后,西藏地区成了英、俄、法、日等国角逐的场所,1888年,英国侵略军发动对西藏隆吐山的武装进攻,西藏地方政府派遣藏军和英军展开激战;1904年,英国军队又侵占了西藏的江孜,西藏人民奋起反抗,由于敌强我弱,江孜保卫战失利,英军长驱直入,一度占领了拉萨。如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中英会议藏印续约、拉萨条约、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等。,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北京设有,管理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地,方事务的专门行政机构。1929年,,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蒙藏委员会,,是年,建青海省。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得到很大改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针。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1954年,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联袂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分别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和委员。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达赖喇嘛就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1965年9月,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此外,西南、西北藏族聚居区也相继成立了自治州、自治县和自治。,一、文化特点(衣食住行、语言、宗教、节庆礼仪),藏族服饰,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作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特点。,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艺术,在西藏古代建筑艺术中,最富有民族和时代特色,多依山而建、规模宏大,气势浑厚,工艺精致,金碧辉煌,蔚为壮观。从佛教寺院形成之初,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艺术主体风格的形成,其间大体经历了寺庙、寺院、宫殿与寺院建筑融合的三个发展阶段。,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房子外墙厚实,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礼仪,藏族非常讲究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用。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这种致礼方式多用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婚俗,藏族各地的婚俗不尽相同,但基本步骤大致相仿。如一对青年男女彼此有意后,他们得先求喇嘛活佛看看自己未来的婚姻是否吉祥,家庭能否幸福。在订婚仪式上,男方或女方向对方家赠送礼品和钱财、制定婚约、设宴庆贺,最后是请活佛打卦求签,选定结婚吉日。结婚之日,要么迎娶新娘到男方家,要么新郎入赘到女方家。亲人牵着马匹到对方家接新人,被迎接的一方随身带上自己的嫁妆赶赴对方家完婚。迎来新人后,安排在特设的垫子上落座,开始向其敬献哈达和美酒。晚间,新人步入洞房,此时亲人们再次向他们敬酒,唱祝福歌,愿他们白头偕老,吉祥如意。婚后半年内,夫妻双方要回另一方家中住上几日。至此,整个婚礼即告结束。,语言文字,语言,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为藏、康、安多三种方言,并且是有文字的,而嘉绒藏族很少见是没有文字的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一、人口(目前基本情况、发展情况、分布)数量,“藏文”一词写作“bod-yig”,意为“藏族的文字”。藏文作为藏族人民的书面交际工具,历史之悠久在国内仅次于汉文。它是一种拼音文字,属辅音文字型,分辅音字母、元音符号和标点符号3个部分。其中有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符号,以及5个反写字母(用以拼外来语)。,宗教,在西藏自治区全部人口中,多数人信仰藏传佛教;信奉伊斯兰教的约有人,另有约人信奉天主教。,藏族信仰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支。公元世纪,佛教先后从中国的中原地区和尼泊尔传入当时的吐蕃,先是在王公贵族中间流行,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其传播的过程分为前宏期(公元至世纪,相当于吐蕃时期)和后宏期(公元至世纪中叶)。在后宏期漫长的过程中,不断有印度和克什米尔地区的佛教高僧前往青藏高原传法,同时也吸收和融汇了西藏固有的原始宗教-苯教,形成了属于大乘佛教的藏语系佛教-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有它自己的特点。如活佛转世制度,就为藏传佛教所独有。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许多教派,主要有:宁玛派(俗称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举派(俗称白教)、格鲁派(俗称黄教)等。其中以15世纪初宗喀巴对宗教进行改革后创立的格鲁派影响最大。该派后来形成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西藏和平解放后,藏族人口的比例略有上升,其中藏、川、青三省区藏族自治地区人口的规模、比例均大大超过汉族;1964年以来的人口普查表明,全国各藏族自治地区除甘肃的甘南州、天祝县外,藏族人口无论规模或比例在所有年份均大大超过汉族,特别是在西藏自治区,藏族人口一直占绝对多数。1982年以后,这些地区又出现了藏族人口比例上升,汉族比例下降的趋势。,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藏族总人口达到628.2万人;其中0-14岁比例为25.6%,超过全国平均数据。生育率为1.6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人口占全国0.4713%,是中国第八大民族。,分布,中国,尼泊尔,印度,不丹等,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海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一、藏族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所具有的贡献,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中华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藏族在高寒缺氧,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创造出许许多多奇迹,不仅在文化上有突出的贡献,同时也创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藏民族与各兄弟民族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在雪域高原创造了独特的藏族文化。为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作出重要的贡献。,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