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程标准,(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3)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1.,内容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余年历史,是一部急速变革,艰难创业和曲折发展的历史。作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共和国的文化科技事业也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新中国初期十几年中,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化事业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技术也有了可喜的成就。,但,“,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及十年文革,不仅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挫折,对教育,科学等文化事业也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中国的文化科技事业开始逐步复苏,在,“,双百,”,与,“,双为,”,方针的共同指导下,新时期文学艺术工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科学与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共同原因,1.政治上:国家的独立(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最主要原因),2.经济上:实力的增强,3.文化教育上:教育不断完善,科学家的努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内:,国际:,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科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现代科技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变革力量。,2、,科技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二战以后,科技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入生产系统,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力量。,3、,科技使管理日益现代化。,科技在管理中广泛运用,使管理实现了科学化。科学与管理相结合,使生产力实现了大发展。,总之,它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4,、必须正确认识的几个观点,(1)新中国科技的世界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以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3)科技与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4)科技创造是科学家勤奋钻研的结果,5.,易错点:,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氢弹。,2、改革开放后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靠的是,科技,,其次才是,政策,。,6.,易混点:,“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含义,各有不同:,“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具体来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知识体系构建:,考点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阶段1:五六十年代:文化繁荣阶段:“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新中国成立,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经济建设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2.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一、提出:,二、内涵:,1、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2、方针:,是在提倡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三、意义:,它,为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文 学:,电影戏剧:,舞 台 剧: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艺术精品。,四、成果:(略),政治: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经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逐步展开。,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创作。,双百方针的提出。,【疑难点提示】建国初期文化繁荣的原因。,阶段2、文化凋零阶段,“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二、表现:,;,破“四旧”,文化典籍付之一炬;,作者批斗;,作品批判;,“样板戏”一枝独秀。,一、原因:,阶段3、1978年后:再现繁荣阶段,“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重新重视,一、含义:,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邓小平提出“二为”方向,恢复“双百”方针。,三、成就:,文学艺术再现勃勃生机:,百花奖,金鸡奖,金鹰奖,梅花奖,名称,类型,鲁迅文学奖,优秀文艺创作,茅盾文学奖,优秀长篇小说,五个一工程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电影荣誉奖,金鹰奖飞天奖,电视艺术大奖,年份,1949,建国初期,文革时期,新时期,现代中国的文化曲折发展,1956,1976,1966,1978,生机勃勃,百花凋零,欣欣向荣,建国初期,文革时期,新时期,百花齐放 生机勃勃,百花凋零 万马齐喑,万紫千红 欣欣向荣,贯彻,破坏,重新确定,“二为”,“双,百,方,针”,从“双百”方针得不到贯彻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从中得到怎样的经验教训?,只有坚持“双百”方针,才能,促进,文化艺术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1957年7月,著名经济学家、北大校长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呼吁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体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他的见解被错误地遭到批判。对马寅初的批判是导致我国人口生育失去控制的原因之一,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发散思维:,小结:经验教训:,1.双百方针具有长期性:,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2.处理好三个关系:,要正确处理,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正确处理,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正确处理,继承传统和不断创新,的关系。,1、(2010,广东高考)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2、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百花齐放是针对文学艺术的不同风格而言,B百家争鸣是针对科学上的不同学派而言,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D这一方针在贯彻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考点二: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背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政府的重视。,方针: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措施:改造旧教育、旧学制,创建新教育管理制度。,作用:,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1.废除旧的教育制度:,2.建立新的教育制度:,重要措施:,内容: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措施: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学校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作用:使数千万工农干部、劳模、产业工人受到比较正规的中等和高等教育。,教育性质:,54年一届人大通过宪法确定新中国教育是,为人民服务,。,教育方针:,毛泽东:全面教育。,办学体制:,多样性。,主要成就:,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历史意义:,奠定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刘少奇:两种制度。,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的繁荣),1.教育界拨乱反正:,时间:“文革”结束后。,标志:1977年恢复高考,建立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2、“三个面向”战略,提出:1983年,邓小平。,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指导方针),3、科教兴国战略,背景:教育在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提出:1995年,党中央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内容: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意义:有力地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教育的挫折)(略),4、依法治教战略,全国人大颁行了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5、教育成就,实现“双基”。(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职业教育发展,普通教育结构优化,实现普教和职教并举。,成人教育成就显著,高校教育发展迅速且体系齐全。,【点拨】,提出背景:,“文革”结束教育界拨乱反正,高考制度恢复及教师地位的提高。,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教育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科技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主要内容:,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主要动力;,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历史意义:,应对时代挑战,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疑难问题解析: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基本内容及意义。,小结: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成就,阶段,特征,概况,新中国建立初期(1949-1966),人民教育的,奠基,:,措施:,建立人民教育事业;毛泽东提出教育方针;建立两种教育制度。,成效:,形成较完整教育体系;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后备军和建设人才。,“文革”时期(1966-1976),动乱,中的教育,略,新时期(1977至今),教育,的复兴,1977年开始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个面向”指导方针;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启动“,希望工程,”;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1966年,1976年,1949年,趋势,年份,奠基,挫折,蓬勃发展,(1),奠基阶段:新中国成立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教育事业初具规模。,(2),遭到严重破坏:,“,文革,”,期间,中国的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3),复兴阶段:,“,文革,”,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教育重新获得生机。,“,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考点三: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1、明确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新中国科技有了,较全面发展,。,表现,为:建立科研机构,建立科学研究体系;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基础。,(2)第二个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取得突破性进展,。,表现,为:氢弹爆炸成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杂交水稻育成等。,(重点掌握),(3)第三个阶段:1978年“文革”以后。,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新时期。,A.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迎来了我国科技事业的新春天。,B.1985年,,,在科学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指导下,,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1988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迅速科技发展的,原因:,(1),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制度前提,),(2),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正确决策,,制定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政策支持,),(3),吸收,了人类文明的科技成就,并在创新中求发展。,(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精神和无私奉献。(主观因素),(5)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人才基础),(6),第三次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