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考复习第十章人口与城市

上传人:zhu****ng 文档编号:253063683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8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第十章人口与城市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第十章人口与城市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第十章人口与城市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高中地理高考复习,第十章 人口与城市,第一节 人口增长、分布,一、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和地区差异,1、四个发展阶段:,产业革命前人口增长缓慢;因为社会生产力很低。,产业革命后人口的发展速度加快;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二战后人口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很快的结果。,7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的趋势;因为许多国家实行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但因人口基数大,每年仍增长8000多万,现总人口已超过60亿。,2、地区差异:,亚非拉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欧洲、北美洲的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和基本国策,1、三个阶段:,解放前人口增长不快。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迅速增长。,7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率下降。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3、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基本内容: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目标:使人口的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4、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截止到2000年11月1日),总人口:129533万人。其中大陆126583万人;香港678万人;澳门44万人;台湾和金门、马祖等岛屿2228万人。,人口增长:大陆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3215万人,增长11.66%;年平均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家庭户人口:大陆有家庭户348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19839万人,平均每户人口为3.44人,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6人减少了0.52人。,总人口性别构成:大陆男性为65355万人,占总人口的51.63%;女性为61228万人,占48.37%,性别比为106.74。,年龄构成:大陆0-14岁的人口为28979万人,占总人口的22.89%,下降了4.8个百分点;15-64岁的人口为88793万人,占70.15%;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9个百分点。,民族构成:大陆汉族人口为115940万人,占总人口的91.5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0643万人,占总人口的8.41%。与1990年相比,汉族增长了11.22%,少数民族增长了16.70%。,受教育程度:大陆人口中,大专文化程度的有4571万人,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14109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42989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45191万人。文盲人口(15岁以上)为8507万人,与1990年相比由15,z.88%,下降为6.72%。,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大学由1422人上升了为3611人;高中由8039人上升为11146人;初中由23344人上升为3396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7057人下降为35701人。,城乡人口:祖国大陆45594万人,占总人口的36.0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三、人口问题:,(1)人口发展过快:加重社会负担、影响就业、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资源利用紧张、环境破坏严重等。,(2)少数国家人口发展过慢:劳动力不足、老龄化问题,四、世界人口的分布,1、亚洲人口最多,占一半以上;大洋洲人口最少。非洲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自然增长率最低。,世界平均人口密度为42人/平方千米(1990年为38),2、人口密集区:,东亚、南亚:历史悠久的精耕细作的农业区;,西欧:,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商业贸易发达的重要工业地带;,美国东北部: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3、人口稀少区:北美洲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区,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区,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4、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亚洲有中国(世界第一)、印度(世界第二)、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六个国家;还有北美的美国;南美的巴西;欧洲的俄罗斯;非洲的尼日利亚。,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填,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名,五、我国人口分布,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28人/平方千米(1997年),1、人口地理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与云南的腾冲一线(填图),2、人口分布特点: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少。,3、最密集省区:江苏、山东、河南、台湾;,最稀疏省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山东,河南,江苏,台湾,六、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影响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性因素。,自然条件:较大影响因素,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口集中在温带、亚热带、热带的平原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历史、政治、军事等条件:对人口分布有一定的影响。,2、衡量人口分布的合理性标准:,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生产条件下,自然资源同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第二节 人口迁移,一、国际人口迁移,1、定义:国际人口迁移通常是指迁移人口超越了国界,并且改变住所已有一个时期(通常指1年)。,2、二战前人口迁移:,(1)迁移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义的扩张。,(2)迁移方向: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3)具体流向:从欧洲前往美洲(最早移入美洲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殖民主义者招工开发东南亚和美洲(中国人下“南洋”谋生)。,3、二战后人口迁移:,(1)迁移原因: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2)迁移方向及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外籍工人)大量增加。,(3)流向:欧洲由人口迁出变为迁入地区;拉美由迁入变为迁出;北美和大洋洲仍是大量移民迁入地区。,美洲,二、国内人口的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动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城市化;一是开发国土。,开发国土:发达国家工业布局的扩散,会导致人口的迁移。,前苏联:开发西伯利亚,组织大量移民迁往乌拉尔山以东。,美国:东北和中西部“冷地带”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日本:向国土南北两端迁移,三、我国人口迁移,1、两种方式:一是国家有组织地从东部调出技术人员支援西部;一是东部大量农村人口自发地移向地广人稀的西北、东北地区。,2、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3、全国人口主要移出地区是黄河、长江下游地区。,4、民工流动方向:山区流向平原、农村流向城镇、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5、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1)调整人口分布;,(2)开发西部、北部荒地和矿产资源;,(3)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边疆。,6、民工流动的意义:,(1)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分布。,(2)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起了积极作用。,(3)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4)加重了城市和交通的负荷,影响社会安定等。,西北,东北,西南,东南,第三节 城市,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原因: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城市发展阶段及特点:,(1)形成阶段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商业、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开始出现,城市一般规模小、数量小。,(2)缓慢发展阶段封建社会,城市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增长缓慢(末期达3%),(3)迅速发展时期产业革命后。,城市发展迅速,城市人口迅速增长(1900年达13%),(4)迅猛发展时期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后。,特点:城市人口比重迅速提高(13%50%);大城市不断涌现,出现超级大城市(东京、墨西哥城)、城市群(带)(波士顿华盛顿、鲁尔区、京滨区、阪神区)。,二、城市化及其进程,1、城市化的定义:,非农产业在某处形成与集聚而引起的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称为城市化。,2、城市化的表现:,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提高。,3、城市化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6080%),但现在城市化速度低。而且城市人口向郊区移动。,(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但城市化速度现在已超过发达国家。,(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高速度,不是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是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造成的。,35试比较上面两幅图,回答(13分):,(1),A、B,两图反映_ 进程,其中_图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趋势,_图趋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2),A,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由商业中心迁往_,原因是_,B,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一般住在_ 区,一部分农村人口选择城市边缘居住的原因是_。,城市化,B,B,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郊区,中心商业,那里房租较低,生活费用支出较少,(3),A,图中,郊区形成农副产品基地的主导因素是_,B,图中,随着城市的发展可能会产生的环境问题有,_,_,_,(4)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地下和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10,随着,B,进程的进展,现在渗入地下与地表径流分别占降水的32、43,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 可能产生的后果有:,A,城市河道发生洪水的频率会增加,B,城市河流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会增加,水质恶化,C,城市河流洪峰径流量会增长,峰值出现时间会提前,D,城市地表的蒸发、蒸腾数量会相应减少,环境严重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少,城市和工业发展与分布的影响,绿化面积减少,ABCD,三、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1、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指维持城市居民生存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包括土地、水源、空气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环境和房屋、道路、生产设施等组成的人工环境。,特点:城市环境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城市也是生态系统,此系统中生产者和分解者被强烈简化,几乎不具有生产与分解自净功能,必须通过各种设施输入物质和能量,输出排泄物,当设施不健全或能力不足时,生态系统将会破坏,带来许多城市化问题。,2、产生城市化问题的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3、主要问题:,(1)环境污染,包括大气(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水体、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强阅读),(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绿化面积少。,四、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1、分散大城市的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以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有:美国首都华盛顿、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巴西首都巴西利亚。,2、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如工业较集中的大中城市,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摆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对于严重污染的工业(钢铁、火电、化工)应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并考虑盛行风向的影响。(,注意图,),第四节 我国城市,一、新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1、城市化的进展是一个有计划逐步发展的过程。,我国通过户籍制度有计划地发展城镇人口。城市人口比重由10.6%增加到96年的29.4%,现已有666个市,1万多个镇。,2、大中小城市都有发展。,前30年大中城市较快,近10多年来,小城市发展迅速。,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注意图,),说出,特大城市名称,4,3,2,2,2,2,2,、总数:37个,、特大城市在省区分布规律:,辽宁有四个特大城市:大连、沈阳、抚顺、鞍山;山东有三个特大城市:济南、青岛、淄博;有两个特大城市的有黑龙江(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吉林(长春和吉林)、河北(石家庄和唐山)、江苏(南京和徐州)、台湾(台北和高雄);无特大城市的有青海、西藏、宁夏、安徽、广西、海南、澳门;其余20个省区各有一个特大城市,除内蒙古的特大城市不是首府呼和浩特,而是包头外,其它均为省会或首府为特大城市。,3、城镇人口的地区分布有了一些合理的改变,但仍不平衡。,旧中国,2/3的城市集中于东部沿海,现中西部已涌现大批新城市,沿乘和内地的城市人口大约各占一半,但内地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密度远小于沿海地区。,19我国目前的特大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 ,A,地势第一级阶梯上,B,地势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