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学习目标,:,1,、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学会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方法;,3,、能够应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法指导:,10,分钟内快速、独立、安静阅读课本,P19,P20,的内容和,图,1.23,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纬线),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然后向两极,。,2,、夏至日,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由,向,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由,向,递减。由以上知识,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有什么规律?,3,、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值,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4,、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公式:“,H=90,(,直射点与所求点纬度的纬度差)(同减异加,),例题,:求北京(,40N,)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5,、四季和五带是如何划分的?,赤道,90,递减,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北两侧,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北两侧,大,小,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1.,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夏至日,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1.,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0,2326N,2326S,6634N,6634S,90N,90S,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90,60,30,北半球夏至,二分日 北半球冬至,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公式:,“,H=,90,(直射点与所求点纬度的距离),”,(同减异加),例题,:求北京(,40N,)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解答:,夏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N,,,H=90,(,40,2326,),7326,二分日:直射点纬度为,0,,,H=90,(,40,/,0,),50,冬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S,,,H=90,(,40+2326,),2634,四季,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大。,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小。,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的过渡季节。,2,)四季的划分:,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冬季。,赤 道,0,0,23,0,26,北 回 归 线,南 回 归 线,北 极 圈,南 极 圈,90,0,90,0,热 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炎热,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天文特征,气候特征,五带的划分,23,0,26,66,0,34,66,0,34,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概念图,总结:,1.,夏至日,下列地点:,北京(,3954N,),新加坡(,1N,),汕头(,2326N,),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新加坡、海口、汕头、北京,B.,北京、汕头、海口新,.,加坡,C.,汕头、海口、北京、新加坡,D.,汕头、海口、新加坡,.,北京,2,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按日期的排列,正确的是,A,7,月,1,日,,5,月,1,日,,3,月,1,日,,1,月,1,日,B,5,月,1,日,,7,月,1,日,,3,月,1,日,,1,月,1,日,C,7,月,1,日,,3,月,1,日,,5,月,1,日,,1,月,1,日,D,7,月,1,日,,1,月,1,日,,5,月,1,日,,3,月,1,日,,A,C,当堂检测,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三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3,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A,B,C,D,4,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A,B,C.D,5.,有关此日下列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均达到全年最大值,B,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回归线,C,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D,此日后,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开始变小,A,C,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