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

上传人:nu****n 文档编号:253020525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李 震,2012年,10,月,博客:李震的精神家园,一、什么是教育科研报告,1.撰写教育科研报告的意义,2.教育科研报告的类型,研究方法:观察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研究范围:宏观研究报告,中观研究报告,微观研究报告,是否用事实来说明问题:,事实型研究报告,理论性研究报告,综合型研究报告,3.教育科研报告的特点,一是学术性。学术就是较为专门的系统的学问,把研究课题的专门知识积累起来并加以系统化地探讨,提出新的见解,得出新的结论和主张,就是有了学术性。,二是科学性。把理论假设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进行验证,或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表述现象,总结规律;研究方法科学规范,研究结果解释合理,就是科学性。,三是创造性。研究报告的生命在于发现和创造,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创造性主要表现在观点的深与新。深,就是要追本溯源;新,就是要有新见解、新方法和新结论。,二、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一)前置部分,1.封面,封面是研究报告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包括右上角标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或立项)课题、课题编号等,居中是研究报告名称,即“*”研究报告、课题主持人姓名、工作完成日期等。,2.正文,标题:题目是研究报告的“眼睛”和窗口,要求简练具体。,从“主体教育研究”到“对一年级学生主动提问的分析”,署名:在题目下方署名作者姓名和单位,姓名前写上单位,单位与姓名之间空两格。,摘要,什么是摘要?在标题、署名之下与正文之前应有摘要或内容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杨启亮朴适与朴素:基础教育教学创新的品质“摘要”:,朴适与朴素是一种教育品质。基础教育教学创新应摈弃浮华与文饰,回归朴适与朴素。因为基础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该确立朴适与朴素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只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础,但这也是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机会杰出的基础,应该设置朴适与朴素的全面课程。基础教育教学创新只是为基础而创新,应该选择朴适与朴素的教育教学创新方法。,撰写摘要的要求,它要求把研究报告讨论的主要内容、取得的主要成果作个明晰的交代。摘要中不宜列有图表或公式之类的内容。正规的研究报告均有摘要,字数一般在200-300字为宜。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关键词,关键词也称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案例:杨启亮朴适与朴素:基础教育教学创新的品质一文“关键词”:,朴适与朴素;基础教育;教学创新;品质,(二),主体部分,1.引言,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课题的形成过程(形成背景);别人在该方面作了哪些研究工作(主要是结论);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引言”案例1:,在面向知识经济的时代,探讨中学生面临生活压力的应对方式,对于促进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应对是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作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个体的应对方式是个体的稳定因素与情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不少研究发现,人们的应对方式主要有两个较大的维度:问题取向应对和情绪取向应对。国内虽然有一些关于应对的研究,但量表主要是沿用国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成人或大学生,很少有对中学生的研究。至今尚未见到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系统研究。本研究是中学生应对方式系列研究的一部分;目的是编制具有一定信效度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并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进行初步探讨。,“引言”案例2:,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一项行为事件访谈研究的引言:,一、问题的提出,教师胜任力包括教师能力、知识、自我意象、动机以及人格的特点等,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它能将绩效优秀的教师与一般教师区分开来。教师胜任力模型是指这一特定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它是针对教师职业表现和任务要求形成的一组特征。,(阐述研究的意义),关于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可上溯到20世纪能力本位教师教育和人本教师教育运动这些模型由于高度强调胜任力的工具性和功能性,结果导致胜任力被分解为多个技能和微技能。与此不同,1966年,澳大利亚国家教学委员会为教师入职开发设计的胜任力框架则属于一种折中的模型。它强调模型的整体性和普遍性,所包含的胜任力特征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但在高胜任力之间未作出区分。,(文献回顾。对以往研究的述评,对相关理论和研究的说明与总结。简要介绍了教师胜任力研究的一般理论、主要模型及不足,其他相关研究特点与不足。通过如此述评,特别是对相关研究的评价,进一步论证了自己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他有关优秀教师、理想教师心理品质的研究,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教师职业品质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它们虽然关注影响教师工作的教师个人特征,但对教师胜任行为研究较少,数量也有限,所做工作还远不如对儿童特征的研究。在国内,教师胜任力问题已经引起关注。本研究选取高绩效中小学优秀教师为效本样本,运用经典胜任力建模方法,分析教师在以往教学中发生的关键行为事件,考查绩效行为,探寻辨别教师胜任力特征并使其概念化,建构教师胜任力模型。,(在文献回顾之后,明确地提出研究的问题,说明研究的目的,说明研究方法。),资料来源:徐建平,张厚粲.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一项行为事件访谈研究J.教育研究,2006(1):57.,2.本论,表述理论依据,案例中学生言语和心理素质同步发展研究“理论依据”:,实验心理语言学依据:实验心理学的出现,使我们开始借助现代科学方法和科技手段来破译语言运用和理解(包括语言学习)这个“黑匣装置”的密码。实验心理语言学认为,说话人在客观世界的有形和无形的作用下,产生了说话意图,形成了心理语码,然后把心理语码变为实际语码,形成了言语;人们在言语风格上的差异,很能表现人的个性差异,言语速度、言语节奏、声调强度、语调的丰富性和情绪性,所有这些指标都能说明人们气质类型的特点,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有关的心理活动。因此,以言语训练促心理素质发展,言语训练过程应该是充满智力挑战、怡人性情、滋养人生的精神漫游,能够促进个体主体性的发展。这就为我们研究中学生言语与心理素质同步发展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建构主义依据:本世纪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当首推杜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尽管不同的建构主义学派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与角度有所不同,但它们的观点都强调每个学习者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和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必须经过学生自身(包括个体和群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后获得,特别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精神世界。建构主义还认为,知识意义的建构有量变过程,但更多的是质变过程,即知识的获得是学生认知框架、主题和图式的不断变化,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建构是一种文化继承行为,这种文化继承行为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境中完成的。建构主义特别重视情境、合作等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性。建构主义的这些要义对于促进语言和心理素质同步发展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表述实验变量控制,案例初中语文“引读”教学实验报告“变量控制”:,为了使实验结果真实、可靠,在实验中注意了以下几点:,第一,控制实验对象。第一轮实验对象是1990年9月入学的新生,第二轮实验对象是1993年9月入学的新生,第三轮实验对象是1996年9月入学的新生。根据年龄、性别、家庭背景和入学成绩,均衡分班。通过班主任抽签后获得实验对象,建立实验教学班。前两轮为李震实验班皆指定一个平行班作为对照班。1997年的实验班也是这样获得实验对象。,第二,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按上级规定的周课时数进行教学,不加班加点。课外活动总量与平行班一样。,第三,课后的思考和练习、单元中的综合训练都放在课内讨论完成。不增加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力求在限度时间和精力内达到尽可能优的效果。,表述理论假设,案例:,如果改进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策略,那么就能够促进学生多元思维能力分析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用性思维能力发展。,要求课题承担者界定核心问题及其主要概念。主要概念的内涵、本质和操作性定义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界定。,生命:生命是有机体的存在形式,它包括人、动物和植物。这里谈的生命特指中学生的生命。,语文生命化课堂:把中学生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尊重中学生生命的需要,通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点化和润泽生命,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它不同于生命课堂,生命课堂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语文生命化课堂理念特征与实践路向之研究:语文生命化课堂理念特征包括生命灵动、个性张扬、诗意栖居、超越当下和价值彰显;实践路向包括模式建构、资源开发、策略运用和审美追求。,表述研究目标,案例语文生命化课堂理念特征与实践路向之研究研究目标:,从,理论,上研究语文生命化课堂的内涵、原则和课堂价值特征,丰富语文生命化课堂理论;在,实践,方面,建构语文生命化课堂模式,以语文话语为核心,以生活世界为体验空间,开发和整合语文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运用促进学习主体发展之策略,实现语文文化“化人”过程,让语文走进学生心灵,完成审美追求。,表述研究内容,一是并列式结构,二是递进式结构,三是综合式结构,四是总分式结构,案例初中语文“引读”教学实验报告研究内容:,(一)课型结构构建,课堂教学有诸多因素,是一种多方位的教育心理过程系统。要想优化教学模式,实验教师应根据教育理论和实际教学对象去构建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可操作的、可控制的结构性流程。这种流程的构建应遵从三个原则,即主动学习的原则、最佳动机的原则和阶段序进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认识活动感知、思考理解这种内在的隐性结构。课题组在教学中,把初中语文课型分为预习课、教读课、自读课、总结课,每一课型都从上述三个原则出发,围绕“引读”作了动态构建。,1.预习课,。洪氏教材的讲读课文前都设计了预习题,课题组利用这些预习题,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课题组把预习课课堂结构设计为:,在预习课的模式中,要求学生首先阅读预习题,然后带着问题去感知课文内容,在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逐题检查效果。有的预习题是交代背景的,可借此理解文章的主旨;有的预习题是要求学生掌握作者思路的,通过阅读,学生可从整体上把握文路,划分段落;有的预习题为字词练习,学生在阅读中可通过查字典、词典,结合语境来理解。通过第三步逐题检查效果,学生力求解决大部分问题。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在第四步小组讨论中解决。这种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和成功感。,2.教读课。,教读课是最能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型模式。教读的宗旨和目的,是通过教读课文的“教”,让学生懂得如何去“读”相关的文章,从而实现“自能读书”的要求。教读课力求体现三个要素,即旧知识现实化、新知识点训练的操作性和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实际应用性。课题组把教读课课堂结构设计为:,教读课型,在教读课中,确定教学目标极为重要,因为整个教学活动都受教学目标的控制;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引读课文,根据读中提示,有意向地引导学生辨疑,给学生创设一种思维情境,激疑启思;对于重点问题,则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落实目标,方法是以点拨为主;对于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概括出来;复读课文在于进一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训练语感,提高阅读能力;检查效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当堂消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同时为矫正和调控提供信息。教读课体现出可控性特征、动态性特征和整体性特征。,3.自读课。,这种课型主要用于对课本中“自读课文”的学习上。课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