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52964701 上传时间:2024-11-2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精品)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精品)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Page,*,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Made by ethos,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研究,(,一,),电化教育的兴起,(,二,),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三,),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四,),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二、中国早期教育技术学发展研究(以金陵大学为例),一、发展阶段,电化教育的兴起,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发展阶段,电化教育的兴起,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1.,时期:,1919-1949,2.,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3.,典型事件:,(,1,),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2,),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3,),1923,年晏阳初在嘉兴举办的千字课教学实验中使用了幻灯。,(,4,),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1937,年,建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5,),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发展阶段,电化教育的兴起,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4.,发展特点:,(,1,)我国的电化教育是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影响下而引入我国的,它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且先在社会教育中,后在学校教育中进行推广。,(,2,)由于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科学技术落后,加上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不够和投入不足,因此电化教育始终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只在南京、上海一带少数城市的学校社会团体中有所开展,始终未能有大规模的推广。,(,3,)早期电化教育的实质是视听媒体设备在教学教育中的应用,相当于美国的视听教育,从本源上说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发展阶段,电化教育的兴起,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1.,时期:,1950-1965,2.,特征:,(,1,)播音教育(举办俄语广播学校、文化补习学校、广播函授大学)、电视大学(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广州等),(,2,)学校,(,中小学与高校,),电化教育,开课(如:北师大,1947,年有电化教育馆,开设选修课);辅助教学,3.,典型事件:,(,1,),1949,年,11,月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2,),1950,年中央文化部商同教育部把所属各省,市文化馆划归文化部领导,以利于推动各地电教工作。,(,3,),1958,年,9,月筹建北京电化教育馆(北京、上海、南京、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相继成立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发展阶段,电化教育的兴起,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4.,发展特点,(,1,)政府重视,因此恢复发展很快,(,2,)电化教育无论是社会或学校都是由相应的领导机构来组织与推动,(,3,)电化教育主要是幻灯、电影、广播、录音、电视等设备和传播系统的应用,实质是视听媒体的应用,(,4,)由于文革的原因,受到严重的摧残,机构撤消,人员下放,设备散失,使电化教育事业在文革中处于停止状态。,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发展阶段,电化教育的兴起,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1.,时期:,1978-90,年代中期,2.,特征:,(,1,)全国电教系统形成,(,2,)电教实验与教改实验,电化教育深入课堂,(,3,)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4,)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5,)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6,)教育技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3.,典型事件:,(,1,),1978,年教育部建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2,),1993,年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4.,发展特点,(,1,),80,年代,电教是一个高潮,发展快和宽,特别是学校教育中的发展。,(,2,),90,年代中期以前,电教领域产生明显的变化。,(,3,)计算机技术的影响、多媒体技术的影响,视听技术、教育技术的系统观 上升,影响视听教育的媒体观。,(,4,)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取代教育技术的趋势。,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发展阶段,电化教育的兴起,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1.,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2.,特征:,(,1,)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校园网与教育城域网,(,2,)教育技术学科迅速发展,3.,典型事件:,(,1,),1998,年,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为,中国教育报,“,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专版撰文。,(,2,),2000,年,10,月,25,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工程。,(,3,),2002,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更名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发展阶段,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研究,(,一,),电化教育的兴起,(,二,),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三,),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四,),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二、中国早期教育技术学发展研究(以金陵大学为例),一、发展阶段,(一)研究目的,(二)研究内容,(三)参考文献,通过对金陵大学早期教育技术发展情况的研究,,了解中国早期教育技术的发展情况。,从领域拓展,和学科建设的角度,概述金陵大学电化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层次、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分析其中的先进理念,提出可资借鉴的七条经,验,希冀对当今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的发展之路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中国早期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以金陵大学为例),目录,(一)研究目的,(二)研究内容,(三)参考文献,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中国早期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以金陵大学为例),目录,1.,培养目标,2.,培养层次,3.,课程设置,4.,培养模式,5.,师资力量,6.,可借鉴的经验,电化教育专修科的目的是为了培植从事电化教育的专门人材。凡为该科学生应该具有下列四端,:,(1),事业的认识,(2),基本课程的基础,(3),活动的才能,(4),多才多艺,(一)研究目的,(二)研究内容,(三)参考文献,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中国早期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以金陵大学为例),目录,1.,培养目标,2.,培养层次,3.,课程设置,4.,培养模式,5.,师资力量,6.,可借鉴的经验,(1),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2),电化教育专修科,(3),研究生层次学生培养的探索,(一)研究目的,(二)研究内容,(三)参考文献,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中国早期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以金陵大学为例),目录,1.,培养目标,2.,培养层次,3.,课程设置,4.,培养模式,5.,师资力量,6.,可借鉴的经验,早期的课程设置多偏向于技术和专业基础。如,1941,年春,电化教育专修科两组的公共必修基本课程有:国文、英文、数学、物理、光学、电磁学等,共计,29,学分;技术课程有无线电学、电机工程、内燃机学、汽车学、有声电影、机械画、金工实习、电码发收、放映实习及机械修理、收音机装置及修理、影片观览等,共计,51,学分;电影组加修摄影学、剧本编审、电影摄影法等课程,,此外还有各种讲座。,(一)研究目的,(二)研究内容,(三)参考文献,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中国早期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以金陵大学为例),目录,1.,培养目标,2.,培养层次,3.,课程设置,4.,培养模式,5.,师资力量,6.,可借鉴的经验,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考虑到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多学科交叉的特色,将摄影和各种基础课程,如物理、化学、美术等课程结合,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逐渐探索出当时国内最新的课程,如摄影化学、医学电教等。,(一)研究目的,(二)研究内容,(三)参考文献,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中国早期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以金陵大学为例),目录,1.,培养目标,2.,培养层次,3.,课程设置,4.,培养模式,5.,师资力量,6.,可借鉴的经验,1948,年金大理学院影音课程安排如下:录音教育(,3,学分)、摄影初步(,2,学分)、教学影片(,1,学分)、静片摄制(,3,学分)、影音音乐(,2,学分)、美术(,2,学分)、放映技术(,3,学分)、摄影化学(,3,学分)、影音稿本(,2,学分,),、播音技术(,2,学分)、动片摄制(,3,学分)、实用无线电(,4,学分)、录音概要(,2,学分)、影音讨论会(,2,学分),另外曾开设过的课程还有教育电影、影音文献、电影鉴赏、电影设置、摄影科学、摄影、感光乳剂、声学、机械制图、剧本创作等。,(一)研究目的,(二)研究内容,(三)参考文献,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中国早期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以金陵大学为例),目录,1.,培养目标,2.,培养层次,3.,课程设置,4.,培养模式,5.,师资力量,6.,可借鉴的经验,从开设的课程来看,影音专修科的教育注重基础,技术理论的学习,同时也注重美术、音乐等的修养,还注重实践和交流,在当时是比较科学的课程设置。,(一)研究目的,(二)研究内容,(三)参考文献,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中国早期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以金陵大学为例),目录,1.,培养目标,2.,培养层次,3.,课程设置,4.,培养模式,5.,师资力量,6.,可借鉴的经验,“教学、科研、服务与推广,”,三位一体是金大办学的基本模式,贯彻于全院各系办学过程之中。服务与推广既表现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编写、人才培养方式、科研选题等方面),也表现于面向基层,对社会的直接服务。,(一)研究目的,(二)研究内容,(三)参考文献,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中国早期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以金陵大学为例),目录,1.,培养目标,2.,培养层次,3.,课程设置,4.,培养模式,5.,师资力量,6.,可借鉴的经验,(,1,)金大影音部的教师,(,2,)金大各系教师,(,3,)校外教授和外国专家,(一)研究目的,(二)研究内容,(三)参考文献,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中国早期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以金陵大学为例),目录,1.,培养目标,2.,培养层次,3.,课程设置,4.,培养模式,5.,师资力量,6.,可借鉴的经验,(,1,)内外的办学动因,(,2,)先进的办学理念,(,3,)开放性的师资配备,(,4,)完备的办学设施,(,5,)优化的组织体系,(,6,)“创造”、“苦干”的工作精神,(,7,)高效益的办学成果,(一)研究目的,(二)研究内容,(三)参考文献,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中国早期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以金陵大学为例),目录,1.,培养目标,2.,培养层次,3.,课程设置,4.,培养模式,5.,师资力量,6.,可借鉴的经验,(,1,)内外的办学动因,外因,兴起于美国,20,世纪初,以幻灯、播音、电影等新媒体技术引入教育领域为特征的视觉教育运动是影响我国开展电化教育运动的外在原因。,幻灯、电影等新媒体进入中国之后,社会上却极,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不仅这新工具的制造工业,无线电收音机、电影放映机和影片之制造工业还没有发达,就是使用这新工具的人才也很缺乏。,教育部在决定于,1925,年实施电化教育。,(一)研究目的,(二)研究内容,(三)参考文献,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中国早期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以金陵大学为例),目录,1.,培养目标,2.,培养层次,3.,课程设置,4.,培养模式,5.,师资力量,6.,可借鉴的经验,(,1,)内外的办学动因,内因,勇于开创电化教育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