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七章,萜类挥发油,1,萜的含义:,萜类化合物是指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结构的一类化合物。,2,萜的生源途径,:,1,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萜是以,异戊二烯,为单位的,以,头,尾,或,非头,尾,顺序相连而成。,2,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甲戊二羟酸,(活性异戊二烯)是形成萜的真正前体。,但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作为认识萜类及进行萜的分类仍具有重要意义,。,3,萜的分类,:,分类依据,异戊二烯单位数,类别,异戊二烯单位数,碳原子数,存在形式,单萜,2,10,挥发油、环烯醚萜,(,苷,),倍半萜,3,12,挥发油 内酯,二萜,4,20,树脂、苦味素、植物醇、叶绿素,三萜,6,30,皂苷、植物乳汁、树脂,四萜,8,40,植物胡萝卜素,多萜,8,40,橡胶,萜类生物碱 乌头碱,4,第一节 单萜,单萜,-,以两分子异戊二烯为单位的聚体。多是植物,挥发油,的的组成成分。,截至,1991,年发现的萜类化合物约,843,种,基本碳架,30,种,至,1997,年单萜化合物数量达,2100,种。,5,链状单萜:,月桂烯、香叶醇,柠檬醛,单环单萜:,薄荷醇、桉油精、,斑蟊素、驱蛔素,双环单萜:,龙脑、樟脑、芍,药苷(单萜苷),环烯醚萜:,(特殊单萜衍物),单萜按碳,环数分为,6,香叶醇 柠檬醛 青蒿酮,7,桉油精 薄荷醇,胡椒酮(辣薄荷酮),8,斑蟊素 驱蛔素,9,龙脑 樟脑,10,芍药苷(蒎烷型),单萜衍生物,-,环烯醚萜,栀子苷、桃叶珊瑚苷(车前草中清热利,湿)、梓醇苷(地黄降血糖成分),11,4-,去甲基环烯醚萜,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形成过,程,12,栀子苷,梓醇,龙胆苦苷,13,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性质:,1,均为白色结晶或无定性具,引湿性,的粉,末。味苦,具旋光性。,2,此类成分(苷及苷元),偏于亲水性,。大,多数易溶于水、和甲醇,可溶于乙醇、,丙酮、正丁醇,难溶于氯仿、苯、石油,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14,3,环烯醚萜苷,易于被,酸,水解,产生的,苷元,因具有,半缩醛,结构,性质活泼,容易聚合成大分子的各种,不同颜色沉淀,(黑色)。,据此可用于该类成分的鉴别。这也是含该类成分中药(如玄参、地黄)加工炮制容易变黑的主要原因。,15,4,游离苷元,与,氨基酸,加热,产生深红至,蓝色,最后生成,蓝色沉淀,(与皮肤接触,染蓝色)。,5,苷元的冰醋酸溶液,与少量,铜,离子加热显,蓝色,。可用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检识和,鉴别。,16,第二节 倍半萜,倍半萜,-,以三分子异戊二烯为单位的聚合,体。是植物挥发油高沸程,(,250280,)的主要组分。,倍半萜的骨架类型、数量是萜类化合物中最多的一类,截至,1991,年发现的萜类化合物约,2800,种,基本碳架,200,种以上,至,1997,年倍半萜的数量达,9615,种。,17,链状倍半萜:,金合欢烷,(金合欢醇),单环倍半萜 :,青蒿素,(倍半萜内酯)抗疟疾,双环倍半萜:,马桑毒素,,治疗精神分裂症,按碳环数,目分为,18,金合欢醇 青蒿素,19,第三节 二萜,二萜,-,以四分子异戊二烯为单位的聚合体。,在自然界分布较广,在植物界普遍存在植物醇为植物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植物乳汁、树脂多以二萜类化合物为主要组分,此外在菌类、海洋生物中也发现不少二萜类化合物。,20,由于,二萜含氧衍生物,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如紫杉醇、雷公藤内酯、穿心莲内酯、芫花酯甲,银杏内酯等。,因此,近年来对二萜类化合的研究进展很快,截至,1991,年发现的萜类化合物约,2400,种,到,1997,年达,8338,种。,21,无环二萜:,植物醇,单环二萜:,维生素,A,双环二萜:,穿心莲内酯、银杏,内酯,A,、,B,、,C,、,M,、,J,三环二萜:,雷公藤甲素、芫花酯,甲、紫杉醇、瑞香毒素,四环二萜:,甜菊苷、冬凌草素、,香茶菜甲素,按碳环,数目分为,22,植物醇,维生素,A,(单环二萜),23,穿心莲内酯(半日花烷型)银杏内酯,A,(抗菌、抗炎)(治疗心血管病),24,紫杉醇,-,抗癌:不显碱性,,对酸稳定,对碱不稳定。,25,雷公藤甲素,(三环二萜),-,抗癌、抗炎、免疫抑制剂,甜菊苷,(四环二萜),-,甜味剂,乌头碱,(五环二萜),-,镇痛局麻、降温、消肿,作用,26,1,挥发油含义,:,是指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2,挥发油的组成,萜类化合物:,单萜、倍半萜,芳香族化合物:,桂皮醛(解热镇痛)、丁香,酚(抗菌、镇痛),酯肪族化合物:,鱼腥草素(抗菌作用),27,3,挥发油的性质,(,1,)性状,常温下多数呈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有挥发性及特殊香气,有些成分在,冷却,条件下可析出结晶,习称为,“脑”,。滤去析出物的油称为,滤脑油,。,(,2,)挥发性,指常温下可自行挥发的性质。,28,(,3,)溶解性,强亲脂性,成分。易溶于石油醚、乙醚、油脂等,可溶于高浓度醇。,不溶于水,。,比重(,d=0.851.065,),比旋光(,+97+117,),折光率(,1.431.65,),沸点(,70300,),(,4,)物理常数,29,(,5,)不稳定性,表现在与光线、温度、空气可氧化、聚合成大分子成分,使挥发油变质,比重加大,颜色加深,有刺激性气味,成树脂状,不能随水蒸气蒸馏等。,因此,挥发油要密封、低温、避光保存。,30,一、挥发油的提取分离,(一)挥发油的提取,1,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挥发油的挥发性。,为挥发油提取常用方法。,31,2.,溶剂法,利用挥发油的,脂溶性,,采用低沸点的亲脂性有机溶剂乙醚、石油醚提取。由于乙醚等易燃、易爆等,故仅作为实验室方法。,32,3,吸收法,利用油脂的脂溶性吸收挥发油的方法。常用于贵重香料的提取,可保留挥发油特有的香气。,4,压榨法,机械压榨的方法。多用于含油量较高的新鲜原料中挥发油的提取。可保持挥发油特有的香气,但提取不完全,可配合水蒸气蒸馏法提取。,33,5,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的二氧化碳(脂溶,性)挥发油的方法。,34,由于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比较低(,31.3,),所以对热敏性成分比较理想,亦可提高挥发油的品质。,国外多用于香料的提取。,35,(二)挥发油的分离,1,冷冻析晶法,用于挥发油中“脑”的分离。如薄荷醇的分离。,2,分馏法,利用挥发油组分的沸点差异分离的方法,。,36,挥发油组分的沸点规律:,分子量越大,沸点越高。倍半萜,单萜,化合物极性越大,沸点越高。含氧萜,萜烃,含氧萜中,酸,醇,醛,酮,醚,但酯高于相应的醇。,萜烃中,三烯,二烯,一烯,37,3,化学分离法,利用挥发油各组分官能团所表现的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反应以改变其溶解性能而达到分离的方法。,挥发性生物碱:,可以与酸成盐,羧基成分:,可溶于碳酸氢钠溶液,酚性成分:,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酯类:,精馏或色谱,38,醇类成分:,可利用其单酯化物(醇的酯化反 应)能溶于碳酸氢钠溶液,醛、酮成分:,与亚硫酸氢钠加成(醛、甲基酮)或吉拉尔试剂(酮基成分)反应,醚类:,与浓酸成烊盐结晶,双键化合物:,与氯化氢、亚硝酰氯加成生成结晶性加成物,39,4,色谱分离法,采用上述方法难以分离的,成分可用色谱方法分离。,吸附剂:,硅胶、氧化铝、硝酸银络合色谱,(双键异构体的分离),-,细辛醚、,-,细辛醚、欧细辛醚分离。,洗脱剂:,石油醚洗脱萜烃类,石油醚,-,乙酸乙,酯不同比例洗脱含氧萜,40,挥发油的色谱鉴别,1,薄层色谱,条件同前,2,气相色谱(,GC,)法,与对照品共色 谱予以鉴别,41,3,气相,-,质谱联用(,GC-MS,)法,遇分离、鉴别于 一体,同时进行,4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