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模式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252928285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医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康复医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康复医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康复医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模式,第一章康复医学,1981年新的康复定义:康复是应用所有措施,旨在,减轻残疾和残障状况,,并使他们有可能不受歧视地成为社会的整体。,基本内涵,(,1,)采用综合措施,包括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和工程等方面的措施。,(,2,)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3,)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4,)以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康复医学是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治疗技术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作为现代化医院的基本功能。,四个学科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相互交错、四环相扣的关系。,(,1,)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一级预防:健身锻炼和合理的生活习惯,防止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功能障碍的可能性。,二级预防:在疾病发病后,积极的康复介入,以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发生。,三级预防:在发生功能障碍后,可以通过积极的康复锻炼,防止功能障碍的加重或恶化。,(,2,)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康复治疗过程经常需要,同时进行临床治疗,,而且临床治疗过程也需要康复治疗积极地介入。例如: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等,在,疾病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总是相互交织的,。,(3),康复与保健医学:,通过主动锻炼,提高人们的机体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两者相同。保健对象同时也需要临床、预防和康复医学的综合服务,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关联,临床医学 康复医学,核心理念,人体疾病为中心,人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中心,医学模式,强调生物学模式 强调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工作对象,各类患者 各类功能障碍者和残疾者,临床评估,疾病诊断和系统功能躯体、心理、生活、社会独立功能,治疗目的,强调去除病因。挽救生命,改善、代偿、替代的途径来,逆转病理和病理生理过程 提高功能、生活质量,回归社会,治疗手段,药物和手术为主 非药物治疗为主,主动参与合理训练,工作模式,专业化分工模式 团队模式,康复共性原则,一、因人而异,(个体化原则),,即根据各个功能障碍的特点、疾病情况、康复需求等制定康复治疗目标和方案,并根据治疗进度和功能及时调整方案。原因是:,1.,病情和目标差异:病情严重者和病情较轻者两者的治疗强度差异。,2.,年龄和性别差异:儿童和老年人的治疗强度较小、时间短。,3.,兴趣和文化差异:引起患者兴趣为主要。,4.,经济和环境差异:经济选择器械和监护类型。环境条件将是具体康复方法、强度、节奏选择的重要依据。,二、循序渐进,1.,积累训练效应:治疗效应符合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康复治疗的应激性要逐步建立,效应表达需要逐步积累,因此在,短期内不一定能见到生理适应性改变,,因此不能过快的增加治疗负荷。,2.,学习治疗方法:康复治疗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神经肌肉功能重建也是系统在学习的过程,由小到大,由易到难,治疗重复次数由少到多,逐步产生,心理和生理性,适应。,3.,建立安全性:循序渐进是建立安全性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突然的变化康复治疗方案、运动负荷可以威胁到患者的生理功能。,三、持之以恒:功能锻炼为核心的康复治疗,需要持续一顶的时间才能获得显著效应,停止后治疗效应将逐步消退,因此需要长期持续,甚至维持终身。,1.,维持与消退:一次足够强度的运动训练的效应可能维持在,2-3,日,而一次效应一般需要,2,周时间积累,维持效应的唯一方法是持续的进行运动治疗。,2.,行为模式价值:可以改变个人不良行为的重要方面。因此保持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是改变行为模式的重要基础。,3.,康复预防价值:康复治疗是预防疾病的基本途径之一。例如有氧训练不仅可以用于冠心病的治疗还有助于预防冠心病再度发作。,四、主动参与:主观能动性或主动参与是康复运动疗法效果的关键。,1.,运动中枢调控:大脑运动皮质在长期康复训练后,,会发生功能性重塑或神经联络增强。,2.,神经元募集:运动单元是中枢神经功能的表现,患者的,主动参与是保证运动单元募集的前提。,3.,心理参与:主动参与本身就是心理状态的反应,也是改善心理功能的主动措施。,五,.,人体的功能障碍是多器官、多组织、多系统的综合,康复的目标包括心理、职业、教育、娱乐等多方面,而最终的目标是重返社会。,1.,功能障碍的多维性:,功能障碍多数是综合性联合性的,。例如:脑卒中病人不仅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还有心理和基础疾病等多方面的异常。,2.,功能恢复的多渠道:基本渠道包括,改善、代偿、替代,。,3.,锻炼手段的多样性:方式方法有很多种,,在训练时加以综合应用,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也有利于提高训练兴趣。,第二章残疾分类和预防,残疾定义:指由于各种躯体、身心、精神疾病或损伤以及先天异常所至的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异常和(或)丧失,造成机体长期、持续或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状态,并不同程度地影响身体活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活动能力。,这些功能障碍通常不能通过单纯临床的治疗而痊愈。,残疾分类,原发性残疾:原发性残疾是指由于各类疾病、损伤、先天性异常等直接引起的,功能障碍,,导致残疾常见原因有疾病、外伤、营养不良、先天性发育缺陷和老年病等。,继发性残疾:是指,原发性残疾后的并发症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即各种原发性残疾后,由于躯体活动受限,肌肉、骨骼、心肺功能等出现失用或失用性改变,导致器官和系统功能进一步减退,甚至丧失。例如:脊髓损伤后长期卧床导致的关节挛缩、泌尿系统结石和肾功能障碍等。,残疾学:是以残疾人及残疾状态为主要研究对象,专门研究残疾病因、流行规律、表现特点、发展规律、结局以及评定、康复与预防的学科,残疾人:指具有不同程度躯体、身心、精神疾病或损伤以及先天异常的人群的总称。,中国残疾人分类:根据,1986,年国务院批准,五类残疾标准,中包括,视力残疾、听力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但没有包括内脏残疾。,残疾的三级预防:同康复医学三级预防理念相仿,同在预防残疾,预防继发残疾,预防残疾恶化。,第三章康复医学基本模式和服务对象,一、工作方式,1.,康复团队模式:指多学科和多专业人员合作,共同致力于患者功能康复的工作方式。,2.,团队组成,(,1,)学科间团队:由康复医学密切相关学科,包括,:,神内科和神外科、骨科、心血管内外科等。,(,2,)学科内团队:康复医学机构内部的多种专业。,3.,团队会议:是传统的康复医疗工作方式。但是近年来趋向于采用床边查房或治疗室查房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4.,各级康复机构的设置:在每一级康复机构所配备的康复资源有所不同,有利于整合资源,更好的服务残疾人。社区服务站和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的联系更为紧密,存在转介情况。,转介服务的概念,由于康复对象需求的多样性、康复诊断的复杂性和康复对象参与社会生活的全面性,决定了康复目标的实现需要社区内外多部门和多专业的横向及纵向配合和参与,很多时候难以依靠所在社区找到全部资源,所以需要进行转介到有条件和具备专门知识的机构。,各类残疾人在残疾发生的早期、训练过程中、辅助器具配置前、职业技能评价时,都需要康复医生参与指导,进行身体功能评估、制定康复方案并接受一定时期的机构康复;为使残疾人接受教育,需要一些特别的设备设施,教师要接受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残疾人装配假肢矫形器、选配助听器、配置代步工具如轮椅等,需要到专门的机构去进行取型、测量、产品选择;因此社区协调员要掌握所在地区各级提供医疗康复、特殊教育、辅助器具配置的专业机构信息,以便根据残疾人需求提供及时到位的转介服务。,一、康复转介服务的对象和条件,凡户籍在本镇并持有肢体、视力、听力、言语、智力、精神等残疾人证的城乡居民。,二、转介服务项目,1,、重残无业人员养护。有需求重残无业人员养护的,转介到所在地养护机构。,2,、缺肢者安装假肢、矫形器。,3,、,15,岁以下脑瘫少年儿童康复服务。,4,、,0,7,岁聋儿智残儿童康复服务,5,、为残疾人送康复上门服务。转介机构:为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村)卫生室。,康复转介服务的材料,1、填写转介服务申请表;,2、残疾人证复印件、身份证和户口簿复印件;,3、15岁以下脑瘫儿童、聋哑、智残儿童未评定残疾人证的,需提供二级医院以上的残疾证 明。,工作分工,包括为六大类:康复基础学,康复功能,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学,康复临床学和,社区康复。,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新思路,基因组研究的重心由结构向功能转移,: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生命科学开始进入功能基因组时代。从人体功能性角度来寻找和探索人体组织器官结构间的关系,以“功能治疗”为重解决常见多发病的多因素、多基因的复杂性疾病症状,通过提高机体的生存质量来降低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将融入今后临床研究的主流,为医学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康复医学在大科学的整合中创新腾飞:,尝试以系统生物学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搭建生命科学与医学、临床学与康复学两座桥梁。,推荐,社区康复指南,社区康复指南,总结了世界各国,30,年社区康复的经验,为残疾人工作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提出了如何在社区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区支持等服务的框架和建议,以保障残疾人享受各项权利,实现融合发展。,社区康复指南,的中文版于,2011,年,11,月份由同济大学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翻译完成。,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