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3,年温州市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分析和备考建议,2013年温州市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一)、命题思路,命题依据:,2012,年浙江省考试说明,命题标准:课程标准、省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标系数:试卷的难度值把握在,0.57-0.6,(,0.60,),,区分度,0.30,(,0.34,)。,一、市一模地理试题分析,(一)、命题思路命题依据:2012年浙江省考试说明 指标系数,1,考查地理思维能力,1考查地理思维能力,2,考查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命题上以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必修,及指定的选修模块(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以及浙江省义务教育地理学的相关知识为依据,主干知识选择上以浙江省近三年高考试题中高频知识点为主,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力争做到一定的导向性,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比例与近几年浙江省高考相近。,2考查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 命题上以浙江省普通,自然地理核心知识:,地图、地球运动、天气气候、地形地貌、河流、海洋、自然带等,人文地理核心知识:,资源能源、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主干知识是我们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知识,主干知识支撑了地理学科的脉络,自然地理中的晨昏线、时间的计算、气候特点及成因、地壳物质运动、水循环、洋流等知识,人文地理中的工业、农业、城市、交通、商业、旅游的区位因素等,自然地理核心知识:地图、地球运动、天气气候、地形地貌、河流、,考查内容,考点,分值,题目分布,自然地理,(,48,分),地球运动,4,11,地球与地图,8,2,、,3,河流,4+1,4,、,37,(,1,),气候,8+12+1,8,、,9,、,36,(,1,)(,2,),37,(,1,),地形、地貌,4+4+2,5,、,36,(,2,),37,(,1,),人文地理,(,52,分),人口、,4,1,地域联系,8,6,、,7,城市,14,37,(,1,)(,2,),农业,10,36,(,3,),(土地)资源,4,36,(,2,),旅游地理,4,10,环境保护,8,37,(,3,),2013,年温州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主干知识分布,考查内容考点分值题目分布自然地理地球运动411地球与地图82,3,注重图表信息,突出学科特色,从试题的信息载体选择上,尽量以图形语言为主,注重图表信息的展示,,(8,幅图,1,张表,),考查学生在新图表、新情景和新材料中,获取图文信息,描述、阐释、论证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能力。地理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得到普遍关注,信息处理成为首要能力。试题需要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并应用信息。,3注重图表信息,突出学科特色 从试题的信息,4,以区域为载体,热点和焦点是试题的切入点,区域发展、土地资源利用、农业发展、城镇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体现在试题设计思路中。,非选择题第,36,题以世界局部区域为背景,第,37,题以中国局部区域为背景,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空间性的特色,题目从自然、人文角度分别设问,重点考查地理背景分析与原理应用,力争体现出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色,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区域特征,土地利用、气候成因分析、农业区位及变化、城市区位及分布特征、环境保护等,试题力争体现地理学科思想和学科价值。,4以区域为载体,热点和焦点是试题的切入点,(二)试题解析,图,1,图,1,为我国四省两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变化情况,读图完成第,1,题。,1,关于四省人口变化状况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浙江省人口增幅大于河南,因人口基数大,B,河南省年增长率小,因人口老龄化程度高,C,2010,年广东省常住人口最多,因自然增长率高,D,贵州省常住人口出现负增长,因人口迁出多,(二)试题解析图1图1为我国四省两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变化情,【,测量目标,】,考试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命题,依据,】,【,命题意图,】,关注中国国情、平衡整体难度、考试心理角度考虑,试卷安排由易到难。估计难度值,人口增长状况及成因分析,【,解题要求,】,0.85-,0.93,明确,中国各省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获取数据信息数据的简单推算,【,错因分析,】,对人口增长特点基本国情不了解、基本概念不清、人口变化成因不会分析,审题太草率,,获取和处理数据信息能力差,【测量目标】考试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测量目标,】,:,读图能力、距离计算、生物繁殖季节判断、气候及灾害分析,考试说明:地球与地图知识,【,命题依据,】,候鸟是指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季节性迁徙的鸟类。图,2,为,“,某种候鸟迁徙路线图,”,,读图完成,2,3,题。,2,当候鸟,迁徙,至渤海湾时,该地季节最可能是,A,春季,B,夏,C,秋季,D,冬季,3,该候鸟从澳洲到渤海湾的,迁徙过程中,A,需要飞越约,11000km B,跨越东西两半球,C,随雨季自南向北,迁徙,D,受台风灾害侵扰小,【测量目标】:读图能力、距离计算、生物繁殖季节判断、气候及,审题和信息解读不准确,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生物繁殖季节不会分析,南北半球季节模糊。,【,命题意图,】,以候鸟迁徙路线图为背景综合考察学生读图能力、估算能力,考查知识运用能力。,结合地球与地图知识,获取图示信息信息、调用生物繁殖季节、有关雨带移动及气象知识做答,【,解题要求,】,【,错因分析,】,0.8-,0.71,计算能力差,0.7-,0.50,审题和信息解读不准确,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生物繁殖季节不会,图,3,图,3,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与青尼罗河流域相比,白尼罗河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是,A,落差大、峡谷多,水能丰富,B.,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C,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D,结冰期短,发电季节时间长,5,关于尼罗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的说法可信的是,A,板块挤压抬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B,夏季海浪侵蚀严重,海岸线向陆地后退,C,中上游修建水库,海岸线,向陆地,后退,D,全球气候变暖,海岸线,向海洋,推进,图3,考试说明:河流特征、流域开发;地形、地貌,【,命题依据,】,【,测量目标,】,【,命题意图,】,以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河流水文特征理解、地貌成因分析,,读图获取信息能力,图文转化能力。,明确河流特征、,海岸地质地貌变化的成因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图表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能力做答。,【,解题要求,】,0.65/,0.54,河流特征及开发;海岸地质地貌变化及成因分析,【,错因分析,】,看不懂地形剖面图,区域定位能力差,,对河流特征有关知识模糊、区域河流特征等基础知识不扎实,梯级开发概念不清;逻辑推理能力弱。,0.85/,0.67,考试说明:河流特征、流域开发;地形、地貌【命题依据】 【测量,图,4,图,4,为,“,2010,年中国前十大货物贸易伙伴国家(地区)贸易比重饼状图,”,,读图完成,6,7,题。,6,我国从下列贸易伙伴国家(地区)进口的主要货物,说法正确的是,A,韩国:飞机、电子产品、粮食,B,日本:电机、服装、矿物燃料,C,欧盟:汽车、飞机、高档手表,D,美国:汽车、纺织品、家用电器,7,货物贸易状况表明我国,货物科技含量超过主要贸易伙伴国家(地区外贸海运航线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出口货物中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具优势 航空运量在外贸运量中比例最大,A. B. C. D. ,图4,考试说明:地域联系,【,命题依据,】,【,测量目标,】,商业贸易、地域联系方式,【,命题意图,】,以饼状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用学科知识和技能。,【,解题要求,】,【,错因分析,】,0.85/,0.94,从,饼状统计图获取信息,,运用贸易货物生产地、地域联系方式有关知识和生活经验作答,0.8/,0.90,对纺织品、家用电器等生产地不清,反映生活经验缺乏,对我国的工业品生产的状况不熟悉,考试说明:地域联系【命题依据】【测量目标】 商业贸易、地域,山地年降水量起初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增,达到一定高度后,年降水量又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此高度称为最大年降水量高度,H,(,km,)。读图,5,完成,8,9,题。,8,关于图示范围最大年降水量出现高度,H,叙述正确的是,A,海拔越高的山地,,H,值越大,B,纬度越高的山地,,H,值越小,C,甲地位于向阳坡,,H,值大,D,乙地位于迎风坡,,H,值小,9,关于、两城市温差大小及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年较差城市 城市日照长,B,年较差城市 城市云雨多,C,日较差城市 城市海拔高,D,日较差城市 城市季风强,山地年降水量起初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增,达到一定高度后,年降,气候要素成因分析,【,测量目标,】,考试说明:大气运动有关原理、气候。,【,命题依据,】,考查大气运动原理、气候要素成因的综合分析能力;等值线的判读能力;区域空间定位和空间觉察能力。,【,命题意图,】,【,解题要求,】,0.5,0.29,【,错因分析,】,通过等值线及区域图,判读山地最大年降水量高度 ,运用大气运动有关原理、影响气候因素比较分析山地最大年降水量高度和和温差的成因。,较难题。,0.75,0.74,现场学习能力弱、地理思维能力欠缺,从图示中获取信息能力差,区域空间定位和空间觉察能力差,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地理原理理解不透,气候要素成因分析【测量目标】考试说明:大气运动有关原理、气候,图,6,图,6,所示岛屿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巴厘岛。它拥有众多自然风光,其中最美的是,海滨浴场,,沙细滩阔、海水湛蓝清澈,每年来此游览的各国游客络绎不绝。读图,6,完成,10,11,题。,10.,关于该岛屿及自然旅游景观说法正确的是,位于板块交界处,可欣赏到典型的火山地貌景观,山地海拔最高处,可欣赏到独特的山岳冰川景观,气候炎热而潮湿,,可欣赏到,罕见的原始丛林,景观,海岸线曲折漫长,西部可欣赏到,壮观的海蚀崖,景观,A,B,C,D,11,某游客在日记中写道:,“,清晨,太阳在巴厘岛东南海面上缓缓升起,正午时太阳位于巴厘岛正北方向,,”,。该游客游览巴厘岛的时间最,有,可能是,A,1,月,B. 4,月,C. 7,月,D. 10,月,图6,【,命题,依据,】,【,测量目标,】,自然景观成因及欣赏、,地球运动的意义,考试说明:旅游资源及欣赏、地球运动的意义;,【,命题意图,】,【,解题要求,】,【,错因分析,】,考查旅游地理中旅游资源的成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时空转换能力;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运用等高线区域图文,分析旅游资源成因;,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南半球低纬太阳视运动的方位做答。,0.80,0.81,0.6,0.49,从图示中获取信息能力差、对地貌类型区别不清,空间想象能力,时空转换能力差,【命题依据】【测量目标】自然景观成因及欣赏、地球运动的意义考,图,7,36,(,30,分)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7,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图736(30分)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图,7,中甲地与乙地的气温与降水资料(表)。,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甲,气温(),13.5,14.3,16.2,17.5,19.6,22.7,24.7,25.0,24.0,20.9,16.7,13.9,降水(,mm,),170.8,168.6,111.9,111.8,88.6,53.2,15.6,21.5,64.2,131.4,151.8,175.6,乙,气温(),3.7,5.4,7.3,9.6,13.4,17.8,21.0,20.3,17.5,12.3,7.0,4.1,降水(,mm,),46.6,41.5,32.5,43.5,36.9,26.6,17.2,13.2,33.2,35.3,52.2,43.8,材料三:图中,X,国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占,37%,、草地为,14%,、林地为,32%,,其它占,17%,。该国旱作农业有一年生谷物和多年生作物之别, 灌溉农业多属集约园艺农业。在欧盟农产品补贴政策的影响下,橄榄树曾为旱作区主要多年生作物,如今在许多丘陵山区被向日葵所取代,具纬度优势的园艺农业区已成为欧盟冬季新鲜蔬果主要供应地之一,农业趋于多元化。,材料二:图7中甲地与乙地的气温与降水资料(表)。月份1 月2,(,1,)指出甲地降水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原因。(,8,分),(,2,)从地形与气候角度,说明甲、乙两地主要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12,分),(,3,)分析,X,国近年来农业向多元化发展的原因。(,10,分),(1)指出甲地降水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原因。(8分),【,命题意图,】,以区域为背景,提供两地气候资料综合考查气候要素成因分析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调用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测量目标,】 1,、降水特征及成因,【,命题,依据,】,气候特征与成因,【,解题要求,】,根据表中数据判断降水季节变化特征,调动相关区域背景知识,有关大气、气候有关原理分析降水成因。,【,错因分析,】,:,区域背景知识、有关大气、气候有关原理掌握不扎实,审题析题能力差,对命题素材、命意图把握不清,获取信息能力、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弱,,表达不系统、不科学,0.65/,0.56,【命题意图】以区域为背景,提供两地气候资料综合考查气候要素成,【,命题意图,】,【,命题,依据,】,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地理事物自然成因,【,测量目标,】,2,、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成因分析,利用图文材料,考查运用学科知识比较分析地理事物成因的一般方法。,【,解题要求,】,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和区背景知识,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说明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的自然成因,【,错因分析,】,审题析题能力差,获取信息能力差,对命意图把握不清,地形、气候特征表述不系统、不科学,逻辑关系不清,运用学科知识比较分析地理事物成因的一般方法掌握不好。,0.55/,0.51,【命题意图】【命题依据】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地理事物自然成因【,【,命题意图,】,【,命题,依据,】,变换角度考查学生对,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3,、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测量目标,】,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解题要求,】,0.6/,0.48,【,错因分析,】,:,根据图文信息,运用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分析农业发展的原因,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等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审题析题能力差,对新角度缺乏应变,对命意图把握不清,表达不系统、不科学,【命题意图】【命题依据】变换角度考查学生对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37.,(,2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二:,2012,年,8,月,28,日, 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花落兰州新区。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北部,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材料三:若尔盖湿地地跨川、甘两省,是我国宝贵的湿地资源,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该湿地面积萎缩,沙化面积扩大,致使生态系统功能不断衰退。,37.(2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二:2012年,(,1,)比较图中山脉北部与南部城镇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及其自然原因。(,8,分),(,2,)分析在兰州建立国家级新区的区位优势。(,10,分),(,3,)指出若尔盖湿地主要的生态功能及其保护措施。(,8,分),(1)比较图中山脉北部与南部城镇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及其自然原,【,命题意图,】,【,命题,依据,】,城镇空间分布特征,【,题测量目标,】,1,、城镇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解题要求,】,【,错因分析,】,考查学生地理事物成因、比较分析能力,从图示中获取城镇分布等信息,归纳其特征,然后比较图中山脉两侧的差异。运用有关影响城镇区位因素分析器自然原因。,城镇区位因素,对影响城镇区位因素、城镇空间分布特征等基础掌握不扎实,从图示中获取信息能力差,审题不清,比较差异方法不理解,逻辑推理不严密,语言表达不科学、不规范,0.6/,0.19,【命题意图】【命题依据】城镇空间分布特征【题测量目标】1、城,【,命题意图,】,【,命题,依据,】,2,、城市功能区区位优势分析,城市区位,【,测量目标,】,【,解题要求,】,【,错因分析,】,考查学生图文解读、调用知识和表达能力,从图示中获取有关城市区位、材料中获取影响城市功能区区位因素等信息,分析城市功能区区位优势,0.75/,0.68,城市区位把握不到位,区域特征不清楚,语言表达不科学不到位,读图获取信息能力弱。,【命题意图】【命题依据】2、城市功能区区位优势分析城市区位【,3,、湿地生态功能及保护措施,【,测量目标,】,【,命题意图,】,【,解题要求,】,【,错因分析,】,【,命题依据,】,0.8/,0.78,考试说明:(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考查学生分析区域特征、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文材料,运用湿地生态功能及保护措施的知识做答。,套用湿地生态功能知识不结合具体区域实际做答,不能正确运用地理术语做答,3、湿地生态功能及保护措施【测量目标】【命题意图】【解题要求,(三)对试题几点反思,综观整份试卷,应该说基本上体现了当初的命题思路的要求,也大致与近几年浙江省高考趋势相吻合,以考查能力为主,注重基础,重视主干,重视推理、归纳、综合能力,强调思维过程,体现学科特色、学科思想和价值取向。但有这么几点值得反思:,(,1,)试题的原创性不够,(,2,)个别题目难度大、区分度不好,(,3,),对学生心理、能力估计不准,(,4,)个别题目不是常考点,(三)对试题几点反思 综观整份试卷,应该说基本上,(四)答卷中存在的典型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不清楚、理解不深。,2,审题能力欠缺,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文字信息、图上信息、设问信息)弱,未读懂题意而答非所问。,3.,缺乏知识迁移能力、现场学习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4,分析、归纳问题能力欠缺,不能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答案不全面、系统。,5,表述能力差,或答题思路不清,层次不明,逻辑不强;书写不规范;语言不规范;表述不完整、不科学,得分点遗漏。,6.,在分析原因时,特别是分析人文地理的原因时,学生喜欢用“意义”来回答“原因”。这种思维方式在平时训练和本次考试中都有体现。,(四)答卷中存在的典型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基本概念、,二、备考复习建议,二、备考复习建议,(一)关注区域地理要求的变化,区域是地理学的研究单位,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是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区域发展是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区域也是地理试题的重点载体。近年来区域不再是文综试题中历史、政治学科的铺垫,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区域发展的分析、评价和预测都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内容,(一)关注区域地理要求的变化 区域是地理学的研,以该区域为背景以考纲要求为准绳,编制针对性强化训练题,模仿高考,36,、,37,题,进行:作业,-,反馈,-,错因分析,-,指导学生审题、获取信息、规范答题指导等。,长期持之以恒加强训练。对提高学生审题,析题能力,地理图表判读能力,有效信息获取能力、调动运用知识能力、规范答题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以该区域为背景以考纲要求为准绳,编制针对性强化,引导学生对主干知识进行,系统化和网络化构建,整合主题化的块状知识系统,然后不断加强应用性训练,做到会应用,从而起到夯实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适应高考题型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析题、解题、答题能力。,(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主干知识体系,加强运用知识的训练,引导学生对主干知识进行系统化和网络化构建,整合主题化,产生原因,人均资源少,数量有限性,时空不均匀,经济发展需量大增,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原因,自然人为,基本特点,突出问题,资源的枯竭,供需矛盾大,淡水资源,人口增长过快,对应的措施,土地资源,修复环境,节约利用,依法保护,区域互补,科学开发,控制人口,科技创新,主要问题,资源能源,矿产资源,成因探究,问题情境,相应对策,人类生存发展,人类文明,社会进步,产生原因人均资源少数量有限性时空不均匀经济发展需量大增不合理,(三)建立分析模型,明确解题思路,构建各类分析模型,形成答题的基本框架,促进多元化思考,多角度,多层次答题的形成,使答题更系统,更准确,思维更清晰,减少漏点,减少失分。,(三)建立分析模型,明确解题思路 构建各类分析模,水文分析模型,其它:凌汛、春汛、内外流河,流量,大小,稳定状况,(水位变化),气候、流域面积、水系、,植被、补给类型,汛期,降水、气温,含沙量,降水强度、植被、地形、河道特征、土地利用,冰期,气温,流速,地形地势,水能,流量与落差,水文分析模型其它:凌汛、春汛、内外流河流量大小稳定状况气候、,40,N,右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下表为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圣劳伦斯河流量稳定的原因,比较,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12,分),月份,甲,乙,气温(,C,),降水(,mm),气温(,C,),降水(,mm),1,-6.7,45.6,-12.4,90.0,4,6.0,64.0,3.3,75.5,7,20.5,76.6,19.1,118.5,10,8.9,63.0,6.5,96.0,(,1,)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河段较河段流速快;封冻期短;流量小。,40N右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下表为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解析,】,河流径流量受河流补给形式与流域内的湖泊、植被覆盖率、水利工程等要素的影响。,圣劳伦斯河枯水期(秋季)流量要占到洪水期(春季)流量的,70%,左右。表,4,提供的两个测站的降水资料,说明了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小的特点;其上游有五大湖调节,所以水位稳定。,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流速、水位、结冰期、含沙量等要素。,安大略湖的水面高程为,75m,,而蒙特利尔附近河流水面高程仅为,7 m,,河段(圣劳伦斯河从湖口到蒙特利尔的上游河段),比降陡,水力资源丰富,河段(从蒙特利尔开始到魁北克为中游,长,256,千米)比降减小,流速变缓;河段位于河段的下游,在蒙特利尔西面有最大支流渥太华河汇入,水量较大(安大略湖出水口的年平均流量为,6640 m3/s,,河口的流量年平均流量为,14000 m3/s,)。据表,4,分析,河段的甲地,1,月气温,6.7,,河段的乙地气温,12.4,,可得出纬度越高的地区,气温越低,河流的封冻期长这一结论。,错因分析:逻辑推理不严密、不系统,导致漏点丢分。,【解析】,解题三步曲之一,审题,审题是应试第一关。,“,审,”,就是阅读、琢磨、推敲。 审题的目的是,理解题意、明确问题,。,实质就是,领会或,揣摸,命题人的意图。其能力要求是,获取有效信息,。,审题要领,圈点关键词语,重视隐性信息,确定问题指向,“,规定动作”要到位,审题,把握设问的角度,(四)强化训练,规范和提升审题答题能力,解题三步曲之一审题 审题是应试第一关。“审”就是阅,解题三步曲之二,解题,解题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思考问题答案。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答题,范围,和,要点,。解题的能力要求,处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这一步骤容易被忽视),展开联想,求助图示,排列要点,解题要领,组织,-,语句组织的因果有效性,解题三步曲之二解题 解题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解题三步曲之三,答题,答题是把解题中的答案要求用文字或图象方法表达出来。基本要求是,清楚、准确、简明、完整、有序,,答题的关键是:,正确运用术语,,,其能力指向是,描述或阐述、论证问题,。,这是你展示能力的唯一机会!,层次分明,运用术语,表达完整,答题要领,表述,分点、多角度表述,解题三步曲之三答题 答题是把解题中的答案,温州市一模命题思路分析及备考建议课件,欢迎批评指正!,欢迎批评指正!,温州市一模命题思路分析及备考建议课件,11,醉翁亭记,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5,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六:赏析文本,感受文本艺术特色,1,在把握作者复杂感情的基础上朗读文本。,2,反复朗读,请同学说说本文读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文章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情淋漓尽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3),文章写景优美,又多韵律,使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绘画美,也能感受到韵律美。目标导学七:探索文本虚词,把握文言现象虚词“而”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并列,1.,蔚然而深秀者;,2.,溪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4.,起坐而喧哗者表递进,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者;,5.,临溪而渔;,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修饰,1.,朝而往,暮而归;,2.,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虚词“之”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助词“的”,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山水之乐;,4.,山间之朝暮也;,5.,宴酣之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提示】更多文言现象请参见我的积累本。三、板书设计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山水之乐,(,醉景,),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宴游之乐,(,醉人,),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与民同乐,(,醉情,),可取之处,重视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并通过节奏划分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突破了仅按注释疏通文义的桎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单纯关注“直译”原则,同时培养学生的“意译”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足之处,文章难度相对较高,基础能力低的学生难以适应该教学。,11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11,醉翁亭记,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5,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六:赏析文本,感受文本艺术特色,1,在把握作者复杂感情的基础上朗读文本。,2,反复朗读,请同学说说本文读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文章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情淋漓尽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3),文章写景优美,又多韵律,使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绘画美,也能感受到韵律美。目标导学七:探索文本虚词,把握文言现象虚词“而”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并列,1.,蔚然而深秀者;,2.,溪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4.,起坐而喧哗者表递进,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者;,5.,临溪而渔;,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修饰,1.,朝而往,暮而归;,2.,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虚词“之”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助词“的”,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山水之乐;,4.,山间之朝暮也;,5.,宴酣之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提示】,更多文言现象请参见我的积累本。三、板书设计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山水之乐,(,醉景,),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宴游之乐,(,醉人,),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与民同乐,(,醉情,),可取之处,重视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并通过节奏划分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突破了仅按注释疏通文义的桎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单纯关注“直译”原则,同时培养学生的“意译”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足之处,文章难度相对较高,基础能力低的学生难以适应该教学。,11醉翁亭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