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专题二,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一、欧洲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改革:,(1),背景: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压榨导致各个阶层不满,教会兜售赎罪券。,2,(2),主张。,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即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提出“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主张建立一个,廉俭的教会,。,主张建立民族教会。,3,2.,卡尔文宗教改革:,(1),内容。,信奉“因信称义”的思想,并提出,先定论,宣扬“选民”和“弃民”。,主张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4,(2),影响。,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镇压其他信仰的教派和个人。,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5,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内容: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断绝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的关系,重新划分教区和规定做礼拜时使用的语言。,6,(2),影响。,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天主教的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出现了更加激进的清教运动。,7,4.,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盖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8,5.,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1),思想上: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教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2),政治上: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激发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生长。,(3),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9,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内容:,(1),政治上,废除农奴制,给农民人身自由。,(2),经济上,农民,高价赎买份地,承担临时义务。,(3),组织上,建立,村社制度,严格控制农民。,10,2.,评价:,(1),进步性。,广大农民获得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农民获得一块份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1,(2),局限性。,不彻底性:,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地主土地占有制照旧保留。,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赎买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12,3.,影响:,(1),积极性。,经济上: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9,世纪末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政治上:,上层建筑,的变革。,(2),局限性:保留了,农奴制,的一些残余,俄国未能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且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13,三、明治维新,1.,内容:,(1),政治。,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14,(2),经济:实行“,殖产兴业,”政策。先是创办官营企业来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后“处理”官营企业和大力扶持、保护私人资本主义。,15,(3),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对官兵灌输武士道精神和忠君爱国思想。,设立专门,军事院校,培养高级军事人才。,建立近代化海军。,16,军事机构改革中逐渐形成了陆军省、参谋本部等军事机构。,扶植军事工业,发展军工生产,极力改进军事装备。,建立近代警察制度。,17,(4),实行文明开化,用西方文明改造日本封建文化。,教育改革:整顿旧的教育机构,建立三级近代学校体制,;,创立专业技术学校,;,推行,军国主义教育,。,传播改革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提倡,自由主义,和欧化主义。,改变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中的陈规陋习,进行“欧化”运动。,18,2.,影响:,(1),积极方面。,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并在此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19,它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使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2),消极方面: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国家的道路。,20,四、戊戌变法,1.,背景:,(1),国际局势。欧美列强先后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向电气时代过渡。,(2),民族危机:甲午战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的危机。,(3),经济根源:,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21,(4),阶级根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5),思想根源:,19,世纪,70,年代,以王韬等人为代表的早期改良思潮出现,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22,2.,康梁等人的维新思想:,(1),理论著作: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进一步系统阐发了,变法理论,;,梁启超,变法通议,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想的传播,;,严复创办,国闻报,等。,23,(2),主张:学习西方,变法强国,;,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3),思想特点:将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说同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4),影响:传播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启发了民智,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24,3.,百日维新:,(1),内容。,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经济: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军事:,裁汰绿营,用西法训练军队。,文教:废八股、倡西学、办学堂、派人赴日留学。,25,(2),特点。,涉及领域比较广泛,但未从根本上改变,政治制度,。,从推行范围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从推行者来看:由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领导推行,显示出改革力量弱小。,26,从性质上看:既是,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又是思想解放运动。,从目的上看: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从推行过程看:变法时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措施失当。,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27,4.,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这符合历史发展趋势。,28,(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西方成为一种社会时尚。,(4),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唤醒了人们的民族意识,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29,【史料研析】,1.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材料,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30,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31,探究,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提示:,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稳固沙皇统治,;,但是这次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32,2.,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33,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34,探究,2,: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提示:,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35,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毁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36,探究,3,: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37,提示:,(1),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2),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38,3.,认识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材料康有为主张:“尊君之道,非去太后不可。”他拒绝了翁同龢“调和两宫”的主张。,为了实施政变计划,康有为将当时的会党领袖人物毕永年邀请到北京来,要他前往袁世凯的幕府任参谋,然后协助袁世凯包围颐和园,并带亲信百人往执西太后而杀之。,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39,探究,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实际采取的做法及效果。据此指出改革者应具备的素质。,提示:,做法:单纯依靠皇帝而排斥太后,增加了改革阻力。效果:“围园杀后”的冒险举动直接导致了慈禧太后的反扑,戊戌变法失败。素质:改革者应该有丰富的政治智慧和成熟的政治谋略。,40,【史论总结】,一、明治维新的特点及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1.,明治维新的特点:,(1),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不同国家学习。,(2),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3),直接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41,2.,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1),经济: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通过对外掠夺,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2),政治:明治政府在推翻旧有体制后,仿效西方建立近代政治制度。,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42,(3),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4),对外关系: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逐渐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43,二、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小农经济为主导,民族危机深重,顽固势力强大,领导力量,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依靠主体,明治新政府,无实权的光绪帝,44,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具体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并强力推行,发布大量改革上谕,但由于顽固派的反对,无法推行,国际环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忙于侵略亚洲其他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中国成为列强的瓜分对象,45,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思想文化,积极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儒家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较难以接受新事物,4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