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骆驼城初中,刘兴多,学校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付宜红教授观点梳理,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的程序,优秀学校课程案例,2001年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付宜红教授观点一: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提出意味着,课程管理权的逐步下放;,对课程在地方适应性、地区差异性的关注;,提升校长课程管理、建设能力的需要;,对学校特色化、多样化的期盼;,课程建设正在逐步走向民主、开放、科学,对完善课程管理机制、课程体系建设打根底,地方和学校:,单纯的课程的执行者,课程的开发、参与、建设者,建立课程新秩序,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开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地方: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根底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机制的提出:,使各级教育行政主体更加明确了自身的权责;,有助于调动、统筹多方力量参与改革,推进课程建设;,加深各级课程主体的课程意识,多层面、多角度的课程开发和管理,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推进多样化办学,。,三级课程管理机制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给学校创新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活力,进而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特色,提高校长、教师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标志着课程建设正在逐步走向民主、开放、科学。,课程不仅是教育圈内的事,而且是全社会的事,课程的开发要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共同来参与;由于课程是一种过程,课程必然要在其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修改,使之不断趋向完善,这必然决定了课程具有开放性的一面;课程的设计要为教育对象个性的开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所谓民主的,就是课程决策、课程编制的过程应该是对话式的,而不是独白式的,不能由一股力量说了算;课程实施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交互并生成意义的过程。所谓科学的,主要指:课程是教育对象的课程,但是由于儿童教育对象的世界不同于成人的世界,因此,课程的设计不能从成人的眼光出发,课程必须回归教育对象的世界,课程要能够适应不同教育对象的开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付宜红教授观点二:,三级课程建设中,学校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是根本,认真选用、创造性地实施好地方课程,逐步开发、建设好学校课程,处理好三级课程间的关系 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的心理、生理和能力需求以及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研发、制订的统一课程。表达国家意志,反映国家对某阶段儿童要求到达的根本质量要求。学校课程是国家、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它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保证完成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评估以及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付宜红教授观点三:,在开发实施学校课程注意的问题,,1.开设学校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课改的有机组成局部,是十年课改的补课,不是新生事物。,2.学校课程开设的依据与根本程序,需求与条件的综合判断,为什么不倡导“数学校本课程或“英语校本课程之类的课程?,为什么不倡导奥数类的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不可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学校课程是对原来活动课、兴趣小组及选修课等的继承、标准和开展。,通过标准、统筹,努力超越单纯的“课或“活动,使之成为“课程。,3.要保证课时、合理开发教材,可与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课程的课时一起统筹安排 16%20%。保证国家规定的课时数能得到有效的落实是根本。,学校课程一定需要教材吗?,不要把“课程开发当作“教材开发,改变课程必定有教材的思维定式。反对不顾学校实际、盲目攀比,加重学校和师生负担的做法。,4.在学校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方面,不单纯是讲知识,不单纯是做活动,超越“课、“学科以及“活动的概念局限,强调“课程、“综合的视野与意识;,把单纯的讲知识、学知识,变为想学、能学到、会学了,5.明确学校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别,不同:,综合实践活动属于国家课程,具有强制性,学校必须开设;,国家规定课程名称、课时及内容范围;,义务教育阶段内容范围: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会实践和社区效劳、劳动与技术教育。,相同:,具体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开设顺序、课时安排、活动方式、评价等由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国家、地方相关要求自行设计。,学校在具体实施时可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课程通盘考虑,6.明确学校课程与选修课、活动课具有怎样的关系,活动课多处于随意、分散、无序状态;学校课程应该更有规划、有目标、有设计。,由学校经过一定的合理性论证和设计、能够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开展需要的活动课、选修课、兴趣小组活动就具有了学校课程的意义,可以归入学校课程;,学校课程的开设要善于吸收活动课、选修课以及兴趣小组活动的经验,可以此为根底进行整合、设计、提升。,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要,防止成人想当然,不是成人认为重要就开设;,不是为了开设而开设,教师喜欢开社么就开什么;想开什么开什么;能开什么开什么,不是别的学校开什么我们学校也跟着开什么。,7、正确理解学校课程建设与减轻学生负担的关系,是否是不留作业、推迟上学时间、减轻书包重量就意味着减轻负担?是否国外的宽松教育就意味着没负担?,什么是负担?当一个人经过努力却始终难以到达外界或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他就会感到压力;当他在被动的状态下不情愿地做着自己没兴趣、感受不到快乐和成就的事情的时候,他就会有严重的负担感。,一个人只有在自主的状态下尽可能地使个性得以释放,他才容易活得轻松、自主,并富有创造性和活力。,让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事,让他自己能够有更多的时机选择,能够做主,变被动为主动是我们能做的。,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的一般程序,一健全组织机构,二搞好课程开发调研,三确定开发的课程门类,四纳入学校课程方案,五 指导教师申报校本课程,六学校课程实施:,七学校课程管理和评价,一健全组织机构,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由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 组成),学校课程开发审议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家长和学生代表组成),二搞好课程开发调研,一是调研学校资源优势环境资源:,1.环境资源:如运动场地、器材;图书室的藏书数量和质量,2.人力资源:即教师和相关人员的学历、职称情况,研究方向和兴趣特长等。,二是评估学生学习需求:满足学生不同的开展需求,三确定开发的课程门类,一般学校课程设置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其中必修课一定是能够表达地域特色的课程,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选修课又分成两类:一种是兴趣特长拓展课程,如手工制作、器乐演奏、网站建设、书法、摄影等;一种是学科延伸课程,如文学社、趣味数学、经典诵读、快乐ABC等。,四纳入学校课程方案,落实好课时,教师,五 指导教师申报校本课程,填写学校课程开发申报表,指导教师编写?课程实施纲要?。,?课程纲要?一般包括下述内容,课程目标的陈述: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和学习水平。,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六学校课程实施:,教师依据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和自编自选教材进行备课、授课和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七学校课程管理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1对课程纲要的评估,2对课程实施的评价,3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优秀学校课程案例,校本课程,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北京宣武区康乐里小学的实践探索,“学生在康乐里小学的六年学习生涯中,至少要集体参观12个博物馆,进剧场观看12场演出。我们把这作为学校送给学生的礼物。,通过实际考察与调研,康乐里小学决定凭借首都文化资源丰富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将学校文化建设与独具文化内涵的学校课程开发结合起来,把学生们喜爱、又适合学生开展需要的“走进博物馆“走进剧场作为学校课程,经过几年的努力与探索,康乐里小学的学校课程建设已初见成效。,案例,“走进博物馆“走进剧场课程源起,原来的学校课程:攀登英语,属于国家课程的常规英语教学内容重复,仅仅是国家课程的延伸,没有表达康乐里小学的办学特色;,只是局部英语教师和爱好英语的学生参加,没有面向全体师生,不能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受益;,课程内容单一,涉及面窄,不能多方面地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充分表达学校“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2002年,开始研发表达学校特色,促进教师成长,满足学生和社会需要,让学生终生受益的独具特色的课程。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课程领导小组,带着广阔教师,开展实际调查和研究。,先从学校社团、课外小组做起。,先安排一个年级进行实验。成立了年级校本课程课题小组,研制出年级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制定了开课方案。,搭建“准备课活动课总结课的框架。,“走进博物馆“走进剧场课程实施,把课程落到实处,在实验的根底上,结合学校实际,康乐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并制定出了?康乐里小学“走进博物馆“走进剧场校本课程方案?,方案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特色、操作流程、实施方法、对教师要求等九个方面内容。,规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课时安排。,成立了六个年级校本课程课题组,把全校教师都安排在各年级中。各课题组按照校学期大方案,自主制定年级方案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方案书具体到每位教师的分工和职责。,如何让活动特点的课程不停留在 活动上?,“茶艺实践 课上什么?,三义里小学设计了35个学生喜欢的活动主题,包括茶的历史、茶的分类、茶与文化、茶与健康、饮茶与品茶等九大类。,从学生能力形成的角度设计了10个“我会,如我会问、我会想、我会尝、我会做、我会观察、我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将观察、实验、操练、调查、讨论等学习方式和家庭及社区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实践活动中的照片和各种作品以及自编的小茶诗、小茶联、礼仪童谣等装订成册,作为教材。,案例,学校成立了由茶艺、语文、数学、美术、音乐、英语、信息技术等多学科教师组成的茶艺教研组。,茶艺是综合性的艺术,课程将文学、绘画、书法、音乐、舞蹈、陶艺、地理、历史、科学等知识融为一体。如:?设计茶包装?。,?茶歌茶舞?等单元由音乐老师执教;与文学有关的?茶诗?、?茶联?、?茶故事?等单元由语文老师执教;?可爱的茶具?、?探究茶服?等单元那么由美术老师执教;?实践调研的统计与分析?单元由数学、信息技术教师执教,从两个学校课程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活动课通过整合、设计、提升就可以上升为学校课程,就能表达学校特色。,因此,学校的特色化建设也应朝着追求每个学生的各得其所和全体学生的整体开展而努力,而学校课程是达成的有效途径。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