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洁净作业与卫生基础知识培训,洁净作业与卫生基础知识培训,1,一、洁净作业基础知识,二、卫生基础知识,三、洁净区操作常识,一、洁净作业基础知识,2,一、洁净作业基础知识,洁净作业与卫生培训课件,3,空气净化度监测,根,据,2010,年版GMP的有关规定,洁净室分,为四个等级,即,A,、,B,,,C,、,D,空气净化度监测,4,洁净室的发尘源,洁净室的发尘源:空气、人体、内环境发尘、设备发尘、尘埃积存。,1)、空气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是含有微生物的。因此,空气是侵袭我们产品的污染物的主要媒介。2)、人体的发尘洁净室操作人员是最主要的发尘源。,3)、内环境的发尘洁净厂房内装饰的发尘量,大部分来自地面(操作人员移动时与地面摩擦引起)。4)、设备的发尘设备运转产尘。5)、尘埃的积存净化空气流分布不均匀引起。,洁净室的发尘源洁净室的发尘源:空气、人体、内环境发尘、设备发,5,人体所散发粒子数(0.um),人体所散发粒子数(0.um),6,空气净化系统(HVAC)评价七大指标,1、温湿度;,2、静压差;,3、风量送风量(换气次数)新风量;,4、尘埃粒子数;,5、微生物;,6、噪声;,7、照度。,空气净化系统(HVAC)评价七大指标1、温湿度;,7,二、卫生基础知识,洁净作业与卫生培训课件,8,一、基本概念,生产卫生的监督 建筑物的布局以及物流的设计 物料和人员的缓冲室 地板、墙壁、天花板和设备材料的选择 人员防护设备和工作服人员的卫生规程 厂房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规程.安全设施,一、基本概念生产卫生的监督 建筑物的布局以及物流的设计,9,一、基本概念,卫生工作在制药企业实施GMP中的特殊重要性(一)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质量的严格性。(二)药品污染所引起的药品质量变化。(三)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硬件的差距更使卫生工作显得重要。(四)我国人民的生活、卫生习惯与卫生工作要求差距较大。,一、基本概念卫生工作在制药企业实施GMP中的特殊重要性(一,10,二、制药企业的卫生管理,1、环境卫生,2、人员卫生,3、生产工艺卫生,二、制药企业的卫生管理1、环境卫生,11,、环境卫生,垃圾管理,草坪管理,三废处理,防鼠,防虫,、环境卫生垃圾管理,12,、人员卫生,1)、个人健康,新进员工必须经过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药品生产人员应有健康档案,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应每年至少体检一次,经体检合格者方可继续上岗。(5601),生产人员工作中如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主动报告主管领导,并去医院检查治疗,一旦发现患有传染病、精神病、外伤伤口、皮肤病及过敏等要及时上报主管领导,调离工作岗位,绝不能继续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或与之相关的工作。,因病离岗的工作人员,康复后需持医生开具的健康证明方可重新上岗。,、人员卫生1)、个人健康,13,、人员卫生,2)、个人卫生,保持清洁卫生,不得化妆和佩戴饰物;生产区内禁止吃东西、吸烟,不得存放非生产物品和个人杂物。(5401),、人员卫生2)、个人卫生,14,、人员卫生,3)、工作服,工作服的作用:一是防止人体散发的污物对药品造成污染,二是避免药品对人员的污染或危害。,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使用的工作服应分别清洗、整理,必要时消毒或灭菌。工作服洗涤、灭菌时不应带入附加的颗粒物质。,生产区洁净服的清洗操作必须严格遵照规定进行。,、人员卫生3)、工作服,15,、人员卫生,、人员卫生,16,怎样洗手,第一步:卷起袖管,摘下戒指、手表或手镯等饰品。,第二步:湿润双手,使用适量液体肥皂或洗涤剂。,第三步:双手揉擦,直至产生很多泡沫,清洁每一手指和手指之间,将泡沫擦至手腕。,第四步:除去手掌心中的油脂,剔除指甲污垢(必要时用刷子刷指甲)。,第五步:用流动的水冲泡沫及其所附着的污垢、皮屑、和细菌。,第六步:仔细检查手的各部位(手背、指甲、手掌、手腕),并对可能遗留的污渍重新洗涤。,第七步:将手彻底干燥。,怎样洗手 第一步:卷起袖管,摘下戒指、手表或手镯等饰品。,17,怎样戴口罩,确保口罩遮住了口与鼻。,工作时不得用手接触口罩,因为口罩在使用一会儿就会变脏;,口罩变湿后要予以更换;,换口罩时不要接触污染的表面;,换下来的口罩不要放在口袋里,而是直接放入指定的容器,然后洗手;,尽量使用一次性口罩;,处理粉尘时,应使用防尘口罩。,怎样戴口罩 确保口罩遮住了口与鼻。,18,、人员卫生,人员在洁净区内的自我约束,在洁净区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洁净区的管理规则。,在洁净区内人员进出次数应尽可能的少,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应减小动作幅度,文明操作。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走动或移动,以保持洁净区的气流、风量和风压等,保证洁净区的净化级别。,不串岗,进出洁净室要随手关门,做到关门生产。,总之,在洁净区工作的人员操作和行动都要有自我约束的自觉。,、人员卫生人员在洁净区内的自我约束,19,、生产工艺卫生,1)、物料的卫生,进入洁净区的原辅材料、内包装材料、容器及工具均需在缓冲室内对外表面进行处理,或脱去外皮,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后通过传递窗或气闸进入洁净区。进入洁净区内使用的物料应控制在最低限度,洁净区内不能存放多余的物料及与生产无关的物料。,、生产工艺卫生1)、物料的卫生,20,、生产工艺卫生,2)、设备的卫生,直接接触药品的设备表面应光滑、平整、易清洗和消毒、耐腐蚀,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和吸附药品。,设备所使用的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输送生产药品物料的管道,为避免批与批之间的交叉污染,安装的管道要能便于清洗和消毒。,主要设备的清洁、消毒或灭菌应建立相应的制度或规程,并应有操作、检查验收或验证记录。,洁净区使用的设备、容器、管路在进行清洁以后,还必须用纯化水冲洗干净。,、生产工艺卫生2)、设备的卫生,21,、生产工艺卫生,3)、生产介质卫生,药品生产介质主要包括:水、压缩空气、蒸汽、惰性填充气体等。,药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介质较多,大部分介质都有一个产生、输送和使用的过程,在每个过程都隐藏着介质本身受到污染的机会。介质本身的卫生和质量不稳定,也就造成药品质量上的波动。,、生产工艺卫生3)、生产介质卫生,22,、生产工艺卫生,4)、工艺技术的卫生,一些工艺技术参数(如温度、时间、酸碱度等)和工艺流程(如过滤)也可能造成产品的污染。,适宜的温度正是微生物繁殖的条件,如新鲜的蒸馏水自然冷却到室温,就有可能被微生物污染。,时间的影响:衡量污染的主要尺度是细菌的量,而时间往往在这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必要控制各工序之间的时间,这对防止药品污染大有益处。生产中的中间产品应规定贮存期和贮存条件。,酸碱度(PH值)主要影响药品的稳定性,但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最佳PH值范围,因此PH值也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从而影响药品的卫生。,工艺流程的卫生,工艺流程是否优化,对产品能否防止微生物和尘埃的污染、混药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生产工艺卫生4)、工艺技术的卫生,23,、生产工艺卫生,5)清场管理,清场是为了防止生产中不同批号、品种、规格之间的污染和交叉污染,以及混淆。每批药品的每一生产阶段完成后应由生产操作人员清场,填写清场记录。,清场要求如下:,地面无积灰、无结垢,门窗、室内照明灯、风管、墙面、开关箱外壳无积灰,室内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杂物。,使用的工具、容器应清洁、无异物,无前次产品的遗留物。,设备内外无前次生产遗留的药品,无油垢。,非专用设备、管道、容器等应每天或每批清洗或清理。同一设备连续加工同一非无菌产品时,其清洗周期应按设备清洁规程进行。,包装工序调换品种时,多余的标签及包装材料应全部按规定处理。,调换品种时,对难以清洗的用品,,如烘布、布袋,应予调换。,、生产工艺卫生5)清场管理,24,三、洁净区操作常识,洁净作业与卫生培训课件,25,洁净区操作常识,1、洁净室(区)内人员数量应严格控制。其工作人员(包括维修、辅助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对进入洁净室(区)的临时外来人员应进行指导和监督。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物,当不可避免时手部应及时消毒。),生产区不得存放非生产物品和个人杂物,生产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处理。,洁净区操作常识1、洁净室(区)内人员数量应严格控制。其工作人,26,洁净区操作常识,2、洁净室(区)的水池、地漏不得对药品产生污染,100级洁净室(区)内不得设置地漏。,3、10,000级洁净室(区)使用的传输设备不得穿越空气洁净度较低级别区域;洁净室(区)与非洁净室(区)之间必须设置缓冲设施,人、物流走向须合理。,4、人员净化用室内的换鞋室、更衣室、盥洗室、气闸室,应送入与洁净室(区)空气过滤系统相同的洁净空气。换气次数由外向里逐步增加,但可低于洁净室(区)的换气次数。设在人员净化室内的厕所应连续排风,室内空气静压值应低于更衣室的空气静压值。,洁净区操作常识2、洁净室(区)的水池、地漏不得对药品产生污染,27,洁净区操作常识,5,、,洁净室(区)内设备保温层表面应平整、光洁、不得有颗粒性物质脱落,。,6、生产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易碎、易脱屑、易长霉器具;使用筛网时应有防止因筛网断裂而造成污染的措施。,7、洁净室(区)内应使用无脱落物、易清洗、易消毒的卫生工具,卫生工具要存放于对产品不造成污染的指定地点,并应限定使用区域。8、洁净室(区)空气的微生物数和尘粒数应定期监测,监测结果应记录存档。洁净室(区)在静态条件下检测的尘埃粒子数、浮游菌数或沉降菌数应符合规定。,洁净区操作常识5、洁净室(区)内设备保温层表面应平整、光洁、,28,洁净区操作常识,9、洁净室(区)的净化空气如可循环使用,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洁净区操作常识9、洁净室(区)的净化空气如可循环使用,应采取,29,谢谢!,谢谢!,3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