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Page,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课题,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特色,1.改进实验教学,2.,支架式教学,3.,探究式学习,4.,参与式学习,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化学核心素养,板书设计,五,学情分析,二,教法学法,三,教学过程,四,教材分析,一,教学反思,六,化学核心素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承 前,收 获,启 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燃烧和灭火以及酸碱盐,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循环,(3),知道温室效应,了解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的能力,(2),用对比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学习,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2),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教学重难点,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对比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学情分析,在前面氧气的学习中,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掌握,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未必有科学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一段时间化学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但实验探究能力较薄弱。,教法学法,情境引入,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归纳法,教法,学法,1,、指导学生利用实验探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2,、指导学生用分析、对比的方法,使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3,、引导学生变定势思维为发散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导入新课,一,新课教学,二,知识小节,三,巩固练习,四,课后作业,五,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情景引入】,播放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片段,并创设情境问题,为什么凡开大墓,必在地宫墓室东南角点一支蜡烛,?.,第二个环节:新课教学,找一名学困生,分别从颜色、状态、气味三个方面描述二氧化碳,活动与探究一,结论:,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活动与探究二,向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倒入二氧化碳气体,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活动与探究三,向预先准备好的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内倾倒水,震荡,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颜色,状态,(通常情况下),气味,密度,溶解性,无色,气体,无味,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活动与探究四,教师分别向干燥的石蕊试纸条上喷上醋酸、稀盐酸、稀硫酸,引导学生得出酸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指导学生从探究水溶性的塑料瓶内取出适量的液体,然后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然后设问质疑:是什么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探究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色,稀醋酸,稀盐酸,A,喷 酸,B 喷 水,C 直接放入CO,2,中,D,喷水后放入CO,2,中,结论:,CO,2,+H,2,O =H,2,CO,3,加热试管中变红的溶液,结论:,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H,2,CO,3,=CO,2,+H,2,O,活动与探究五,学生自主完成,“,吹水变牛奶,”,魔术,结论:,CO,2,+Ca(OH),2,=CaCO,3,+H,2,O,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能与水反应:,CO,2,+H,2,O =H,2,CO,3,3.,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二氧化碳的用途,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温室效应,一、定义,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二、危害,三、防治措施,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使然感到头闷、头昏、心悸,4-5,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知识小结,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不完整的部分其他同学补充的方法,巩固练习,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我设置了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验收,然后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1,下列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干冰升华吸收热量,2,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再加热溶液,最后溶液颜色为,(),红色,B.,紫色,C.,无色,D.,蓝色,3.,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4.,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为什么要进行灯火试验?,课后,作业,(,1,)学完本节课我希望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二氧化碳的功与过”为题撰写小论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课本,123,页,1.3.6,板书设计,用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6.3,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探究模式,学生通过实验,学会从现象挖掘事物的本质,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