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及与育种的关系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52816582 上传时间:2024-11-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1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及与育种的关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及与育种的关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及与育种的关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 作物繁殖方式及与育种的关系,第三章 作物繁殖方式及与育种的关系,1,一、作物不同繁殖方式及其遗传特点,二、自交和异交的遗产效应,三、作物品种的遗传类型及其特点,四、繁殖方式与育种,一、作物不同繁殖方式及其遗传特点,2,一、作物不同繁殖方式及其遗传特点,1,作物繁殖方式的分类,作物,繁殖,方式,无性繁殖,有性繁殖,营养繁殖,甘薯、马铃薯、芋头,无融合生殖,孤雌生殖、孤雄生殖、无配子,生殖,人工组织、细胞培养,自交繁殖,自花授粉作物,稻、麦、大豆,异交繁殖,异花授粉作物,玉米、黑麦,常异交繁殖,常异花授粉作物,棉花、高粱,一、作物不同繁殖方式及其遗传特点1 作物繁殖方式的分类作物,3,作物的授粉方式是根据自然异交率(,%,)来划分的:,不同有性繁殖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作物 异交率(,%,),自花授粉作物,0,4,(,%,)(通常小于,1%,),常异花授粉作物,5,50,异花授粉作物,50,以上(一般,90%,以上),影响植物天然异交率的因素:,株距、风力及风向、温度、湿度、昆虫情况等,作物的授粉方式是根据自然异交率(%)来划分的:不同有性繁殖作,4,异交率的测定法:,通常是用遗传试验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一个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作标记性状,如小麦的芽鞘颜色红(紫)对绿,用绿色隐性作母本,红色显性作父本,将父本围绕母本种植,从母本后代的显性个体比例就估算异交率。即:,F,1,中具有显性性状的植株数,自然异交率(,%,),=100,F,1,总植株数,异交率的测定法:通常是用遗传试验测定,最简单的方法,5,2,自交繁殖作物及其遗传特点,自交繁殖作物:,同一朵花内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作物。,例如:水稻、小麦、大麦、燕麦、豌豆、大豆、花生、,绿豆、烟草、亚麻、马铃薯等。,2 自交繁殖作物及其遗传特点自交繁殖作物:同一朵花内花粉进行,6,(,1,)生物学特点:,这类作物绝大多数植株为自花授粉天然异交率一般不大于,1%,。在,0-4%,范围内。又称自花授粉作物。,花器构造,:花器小。多数无颜色,无香味,雌雄同花等长等。,开花习性,:雌雄同熟,开放时间短,多数是闭花授粉。豌豆、大豆在开花前完成授粉受精(闭颖受精)。,(1)生物学特点:,7,(,2,)遗传特点:,群体内的个体遗传基础纯合,个体间的遗传,基础可以存在差异。,基因型和表现型基本一致。,耐自交,自交衰退轻。,因此,自交作物便于良种繁育,种性易于得到保持。(一般认为,自交是进化适应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这类作物尽管自交衰退小,杂种优势不及其他授粉方式的作物。,(2)遗传特点:,8,3,异交繁殖作物及其遗传特点,异交繁殖作物:,通过不同植株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作物。,(,1,)生物学特点:,自然异交率:一般在,50%,以上,最大可达,95%,以上。由风媒或虫媒传粉。,3 异交繁殖作物及其遗传特点异交繁殖作物:通过不同植株花朵的,9,花器构造:,雌雄异株(大麻、菠菜、石刁柏);,同株异花(玉米、蓖麻);,雌雄同花,但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自交不亲和(黑麦、白菜型油菜、甜菜、向日葵、荞麦、甘薯等)。虫媒花(瓜花)往往有显眼的颜色。,开花习性:,雌雄不同熟,自交不亲和等现象。一般开花时间长。,花器构造:,10,蓖 麻,蓖 麻,11,(,2,)遗传特点:,个体的遗传组成杂合,群体异质,单个个体的后代分离大,选择效果差。,自交衰退,自交后可能出现育性降低、畸形以致自交不育。而可获得显著的杂种优势。在良种繁育中,必须严格隔离,防止串粉。,(2)遗传特点:,12,4,常异交繁殖作物及其遗传特点,常异花繁殖作物:,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例如:棉花、高粱、粟、蚕豆、苜蓿、甘蓝、油菜、,芝麻等,4 常异交繁殖作物及其遗传特点常异花繁殖作物:一种作物同时,13,(,1,)生物学特点:,自然异交率:,5-50%,。这类作物异交率高低受环境条件(地理、气候昆虫多少)的影响。,花器构造:,雌雄同花,花器多较大,常有较显眼的颜色,或能分泌密汁,引诱昆虫传粉。雌雄不等长等。,开花习性:,雌雄同熟或不同熟,开花时间长,开花(颖开张角度大)有利于异交。但异交率受大,影响因素有地理、气候、昆虫数量等。,(1)生物学特点:,14,(,2,)遗传特点:,由于异交率较高,群体存在异质性和杂合个体,但农艺经济性状基本一致;自交能正常结实,无明显自交衰退现象。良种繁育需要隔离。,(2)遗传特点:,15,5,无性繁殖作物及其遗传特点,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繁殖后代,。,(,1,)营养(器官)繁殖,无性繁殖作物主要有甘薯,马铃薯、甘蔗。如利用根、茎、芽或其它器官繁殖。,5 无性繁殖作物及其遗传特点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16,(,2,)无融合生殖,例如单性繁殖,无配子生殖,人工花药培养和体细胞融合等。,开花特点:,在通常情况下不开花,或开花不结实。但在一定的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这类作物也能开花结实,进行有性繁殖。在有性繁殖时,马铃薯为自花授粉,甘薯为异花授粉。,遗传特点:,群体的个体间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个体内的基因型具有高度的杂合性甚至有些是种间杂种,表现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自交分离大、衰退严重。,(2)无融合生殖,17,芽变(即体细胞发生突变),:无性系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突变,但突变率很低,通常只有显性突变才能表现出来,变异的遗传通常很简单。,无性繁殖作物的基因型:通常是高度杂合的,其后代的基因型与母体是相同的,性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芽变(即体细胞发生突变):无性系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突变,但突,18,无性系:,一个个体通过无性繁殖而产生后代,称为,无性繁殖系,简称为无性系。,无性系起源于母体的体细胞,无论母本的基因型纯杂如何,产生的后代通常都没有分离,表型与母本完全相似。无性繁殖为作物利用杂种优势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马铃薯和甘薯可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无性系:一个个体通过无性繁殖而产生后代,称为,19,二 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1,自交的遗传效应,(,1,)自交使杂合基因型趋于纯合,x,n,=1-,(,1/2,),n n-,自交代数,(,2,)自交使杂合基因型后代发生性状分离,(,3,)自交衰退(,inbreeding depression,),二 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1 自交的遗传效应,20,2,异交的遗传效应,(,1,)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有选择的异交是创造遗传变异的一种主要方法。,(,2,)异交增强后代的生活力,主要表现在生长势、繁殖力、抗逆性等方面。,2 异交的遗传效应,21,三 作物品种的遗传类型及其特点,1,同质纯合型,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2,同质杂合型,杂交种品种,3,异质杂合型,群体品种,4,异质纯合型,多系品种,三 作物品种的遗传类型及其特点1 同质纯合型自交系品种(纯,22,1,自交系品种,品种群体的个体间基因型基本相同,个体内各个等位基因位点基本上均是高度纯合的,这样的品种类型就称为同质纯合型。,如自花授粉作物的纯系品种,异花作物的自交系。表现型整齐一致。,1 自交系品种 品种群体的个体间基因型基本,23,2 杂交种品种,品种群体的个体间基因型基本相同,但,个体内的基因型是高度杂合的。,如异交作物自交系间的单交种,无性繁殖作物的优良无性系。,2 杂交种品种 品种群体的个体间基因型基本相同,24,3,群体品种,品种群体中,个体间基因型不一致,,个体内基因型也是杂结合,但群体的主要,性状,如生育期、株高等是基本一致的和,稳定的。,如异交作物的地方品种顶交种、双交种、,和综合种均属此类。,3 群体品种 品种群体中,个体间基因型不一致,,25,4,多系品种,异质纯合型的品种群体是多个纯系的,混合体,个体基因型有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个体内的基因型是纯合型。,如自交作物的地方品种及多系品种,属,于这一类的品种。,4 多系品种 异质纯合型的品种群体是多个纯系的,26,四 繁育方式与育种,(一)利用自然异交,(二)利用人工创造变异,(三)杂种优势利用,四 繁育方式与育种(一)利用自然异交,27,1,自交作物的育种,特点:,(,1,)必须是人工创造或依靠自然变异。,(,2,)若利于杂种优势必须选择不育系。,1 自交作物的育种,28,2,异交作物的育种,特点:,(,1,)利用群体自由授粉。,(,2,)利用杂种优势,但必须获得纯合亲本。,2 异交作物的育种,29,3,常异交作物的育种,特点:,(,1,)能够选择并保持变异。,(,2,)在利用杂种优势时也必须有不育系。,3 常异交作物的育种,30,4,无性繁殖作物的育种,特点:,(,1,)通过有性繁殖创造变异,通过无,性繁殖固定变异。,(,2,)利用芽变。,4 无性繁殖作物的育种,31,思考题,名词解释,:,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无融合生殖,1,作物常见有哪几种繁殖方式?作物不同繁殖方式遗传效应有何不同?,2,不同繁殖方式作物有何遗传特点?,3,怎样测定作物的自然异交率,?,4,不同繁殖方式作物应采用的育种方案有何,不同?,思考题名词解释: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