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YOUR SITE HERE,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LOGO,我国信息技术课程 的演变过程,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五阶段,计算机课程萌芽试验阶段(,1978-1986,),计算机课程逐步发展阶段(,1986-1991,),计算机课程快速发展阶段(,1991-2000,),信息技术课程启动阶段(,2000-2003,),信息技术课程发展阶段(,2003-,至今),总体趋势,文化论,19821990,19911999,技术论,2000,至今,文化素养论,1.,社会背景,2.,课程指导思想,3.,课程目标,4.,课程内容,文化论,文化论,1.,社会背景,1984,年邓小平在上海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1986,年,教育部,“,第三次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成立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制定了发展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指导方针,文化论,2.,课程指导思想,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1981,年,8,月,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计算机应用大会,由前苏联的计算机教育学家伊尔肖夫提出:,“,程序设计,人类的第二文化,”,的理念。,文化论,3.,课程目标,这一时期,我国计算机教育和计算机课程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受到当时,“,程序设计是人类第,二文化,”,观点的影响,以及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条件,限制和计算机教师队伍数量的限制,计算机课程以,选修课程的形式出现。,文化论,4.,课程内容,以计算机工作原理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为主,1984,年 包括,“,计算机简介,,BASIC,语言,数的进位制和逻辑代数,”,四个部分。,1987,年颁发的,普通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试行),中教学内容增加了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数据库等应用软件。,1.,社会背景,2.,课程指导思想,3.,课程目标,4.,课程内容,技术论,技术论,1.,社会背景,计算机工具化,1991,年,10,月召开第四次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计算机教育事业发展的里程碑),颁发系列指导文件,技术论,2.,课程指导思想,计算机工具论(以计算机应用为主),1985,年,在美国弗吉尼亚举行的第四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上,有些专家提出: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应该从以程序设计语言为主转向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技术论,3.,课程目标,受到计算机工具论思想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能力是这一时期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也都以教授计算机应用软件为主,技术论,4.,课程内容,以计算机操作和应用为主,1994,年,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五个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操作与使用,计算机常用软件介绍,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及其影响。,1997,年,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地位,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1.,社会背景,2.,课程指导思想,3.,课程目标,4.,课程内容,文化素养论,文化素养论,1.,社会背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Internet,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国际上开始提出了信息化社会的概念。我国也开始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于,1996,年拟定了一个关于,1000,所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试点项目的五年计划,在,2000,年,1,月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会上做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会议还印发了三个重要文件。,文化素养论,2.,课程指导思想,课程指导思想,信息文化论,/,素质教育观,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逐渐被更多的人掌握,随着信息活动逐渐对教育,经济和政治等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占领,逐步形成了席卷全球的,“,信息文化,”,。信息技术课程价值从精英教育逐渐走向大众教育,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眼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信息素养作为未来信息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信息素养,是全体学生素质提高的必要组成部分。,文化素养论,3.,课程目标,培养信息素养,2000,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2003,年,3,月,31,日发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应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核心目标。,文化素养论,4.,课程内容,在高中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标准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智能信息处理,六个方面,同时规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只有一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由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与社会四个主题构成,强调大众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信息素养培养);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历程小结,课程内容,阶段性质,推进方式,学科结合,支撑环境,理论依据,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前,10,年,20,世纪,90,年代,实验,阶段,发展,阶段,基本普及,阶段,基本知识(,BASIC,语言,),基本知识(,模块自选,),基本知识(,基本模块,拓展模块,),高中选修课,初高中选修、必修课,,小学活动课,两大工程:校校开课,校校通,计算机文化论,计算机工具论,信息文化论,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少数教师编制小软件,简单的,CAI,不同类型软件为教学,服务,基本围绕升学,深层整合,提高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