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第三节 大气压强,学习目标,.,课堂导案,.,1,课前学案,.,2,3,随堂训练,.,4,课后练案,.,5,第三节 大气压强学习目标.课堂导案,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重点,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2,了解测大气压的方法,了解大气压的大小和与海拔高度的关系,3,了解生活中利用气压的现象,.,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及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的原理,.,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重点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2,课前学案,1,液体因为受到,_,作用及具有,_,性,不但对,_,和,_,有压强,而且在内部向,_,都有压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2,_,实验第一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_,实验第一次测量出大气压的值,重力,流动,容器底,容器壁,各个方向,p,gh,马德堡半球,托里拆利,课前学案1液体因为受到_作用及具有_,3,课前学案,3,我们把支持,_,高的水银柱的压强叫做,1,标准大气压,即,1,标准大气压,_,_Pa.,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在海拔,3 000 m,内,大约每升高,_,大气压减小,_,760 mm,760 mmHg,1.01310,5,降低,10 m,100 Pa,课前学案3我们把支持_高的水银柱的压,4,课堂导案,一、大气压强的存在,1,阅读,P39,的内容,讨论交流:,(1),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空气,空气也有流动性,那么空气中是否朝各个方向产生压强?如何证明?,课堂导案一、大气压强的存在,5,课堂导案,(2),以下这些图片说明什么问题?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例子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存在的例子:抽水机、钢笔吸墨水、人的呼吸等,课堂导案(2)以下这些图片说明什么问题?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例,6,课堂导案,2,历史上著名的说明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数值很大?,马德堡半球实验,课堂导案2历史上著名的说明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数值很,7,课堂导案,对点训练,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应用大气压的是,(,),A,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挂衣服,B,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C,用吸管吸起汽水瓶中的饮料,D,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进肌肉里,D,课堂导案对点训练D,8,二、大气压强的测量,1,讨论:液体压强的大小可以根据,P,gh,计算,大气压可否这样计算?为什么?,课堂导案,不可以,空气密度不均匀,二、大气压强的测量课堂导案不可以空气密度不均匀,9,课堂导案,2,阅读,P40,“大气压的测量,”,的内容,观看视频,“,托里拆利实验,”,,完成以下问题:,(1),水银柱的高度与管的粗细、管在水银槽的深浅、倾斜角度,_,(,选填,“,有关,”,或,“,无关,”),(2),推导标准大气压的大小:,P,_,_,_.,无关,水银,gh,13.610,3,kg/m,3,9.8 N/kg,0.76 m,1.01310,5,Pa,课堂导案2阅读P40“大气压的测量”的内容,观看视频“托里,10,3,思考: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不用水来做?,4,阅读,P41,P42,的内容,完成填空:,(1),测量大气压的工具叫做,_,,分为,_,、,_,两种,(2),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海拔越高,气压越,_,课堂导案,P,水,gh,1.01310,5,Pa,,用水实验,,h,约等于,10 m,气压计,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低,3思考: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不用水来做?课堂导案P水gh,11,对点训练,5,大气压与生产、生活、科研紧密相连,下面几个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A,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有空气进入管内,则测出的大气压值比实际值大,B,人吸气时,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变小,大气压将外部空气压入肺内,C,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压强越大沸点越低,D,用吸盘能将玻璃板提起是万有引力的作用,课堂导案,B,对点训练课堂导案B,12,随堂训练,C,1,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下图所示,),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A,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B,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C,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D,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随堂训练C1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13,随堂训练,C,2,(2017,锦州,),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玻璃管内径越大,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越小,B,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C,玻璃管倾斜,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D,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进入一些空气,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随堂训练C2(2017锦州)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中,14,随堂训练,3,自来水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下后松开,墨水吸进橡皮管内,原因是,(,),A,弹簧片弹力作用的结果,B,橡皮管有吸引力,C,手对橡皮管有压力,D,管外墨水面上大气压大于管内气压,4,某同学估测大气对,0.28,平方米的课桌上表面的压力,大约是,(,),A,2.8,10,2,N B,2.8,10,3,N C,2.8,10,4,N D,2.8,10,5,N,D,C,随堂训练3自来水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下后松开,墨水,15,课后练案,1,如下图所示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B,A.,吸盘吸附在墙面,B.,盛水的塑料袋向四周鼓出,D.,纸杯托水,C.,瓶吞鸡蛋,课后练案1如下图所示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B,16,课后练案,2,如右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换用较粗的玻璃管来做实验,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小于,760 mm,B,往水银槽中加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仍等于,760 mm,C,将玻璃管轻轻上提一点,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大于,760 mm,D,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些,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大于,760 mm,B,课后练案2如右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17,课后练案,3,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的是:,(,),A,钢笔吸墨水,B,用吸管吸饮料,C,抽水机把水从低处抽往高处,D,用高压锅煮食物,D,课后练案3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的是:()D,18,课后练案,4,登山运动员徒手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在继续攀登海拔,4 000 m,以上高度时,尽管经过充足的休息后再爬,但是越往上爬越感觉到乏力,出现头晕、耳鸣和恶心等现象,其主要原因,(,),A,山峰陡峭,人体能量消耗大,B,高处气温太低,C,高山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D,该运动员体质太差,C,课后练案4登山运动员徒手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在继续攀登海拔,19,课后练案,5,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_,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的值,但当时大多数人都不相信,直到,1654,年,著名的,_,实验,才使人们确信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很大如果某地某时的大气压为,1.0110,5,帕,则面积为,10 m,2,墙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力为,_,牛,托里拆利,马德堡半球,1.0110,6,课后练案5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_,20,课后练案,能力拓展,6,如下图所示是关于大气压测量的四幅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将试管向下,按入,10 mm,,试,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会减小到,750 mm,B,试管倾斜后,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若试管变粗,试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C,拿着这个气压计从一楼爬到十楼的过程中,细玻璃管内的液面将下降,D,向右拉动针管的活塞,锥形瓶内空气减少,细玻璃管内的液面将升高,B,课后练案能力拓展B,21,课后练案,7,如下图是测量大气压值的方案,所用一次性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2 mL.,实验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2 N,,测得注射器,_,的长度为,4 cm.,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大气压强为,_Pa.,有刻度部分,1.0410,5,课后练案7如下图是测量大气压值的方案,所用一次性注射器的最,22,课后练案,8,将矿泉水瓶灌满水,用手堵住瓶口倒立于水槽中,如上图所示,将手指移开,则瓶中水的质量,_(,选填,“,减少,”,或,“,不变,”),这是,_,支撑着瓶中的水,不变,大气压,课后练案8将矿泉水瓶灌满水,用手堵住瓶口倒立于水槽中,如上,23,编后语,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一、释疑难,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二、补笔记,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课后复习,30,分钟。,2024/11/19,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编后语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24,thank you!,2024/11/19,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thank you!2023/10/5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2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