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3短诗五首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252672067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3短诗五首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3短诗五首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3短诗五首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短诗五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导入新课,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听听一首诗,看哪些同学还记得这是谁的诗。,对,这是我国五四时期著名的诗人冰心的,成功的花儿,,这首诗短小隽永,蕴含哲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诗五首,,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和哲思,。,学习目标,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美。,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月,夜,作者简介,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人,诗人、书法家,中国现代新诗的开拓者之一。,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先后执教于北大、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同办,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他的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月夜,三弦,一直是人们称道的好诗。,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17,年,也是,新青年,第一次刊登白话诗。,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月夜,正是这大时代潮流中激起的一朵浪花。这首小诗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精读文本,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义与主旨,1.,找出诗中的景和人,归纳诗歌展现的场景。,冬日月夜图:霜风、月光、高树和,“,我,”,。,2.,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里,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3.,这首诗很隐晦,请你结合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象征意象:,冬夜,北风呼啸,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冷气袭人。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正好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主旨:,在严寒中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写作特色,简洁、含蓄的意境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四句诗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说教;简练的白描手法却分明地显示了在寒风中卓然独立的意象,传神写意,颇有韵致。四句诗清新质朴,含而不露;重意境,重气质,于细微中见精神。,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小名海山,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代表作品有,雨巷,我的记忆,,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创作背景,萧红墓畔口占,是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诗人兼批评家臧棣在,一首伟大的诗可以有多短,中,称它是,“,一首伟大的诗,”,。写这首诗时,中国正处于战争中,在战乱的环境里,诗人走了六小时去给亡故的友人上坟,诗人饱受战乱痛苦,友人长眠于地下,隐喻的运用和克制的反讽让诗的韵味更为深长。,口占,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萧红,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入关辗转呼号,用自己的笔投入抗日的洪流。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的香港。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壮志未酬,英年早逝,对于当时同在香港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他们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浅水湾埋葬。(萧红临死前曾写过这样的话:“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可是到后来浅水湾的沙滩上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的木签。一抷黄土,四个大字,道尽萧红生前的坎坷不幸,身后的寂寞、凄楚。,戴望舒,戴望舒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入监狱,受尽了折磨。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经纷纷离开香港潜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等待,几年以后,诗人来到萧红墓前凭吊。,精读文本,朗读诗歌,体会本诗丰富的内涵。,1.,体会第一句中,“,六小时,”“,寂寞,”,和,“,长途,”,三个词语的含义。,“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这两个词语是写实,隐指诗人对亡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奔赴墓地时的心境,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同时,也隐指萧红一生特别是晚期的境况,二者融而为一,构成全诗的基 点和最主要的感情色调。,2.,第二句诗为什么不说,“,墓畔,”,而说,“,头边,”,?,“,红山茶,”,有什么含义?,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还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的复杂感情。,红色的山茶花,如一柄燃烧的火炬,隐喻和赞扬亡者生命之灿烂,亦映照出悼者心情的庄严与热烈;,山茶花象征着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也 表达了对残暴者的默默抗争,此时香港沦 陷于敌手,仍处于血雨腥风之中。,3.,第三句诗中诗人在等待什么?他为什么说,“,长夜漫漫,”,?,“我等待着”暗指对抗战胜利的期盼,也可以看作是对命运多舛人生的省察。,“长夜漫漫”,喻指风雨如晦的敌寇统治,那是女作家贫病交加郁郁而终,以及诗人入狱饱受折磨的政治背景,是二人结下深厚情谊的外在原因;也寓意指人生长路艰辛漫漫。,4.,第四句诗中的,“,却,”,字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去掉。,一个“却”字,表人天永隔,逝者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一个“却”字,不仅写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亡友此时此地的心境;而且道尽了诗人与亡友天人永隔的生存境遇之感。,1.语言简朴、干净,明白如话,而又富于质感。节奏按照诗人内心情感的波澜进行了锤炼,非常协调。,2.在修辞上,隐喻的运用和诗人对人生的洞察结合得非常准确。,写作特色,作者简介,卞之琳(,1910,2000,),,,曾用笔名季陵,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一起出版诗合集,汉园集,,为,“,汉园三诗人,”,之一。曾是徐志摩的学生,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创作背景,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精读文本,一、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1.,这首诗虽然只有三十多个字,但是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 炼出八个意象:站在桥上的 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2.,这八个意象相互交叉重叠,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间有什么联系?,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成与组合,变得耐人寻味。,二、再读诗歌,把握主旨。,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了什么道理?,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写作特色,1.,诗歌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2.,节奏从容。全诗主要使用三、二字“顿”相间的排列法。,3.,诗的主旨兼具朦胧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风雨吟,芦荻,作者简介,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1949,年,8,月参加革命队伍,,1979,年当选为民进中央委员。,1986,年,3,月离休前是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民进广东省筹备委员会委员、民进广东省委顾问及广州诗社顾问等职。,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本诗选自,芦荻诗选,。,创作背景,风雨吟,创作于,1941,年,12,月,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自日本侵略中国以来,祖国大片河山被强占蹂躏,无数的中国军民被迫害残杀,而国民党蒋介石的消极抗日更加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许多文学青年为了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拿起诗笔,激情成篇,引吭高歌。诗人作为其中的一员,以诗作号角,作战鼓,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精读文本,一、朗读诗歌,描绘诗歌画面。,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极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等,想象出画面并作描绘。,“,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就像是那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 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 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 的方向。,二,、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语言,提炼象征意义,理解作者情感。,1.,开头两句,“,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卷,”“,奔,”,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卷,”“,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的动态。,2.,诗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次的内涵?,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还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一层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3.,面对这样的,“,大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作为一个有志向的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与对 中国社会前途、对民族命运的深深 的担忧。,写作特色,1.,诗歌语言简洁、有力,直抒胸臆。,2.,使用一些有特征的词,使诗歌的画面感极有气势。,3.,运用象征的手法,以丰富的意象,表达情怀。,作者简介,聂鲁达,(,1904,1973,),巴勃罗,聂鲁达,智利外交家、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既继承了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的特点,又从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他在拉美文学史上是继现代主义之后崛起的伟大诗人。,1945,年获得智利国家文学奖,,1971,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精读文本,1.,朗读诗歌,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一在一切之中,而一切在一之中”,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 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