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知识点,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知识点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2,时间,:19世纪末 1895年,人物,:欧文顿(E.Overton),实验,: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 透性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实验一,时间:19世纪末 1895年实验一,3,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溶于脂质的物质,细胞膜,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溶于脂质的物质细胞膜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4,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有必要,通过鉴定能更准确地说明问题,3.那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呢?,当时的技术不能实现,1.最初认识到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从生理功能上入手,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的。,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 有必要,5,实验,:采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经过特殊处理使细胞发生溶血现象,一些物质溶出,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洗掉,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又称血影)。,化学分析表明:,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时间:20世纪初,实验二,实验:采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经过特殊处理使细胞发生溶血现象,6,亲水头部,疏水尾部,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亲水头部疏水尾部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7,时间,:1925年,人物,: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实验,: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分子,。发现展开层后的脂单层面积是红细胞的表面积的,2,倍,提出假说,:,实验三,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时间:1925年实验三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8,水空气界面,水空气界面,9,时间,:1959年,人物,:罗伯特森(J.D.Robertsen),实验,: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实验四,时间:1959年实验四,10,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 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 质蛋白质”的三,11,时间,:1970年,人物,:Larry Frye等,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表面膜蛋白分别用不同的荧光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实验五,时间:1970年实验五,12,“,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明治结构模型有什么不足?,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刚性结构,这显然与膜功能的多样性相矛盾.,“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明治结构模型有什么不足?把生物膜描,13,举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变形虫的变形运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动物细胞吸水膨胀和失水皱缩,举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变形虫的变形运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动,14,蛋白质分子,时间:1972年,人物:桑格和 尼克森 提出:,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多糖,实验六,蛋白质分子时间:1972年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多糖实验六,15,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膜是由,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组成;,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所有生物膜都由,三层结构;,1970年,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1972年,桑格和,提出了,。,脂质,脂质和,蛋白质,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流动性,尼克森,流动镶嵌模型,小结,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膜是由,16,1,.,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A 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B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C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分子层为基本骨架,D 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课堂练习,2.下列哪一种膜结构能通过生物大分子(),A 细胞膜 B 核膜,C 线粒体膜 C 叶绿体膜,1.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较容易优,1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