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知识回顾,:,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晒干了,(,2,)把两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红了,知识回顾: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2,创设情景:,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创设情景: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3,一、水的分解,水的电解实验,问题一:,水通电会发生什么变化?,一、水的分解水的电解实验问题一:,4,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课件,5,实验现象,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少,多,氢气,氧气,少多氢气氧气,6,【,注意事项,】,a,、加稀硫酸溶液目的:,b,、,为什么,实际实验中,,H,2,体积往往大于,O,2,体积的,2,倍?,增强水的导电性,原因主要有:,O,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H,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电极材料消耗了部分,O,2,【注意事项】b、为什么实际实验中,H2体积往往大于O2体积的,7,共同关注,化学方法,:,两电极处生成的气体经检验:正极的气体是氧气(,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 体是氢气(,H,2,),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电解水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种类体积可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共同关注化学方法:两电极处生成的气体经检验:正极的气体是氧气,8,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读法,水 氧气 氢气,通电,(,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表示“生成”,表示“和”,读法,:,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分解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读法水 氧气 氢气通电,9,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分解反应:,通电,水,氢气,+,氧气,H,2,O,H,2,O,2,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10,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跟踪练习:,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吗?为什么?,A,、泥水过滤得到泥和水,B,、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氧化汞加热后变成汞和氧气,我发现:,判断分解反应的方法:,1,、化学变化,2,、一种反应物多,种生成物,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跟踪练习:我发现:,11,问题二: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是怎样变化的?,一、水的分解,问题二: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是怎样变化的?一、水的分解,12,水通电的微观过程,水 氢气,+,氧气,HO,2,2,O,2,H,通电,水通电的微观过程水 氢气+氧气HO22,13,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子被破坏,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可见,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被破坏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电解水反应的实质:,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子被破坏,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14,化学变化的实质,旧分子 原子新分子,旧,分子分裂,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化学变化的实质旧分子 原子新分子,15,二、水的合成,-,氢气的燃烧,二、水的合成-氢气的燃烧,16,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课件,17,二、氢气的燃烧,现象:,1.,燃烧放热,发出淡蓝色火焰,2.,(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文字表达式:,氢气 氧气,水,点燃,(,H,2,O,2,H,2,O),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二、氢气的燃烧现象:1.燃烧放热,发出淡蓝色火焰2.(在火焰,18,三、化学反应的类型:,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变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变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变多,AB,A+B,多变一,A+B,AB,三、化学反应的类型: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变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19,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水通电可以发生分解,氢气可以在空气中燃烧,2.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20,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2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