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的悲情意识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252498496 上传时间:2024-11-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湾人的悲情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台湾人的悲情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台湾人的悲情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二二八事件,悲情城市,剧情介绍,电影剧照,创作灵感,时代背景,观后感,剧情介绍,台湾基隆一户林姓人家有四个儿子。老大文雄主持家事。老二被征调南洋当军医,一去不返。老三文良被征到上海,为日军作翻译。四弟文清自幼聋哑。,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回归祖国。老三回来后因汉奸问题,被打得精神失常。一次,大家慷慨高歌流亡三部曲,老三受歌声刺激,精神恢复正常。但后老三从事伪钞生意,时常互相仇杀。后流氓勾结上层官府,以汉奸罪逮捕老三。老大多方奔波,终使老三获释,但他的疯病却复发。哑巴老四脚踏实地,从事照相业务,与当护士的宽美结为夫妻。,二,二八事件发生后,百姓反对国民党统治,国民党大肆镇压。不久,一些为台湾前途而奋斗的志士在活动中走风失事,老四被捕。老大在声色场中死于流氓的枪击。老四的妻子茹苦含辛,抚养着呀呀学语的幼儿。,创作灵感,对于悲情城市的创作灵感,侯孝贤在一次访谈里说道,,“,最早是来自于我对台湾歌的喜爱。那时候我听到李寿全新编洪荣宏唱的港都夜雨,那种哺哺哺的萨克斯风节奏,心中很有感触,想把台湾歌那种江湖气、艳情、浪漫、土流氓和日本味,又充满血气方刚的味道拍出。,”,正因为如此,悲情城市中画面的节奏和转换、片中的各种音乐和声响都具有如歌般的抒情性。以至编剧朱天文也称侯孝贤,“,基本上是个抒情诗人而不是说故事的人,”,。,时代背景,于1989年发行的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的时代背景是一九四五年光复到一九四九年国民政府迁台之间,由于其反映了台湾历史争议,“,二二八事件,”,而受人瞩目。影片中只是反映作者的眼里所认为看到的那个时代,它永远受限于作者本身的态度和主张。因此侯孝贤也坦言,“,在你的眼界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认为怎么样,你想说些什么,就统统拿出来。创作的终极,结果只是把自己统统拿出来,看吧,都在这里了。,”,侯孝贤述说了台湾那段曾经存在过的历史和城市,也重新创造和完善了存在于我们的认识中的那段历史和城市的片段。,观后感,看完电影悲情城市不禁让人长舒一口气,贯穿电影始终的那种悲凉和阴郁的感觉充塞人的心头,没有现在卖座的大片的刺激人观感的视觉效果,只有侯孝贤代表性的长镜头下来来往往的人和事,影片节奏缓慢,像缓缓流淌的江水,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涌动,于无声处见真章,震撼人心。导演透过电影的影像和声响传达给观者的感觉不禁让人想起戴望舒的雨巷,冷漠、凄清、惆怅、忧伤。源自中国传统抒情诗歌的情调和氛围,好像是一幅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朦朦胧胧,但是却完整而充满激情地勾勒出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台湾人的悲情意识,记得连战在北大演讲时,特别说道希望大陆人理解台湾人的,“,悲情意识,”,,不要将其与台独思想混为一谈。,什么是所谓悲情,这种,“,悲,”,和,“,情,”,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台湾人心中有,“,悲,”,,这种,“,悲,”,,不是悲痛,而是,“,哀莫大于心死,”,。生活在那个美丽岛上的人们的确饱受历史的愚弄,以至于他们陷入历史的迷雾之中,再也辨不清方向。,悲情意识,?,产生原因,主要表现,影响启示,台湾人的悲情意识主要来源于哪呢?想到这个我们总会联想起两个事件,一是马关条约的签订,二是二二八事件的发生。,随着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签下条约将台湾岛割让给日本帝国主义,台湾民众,“,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悲惨至极。,另一源头则是非常著名的,二,二八事件,。,来源,文学,影视,影响,一、对台湾政治的影响,台湾特殊的政治选情与现状造成了台湾民众悲情意识的泛滥,但是更让人担忧的是,悲情意识成了在各政党竞选和政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核心话题,这使得台湾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偏离其正常的轨道。在台湾岛内,政治生活不再关注民主、自由、教育、民生、经济、生态等关乎台湾民众切身福利的问题,台湾的政治话题都围绕在,“,统,”,和,“,独,”,、,“,蓝,”,与,“,绿,”,的无休无止的立场争论之中。,二、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台湾民众的悲情意识通过影响台湾政治,继而对两岸关系造成冲击,不断给两岸和平统一带来新的挑战。特别是出现了利用此来提出,“,打压悲情,”,,这种行为不仅在海峡两岸之间设立了重重障碍,阻扰了两岸的交流,异化了两岸的社会,也使台湾岛内民众对大陆反独促统工作的认识陷入混乱,大大增加了大陆做台湾民众工作的难度。综上所述,,一方面悲情意识的增长促成了现代台湾政局的演变,另一方面,悲情意识又被,“,台独,”,势力所利用和改造,成为其工具,人为制造了两岸的认同危机。,谢谢观赏,发展与演变,一、去国离乡的哀伤与惆怅,二、殖民统治下的痛苦与抗,三、漂泊者的,“,乡愁,”,与回归者的,“,悲怨,”,就生命个体而言,悲剧情结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自身心灵的困惑、烦恼、挣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差距所致。马关条约签定之后,许多台湾本土的文人,,“,义不臣倭,”,,满怀悲愤内渡大陆,安平县举人汪春源曾上书朝廷,痛陈割地卖台给当地民众造成的巨大痛苦:,“,如赤子之失慈母,悲惨曷及!,”“,台民终不免一死,然死有隐痛,,”,表达了强烈的被出卖、被抛弃的怨恨情绪。丘逢甲也在离台诗之一写道:,“,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他的另一首著名诗歌春愁,更是揭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巨大伤痛:,“,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短短28 个字,却,“,几乎是用血和泪写的,”,,饱含了对山河破碎、外族凌虐的悲愤,这种悲绪弥漫着整个台湾文坛。,代表诗句,“,身似寒蝉合禁声,一场春梦欠分明。可怜隐痛无人会,夜夜虚堂坐六更。,”,(庄嵩春梦),“,沧海遗民在,真难定去留。四时愁万里,万事死前休。风月嗟肠断,山川对泪流。醉乡堪匿影,莫作杞人忧。,”,(王松感述),亚细亚的孤儿是吴浊流从1943 年开始动笔,到1945 年才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全部用日文写成,作品借主人公胡太明的生活经历,把台湾同胞的,“,殖民创伤,”,归结为,“,孤儿意识,”,,深化了,“,悲情,”,的内涵,揭露了殖民者的,“,精神暴力,”,的罪恶。,亚细亚的孤儿,吴浊流,胡太明的经历,“,无论到什么地方,别人都不会相信我们。,命中注定我们是畸形儿,我们自身并没有什么罪恶,却要遭受这种待遇是很不公平的。,”,在日据的环境下,他始终摆脱不了个人身份的困惑,逐渐产生“分裂”的心态:一方面胡太明从小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文化教育,认同母体文化;另一方面他又是生活在殖民地环境中,逐渐被异族文同化,两种不同的文化想象淆乱了胡太明的民族记忆。后来胡太明转赴大陆,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被首都警视厅怀疑是日本间谍,不得不逃回台湾,但是回到台湾,他又被日本人看成中国的间谍加以跟踪监视,无论是日本还是大陆,他都没有找到精神寄托的地方。,吴浊流本人对胡太明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做过高度概括:说起来胡太明的一生,是在这里被扭曲的历史下的牺牲者,他追求精神上的寄托离开故乡,彷徨日本,也渡海到大陆,然而哪里都没有能够让他安住的乐园。因此,他一生苦闷,觉得没有光明,心情忧郁,他不断追寻理想,但理想往往背弃他,终于遭遇到战争的苛酷现实,他脆弱的心灵受不了,一下子就发疯了。”这种无根的悲哀是日剧时期所有台湾人民共同的心灵之痛。,评价,1949 年,国民党战败退守台湾,对于来台的大陆人来说,台湾只是一块暂栖地,无法成为他们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家园,然而,归乡的无望,注定这群人要成为飘零远方的流浪者。人生的失意和凄凉、浓烈的乡愁和悲叹融进五、六十年代的一部分台湾文学作品之中,呈现出苍凉悲怆的历史意识。,乡愁文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是对历代兴亡伤怀的追掉,从屈原的离骚到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的人世沧桑的一种苍凉感,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也就是三国演义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历史感,以及红楼梦,好了歌,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的 无常感。,白先勇,代表诗人,林海音、白先勇、聂华苓、於梨华等作家,生于大陆,长于大陆,他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都有大陆故乡的生活经历与记忆,他们的生命之根和文化之根已经深深地扎在了大陆。这部分作家的创作素材主要取自来大陆人员的现实生活,表现他们生活的窘境和思乡情结,以及文化上的无,“,根,”,意识,同时,借助这些人物的愁绪浇作者心中之块垒,寄寓自己的思乡文化情感。,代表作品,聂华苓台湾轶事,林海音孟珠的旅程、蟹壳黄,白先勇花桥荣记、台北人,吕赫若故乡的战事一:改姓名、故乡的战事二:一个奖、月光光,光复前,卖烟记、波茨坦科长、冬夜,起因,台湾,“,二二八事件,”,起因于一起,“,城管打人,”,引发的,“,群体事件,”,。,民国36年(1947年)2月27日,台北市一个带着儿女艰难度日的寡妇林江迈的小烟摊,被9名政府执法队员,“,执法,”,,林寡妇被,“,执法,”,得头破血流。政府毫无人道的暴政与暴行激起广泛的民愤,最终酿成了席卷台湾全岛的,“,二二八事件,”,,数万原住民和,“,外省人,”,在,“,官逼民反,”,(马英九语)中被杀害。,“,二二八事件,”,也被称为,“,2.28起义,”,,实质上它是一场民主运动,虽然招致了当局的严厉镇压和白色恐怖,但其始终影响着台湾的政治走向。,经过,3月2日,台北市民众成立,“,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并随后在各地成立分会,代表民众就事件处理和台湾的政治改革与行政长官公署交涉。,3月8日,委员会通过,“,三十二条要求,”,,包括实行地方自治、保障人民基本权益、废除专卖制度、减免苛捐杂税等条款,基本反映了台湾各界人士要求民主和自治的合理愿望。,3月11日,中共中央通过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武装反抗独夫统治,台人成立临时自治政权,”,、,“,台人进攻蒋军政机关,”,、,“,二,二八处理会通过,改革台政方案,”,高度评价台湾人民的起义斗争,肯定台湾人民要求民主、自由的正义性和正确性。但国民党当局从内地调集大批军队和宪兵入台进行血腥镇压。,3月8日中午,21军先头部队在基隆登陆。遭到起义群众阻拦后,21军竟在船上架起机枪向码头上的群众扫射。,9日,国民党主力部队在血洗基隆后,进驻台北,对起义群众进行大规模镇压。经过近半个月的轰轰烈烈的台湾,“,二,二八起义,”,最终失败。大批台湾市民、学生及社会知名人士包括教授、作家、医生遭到屠杀,确凿死亡人数难以计算,但至少有数千同胞惨遭杀戮。,3月13日,起义失败。,结果,最终失败,经过近半个月的艰苦斗争,轰轰烈烈的,“,二,二八起义,”,最终失败。大批台湾市民、学生及社会知名人士包括教授、作家、医生遭到屠杀,确凿死亡人数难以计算,有人说有3万人(确切数据是800多人,由当时行政院长郝伯村核对户口,发现二二八事件前后台湾人口八百五十六个人,包括发现死亡六百八十人,失踪一百七十六人)。此外,还有不少人被捕、逃亡和失踪。,“,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也被当作非法组织遭取缔。,启示,一、,“,二,二八事件,”,不是台独运动,。,二、,“,二,二八事件,”,所加重的台湾民众悲情意识不应继续加深,。,三、,国民党知错认错有利于消除省籍情结和族群矛盾。,四、,正确认识,“,本土化,”,有利于分析台情和做好台湾人民工作。,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其实也是实现台湾人民,“,高度自治,”,诉求和,“,出头天,”,当家作主的最好体现形式。,六、,纪念,“,二,二八事件,”,应达到促进族群融合和社会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