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第五章 弯曲应力,上一讲回顾,力学基础:,梁微段的平衡,几何意义:,线性看微分,段值看积分,q值确定凹凸性。,根据数学函数画剪力弯矩图,利用微分关系的几何意义画剪力弯矩图,分析步骤:,建立坐标,分段建立剪力、弯矩方程,画剪力弯矩图,求支反力,F,s,图:,斜率,q,=常数,F,s,直线;,q,0,上斜;,q,0,上斜;,F,s,0处,M,图凹;,q,0处,M,图凸(喻:雨伞),校核:,两图右边回零点.,分析步骤,:,求特征截面的剪力、弯矩值,根据微分关系,确定各段曲线的形状,根据剪力、弯矩图的封闭性,,校核,求支反力,跟着箭头走先求支反力,从左往右去。,根据剪力图,两点对一段;若遇外力偶,顺上逆下走。,2,第2页,共41页。,变形,强度准则,外力,杆件,内力,应力,应变,材料性能,材料力学分析的基本路径,3,第3页,共41页。,F,F,(1),(2),若梁的横截面积相同,(1),(2),两种情况那种情况对梁承载有利?,4,第4页,共41页。,5-2 弯曲正应力,第五章 弯 曲 应 力,5-1,引言,附录,A,截面几何性质,5,第5页,共41页。,5-1,引言,伽利略指出:,如果杆件断裂,断口将发,生在,根部A-B,部位,,原因:,固接的边缘充当施力杠杆BC的支点,而杆的厚度BA则是杠杆的另一臂,沿BA作用有抗力。此抗力阻止墙内部分与墙外部分BD分离,P,B,C,A,6,第6页,共41页。,建立了“实验观测假设 分析与推导”的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受当时实验条件的局限,静力不平衡19世纪初才由L.Poinsot以静力学公理明确阐明刚体上力系的简化与平衡,伽利略开创性研究的评述,1.局限性,2.开创性,P,B,C,A,7,第7页,共41页。,下图公式中S应由S/2代替,离正确结论仅一步之差。,结论:矩心位置无关紧要。,马略特(1680)的研究,P,设 ,以,B,点为矩心,中图:,下图:,D,为矩心,,P,B,发现有的纤维拉伸,有的纤维压缩,P,D,B,8,第8页,共41页。,寻找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最简单的弯曲变形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分段建立剪力、弯矩方程,思考:下列计算是否正确(C为截面形心)?,1、截面对o点的极惯性矩或二次极矩,内力变形或内力应力关系:,几何意义:线性看微分,段值看积分,q值确定凹凸性。,静力不平衡19世纪初才由L.,例:求下图所示截面对z方向形心轴的惯性矩,细长梁的非纯弯曲(下节讨论),答:不正确,因为 Z1 不是形心轴。,轴的惯性矩,下图公式中S应由S/2代替,离正确结论仅一步之差。,(1),(2)两种情况那种情况对梁承载有利?,F,s,M,弯曲正应力,弯曲切应力,F,S,M,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5-2 对称弯曲正应力,弯曲正应力,弯曲切应力,9,第9页,共41页。,2、截面对z轴或y轴的惯性矩或二次轴矩,研究思路静不定问题的分析方法,分段建立剪力、弯矩方程,纯弯曲:梁或梁段各横截面剪,A-2 极惯性矩 惯性矩,利用微分关系的几何意义画剪力弯矩图,力为零、弯矩为常数。,5-2 弯曲正应力,两轴间距离平方与截面积的乘积。,梁具有纵向对称截面,且在纵向对称面内承受横向外力(或外力的合力)时的受力与变形形式。,y轴为对称轴,惯性积为0.,发现有的纤维拉伸,有的纤维压缩,马略特(1680)的研究,答:不正确,因为 Z1 不是形心轴。,例 已知:钢带厚d=2mm,宽b=6mm,D=1400mm,E=200GPa。,对称弯曲,纯弯曲,寻找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最简单的弯曲变形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外力作用在纵向对称面上,横截面上只有弯矩,纵向对称面,M,M,对称弯曲与纯弯曲,10,第10页,共41页。,对称弯曲:,梁具有纵向对称截面,且在纵向对称面内承受横向外力(或外力的合力)时的受力与变形形式。,11,第11页,共41页。,纯弯曲,纯弯曲,:梁或梁段各横截面剪,力为零、弯矩为常数。,横力弯曲:,既有剪力又有弯矩。,12,第12页,共41页。,对称纯弯曲的弯曲正应力分析,横截面上的内力与应力的关系:,弯曲应力问题是一个,静不定问题,dA,M,问题关键确定应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How?,13,第13页,共41页。,研究思路静不定问题的分析方法,几何、物理、平衡,三方面分析,1、几何方面,观察外部变形,假设内部变形,建立几何方程,(应变分布),应力分布,物理方程,2、物理方面,应力公式,静力方程,3、平衡方面,14,第14页,共41页。,实验,观察,外部变形观察结果:,横线:,仍为直线,仍与纵线正交,两横线相对转动,纵线:,变为曲线,上缩短,下伸长,1、平面假设:,变形后,横截面仍为平面,,且仍与纵线正交,2、单向受力假设:,梁内各纵向纤维仅受轴向应力,内部变形,一、实验观测与基本假设,横截面:,缩短区宽度增加,,伸长区宽度减小。,15,第15页,共41页。,推论,:,一侧伸长,一侧缩短,存在既不伸长,也不缩短的面,M,M,中性层,中性层,中性轴,中性轴截面纵向对称轴,变形过程中横截面间绕中性轴相对转动,中性层,中性轴,16,第16页,共41页。,1.几何方面,考察线段,ab,的变形:,变形前:,变形后:,二、弯曲正应力一般公式,y,z,中性轴,d,q,r,a,b,dx,中性层,a,b,y,o,1,o,2,17,第17页,共41页。,2.,物理,方面,由胡克定律和单向受力假设:,y,偏离中性轴的坐标值(坐标原点位于中性轴),r,中性层的曲率半径,中性轴位置,?,r,的大小,?,18,第18页,共41页。,3.静力学方面,定义:,确定中性轴位置,(过形心),确定中性层的曲率半径,y轴为对称轴,惯性积为0.,M,s,dA,z,y,19,第19页,共41页。,结 论,:,应力分布,c,max,t,max,三、最大弯曲正应力,定义,(抗弯截面系数),20,第20页,共41页。,截面,典型截面的惯性矩与抗弯截面系数,各种标准型钢的惯性矩与抗弯截面系数可查手册,21,第21页,共41页。,小结,中性轴过截面形心,中性轴位置:,正应力公式:,中性层曲率:,对称弯曲与纯弯曲,应用条件:,细长梁的非纯弯曲(下节讨论),22,第22页,共41页。,例,已知,:,钢带厚,d,=,2mm,宽,b,=6mm,D=,1400mm,E=,200GPa。,计算:,带内的,s,max,与,M,。,解,:,1.,问题分析,应力变形 关系:,内力变形或内力应力关系:,已知,r,=(D+,d,)/2,E,截面尺寸,可应用下述关系求应力与内力,或,23,第23页,共41页。,2.应力计算,3.弯矩计算,或,24,第24页,共41页。,附录,A,截面几何性质,截面的几何性质:与截面形状和几何尺寸有关的量。,拉压,:,扭转:,弯曲:,A,I,P,W,P,I,z,W,z,表征截面几何性质的量,回顾:,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截面的几何性质?,受力杆件的应力与应变,不仅与外力相关,,而且与截面的几何性质也相关。,25,第25页,共41页。,A-1 静矩与形心,一、静矩,z,y,o,y,z,dA,积分:,分别称为对坐标轴,z,和,y,的静矩或一次矩。,静矩的量纲:,同一图形对不同的坐标轴,静矩不同。,静矩的数值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为零。,单位:,m,3,或,mm,3,26,第26页,共41页。,二.形心,回顾理论力学的质心计算公式:,z,y,o,y,z,dA,C,z,c,y,c,均质等厚薄板质心位于中面形心,静矩,:,或,如果截面对某轴的静矩为零,则该轴为,形心轴。,形心轴,:通过截面形心的坐标轴。,27,第27页,共41页。,三、组合截面的静矩与形心,z,y,o,A,1,A,2,A,3,组合截面对某轴的静矩各个组合部分对同一轴静矩之和。,组合截面的形心,28,第28页,共41页。,z,y,o,A,1,A,2,负面积法,图形中挖去一块面积,计算时可把,看成负面积,29,第29页,共41页。,例:,确定下图所示截面的形心位置.,60,10,50,10,y,z,A,1,A,2,解:,将截面分为两部分,利用组合截面的公式:,30,第30页,共41页。,A-2,极惯性矩 惯性矩,z,y,o,y,z,dA,r,1、截面对o点的极惯性矩或二次极矩,2、截面对z轴或y轴的惯性矩或二次轴矩,3、一个恒等式,图形对任意一对互相垂直的轴的惯性矩之和,等于它对该两轴交点的极惯性矩。,31,第31页,共41页。,F,F,(1),(2),若梁的横截面积相同,,(1)、(2),两种情况那种情况对梁承载有利?,y,z,y,dA,dy,h/2,h/2,b/2,b/2,c,矩形截面,32,第32页,共41页。,D,z,c,y,y,dy,R,b,z,c,y,y,dy,2h/3,h/3,b(y),圆形截面,三角形截面,D,z,c,y,d,空心圆截面,33,第33页,共41页。,二、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定理,Cy,0,z,0,形心直角坐标系,Oyz,任意直角坐标系,二者平行,同理:,一、简单截面惯性矩,截面对任意坐标轴z的惯性矩等于,对其形心轴Z,o,的惯性矩I,zo,,加上,两轴间距离平方与截面积的乘积。,A-3 惯性矩的平行轴定理,34,第34页,共41页。,三、,组合截面的惯性矩,z,y,o,A,1,A,2,A,3,组合截面对任一轴的惯性矩,等于,各组成部分对同一轴的惯性矩之和。,35,第35页,共41页。,例:,求下图所示截面对z方向形心轴的惯性矩,y,z,100,100,10,10,20,20,1、求全截面形心轴位置,2、求对各部分自身形心,轴的惯性矩,A,4,A,1,A,2,A,3,z,0,解:,方法一,如图将截面划分四块,3、求对全截面形心轴惯性矩,方法二:负面积法。,自行完成,36,第36页,共41页。,思考:,下列计算是否正确(C为截面形心)?,答:不正确,因为,Z,1,不是形心轴。,C,a,b,37,第37页,共41页。,求截面,B-B,上的最大拉/压应力,例,2,解:,步骤1、求解,B-B,截面上的弯曲内力:,弯矩:,M,B,=F,L=6000 Nm,剪力:,F,S,=15 kN,38,第38页,共41页。,步骤3:计算截面对中性轴,z,的惯性矩,步骤2:建立临时坐标系,确定截面,B-B的,形心和中性轴,z,的位置(,y,c,),步骤4:依据弯曲正应力公式,计算最大拉/压应力,39,第39页,共41页。,作业,5-3,5-5,5-6,40,第40页,共41页。,谢谢,41,第41页,共41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