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06-刘勰与文心雕龙剖析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252497887 上传时间:2024-11-1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论-06-刘勰与文心雕龙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古代文论-06-刘勰与文心雕龙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古代文论-06-刘勰与文心雕龙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刘勰与,文心雕龙,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典论,论文,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文赋,第一部诗话:锺嵘,诗品,中国文论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文论巨制:,刘勰,文心雕龙,“龙学”,一、刘勰生平和主要思想,1、生平和成书概况,刘勰465?521?,字彦和,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永嘉之乱后其祖先移居京口,遂为南朝世家。,刘勰早孤,笃志好学,家境贫寒不曾婚娶。依南京定林寺名僧僧佑。与之居处十余年,不仅整理了大量佛经,还研习了大量儒家经典、诸子百家及其它文学著作。,予生七龄,乃梦彩云假设锦,则攀而采之。齿在踰立齐建武二年495左右,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难见也,乃小子之垂梦欤!”文心雕龙序志。,俨然以孔子传人而自居,于是开头写作文心雕龙。,501年前后书成;因身卑名微,时人不知。但刘勰颇为自信,欲请当时位高名显的沈约审定。扮作货郎,求见于沈约车前,进献其书。沈约读后,“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刘勰声名渐显。,梁天监元年502左右,刘勰得到了“奉朝请”的官号,次年任临川王萧宏记室,天监八年迁车骑仓曹参军;,天监九年左右,出为太末今浙江龙游令,政有清绩;,天监十一年,改任仁威南康王萧伟记室,兼太子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梁书刘勰传;,天监十八年,迁升步卒校尉,兼舍人如故;梁武帝一般元年520,奉萧衍之命,“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一般三年,弃官为僧,改名慧地,次年,卒。,刘勰的著作,除文心雕龙外,只保存下来灭惑论和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两篇文章,其余尽皆散佚。,2、思想,刘勰一生,虽以儒者入世而终身不娶,晚年又回归佛门。处在儒、释、道三家相互斗争、渗透、融合的进展完成期。,1众教归一:内圣外圣,义归理一,弥纶神化,陶铸群生。,刘勰灭惑论:“是以一音演法,殊译共解;一乘敷教,异经同归。经典由权,故孔、释教殊而道契;解同由妙,故梵、汉语隔而化通。但感有精粗,故教分道俗;地有东西,故国限南北。其弥纶神化,陶铸群生,无异也。,2儒为主导,不拘一隅。,“缘法”说:从写文心雕龙始,至晚年出家为止,是他因梦孔子之缘而以儒家面孔消失在社会舞台上的时候。作文心雕龙多依儒家经典。,二、文心雕龙的根本构造,1、书名由来,夫文心者,言为文之专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羣言雕龙也。,序志,“雕龙”,驺奭,战国齐人,据史记孟荀列传,当时有雕龙奭之称。盖驺奭修饰之文,像雕镂龙文。文心雕龙并列,一是讲为文之专心,创作的原理;一是修饰,讲文辞及表现技巧。,2、写作动机,立言不朽,对自己立言力量的自信。形同草木之脆,名踰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徳建言。,去圣长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典论论文“密而不周”,文赋“巧而碎乱”,及其它著作,都是“各照隅隙,鲜观衢路”。,3、总体构造,文心雕龙全书由 50 篇论文组成,共约 37000 字,有着严密的内在理论体系。,1“文之枢纽”全书总论:,前五篇: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总论五篇说明白全书的理论根底。提倡原道的文学。,“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学的本原是“道”,道的内容,广义是指宇宙万物内在的普遍自然规律,接近于老庄所说的哲理性的自然之道。狭义是指具体的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后者之道,是对前者之道的具体运用和发挥。,2“论文叙笔”文体分论,从第六篇明诗到其次十五篇书记,文体论二十篇,指出了各种体裁的特色、写作方法及其源流,并举出假设干作家、作品作一扼要评价。,3文学专论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从第 二十六篇神思,到第四十九 篇程器,专论各种文学思想,包括创作论、风格论、鉴赏批判论、文学史论、作家论等;,创作论:自神思至总术十九篇,分论创作过程、作家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问题。,批判论:自时序至程器五篇,探讨时代文风,品评作家成就,探讨批判方法。,4全书序言序志,第五十篇序志,介绍了文心雕龙的命名、宗旨、体系等。,说明写作动机,介绍写作原则和主要内容,说明作者的写作态度。,三、,文心雕龙,的重要文论观点,1、“原道”说:文学的本质论,是关于文学的根本性质的理论,集中表达在全书第一篇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刘勰的“原道”从终极意义上说,包括文学在内的全部人文,和天文、地文、以及宇宙万物之文一样,都是最深层的事物的本体大“道”之文,也就是“道”的具体表现形态。,“道”和“文”都有广狭两义。,广义的道:宇宙万物内在的普遍自然规律。狭义的道: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广义的文:宇宙万物的表现形式。狭义的文:即人文,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文章。,2,、“神思”说:,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法规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神思,篇主要观点:,a,、艺术思维中的想像。,提出“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b,、志气和辞令在想像活动中的作用,即想像活动的动因和结果。,c,、,思维和语言的非对应关系。,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3、“体性”说,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高雅者,镕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远奥者,馥采典文,经理玄宗者也。,精约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繁缛者,博喻醲采,炜烨枝派者也。,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新颖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体性篇主要观点:,a、作品的体性之间有着必定内在联系。,“体”,一指体裁形式,如诗、赋、赞、颂等不同体裁;二指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性”指作家的才能和共性。,b、作家共性形成有四方面因素:才、气、学、习。,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才与气是先天的,才指作家才能;气,指作家的气质共性;学和习是后天的,学指作家的学识,习指作家的学习。,刘勰把后天的学和习放在先天的才和气之上。对先天禀赋和后天培育,能够兼顾而不偏废。比曹丕强调先天禀性的生疏大大前进了一步。,c、文学作品风格的多样化,正由于作家共性各有不同。反之,“文如其人”正是风格与人格的统一。,d、把文学风格归纳为八种根本类型,并两两相对。,高雅取法儒家经书,远奥以道家学说为主体;精约指文句精炼;显附指语直义显;繁缛乃辞采丰富;壮丽是体宏论卓;新颖重弃古迎今;轻靡指柔弱浮华。八体之中,雅奇、奥显、繁约、壮轻,两两相对。,4、“风骨”说,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根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风骨篇主要观点:,“风骨”的内涵,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风骨篇中说:“风即文意,骨即文辞。”风是表现得鲜亮爽朗的思想感情,是思想感情中所包涵的生命力、感染力;而骨则是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风骨相辅相成,是文学创作中作家普遍追求的审美特征,也是文学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具有的风貌。“风骨”说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标榜“风骨”以反对柔靡繁缛的文风。,5,、“知音”说,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知音篇主要观点:,“知音”本指识解音律者,亦可指知交好友,这里比方鉴赏文学。,a、知音难求的缘由:一是贵古贱今;二是崇己抑人;三是信伪迷真。,b、“六观”说: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一看承受体裁,二看遣词造句,三看继承创新,四看表现手法,五看用典意义,六看韵律美感。,四、,文心雕龙,的地位和影响,文心雕龙是在儒、释、玄、道等各种思潮交相影响下产生的一部宏大的文学理论著作,体大思精,卓然一家。不仅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顶峰,在世界文论史上,也占据了重要地位。,1、理论体系的严密完整性。,2、思想方法的辩证性。,3、包含内容的广泛性。,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掩盖群言,而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也。,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苞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鲁迅诗论题记,文心雕龙规模宏大,体制详备,是中国文学批判史上了不起的杰作。在西欧早期的古典文艺理论中,如亚里斯多德的文艺理论,就没有龙著那样的系统性。日 兴膳宏文心雕龙在日本,思考题,1、简述刘勰文心雕龙根本框架及思想。,2、谈谈刘勰关于艺术构思的理论。,3、理解刘勰关于原道的论述。,4、论刘勰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