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ppt课件,*,针灸学,一、针灸学发展简史,二、经络系统的组成,三、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四、腧穴的分类,五、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六、特定穴,七、腧穴的定位方法,针灸学一、针灸学发展简史,一、绪言,1,、,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图的医学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内经,奠定了针灸学的基础理论。,一、绪言1、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图的医学帛书,2,、,针灸甲乙经,共收入,349,个腧穴,成为一部最早的 体系比较完整的,针灸专书。,2、针灸甲乙经共收入,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北宋,王惟一著,,载有,354,个,腧穴,,并设计制成,两具铜人模型。,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北宋,两具铜人模型,两具铜人模型,4,、,针灸大成,明代时期,针灸学术发展到高潮,杨继洲,,针灸大成,4、针灸大成明代时期,5,、,6,世纪时针灸传到朝鲜、日本。,16,世纪传到欧洲。,197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推荐,43,种,病应用针灸治疗。,5、6世纪时针灸传到朝鲜、日本。,针灸,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针灸治疗的,43,种病症,1,急性鼻窦炎,Acute sinusitis2,急性鼻炎,Acute rhinitis3,感冒,Common cold4,急性扁桃体炎,Acute tonsillitis5,急性气管炎,Acute bronchitis6,支气管气喘,Bronchial asthma7,急性结膜炎,Acute conjunctivitis8,中心性视网膜炎,Central retinitis9,近视(儿童),Myopia,(,in children,),10,单纯性白内障,Catarac,(,without complications,),11,牙痛,Toothache12,拔牙后疼痛,Post extraction pain13,牙龈炎,Gingivitis14,急慢性,咽炎,Acute and chronic aryngitis15,食道、贲门痉挛,Spasms of esophagus and cardia16,恶逆,Hiccough17,胃下垂,Gastroptosis18,、,急、慢性胃炎,19,、胃酸增多症,20,、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21,单纯性急性十二指肠溃疡,Acute and chronic duodenal ulcer,22,急慢性结肠炎,Acute and chronic colitis 23,急性菌痢,Acute bacillary dysentery24,便秘,Constipation25,腹泻,Diarrhea26,肠麻痹,Paralytic ileus27,头痛,Headache28,偏头痛,Migraine29,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30,面神经麻痹(早期如,3,到,6,个月内),Facial palsy,(,within 3 to 6 months,),31,中风后的轻度瘫痪,Pareses following a stroke32,周围性神经疾患,Peripheral neuropathy33,小儿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早期如在,6,个月内),Sequelae of poliomyelitis34,美尼尔氏综合症,Menieres disease35,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Neurogenic bladder dys36,遗尿,Nocturnal enuresis37,肋间神经痛,Intercostal neuralgia38,颈臂综合症,Cervicobrachial syndrome39,肩凝症,Frozen shoulder40,网球肘,Tennis elbow41,坐骨神经痛,Sciatica42,腰痛,Low back pain43,关节炎,Osteoarthritis,针灸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针灸治疗的43种病症1急性鼻窦,二、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孙络、浮络等。,二、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针灸学概论-课件,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四肢,纵贯全身。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部,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其排列为:手足三阳经;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上肢内侧是手三阴经,其排列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下肢内侧是足三阴经,其排列为:内踝上,8,寸以下,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针灸学概论-课件,3,、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有属络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阴阳配对,,在脏腑阴阳经脉之间形成了六组表里属络关系。,3、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有属络关系,,4,、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4、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胸。,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规律:,(,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2,)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3,)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规律:(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6,、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始于:手太阴肺经,止于:足厥阴肝经,再由肺经逐经相传。,其流注顺序是:肺经大肠经 胃经 脾经 心经 小肠经 膀胱经 肾经 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6、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始于:手太阴肺经,(二)奇经八脉,1,、奇经八脉的名称,2,、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及功能,(二)奇经八脉1、奇经八脉的名称,1,、奇经八脉的名称,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8,条。,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不同,不直接属于十二经脉,也无阴阳表里配合(属络)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督脉,各有其所说的腧穴,故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1、奇经八脉的名称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2,、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及功能,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是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就能蓄积气血,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又能渗灌供应气血于组织当中。,见下表,2、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及功能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针灸学概论-课件,(三)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大包),总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三)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1,、十五络脉的分布特点,(,1,)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络走向阳经,阳经别络走向阴经。,(,2,)任脉、督脉以及脾之大络住主要分布在头身部。,1、十五络脉的分布特点(1)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2,、十五络脉的作用,(,1,)十二经别络加强了表里两经的外部联 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之不足。,(,2,)任脉的别络沟通了腹部经气;,督脉的别络沟通了背部的经气;,脾之大落沟通了全身经气。,2、十五络脉的作用(1)十二经别络加强了表里两经的外部联,(四)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1,、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特点,十二经别具有离、入、出、合的循行特点:十二经别多从肘膝关节附近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合)。十二经别按阴阳表里的关系汇合组成六组,故有“六合“之称。,(四)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2,、十二经别的作用,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加强了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扩大了经穴主治的范围。,2、十二经别的作用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五)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1,、十二经筋的分部特点,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行于体表,不入内脏。,2,、十二经筋的作用,主要作用是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正如,素问,痿论,所说:“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其中足厥阴肝经经筋结于阴器,并能总络诸经。,(五)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三、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一)经络的作用,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灵枢,本藏,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随经脉和络脉密布于周身,加强了机体的防御能力,抵抗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三、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一)经络的作用,(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说明病理变化,在生理功能失调时,经络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2.,指导辩证规经,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候,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进行辩证归经。,3.,指导针灸治疗,针灸临床常根据经脉循行和住址特点进行循经取穴,如,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说明病理变化,四、腧穴的分类,腧穴总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四、腧穴的分类腧穴总体上可归纳为:,1.,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这类腧穴具有主治本经病症的共同作用。,1.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2.,奇穴,是指具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又称“经外奇穴”。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症有特殊疗效。,2.奇穴是指具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3.,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也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个穴,又称“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等,阿是穴无一定数目。,3.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也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五、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一)主治特点,腧穴的主治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1.,近治作用,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症的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具有的共同特点。,2.,远治作用,指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症的作用。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其突出。,3.,特殊作用,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所谓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所谓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指某些腧穴的治疗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五、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一)主治特点,(二)主治规律,腧穴的主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概括为分经主治、分部主治。,1.,分经主治规律,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同一经脉的不同经穴,可以治疗本经相同病症。,十四经腧穴的分经主治几个具特点,又具有某些共性。现将十四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归纳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