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52479065 上传时间:2024-11-1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丞相权力太大了,忠奸难辨睡不好;,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好了歌,皇帝的烦恼,忠 奸 难 辨,官 吏 难 选,选官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丞 相 权 大,君权与相权,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好了歌皇帝的烦恼忠,第七课 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标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选官用人制度的演进及作用;,2.,了解中国古代中枢政务机构的变化及实质;,3.,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第七课 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标要求:,阅读课本,P39,,思考下列问题:,1.,魏晋南北朝的中枢机构,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它对唐朝的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课堂设问,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阅读课本P39,思考下列问题:课堂设问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吏,户,礼,兵,刑,工,2,、隋唐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皇帝,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六部制,吏户礼兵刑工2、隋唐时期的皇帝中尚门三省六部制,1,、集体宰相制,2,、分工明确、相互合作,3,、提高了行政效率,4,、相互牵制 互为补充,5,、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执行诏令,封驳审议,草拟诏令,土木工程,审判刑罚 军事警备 祭祀教育 户籍财政 选择官员,1、集体宰相制执行诏令封驳审议草拟诏令土木工程审判刑罚 军事,唐宣宗认为大将李燧德才兼备,任命他为岭南节度使。在皇帝任命诏书已经发下后,门下省给事中萧放认为这个任命不合适。唐宣宗听了理由后也觉得这个任命不当,便当场叫人骑快马去追回诏书。,情景再现,唐宣宗认为大将李燧德才兼备,任命他为岭南节度使。在皇,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交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赋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行,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大臣丙,将任务依次分配到属下,三个部门。,历史重现,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A.,礼部,B.,户部,C.,工部,2.,任务分配到哪三个部门?,1.,大臣甲、乙、丙所在的机构分别是什么?,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交,选官制度,隋唐,战国,魏晋,汉朝,西周,世卿世禄:血缘,科举取士:才能,九品中正:门第,军功授爵:军功,察举征辟:孝廉,特点,:,公开,公正,客观,二、选官制度,选官制度隋唐战国魏晋汉朝西周世卿世禄:血缘科举取士:才能九品,西周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是世卿世禄制度,这种制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被破坏而遭到破坏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世卿世禄”制度,西周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是世卿世禄制度,这种制,结论:军功爵制以军功为升官加爵的标准,能够激励更多的英勇善战的将士为国效力;,“,世卿世禄,”,制度为世袭制,对人没有激励作用,不能保证官僚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商鞅,军功爵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结论:军功爵制以军功为升官加爵的标准,能够激,察举与征辟,察举制,各郡国向国家推荐,人才称为察举。,征辟制,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称征辟。,察举与征辟察举制征辟制,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材料二: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制度的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1,、容易任人唯亲,2,、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3,、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问题解析,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图,选拔标准,:门第家世。,影响,:朝廷要职多有世家大族担任,他们的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往往不注意提高才能。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科举考场,贡院内的号舍,科举制是指从隋朝开始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其中进士,与明经两科最为人重视。,关于科举制,科举考场贡院内的号舍 科举制是指从隋朝开始的通,金榜,关于科举制,皇榜,会试的朱卷,金榜关于科举制皇榜会试的朱卷,阶段,皇帝,对科举制的贡献,创,立,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设进士科,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开创,殿试,、武举,唐玄宗,用高官主持考试,把诗赋作为进士考试内容,宋,严格考试程序,严密考试方法,减少考试科目,增加录取名额,皇帝掌握录取权,僵化,明清,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文体为,八股文,科举制的发展历程,阶段 皇帝 对科举制的贡献创 隋文帝分科考试,科举制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课堂设问,1,、有利于统治者招揽人才,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2,、巩固了统治,加强中央集权。,3,、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4,、后来被历朝沿用。,科举制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课堂设问,魏晋时期,租调制,孝文帝,均田制,唐初,租庸调制,唐德宗,两税法,每次税制改革都是对旧税收的总结,而从未真正较大幅度地减轻人民的负担,而在一次次税制改革之后,帝国政府和各地官僚又会重新增加各种临时附加税,让农民负担越来越重,最终超出了农民忍受的极限,,农民,被迫铤而走险,发动农民起义。,魏晋时期孝文帝唐初唐德宗每次税制改革都是对旧税收的总结,而从,1、,魏晋南北朝,租调制,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三、赋税制度演变,2,、隋唐,租庸调制度,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内容,: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是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纳绢代役(指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隋有年龄限制,唐无年龄限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作用,:“庸”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 租调制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3,唐中后期,两税法,原因: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唐德宗即位后,宰相杨炎建议改革赋税制度。建中元年(780 年)唐朝政府颁布两税令,实施两税法。,目的: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增加税收,改行两税法。,特点:,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即以资产税取代自战国以来的人丁税。这次改革 的基本精神是改税丁为税产,这符合土地集中和贫富升降的社会现实。,两税法替代租庸调,是地主土地所有制高度发展的结果,奠定了唐后期至明中叶中国古代赋税的基础。,3唐中后期两税法原因: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无,内容:,A 课税对象:由过去的主户扩大到客户,并对商人重新规定税率。客户纳税,反映了其地位由非法到合法的变化及其人身依附关系的相对减轻。,B 征课内容:将各种名目的赋税统一并到,户税和地税,这两税中。,C 课税标准: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D 征课时间:分为,夏秋两季,,相对集中并节省了征收时间。,内容:,作用:,A.简化了征课名目,扩大了税源,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B.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两税法按照各户的贫富程度确定征税标准,较为公平。,D.两税法是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局限性,:,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激化了阶级矛盾;,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政府又增加许多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作用:局限性:,环节,5,:出示张岱自为墓志铭与明清小说、戏剧著作图表等材料。,设计意图:通过对墓志铭、文学艺术作品等材料的解读,了解明清社会文化的新成就与思想上的转变。,过渡:文学戏剧作品中看似“大逆不道”的内容其所反映的正是明清思想领域新倾向的滥觞。,环节,6,:出示朱子语类李氏文集等史料,并设问“比较传统的程朱理学和明末的新思想,其中透露出明清思想怎样的新倾向?”,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时期史料的对比,在教师示范的前提下进行模仿,了解明清思想界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专制的新倾向。,过渡:思想上的新倾向与经济上的新现象、文化上的新成就共同铸就了明至清中叶社会些许的新现象,而这样的现象之新在明清又会迎来怎样的命运?,环节,7,:出示清圣祖实录江阴县志等史料。,设计意图:通过对多方史料的分析与解读,揭示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压倒性优势下对商业的束缚。,过渡:在经济领域的新现象深受传统小农经济所困的同时,思想界的新倾向同样面对着类似的困局。,环节,8,:出示明神宗实录乾隆实录等史料并讨论。,设计意图:通过多方史料的讨论与解读,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在比较统治者对新思想与旧礼教不同态度的同时,感悟明清时期专制统治对新思想的压制。,过渡:在明清时期零星、小众的新现象深受根深蒂固地传统统治的压制与阻碍时,欧亚大陆另一侧的欧洲也同样面临着相似的新现象。,环节5:出示张岱自为墓志铭与明清小说、戏剧著作图表等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