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见聚油井举升工艺适应性分析及配套技术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52420061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孤岛见聚油井举升工艺适应性分析及配套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孤岛见聚油井举升工艺适应性分析及配套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孤岛见聚油井举升工艺适应性分析及配套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孤岛见聚油井举升工艺适应性分析及配套技术,孤岛采油厂,2007年9月,聚合物驱采油是一种推广程度较高的三次采油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加水相的粘度、减小油水流度比,来提高注入水的平面涉及系数及纵向涉及系数,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孤岛油田1992年起在中一区馆3进行了聚合物驱先导试验,降水增油效果明显;1994年进行了扩大试验,在取得成功的根底上,于1997年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推广。目前共有11个单元16个注聚工程,其中正注聚单元7个,后续水驱单元9个,覆盖地质储量16395104t,占孤岛油田地质储量42.32%。聚合物驱已累积增油700104t以上,提高采收率3.5%。注聚单元现有油井505口,日产液水平33295t,日产油水平2970t,含水91.1。,前言,但随着注聚工作的开展,含聚采出液对现有机采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水驱抽油机相比,聚驱油井免修期短,泵效低,且抽油杆、管偏磨加重等,影响了注聚驱抽油机井的开采效果。,前言,前言,中一区Ng3单元位于孤岛油田披覆背斜构造油气藏顶部,构造完整、平缓,以粉细砂岩为主,含油面积11.6km3,有效厚度10.2m,油层埋深1192-1229m,共分5个小层31-35,地层温度69,水型NaHCON3,总矿化度3850g/cm3。1971年9月投产,1974年9月投入注水开发,1992年9月注聚开采先导性试验,1994年进入注聚扩大区开采,1997年10转入后续水驱。共有油井84口,水井43口,日产液量8260t/d,日产油量452t/d,综合含水94.5。中一区Ng3单元注聚后取得了明显效果,注聚六个月后油井陆续见到效果,累计增油128.45104t,提高采收率11.5。,前言,前言,前言,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注聚区和水区油井的躺井情况,我们对采油厂躺井进行了分类统计,,由上表可以看出:注聚区油井有偏磨现象的占聚区躺井的21.6,水驱偏磨占13.7,,,注聚区偏磨比例高于水驱油井;泵漏和砂卡造成的躺井也高于水驱油井。,2006.012007.03聚驱单元躺井和水驱单元躺井分类统计表,内容,躺井次数,泵漏,杆断脱,砂卡,油管漏,有偏磨现象,聚驱油井,755,417,178,113,34,163,比例,9.8,55.2,23.5,14.9,4.5,21.6,水驱油井,1059,512,222,121,89,146,比例,3.8,48.3,20.9,11.4,8.4,13.7,内 容 简 介,一、,前言,二、见聚油井举升系统存在问题,三、,见聚油井举升配套工艺及应用效果分析,五、认识,四、,效益评价,1、,注聚见效初期,含水下降,随着注聚见效,由于聚合物溶液增加了水的粘度,相应的降低了油的粘度,因此到达同一含水饱和度所需要的水量减少,油井含水下降、井液中原油重质组份增加、采出液含聚浓度增加,井液粘度增加,流动性变差,造成泵效下降.,二、见聚油井举升系统存在问题,2、注聚见效初期,动液面下降,漂浮度降低,由于注聚后,随着流度比的增大、涉及体积增大,注采比有所下降,导致注采不均衡,油井供液能力下降,泵漂浮度降低据统计注聚区油井平均动液面年下降80-100m,导致泵效降低。在注聚后期动液面上升,假设仍下泵深度过深,增大了杆柱的不稳定性,如果在泵挂深度不作调整,势必对抽油偏磨产生影响。,二、见聚油井举升系统存在问题,3,、注,聚对偏磨,的,影响,采出液粘度增大,,抽油泵凡尔和衬套进液磨擦阻力增大,,抽油杆柱的轴向力和侧向力增大,,势必引起抽油杆柱弯曲变形。,二、见聚油井举升系统存在问题,4、注聚对出砂的影响,由于见聚后粘度增大,,携砂能力增强,,出砂对抽油泵阀尔和衬套副磨蚀加重,与水区相比,泵效衰竭快,造成低泵效检泵或躺井。,据躺井分类统计,注聚区躺井的755口中,砂卡和砂埋直接造成的躺井是113口,高于水驱3.5。,砂卡,聚驱油井,113,比 例,14.9,水驱油井,121,比 例,11.4,二、见聚油井举升系统存在问题,内 容 简 介,一、,前言,二、见聚油井举升系统存在问题,三、,见聚油井举升配套工艺及应用效果分析,五、认识,四、,效益评价,油井见聚后,由于聚合物的粘弹性作用,增加了泵柱塞的摩擦阻力,井液携砂能力增强,含砂井液对泵的磨蚀加快,造成泵漏频繁作业。同时杆柱的下行阻力增大,杆柱的稳定性变差,增加了杆柱的偏磨几率;另外,泵径、泵级别、冲程冲次、泵挂深度对抽油泵和杆柱的影响也客观存在。,根据不同的井况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理技术,从改善抽油泵和杆柱的受力出发,降低躺井率,延长油井免修期。,三、,见聚油井举升配套工艺及应用效果分析,三、,见聚油井举升配套工艺及应用效果分析,研制应用了,特种抽油泵,,,如:,注聚驱抽油泵、防砂卡泵减少出聚、出砂对油井的影响,提高了油井泵效,利用优化设计选择合理的生产参数,减少生产参数对油井的影响,应用抽油杆加重、杆柱扶正等措施,与特种抽油泵相结合进行防偏磨综合治理,具体措施,对影响严重的油井,改变采油方式,应用螺杆泵采油工艺提高治理效果,。,(一)、特种抽油泵的研制及配套工艺,1.环槽式抽油泵,p,1,u,1,A,1,p,2,u,2,A,2,与水驱相比,油井见聚后柱塞与泵筒之间的粘滞阻力增加,增加了杆柱的下行阻力。为了降低柱塞与泵筒之间的粘滞阻力,根据间隙与粘滞阻力的实测规律,加大泵配合间隙,可以降低柱塞下行的粘滞阻力,同时通过柱塞上加开环型槽,使漏失的液体在漏失的过程中,使这局部液体在环型槽内形成旋流,增加沿程阻力,从而增加流动时间,降低漏失量,提高油井泵效。,三、,见聚油井举升配套工艺及应用效果分析,(一)、特种抽油泵的研制及配套工艺,1.环槽式抽油泵,突然扩大,2、p2,突然缩小,3、p3,1、p1,能量损失流程图,液体依次通过一个突然扩大和突然缩小流道时的压力损失是V,P1,于V,P2,之和。当有n个槽时,压力损失为n。,截面处能量关系式为,根据连续性方程可知:,A,1,1,A,2,2,液体流经突然扩大处压力损失,液体流经突然缩小处的压力损失,环槽式抽油泵的设计依据,三、,见聚油井举升配套工艺及应用效果分析,1,2,3,4,5,6,8,7,9,10,图3 柱塞与泵筒漏失量和摩阻测试流程简图,环槽式抽油泵与常规泵漏失量比照实验,1控制阀 2柱塞泵筒 3、5存储式压力计 4柱塞 6高压胶管 7打压泵 8介质槽 9废液槽 10出液管,实验介质,:常规柴油、含聚500PPm/l,(一)、特种抽油泵的研制及配套工艺,1.环槽式抽油泵,三、,见聚油井举升配套工艺及应用效果分析,泵类,压力,介质,II级,III级,IV级,V级,常规泵,6MPa,柴油,1050,1880,2650,5480,常规泵聚合物,6MPa,聚合物,860,1060,1680,2780,环槽式抽油泵,6MPa,聚合物,840,350,200,360,1,2,3,4,5,6,8,7,9,10,图3 柱塞与泵筒漏失量和摩阻测试流程简图,环槽式抽油泵与常规泵漏失量比照实验,1控制阀 2柱塞泵筒 3、5存储式压力计 4柱塞 6高压胶管 7打压泵 8介质槽 9废液槽 10出液管,(一)、特种抽油泵的研制及配套工艺,1.环槽式抽油泵,三、,见聚油井举升配套工艺及应用效果分析,70mm常规泵和环槽式抽油泵漏失量试验,不同泵级漏失量曲线,由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当含聚浓度在500mg/l时,随着泵级别的增加,普通抽油泵的漏失量增加,而环槽式抽油泵的漏失量保持平稳;,对同等级别的不同抽油泵,常规抽油泵的漏失量是环槽式抽油泵的3-8倍。,利用环槽式抽油泵既可以满足降低柱塞下行阻力,又可降低漏失量的目的。,(一)、特种抽油泵的研制及配套工艺,1.环槽式抽油泵,三、,见聚油井举升配套工艺及应用效果分析,自2004年1月,环槽式抽油泵应用31口井,措施后平均泵效提高12.6,增油6463.3吨,取得良好的增油效果,目前除GD1-18-013井因改层作业一次外,其余井均正常生产。,如GD1-19-411井,2004年1月16日对该井实施了防偏磨和下环槽式抽油泵工艺,产液量由措施前正常生产时的99t/d,上升到措施后的130t/d,功图测试说明,杆柱下行时悬点的最小载荷增大2.8KN,说明下行阻力减小,起到了防偏磨的作用,措施后泵的高效期也由措施前的68天上升到170天,且继续有效。,三、,见聚油井举升配套工艺及应用效果分析,(一)、特种抽油泵的研制及配套工艺,1.环槽式抽油泵,油井见聚后,由于产出液粘度增加,携砂能力增加,出砂加剧了凡尔的腐蚀速度,同时砂卡躺井数增加。为此研制了防砂卡能力强的桥式阀抽油泵。通过改进固定阀结构,增加尾管沉砂通道,具有防沉砂功能,有利于保护固定阀,消除了砂粒等杂物对阀座和阀球的影响,提高抽油泵泵效,减少油井砂卡时机,延长油井免修期。,(一)、特种抽油泵的研制及配套工艺,三、,见聚油井举升配套工艺及应用效果分析,2、桥式阀防砂泵研制,桥式阀防砂泵主要分为四局部:泵筒、柱塞、桥式阀和沉砂袋。其中泵筒和柱塞与普通管式抽油泵根本相同;桥式阀主要有侧吸入口、沉砂通道、和阀体组成;沉砂袋在侧吸入口的下部,具有储存沉砂等污物的作用。,(一)、特种抽油泵的研制及配套工艺,三、,见聚油井举升配套工艺及应用效果分析,2、桥式阀防砂泵研制,上冲程时,柱塞向上移动,泵筒内容积增大,压力减小,流体由侧吸入口进入,经桥式阀到达泵筒内,此过程泵筒内压力分布为:上部压力低,下部压力高,流体及其携带的砂泥等由下而上运动;下冲程时,柱塞向下移动,泵筒内容积减小,压力增大,桥式阀关闭,柱塞游动阀翻开,流体流入油管内,完成一个排液过程,此过程泵筒内压力分布为:上部压力高,下部压力低,流体及其携带的砂泥自上向下运动,砂泥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经沉砂通道落入沉砂袋,对固定阀体起到保护作用。,(一)、特种抽油泵的研制及配套工艺,三、,见聚油井举升配套工艺及应用效果分析,2、桥式阀防砂泵研制,技术指标,长度:7460mm;冲程长度:5.1m;,柱塞长度:1.2m;进液口:12X24mm,过流面积约 2900mm2;固定阀球:S45-50 mm;,沉砂通道宽度:11.5mm;公称直径:89.5114mm。,(一)、特种抽油泵的研制及配套工艺,三、,见聚油井举升配套工艺及应用效果分析,2、桥式阀防砂泵研制,适用条件,a:适应的压力、温度、下泵深度承受载荷及流体物性等同同类型普通管式抽油泵;,b:适应油井流体含砂小于5;,c:油套环行空间必须有且保持较高的动液面,漂浮度到达300m以上;,针对注聚单元井液携砂能力强,砂卡、砂砂磨泵筒的问题,引进应用了长柱塞防砂卡抽油泵,该泵应用在注聚区出砂井上,可以有效地阻止砂粒进入柱塞与泵筒之间的密封间隙,减轻了泵筒与柱塞的磨损,提高油井泵效,延长检泵周期。,(一)、特种抽油泵的研制及配套工艺,三、,见聚油井举升配套工艺及应用效果分析,3、长柱塞防砂卡抽油泵,长柱塞防砂卡泵主要由长柱塞、短泵筒、双通接头、沉砂外筒等组成。,柱塞始终处于泵筒之外,且有环空沉砂结构,无论抽油时,还是开抽时,下沉的砂粒都会沿沉砂环空沉入尾管,既不会进入柱塞与泵筒之间的密封间隙,也不会象常规泵那样在泵上聚集而造成的砂卡,减轻了泵筒与柱塞的磨损,提高油井泵效。,(一)、特种抽油泵的研制及配套工艺,三、,见聚油井举升配套工艺及应用效果分析,3、长柱塞防砂卡抽油泵,(一)、特种抽油泵的研制及配套工艺,长柱塞防砂泵技术参数,公称直径,(mm),冲程,(),连接螺纹,最大外径,(mm),总长,(),间隙代码,38,2.1-5.1,27/8TBG/27/8TBG,100,4.3-7.6,1、2,44,2.1-5.1,27/8TBG/27/8TBG,100,4.3-7.6,1、2,56,2.1-5.1,31/2TBG/27/8TBG,110,4.3-7.6,1、2,70,2.1-5.1,4TBG/31/2TBG,114,4.3-7.6,1、2,三、,见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