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象征派诗歌,第五章,象征派诗歌第五章,1,什么是象征派诗歌,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1857年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发表了著名的诗集恶之花,从此揭开了欧洲象征主义的序幕。其最初流行于诗歌领域,其后流行于其他艺术领域。20世纪初,象征主义曾对五四新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20 世纪20年代在中国文坛兴起的象征派诗歌,就是其直接催生的结果。但象征派诗歌在中国文坛上所走的道路并不平坦,其在中国诗坛所取得的成就也远远低于欧洲其他国家。,什么是象征派诗歌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2,关于波特莱尔,波特莱尔:18211867,法国著名诗人、文艺批评家。他的最著名的诗集是恶之花。这部诗集揭示出传统艺术不愿正面描写的冷酷现实,并且显示出波特莱尔与上流社会的空虚庸俗誓不妥协的精神,。,关于波特莱尔波特莱尔:18211867,法国著名诗人、文艺,3,波特莱尔,波特莱尔,4,李金发与象征派诗歌,1925年李金发的诗集微雨的发表,标志着中国象征主义诗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影响深广的诗歌流派 象征派诗歌。1926年、1927年他又相继出版了诗集为幸福而歌和食客与凶年。,李金发与象征派诗歌1925年李金发的诗集微雨的发表,标志,5,象征派诗歌进入中国的历史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五四运动高潮过后的革命低潮时期。一些被五四运动唤醒的文学青年由初期的兴奋、狂热、呐喊转化为苦闷、彷徨、伤感甚至颓废。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文学青年中间便出现了一股颓唐伤感的倾向。而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所具有的感伤色彩、厌世情绪很适合这些文学青年的口味,于是象征主义诗歌在中国便找到了它生长的土壤。,象征派诗歌进入中国的历史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6,象征派诗歌进入中国的文学背景,在表现技巧上,象征派的诗人们反对模拟客观现实,也反对直抒胸臆,更反对概念的说教。其诗歌大都借新奇的想象和比喻、晦涩的意象和暗示、象征性的意境来揭示他们内心世界的奥秘,表现出与五四初期白话诗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象征派诗歌进入中国的文学背景在表现技巧上,象征派的诗人们反对,7,象征派诗歌与新月派诗歌的区别,新月派与初期象征派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诗坛上的两个主要的诗歌流派,由于新月派的主要作用在于从听觉视觉方面克服初期诗坛的散文化倾向,而象征主义诗派则重在纠正其太实、太白、太直、太露的艺术弱项,因而两者在创作方法上有很大区别。,象征派诗歌与新月派诗歌的区别新月派与初期象征派是二十世纪二十,8,象征派诗歌理论,穆木天谭诗寄郭沫若的一封信,“胡适说:做诗如作文,那是他的大错。”,“得找一种世人的思维术,一个诗的逻辑学”,“用诗的思考法去想”,创作“纯粹的诗歌”。,象征派诗歌理论穆木天谭诗寄郭沫若的一封信,9,要点,:,1、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2、诗应当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从强调诗歌的表达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功能,强调诗的“暗示”与“朦胧”的特质。,要点:1、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10,艾青:象征派诗歌“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远的东西”。,朱自清:“象征诗派要表现的是些微妙的意境,比喻是他们的生命,但是远取譬而不是近取譬他们能在普通人以为不同的事物间看出同来,他们发现事物的新关系,并且用最经济的方法将这种关系组织成诗;所谓最经济的就是将一些联络的字句省掉,让读者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搭起桥来。”,艾青:象征派诗歌“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可以由,11,李金发简介,19001121-19761225,原名李淑良,笔名金发,广东梅县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特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一阵骚动,被称之为“诗怪”,成为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1925年初,他应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邀请,回国执教,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并为小说月报、新女性撰稿。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院雕塑系主任,创办美育杂志;后赴广州塑像,并在广州美术学院工作,1936年任该校校长。40年代后期,几次出任外交官员,远在国外,后移居美国纽约,直至去世。,李金发简介19001121-19761225,原名李,12,象征派诗歌课件,13,这是一个曾被文学史宣判为本世纪二十年代“新诗发展中逆流”的诗人。他的名字和诗作,多年来,似乎已被湮没,已被遗忘了。然而,他的幽灵却一直在诗坛上游荡,在毁誉里挣扎,在变形中崛起。三十年代滥觞的“现代派”诗里,可以听到他的回声,四十年代风行的“九叶派”诗里,又可以看到他的潜影;五十年代的台湾,“现代派”诗以蔚为壮观之势东山再起,八十年代的中国大陆,“臆胧诗”激起了此伏彼起的争论这时,只是在这时,人们才意识到;原来他不是一个可以轻易抹去的名字,他的诗也不是一页可以不屑一顾地掀过去的历史。,深刻的探索者,常常比肤浅的成功者在历史上刻下了更深的印痕,留下了更多的东西。,这是一个曾被文学史宣判为本世纪二十年代“新诗发展,1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