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国思想文化史,肖应云,中国思想文化史肖应云,1,第二章 周代礼乐思想,第二章 周代礼乐思想,2,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广义的礼,是指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如西周时的分封、井田、官制、刑法等均属周礼的范畴。,狭义的礼,则专指某一时代人们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及相应的典礼仪式。,第二章-周代礼乐思想ppt课件,3,礼的起源:,一般认为,礼是原始时期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一整套习俗,诸如图腾崇拜、巫术禁忌、长老会议等,它施行于氏族内部,可以把氏族成员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和活动,同时它又对氏族成员具有很强的约束力,从而达到维系氏族社会秩序的目的,当文明时代来到后,原始的礼也就逐渐被制度化了。,礼的起源:,4,第一节 周公制礼作乐是历史的进步,夏商周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殷周变革在思想领域中重大的事件,就是礼乐文明的诞生。,周公对殷亡教训的总结,周公认为,殷人并非亡于天命,而是抛弃了勤政爱民的传统,是亡于“失德”。他提出实行“德政”的纲领。为了确保实施,周公在国家典章制度的层面做了重大改革,并且对贵族提出了道德要求,这些崭新的制度和行为规范统称为“礼”,这就是“周公制礼作乐”。,第一节 周公制礼作乐是历史的进步夏商周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5,周公制礼作乐,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嫡长子继承制;二是宗法制度;三是丧服制度;四是庙数制度,此外还有同姓不婚制度、采邑制度、井田制度等。,正是由于周人认识到了人心向背决定政权存亡兴废的道理,萌生了,民本思想,。,研究周代礼乐思想的,史料,主要有:礼记,周公制礼作乐,6,第二节 子思学派的礼治思想,春秋时期,天下大乱,孔子希望社会能回到周公制定的礼乐治国路线上来,他深化了周公的思想,不遗余力地倡行“仁”的学说,提出”仁者,爱人“的理念,他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恪守道德规范。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尤其是子思学派,从学理上对礼的合理性问题做了深入探讨。,第二节 子思学派的礼治思想 春秋时期,天,7,礼缘人情而作,惟人道为可道,修道之谓教,因俗以制礼,第二章-周代礼乐思想ppt课件,8,理学思想的哲学依据:儒、道两家都主张人道取法天道,但道家的天道是自然的同义词,无所施为;而儒家的所谓的天道是经过了人格化和道德化的处理,被当做真理的代名词,反映了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着人类自身的自觉意识。,第二章-周代礼乐思想ppt课件,9,第三节 礼与乐,中国传统的乐的观念,有特定的内涵进而深刻的哲理,在儒家礼乐文化体系中,礼与乐相辅相成,两者的关系形同天地。,唯君子为能知乐,春秋时期有古乐与新乐之争。,声音之道与政通,儒家认为音乐与政治相通,是判断为政得失的一项指标。原因有二:一、君王是万民之主,君王的喜好,如同经天纬地,为万民仰望,直接影响民风的走向。二、乐为心声。(曾侯乙编钟),礼乐皆得,谓之有德。,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儒家倡导德治主义,主张通过礼乐对人实行温和的教化政策,使人心向善,纯化社会风气,从而求得长治久安。,第三节 礼与乐中国传统的乐的观念,有特定的内涵进而深刻的哲理,10,第四节,礼的要素,礼法种类纷繁复杂,但基本要素趋同,无外乎,礼法、礼仪、礼器、等差,几项。,第四节 礼的要素礼法种类纷繁复杂,但基本要素趋同,无外乎礼,11,礼法:是指行礼的章法、程式。,礼法是礼的外在形态,具有强烈的规定性,是礼的运作依据,也是判定礼与非礼的标准。,礼仪,礼义是礼的内核,礼法的制定是以人文精神作为依据的。礼的设定都有很强的道德指向,如“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在礼仪的具体环节下,也无不体现礼义。,礼器,指行礼的器物,使用何种礼器行礼,以及礼器如何配合使用,都传达着礼义信息,等差,等差是古代礼义的重要内涵,也是礼与俗的主要区别之一。不同身份的人,行不同等级的礼。,礼法:是指行礼的章法、程式。,12,第五节 礼的分类,先秦时期,夏商周各有其礼,夏商之礼今已不可考,目前我们所能了解的是(西)周礼。,周礼的基本内容主要保存在战国秦汉时期的人所著的三部书中,即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其中:,周礼偏重于政治制度,主要解绍周代官制;,仪礼偏重于行为规范,主要阐述礼仪制度;,礼记偏重于理论诠解,主要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三礼”是有关古代礼制的百科全书,它们是以周代礼制为蓝本,其内容实际涵盖了整个古代礼制。,第五节 礼的分类先秦时期,夏商周各有其礼,夏商之礼今,13,从内容形式看,古代礼制内容繁杂,春秋至汉代的一些懂礼的专家着手对古礼进行系统的整理总结,把古礼(狭义的)划分为五大类,称为,“五礼”,。,吉礼:天神、人鬼等,凶礼:丧礼、荒礼、吊礼、恤礼等,军礼:大师之礼、大均之礼等,宾礼:朝礼、相见礼,嘉礼:饮食之礼、婚冠之礼等,从内容形式看,古代礼制内容繁杂,春秋至汉代的一些懂礼的专家着,14,吉礼:,即祭祀之礼。古人认为礼“莫重于祭”(礼记祭统),祭祀是“国之大事”,因此将其列为五礼之首。,吉礼共有十二个子项,分属天神(三项)、地祗(三项)、人鬼(六项)三门。“吉”训为福,有事神致福之意。,吉礼:即祭祀之礼。古人认为礼“莫重于祭”(礼记,15,天神三项用于祭祀上天、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其祭法为:燔柴升烟,在火上加牲体或玉帛等。,地祗三项用于祭祀社稷(土地、谷物)、山林川泽、四方百物等,其祭法为:有用牲血滴于地上、有用牲体或玉帛埋于地下或掷于河上、也有磔牲(撕裂动物肢体)以祭。,人鬼六项用于祭祀先祖列宗(即“宗庙”),其中有袷和谛两个大典,此外在春夏秋冬四季还各进行一次祭礼,祭法称“奉进”,即用已杀未煮或煮熟的牲体及熟饭以供,还用酒沥地等。,天神三项用于祭祀上天、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其祭法为:燔柴升,16,凶礼:,有五个子项:丧、荒、吊、禬(gui)、恤。前三项是对遭受天灾的国、人的哀吊,后两项是对某国或邻国及同盟国的内乱。外侮进行援助和支持而进行的礼仪形式。,军礼:,也有五个子项:大师(出兵征伐)、大田(狩猎)、大均(户籍普查及征税)、大役(筑城及建官殿等)、大封(勘定疆界)。具体祭法不得而知。,凶礼:有五个子项:丧、荒、吊、禬(gui)、恤,17,宾礼:,有八个子项:主要用于诸侯对天子的朝觐和诸侯间的聘问、会盟等,实际上就是上层贵族间相互交际往来的礼仪。,嘉礼:,有六个子项:包括冠婚、飨燕、宾射、贺庆、称颂等,内容较为庞杂,涉及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宾礼:有八个子项:主要用于诸侯对天子的朝觐和诸,18,五礼是古代礼制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具体应用的规范和准则,它的外延扩展到古代的社会政治制度中,诸如宗法、世袭、分封等,影响极大。,古礼的适用对象是有严格规定的,“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荀子富国篇)。礼仅适用贵族阶层,而对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则完全靠强权统治,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上)就是最好的说明,因此,古代礼制实际上是维系上层统治秩序的一种制度。,五礼是古代礼制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具体应用的规范和准则,它的外延,19,古礼是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等级制度为原则的,它承认存在于社会贵族阶层之中的亲疏、尊卑、长幼分异的合理性,每个人只能依照自己的社会地位去选择相应的礼而决不许贱用贵礼,卑用尊礼,违者被视为大逆不道。,春秋时鲁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孔子愤曰:“是可忍,孰不可忍”,以此表示对僭礼行为的极大愤慨。这也反映了礼的等级原则。,古礼是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等级制度为原则的,它承认存在于社会,20,孔子在春秋“礼崩乐坏”的现状下,提出“复礼”,但并非是对周礼的简单继承,而是从理论上对周礼加以阐述,他不仅把礼纳入伦理道德范畴,使之成为儒家学说的基础,更主要的是,孔子把礼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从而赋予古礼以新的生命力,并为后世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秦汉以后,礼与社会政治制度基本分离,成为专门的礼仪,同近现代人关于礼的概念渐趋一致,但礼的精神实质已完全融汇于儒学之中。,研究和了解古代礼制,对于全面把握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孔子在春秋“礼崩乐坏”的现状下,提出“复礼”,但并非是对周礼,21,第六节 礼主敬,修身,礼容:即行礼者的体态和容貌。,辞令,第六节 礼主敬修身,22,第七节 礼乐思想的历史文化意义,礼是人类区别于禽兽的标志,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礼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形态,礼是古代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准则。,第七节 礼乐思想的历史文化意义礼是人类区别于禽兽的标志,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