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初三政治第二课,*,化学探究与拓展题,1,题目1一天,小明放学回家看见他的妈妈炒菜时油锅着火了,妈妈迅速盖上锅盖,一会儿火灭了,小明很好奇,想对物质燃烧及灭火原理探个究竟。于是,他回到询问了化学老师,老师没有直接答复他的问题,而是与小明一起做了以下四个实验:,实验一:用坩埚钳分别夹取石子和一片纸在火上烧,只有纸燃烧;,实验二:同时取等质量的两小块儿白磷,分别放在如以下图A、B所示的铜片上,一段时间后,只有装置A的白磷燃烧;,2,实验三: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盛有以上气体的集气瓶中,C瓶是空气,D瓶是氧气已耗尽的空气。发现小木条插入D瓶中马上熄灭,插入C瓶的过了一段时间才熄灭;,实验四:将在空气中点燃的小木条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发现木条燃烧得更旺。,请答复以下问题:,3,1请你帮助小明分析物质着火燃烧的条件是_。,2从实验四中你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3结合上述实验或物质燃烧的条件,总结灭火的原理最少两条_;_。回想生活中你见到的灭火场景,思考这些灭火的方法利用了灭火的哪条原理?,4在农村,有时堆放的秸秆会发生自燃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请你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提一些建议至少两条_,_,有可燃物存在与氧气接触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或接触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阻断可燃物的供给;或隔绝氧气;或使环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油锅着火,盖上锅盖灭火的原理,就是利用了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到达灭火目的。消防员利用高压水枪灭火,利用降低可燃物环境的温度,水蒸气可起到隔绝空气作用的原理。,原因是堆放的秸秆内部空气流通不好,因缓慢氧化而放出的热量不能得到及时扩散,导致其内部温度升高,到达或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引起自发燃烧。采用不要将秸秆堆放得过多过密,经常翻动秸秆,应放在阴凉处等方法来进行。,4,题目2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如以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试答复以下问题:,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_,2这个实验除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的结论处,还可推论出氮气_填“易“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填“活泼“不活泼的结论。,3在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_。,红磷过量的目的是让氧气消耗完全。,难,不活泼,碳、硫燃烧虽消耗氧气,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气体,瓶内气压变化较小,水面不能上升,使测量结果不准确,,5,拓展一某同学设计了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以下图所示。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将图中所示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做好标记。,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充分反响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翻开止水夹。请答复以下问题:,6,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2步骤中翻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3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是_,化学性质是_。,物性:无色、不易溶于水;化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烧杯内的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液面大约在标记,1/5,处;,7,拓展二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广口瓶中均盛满空气,燃烧匙中分别盛有红磷和木炭。答复以下问题:,1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分别点燃红磷和木炭,充分燃烧后,待广口瓶冷却后翻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甲_;乙_。,2由甲瓶产生的现象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_。,3假设图中烧杯里的水是足量的,甲瓶现象不明显,那么可能的原因是:_,水渐渐进入甲的广口瓶中,最后到达广口瓶内体积约1/5处,水没有进入乙的广口瓶中,可能的原因是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外界空气进入瓶内;红磷的量缺乏,使瓶内氧气未完全反响;未冷却至室温就翻开夹子,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止水夹右端一段导管内的空气进入瓶内,占据了一定体积。,8,拓展三如以下图所示,等体积的两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当红磷和硫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翻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A,、,B,两瓶中均有水流入。,红磷和硫分别燃烧后,A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少,而B瓶内气体的压强变化不大,由于A、B两瓶相通,A瓶中气压减少的同时,B瓶中的气体就会流向A瓶来补充一局部,最终使A、B两瓶的气压相等且都小于外界大气压,,9,拓展四:将完全相同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两盘,调至天平平衡,然后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以下图所示,关闭两个弹簧夹,使两者完全燃烧后,冷却到室温,此时翻开弹簧夹a、b。,1翻开弹簧夹时可观察到的现象 ,A.甲中进水 B.乙中进水,C.甲乙两瓶都进水,D.甲乙两瓶都不进水,2此时的天平 ,A.偏向左B.偏向右,C.处于平衡状态D.无法确定,10,3假设撤掉水槽,将甲乙两边直接用一导管连接,其他条件不变,如以下图所示。当白磷和木炭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此时的天平 ,A.偏向左 B.偏向右 C.处于平衡状态 D.无法确定,11,以下两个成语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请你任选一个,简述其中的化学原理。,A百炼成钢(将反复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钢。),B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薪:指柴火。),你选择的成语是 。其中的化学原理:,。,12,A百炼成钢:反复锤打烧红的生铁时,生铁中的碳与氧气反响生成二氧化碳,使含碳量降低,转变为钢。,B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减少可燃物不利于燃烧。,13,现有盐酸、氢氢化钙、碳酸钠三种溶液,请你从中选择两种溶液,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别。要求:选择试剂时,同类物质在鉴别中只能使用一次;每次鉴别一步完成;有微溶物生成的,不按沉淀处理。请答复:,1你认为鉴别方法最多的两种溶液是_;,2鉴别上述两种溶液,你所选择的试剂分别是_;,14,问题(,1,)中可能的两种溶液,问题(,2,)的各种鉴别方法中所加试剂,HCl,、,Na,2,CO,3,指示剂,活泼金属,CuO或Fe,2,O,3,等,酸,难溶性,碳酸盐,HCl,、,Ca(OH),2,指示剂活泼金属CO,2,或CuO、Fe,2,O,3,等难溶性碱碳酸盐,Na,2,CO,3,、,Ca(OH),2,CO,2,酸,Ba(OH),2,、,Ca(OH),2,等,可溶性碳酸盐或可溶钙盐、钡盐,15,3填写用上述任意一种试剂鉴别两种溶液的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为,Na,2,CO,3,酚酞试液不变色,为稀盐酸,16,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2O、Na+、OH-能使指示剂变色。实验步骤:,在a试管中参加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在b试管中参加约2mLNaClpH=7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在c试管中参加约2mL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答复以下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是否变红:,1、实验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钠离子 。,3、实验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17,以下图为某同学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实验。,硝酸银溶液,D,C,A,B,1上述实验中,有气泡产生的是填写装置序号_,2我国古代“湿法冶铜就是利用了C中的反响原理,请写出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3通过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你在此根底上补充一个实验帮助这位同学到达实验目的。,18,小王、小李与小陈三位学生去游泳池游泳,小王对池内“蓝色水产生好奇,引发了三人探究其中溶有什么物质的欲望。他们用一个洗净的可乐瓶盛满一瓶“蓝色水,根据已有的经验共同讨论、设计、分工、合作进行如下实验:,分工,小王,小李,小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液体内铁丝变红,产生白色沉淀,_,实验结论,含有,_,元素,白色沉淀是,_,“蓝色水”中含有,溶质的化学式是,_,产生蓝色沉淀,铜,BaSO,4,CuSO,4,19,在除杂质的实验操作中,为了将溶液中的杂质完全去除,通常需参加过量的除杂质试剂。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了除去粗盐中含有少量,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1)参加过量的BaCl2溶液的原因是_。,(2)参加过量的Na2CO3溶液的原因是_。,(3)滴加稀盐酸直至pH=7的目的是_。,完全除去,Na,2,SO,4,完全除去剩余的BaCl,2,刚好完全除去剩余的Na,2,CO,3,20,21,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瓶口与橡皮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现。为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