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目标与审计程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52006018 上传时间:2024-11-1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5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1,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审计目标的涵义和演变过程,审计范围的含义,财务报表循环的划分,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过程及审计业务约定书签订前的准备工作等内容,掌握审计具体目标的确定及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概念与内容。,教学重点,:,审计总目标与具体目标,审计过程,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概念及基本内容,。,教学难点,:,关于认定、目标的审计理论与财务报表审计实务的结合。,教学方法,:,运用案例及启发式教学,。,本章计划课时,:,3,学时,。,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2,第一节 审计目标,一、审计目标概述,(一)审计目标的涵义,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包括两个层次:,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第一节 审计目标一、审计目标概述,3,具体目标与总目标的关系,会计报表体,账户余额交易,审计总目标,审计具体目标,发表意见,判断认定,会计报表体账户余额交易审计总目标审计具体目标发表意见判断认定,4,定义的理解:,审计目标的确立是由审计环境决定的。,审计目标的确立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审计目标决定了审计行为的方式与内容,它的确定必须具有务实性。,定义的理解:审计目标的确立是由审计环境决定的。,5,(二)审计目标的演变过程,审计目标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即随着审计的发展而发展的。,以民间审计发展为例,它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详细审计阶段、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目标也相应的经历,了这三个发展阶段。,(二)审计目标的演变过程 审计目标是随着社会经济,6,阶段,时间,审计目标,审计方法,详细审计,1844,年,20,世纪初,差错防弊,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判断企业,信用状况,转向抽查审计,财务报表,阶段,20,世纪,30,年代,40,年代,鉴证财务报,表的可信性,扩大到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并广泛采用抽样审计,现代审计,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鉴证财务报,表的可信性,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方法广泛采用;审计抽样方法普遍得到应用;风险导向得到推广,阶段时间审计目标审计方法详细审计1844年20世纪初差错防,7,二、审计总目标,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规定:,我国,民间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合法性。,(,2,)公允性。,二、审计总目标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8,合法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按照使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公允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在所以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合法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按照使用的会计准,9,财务报表审计属于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第三方,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财务报表审计属于鉴证业务。,10,由于审计存在固有限制,,审计工作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绝对保证,。虽然财务报表使用者可以根据财务报表和审计意见对被审计单位未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的经营效率、经营效果作出某种判断,但审计意见本身并不是对被审计单位未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的经营效率、经营效果提供的保证。,由于审计存在固有限制,审计工作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11,因此,根据上述总目标,审计人员在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并视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分别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审计人员的审计报告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掌握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有助于被审计单位改善其经营管理。,因此,根据上述总目标,审计人员在取得,12,三、审计具体目标,管理当局负有会计责任,解决的是对,财务报表的认定问题,而审计人员负有,审计责任,解决的具体目标也就必须基,于审计总目标和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而确定。,三、审计具体目标 管理当局负有会计责任,解决的是对,13,(一)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与披露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也就是指财务报表中所包含的经济含,义。,而审计人员的基本职责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是对被审计,单位报表的再认定。,(一)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14,管理层认定包括三类:交易和事项的认定、账户余额的认,定、列报与披露认定。,1,、交易和事项的认定,审计人员对所审计期间的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以下种类:,(,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的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入恰当的账户。,管理层认定包括三类:交易和事项的认定、账户余额的认,15,2,、账户余额的认定,审计人员对期末帐户余额的认定通常分以下种类:,(,1,)存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2,)权力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被恰当地记录。,2、账户余额的认定,16,3,、列报与披露认定,审计人员对于列报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以下种,类:,(,1,)发生及权力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的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被包括。,(,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3、列报与披露认定,17,(二)审计具体目标的确定,主要分为针对交易和事项的具体审计目标、针对期末账户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针对列报的具体审计目标三个方面。,(二)审计具体目标的确定主要分为针对交易和事项的具体审计目标,18,针对交易和事项的具体审计目标,名称,有关交易和事项的认定,对应的审计目标,针对具体问题,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财务报表要素的高估,完整性,所有的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财务报表要素的低估,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的金额反映的,金额计算与勾稽关系,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交易所属的会计期间,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入恰当的账户,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的分类,事项涉及的会计科目,针对交易和事项的具体审计目标名称有关交易和事项的认定对应的,19,针对期末账户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名称,有关交易和事项的认定,对应的审计目标,针对的具体问题,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已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财务报表要素的高估,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财务报表要素的低估,权力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对资产的权力与对负债的义务,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被恰当地记录,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的记录,金额计算与勾稽关系,针对期末账户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名称有关交易和事项的认定对应,20,针对列报的具体审计目标,名称,有关交易和事项的认定,对应的审计目标,针对的具体问题,完整性,所有的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被包括,应当披露的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应当包括的已包括,发生及权力与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未发生或与客户无关的交易、事项未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不应当包括的没有包括,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披露公允、金额准确,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被披露内容表述清楚,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描述恰当、表达清楚,针对列报的具体审计目标名称有关交易和事项的认定对应的审计目,21,第二节 审计范围,一、审计范围的含义,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是指为实现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实施的恰当的审计程序的总和。恰当的,审计程序是指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是恰当的。,第二节 审计范围一、审计范围的含义,22,(,1,)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审计程序的目的包括:,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通过实施控制测试,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审计程序的类型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1)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23,(,2,)审计程序的时间是指审计人员合适实施审,计程序,或审计证据使用的期间或时点。,(,3,)审计程序的范围是指实施审计程序的数,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等。,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是指由于客观原因或者被审,计单位施加的限制,审计人员未能实施其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应当实施的审计程序,从而未,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2)审计程序的时间是指审计人员合适实施审,24,二、确定审计范围的依据,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审计中的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准,则的框架下,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备选方,案中作出决策。,二、确定审计范围的依据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确,25,第三节 财务报表循环,一、财务报表审计的循环法,财务报表审计的组织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对报表的每个账户余额单独进行审计,此,法称为账户法(,account approach,)。二是,将财务报表分成几大块进行审计,即把紧密,联系的交易种类(含事项、下同)和账户余,额归入同一块中,此法称为循环法(,cycle,approach,)。,第三节 财务报表循环一、财务报表审计的循环法,26,循环法不仅可与按业务循环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直接联系,加深审计人员的对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审计人员的合理分工,将特定业务循环所涉及的财务报表项目分配给一个或数个审计人员,能够提高审计的效率与效果。,循环法不仅可与按业务循环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直接联系,加深审计,27,二、循环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业务循环是业务周而复始的过程,不同类,型的企业其业务循环的构造也不一样。通常,把那些共同数据性质、在共同控制下类型相,同的事务归为一类。,一般将企业的业务划分为四个循环,即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余付款循环、存货与仓,储循环和筹资与投资循环。,二、循环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 业务循环是业务周而复始的过,28,循 环,各循环包括的总账目举例,资产负债表项目,利润表项目,销售与收款循环,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长期应收款、预收款项、应交税费,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购货与付款循环,预付款项、固定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