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251975603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改革,解体,1991.12.21,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结构,1917.11.7,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20课,课程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阅读课本引言和第一自然段思考:,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面临怎样的形势?,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国土被敌人控制,反革命活动猖獗。,经济凋敝,物资奇缺。,形势严峻,列宁的探索,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在,非常时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思考1:“非常时期”指什么?,思考2:采取“非常措施”的目的是什,么?“非常措施”有哪些?,“非常时期”指的是:,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措施:,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有什么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目的,内容,结合以下材料思考:,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1,:“当时所处的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评价,材料2,: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国家征购价,6 卢布,国家零售价,30 卢布,黑市价格,200 卢布,材料3:,材料4,:“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 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 起来反对苏维埃。”,材料5,:“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评价,(1)积极,:,特殊历史时期中,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一项特殊政策;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物质的保障。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局限,:,但违背经济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是错误的。,材料1:“连年战争使苏俄2000多万人丧生,1921年天灾造成饥荒,农业生产直线下降。日用品严重缺乏,粮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结合材料思考: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又面临什么新的困难和危机?,材料2: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了一番,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使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更为严重的是,1921年2月28日,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水兵叛乱,(这里的水兵大部分在十月革命中,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 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材料3:正是这次兵变使列宁认识到,共产党的农业经济政策存在重大错误,必须果断地根本扭转。列宁当时告诉党:“农民曾经不得不去挽救国家,无报酬地缴纳余粮,但是它现在已经经受不住这样的重担”。,从材料可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那些危机?如何解决这些危机?,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1、原因:,2、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1)根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直接:,1921年海军基地兵变。,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不同?,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意义,农业政策,工业政策,贸易政策,分配制度,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制,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依据以上材料思考新经济政策的影响,3、影响:,(1)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1925年),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2)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大国崛起,1925年,苏俄基本完成经济恢复后,苏联在经济上面临着何种任务?应该如何做?,提示,: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斯大林时代: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三、斯大林模式,1.背景,(1)苏联建立,时间:1922年12月,加盟共和国:,(1924年),(2)列宁逝世,3.,表现:,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农业: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1937),2.,定义,:,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三、斯大林模式,名 称,时 间,主 要 成 就,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1928 年-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材料1 苏联的五年计划建设,评价,材料2: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牛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材料3:实现农业集体化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原历史教科书,材料4: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的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吃米,又要马儿跑的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评价,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积极,(1)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欧洲第一、世界第二),(2)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弊端,(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4)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结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化农庄,资本主义大农场,农业,制度,农、轻、重协调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工业化道路,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英),1、(2003.上海.1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巩固提升,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3、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4、1922年,,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B、他被处以罚款,C、他只能售出其中一部分,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5、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6、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制订新经济政策时最基本的依据是,A、从俄国的国情出发,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C、加强和巩固工农联盟,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7、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政策的相似点是,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最主要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A、B、C、D、,8、(2005年广东高考21题)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有限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9、(2006年全国高考文综,21题)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B,C,10、下列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正确的有(),从本质上讲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这种体制有严重缺点和弊端 后来这种体制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种体制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A.B.,C.D.,D,11、以下对“斯大林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创建,B、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C、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C,12、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A、“一五”计划完成后,B、“二五”计划完成后,C、“三五”计划完成后,D、“四五”计划完成后,B,13.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A、优先发展重工业,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A,14.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